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中华鳖、黄沙鳖及黄沙鳖F1代群体的生长性状,以期获得黄沙鳖的性状评价指标,为黄沙鳖优良生长性状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中华鳖、黄沙鳖和黄沙鳖F1代种群在相同条件下饲养,养殖1年和2年时分别测量3个鳖群的体重、体长、体宽、裙边长和裙边宽,并进行各性状指标的优劣分析。【结果】中华鳖、黄沙鳖和黄沙鳖F1代种群在相同条件下饲养1年后,3个鳖群的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体长、体宽、裙边长和裙边宽指标方面,黄沙鳖F1代极显著优于中华鳖(P〈0.01);饲养2年后,黄沙鳖F1代比中华鳖更具生长优势,黄沙鳖F1代与黄沙鳖的生长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但各项生长指标均有所提高。【结论】对黄沙鳖的后代不断进行筛选,可获得性状优良的黄沙鳖群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中华鳖、黄沙鳖及黄沙鳖F1代群体的生长性状,以期获得黄沙鳖的性状评价指标,为黄沙鳖优良生长性状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中华鳖、黄沙鳖和黄沙鳖F1代种群在相同条件下饲养,养殖1年和2年时分别测量3个鳖群的体重、体长、体宽、裙边长和裙边宽,并进行各性状指标的优劣分析。【结果】中华鳖、黄沙鳖和黄沙鳖F1代种群在相同条件下饲养1年后,3个鳖群的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体长、体宽、裙边长和裙边宽指标方面,黄沙鳖F1代极显著优于中华鳖(P<0.01);饲养2年后,黄沙鳖F1代比中华鳖更具生长优势,黄沙鳖F1代与黄沙鳖的生长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但各项生长指标均有所提高。【结论】对黄沙鳖的后代不断进行筛选,可获得性状优良的黄沙鳖群体。  相似文献   

3.
为科学评价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裙边宽厚的杂交鳖F4代(赣江中华鳖♀×黄沙鳖♂)肌肉营养价值,测定其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并与亲本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杂交鳖F4代肌肉水分和粗灰分含量与亲本差异不显著(P>0.05),而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略低于母本鳖(P>0.05),显著高于父本鳖(P<0.05);赣江中华鳖、黄沙鳖和杂交鳖F4代肌肉中共检测出18种氨基酸,总含量分别19.63、17.75、18.52 g/100 g.3种鳖的EAA/TAA的值均在40%以上,EAA/NEAA的值均远高于60%;杂交鳖F4代DAA/TAA、EAA/TAA和EAA/NEAA值均高于亲本鳖;杂交鳖F4代的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均与母本鳖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高于父本鳖(P<0.05).杂交鳖F4代肌肉中富含人体必需脂肪酸,含量高达25.83%,略高于其母本鳖肌肉中必需脂肪酸含量(P>0.05),显著高于其父本鳖肌肉中必需脂肪酸含量(P<0.05);杂交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及EPA+DNA含量最高.综上,杂交鳖F4代与双亲的营养组成相近,考虑到生长、裙边宽厚、抗病力等优势并结合亲本的优良性状,可以将杂交鳖F4代作为一种高经济价值的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沙鳖良种选育技术,为建立黄沙鳖良种场奠定基础。【方法】2004年,从广西横县、灵山、桂平及南宁明阳农场等黄沙鳖养殖产区挑选黄沙鳖表型特征明显、体重1.0 kg以上的亲鳖200只,雌雄比3∶1,不同地方的雌雄鳖分别配对(A♀×B♂或B♀×A♂),人工繁殖,根据表型特征、遗传性状和生长性状等进行选育,挑选色斑清晰对称、体型圆、体色黄、裙边宽、生长快的个体进行养殖。【结果】经稚鳖、幼鳖、成鳖、后备亲鳖等生长阶段的筛选,其选留率和成活率分别为35.3%、69.6%、80.7%、91.3%和82.1%、81.6%、95.7%、97.2%,最终选育获得黄沙鳖纯系亲鳖450只,且经繁殖验证,选育亲鳖繁殖的鳖苗具有明显亲体遗传性状,合格率达90.2%。【结论】采取群体选育的方法,从不同群体挑选亲鳖进行繁殖,通过对其后代各生长阶段不断地筛选,可选育出种质优良的黄沙鳖纯系群体。  相似文献   

5.
黄沙鳖良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沙鳖良种选育技术,为建立黄沙鳖良种场奠定基础。【方法】2004年,从广西横县、灵山、桂平及南宁明阳农场等黄沙鳖养殖产区挑选黄沙鳖表型特征明显、体重1.0kg以上的亲鳖200只,雌雄比3∶1,不同地方的雌雄鳖分别配对(A♀×B♂或B♀×A♂),人工繁殖,根据表型特征、遗传性状和生长性状等进行选育,挑选色斑清晰对称、体型圆、体色黄、裙边宽、生长快的个体进行养殖。【结果】经稚鳖、幼鳖、成鳖、后备亲鳖等生长阶段的筛选,其选留率和成活率分别为35.3%、69.6%、80.7%、91.3%和82.1%、81.6%、95.7%、97.2%,最终选育获得黄沙鳖纯系亲鳖450只,且经繁殖验证,选育亲鳖繁殖的鳖苗具有明显亲体遗传性状,合格率达90.2%。【结论】采取群体选育的方法,从不同群体挑选亲鳖进行繁殖,通过对其后代各生长阶段不断地筛选,可选育出种质优良的黄沙鳖纯系群体。  相似文献   

6.
换箱孵化对黄沙鳖卵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换箱孵化对黄沙鳖人工孵化的影响,为规模化饲养黄沙鳖提供充足鳖苗奠定基础.[方法]在室内自然温度条件下,以河沙作为孵化介质,采取中途换箱的方法(分别将孵化至第15、20、25、30 d的黄沙鳖受精卵从原孵化箱搬到另一孵化箱)对黄沙鳖卵进行换箱孵化对比试验.[结果]换箱孵化的孵化率比不换箱孵化均有所提高,其中以黄沙鳖卵孵化至第20~25 d时进行换箱的孵化率较高(90.0%~91.7%),比不换箱的孵化率(81.7%)提高了约 10个百分点.而且换箱孵化的孵化介质干净、清洁度高、透气性好、异味较小,无结块、霉变、病菌感染现象,鳖苗出壳较快、时间较同步,孵化率较高,获得的稚鳖个体健壮、摄食早、生长较快、成活率较高.[结论]在黄沙鳖卵孵化过程中,孵化20~25 d后进行换箱,把发育良好的受精卵搬到另一个备好相同温、湿度孵化介质的孵化箱内,确保黄沙鳖卵在卫生、透气的环境中孵化,可有效提高其孵化率,且可操作性强、工作量小、经济实惠,可在广大农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野生黄沙鳖、养殖黄沙鳖以及养殖中华鳖肝脏、肌肉、裙边等不同组织中铁、锌、硒的含量。[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检测铁和锌含量,并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检测硒的含量。[结果]铁、锌、硒在野生黄沙鳖、养殖黄沙鳖以及养殖中华鳖不同组织中含量差异较大,铁的含量顺序三者均为肝脏〉蛋〉肉〉裙边,锌的含量顺序三者均为肌肉〉蛋〉肝脏〉裙边,硒的含量不同组织因品种不同有所差别。不同品种间铁、锌、硒的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总体来说,黄沙鳖中铁、锌、硒的含量均大于中华鳖,野生黄沙鳖中铁、锌、硒的含量高于养殖黄沙鳖。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量中华鳖黄沙鳖品系、鄱阳湖鳖品系及其杂交后代的体质量、背甲长、腹甲长、体高等10项性状参数,得到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同时,采用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算出不同品系以表型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质量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和复相关系数,定量剖析各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查明影响各品系中华鳖体质量的外部形态性,为中华鳖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理想测度指标。结果表明,杂交后代表现出杂种优势,除鄱阳湖鳖的两侧裙边与其他表型间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他品系的各性状两两间相关性均达显著(P<0.05)。通径分析显示,黄沙鳖对体质量影响显著的性状分别为背甲长、腹甲长和两侧裙边,鄱阳湖鳖、杂交鳖对体质量直接作用显著的性状均为腹甲长、体高和背甲宽。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所表现的结果一致,所选择的外部性状与体质量的复相关指数(R2)分别为0.971、0.899、0.928,说明所选性状正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的3品系回归方程分别为黄沙鳖:Y=51.457X1+84.748X3+87.937X7  相似文献   

9.
[目的]克隆黄沙鳖cathelicidin基因并分析其组织分布特征及在攻毒后的表达变化,为深入研究cathelicidin功能及在黄沙鳖先天免疫中的潜在作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RT-PCR结合RACE克隆黄沙鳖cathelicidin基因cDNA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黄沙鳖cathelicidin基因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进行结构特征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黄沙鳖cathelicidin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攻毒后的表达变化.[结果]黄沙鳖catheli-cidin基因cDNA序列全长1026 bp(GenBank登录号MK250818),包括483 bp的开放阅读框(ORF)、315 bp的5'非编码区(5'UTR)和228 bp的3'非编码区(3'UTR).黄沙鳖cathelicidin基因cDNA序列编码160个氨基酸,包括氨基端的信号肽区域、含有4个保守半胱氨酸(Cys)残基的cathelin区域及羧基端的成熟肽区域.黄沙鳖cathelicidin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与中华鳖cathelicidin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KY948708.1)的相似性最高,为97.5%;基于cathelicidin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也显示黄沙鳖与中华鳖的亲缘关系最近.黄沙鳖cathelicidin基因在脾脏和肝脏中的相对表达量相对较高,其次是心脏,在脑组织、肾脏、肠道、肌肉、表皮和背甲的相对表达量较低.以温和气单胞菌攻毒后,黄沙鳖脾脏cathelicidin基因相对表达量呈升—降—升—降的波动变化趋势,出现2个峰值(攻毒后第3和36 h),对应的cathelicidin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是对照(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的23.1和3.5倍.[结论]黄沙鳖catheli-cidin基因在脾脏和肝脏中高表达量,且可被温和气单胞菌感染诱导,说明cathelicidin基因在黄沙鳖抵抗病原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换箱孵化对黄沙鳖人工孵化的影响,为规模化饲养黄沙鳖提供充足鳖苗奠定基础。【方法】在室内自然温度条件下,以河沙作为孵化介质,采取中途换箱的方法(分别将孵化至第15、20、25、30 d的黄沙鳖受精卵从原孵化箱搬到另一孵化箱)对黄沙鳖卵进行换箱孵化对比试验。【结果】换箱孵化的孵化率比不换箱孵化均有所提高,其中以黄沙鳖卵孵化至第20~25 d时进行换箱的孵化率较高(90.0%~91.7%),比不换箱的孵化率(81.7%)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而且换箱孵化的孵化介质干净、清洁度高、透气性好、异味较小,无结块、霉变、病菌感染现象,鳖苗出壳较快、时间较同步,孵化率较高,获得的稚鳖个体健壮、摄食早、生长较快、成活率较高。【结论】在黄沙鳖卵孵化过程中,孵化20~25 d后进行换箱,把发育良好的受精卵搬到另一个备好相同温、湿度孵化介质的孵化箱内,确保黄沙鳖卵在卫生、透气的环境中孵化,可有效提高其孵化率,且可操作性强、工作量小、经济实惠,可在广大农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黄沙鳖温和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病黄沙鳖的肝脏组织中分离到一株菌株(NN090617),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鉴定,该菌的形态和生理生化表现为: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杆菌,葡萄糖产酸,氧化酶、触酶、V-P阳性,鸟氨酸脱羧酶、脲酶、七叶苷阴性。采用BioFosun微生物鉴定系统对该菌进行鉴定,将适当浊度的细菌悬液接种GN48板条培养16~24 h后读出结果,将结果输入BioFosun-Ⅰ软件分析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概率达99%,相似指数和距离指数分别为0.858、2.000,鉴定结果良好,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点将其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纸片琼脂扩散法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供试的15种抗菌药物中的头孢拉定、头孢哌酮、氧氟沙星等6种药物敏感,对苯唑青霉素、庆大霉素、克拉霉素等9种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从患红脖子病黄沙鳖的肝脏、肺脏分离到一株细菌,人工感染黄沙鳖证实为该病的病原菌。对该菌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进行分析和双重PCR鉴定,确定为携带气溶素(aer)基因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哌酮、氧氟沙星、恩诺沙星3种药物敏感;选用头孢哌酮和恩诺沙星对该病进行防治,获得较好的治疗和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广西武鸣县某养鳖场患病黄沙鳖幼鳖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旨在找出黄沙鳖幼鳖的发病原因,为生产实践中有效防治该病提供参考。【方法】用常规方法从患病濒死黄沙鳖幼鳖的心脏、肝脏及病灶等处分离病原菌,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用API20NE生化鉴定系统对病原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高度敏感药物对该病进行防治。【结果】分离获得的两株优势菌株(WMB.A和啪.B)对健康黄沙鳖均有很强的致病性,都是导致黄沙鳖幼鳖发病死亡的病原菌,经API20NE生化鉴定系统鉴定均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shigelloides)。两株分离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虽不尽相同,但均对菌必治、舒普深、氟哌酸、多粘菌素B和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特治星、先锋霉素VI、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克肟、头孢噻吩、阿洛西林、头孢氨苄、新生霉素、头孢克洛和磺胺-6-甲氧嘧啶(钠)不敏感。选用菌必治拌料(50mg/kg·d)连续投喂6d,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广西武鸣县某养殖场黄沙鳖幼鳖发病死亡是由类志贺邻单胞菌感染引起,可选用菌必治、舒普深、氟哌酸、多粘菌素B和环丙沙星等5种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华鳈饲料开发及其鱼肉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国标规定的生化分析方法测定30尾华鳈的可食部分含量与肌肉的主要营养成分,并对其肌肉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华鳈可食部分含有率为61.38%±2.42%;肌肉中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7.26%±0.39%、18.47%±0.65%、2.96%±0.32%和1.14%±0.29%。肌肉鲜样中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为18.06%,肌肉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57.03,氨基酸的支/芳值(BCAA/AAA)为2.13,4种鲜味氨基酸(DAA)总含量为7.21%;肌肉中主要含有14种脂肪酸,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为21.14%,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总含量为5.63%,DHA与花生四烯酸(ARA)的比值为1.00。肌肉中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结论]华鳈肌肉具有较佳的食用口感、较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取人工孵化雌性稚鳖和1龄、2龄、3龄、4龄雌性鳖各4只解剖,观察其卵巢的形态学特征,做卵巢组织切片分析其发育特征。结果表明:稚鳖的卵巢发育至卵原细胞期,卵巢内有大量的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卵原细胞;1龄鳖的卵巢发育至初级卵泡期,卵原细胞的周围包被滤泡细胞,内有空泡,卵核被挤压至细胞边缘;2龄、3龄鳖的卵巢处于生长卵泡期,卵核重返细胞中央,核仁多个,出现灯刷染色体,卵黄自卵周开始沉积并逐渐向中央发展。3龄末的卵巢内可见到成熟卵泡,卵径达2.00~7.57mm,卵巢切片可观察到卵原细胞、初级卵泡、生长卵泡,卵核偏至动物极;4龄鳖的卵巢发育至成熟卵泡期,卵核定位于动物极,卵径达6.44~14.40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