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小波自适应阈值去噪引入二维经验模态分解(bidimensional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BEMD)中,提出一种自适应图像去噪算法,该算法首先对农作物噪声图像进行二维经验模态分解,获得具有不同尺度特征的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子图像序列;然后将该序列中前3个子图像分别进行3层小波变换,引入一种新型自适应小波阈值去噪函数模型分别进行噪声抑制,实现小波系数重构;最后,对去噪后的固有模态函数子图像与剩余固有模态函数进行重构,获得去噪后的农作物图像。对实地拍摄的农作物图像进行去噪试验,结果表明,自适应图像去噪算法与均值滤波算法、小波阈值去噪算法相比,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进行杂交中籼稻丰两优3号氮肥运筹(A)、密度(B)、播种量(C)和秧龄(D)4因子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A2B2C1D3、A2B1C3D2、A3B3C1D2处理组合产量最佳,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最优基小波包的植物病害图像压缩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现代温室中由于植物病害图像数据量庞大而产生的远程传输负荷过大等问题,分析了植物病害图像存在的数据冗余、视觉冗余等特性,提出了基于最优基小波包的压缩算法。简要介绍了小波包的构造方法及其压缩的基本原理,重点阐述了最优基的构建及病害图像压缩算法实现方法,并与小波变换的压缩方法进行比较。仿真试验表明:提出的算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能够有效的提高图像压缩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数字水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不可见性,提出一种基于独立分量分析(ICA)和离散小波变换(DWT)的自适应鲁棒性盲水印算法.该算法先将载体图像进行小波变换,然后将原始水印进行平铺和置乱,再根据噪声可见函数(NVF)的视觉掩蔽作用,将其自适应地嵌入到载体图像小波变换域的低频系数上,最后利用ICA技术实现了水印盲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水印不可见性较好,且可抵抗多种常见水印攻击,其中对JPEG压缩、尺度缩放等攻击的鲁棒性较突出,可应用于图像的版权保护.  相似文献   

5.
FFT算法运算次数的差分方程求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推导FFT(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的运算次数,直接从FFT递归分解式出发,建立了求解FFT算法运算次数的差分方程,求解了长度为N=2^m-类递归FFT算法较为准确的运算次数,并以基2按时间抽取FFT算法为例进行了说明。还给出了求解N=2^m(m为偶数)的基4按时间抽取FFT算法和按频域抽取分裂基FFT算法运算次数的差分方程及其相应的运算次数。  相似文献   

6.
小波包变换作为一种有效的数据压缩方法,已经广泛用于图像、电子信号和红外光谱数据压缩。介绍了小波包压缩原理及方法,并选用小波包(bior)变换压缩了8种苯系物的拉曼光谱数据。压缩后光谱可保留原光谱能量的99.91%以上,置零系数百分比为87.50%,小波包变换压缩拉曼光谱数据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与正交小波相比较,平稳小波变换的四个分量的每个分量与上一级分量具有相同的维数,因此使用平稳小波变换能够增加数字图像的细节,对于正交小波的图像边缘的震荡现象具有很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以光子消灭算符α的三次幂α~3的三个正交归一本征态为基矢,通过SU_3变换,构造了α~3的各正交归一本征态组,并着重研究了其中两组的非经典效应,发现有些本征态不但具有反聚束效应,而且也具有压缩效应,它们可以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来反映光场的非经典性。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传统自适应多用户检测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自适应多用户检测算法。用小波变换进行前处理 ,然后再通过 LMS算法实现自适应多用户检测。与通常的自适应多用户检测算法相比 ,该算法利用了小波变换对小波空间进行了分解 ,信号经小波变换后自相关性会下降 ,收敛速度提高。同时在此分解过程中 ,根据信号与白噪声在不同尺度上的小波变换模极大值表现完全不同的特性进行信号的消噪。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 ,该算法收敛速度较快 ,计算量增加较少 ,易于实时实现 ,而且具有良好性能。同时仿真实验表明 ,收敛速度与小波基选择有关 ,对于同一小波基系列 ,小波基的正则性越好收敛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新品种灵台3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冬小麦新品种灵台3号是从冬小麦品种烟D27的变异单株中经过多年连续选择选育而成,株高90.75cm,穗长6.80 cm,千粒重36 g,容重811 g/L,生育期280 d,属中早熟品种。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18.5 g/kg,赖氨酸(干基)0.46%,湿面筋19.0%,沉降值35.4 mL,灰分(干基)1.4%,属...  相似文献   

11.
采用FFT矩阵为变换核设计实现了压缩感知随机测量方案,自由分布式假设检验阈值策略(CFAR)确定最佳图像重建阈值,分段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实现了低采样率下的图像重建算法.仿真实验证明:方案比以Hadamard矩阵为变换核的压缩感知随机测量方案图像重建效果提高4.6dB,并可以较好地避免图像重建时的“孤岛”噪声,是一种实用、快速,具有较好效果的图像重建算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离散小波变换的定义,从农业工程角度出发,利用二维离散小波变换对农业图像在消噪、增强、压缩和边缘检测方面进行了一些分析和处理,并对离散小波变换图像处理在农业工程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一种以天然手性异维生素C为原料,经历羟基保护、内酯还原、Wittig 反应等共8步反应,合成Aigialomycin D中间体4[(4S ,5R)2,2二甲基5乙烯基1,3二氧戊环基]丙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图像压缩是为适应特殊应用场合或为得到一个较好的视觉效果,例如突出某些细节,常常需要一种可以有效改变已有图像大小的方法,使图像压缩后仍然有较高的质量。本文采用一维小波变换和二维小波变换方法,将图像信息分解成低频和高频两部分,通过压缩算法,将图像数据重构成一幅信息完整的新图像。实验表明,采用本算法压缩后的新图像符合客观实际,图像数据信息丰富。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充分利用图像的纹理特征,本文将多小波变换方法和分形理论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多小波变换域方向对比度和分形维数的图像融合算法。该图像融合算法首先通过多小波变换进行原始图像分解,然后采用差分和维数法计算分形维数相应的低频分解系数,建立基于分形维数的低频融合规则,高频部分则根据方向对比度的值通过选择法或加权平均法进行融合计算。该算法对IR图像和可见光图像进行融合实验,采用图像熵、标准偏差以及质量度量这些客观指标评估图像融合的质量。实验结果表明,把分形维数与多小波变换方法相结合进行图像融合处理,图像融合质量和效率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农作物叶部病害识别的可靠性,本文提出基于小波变换算法的农作物叶部病害图像处理技术.在图像分解的基础上,应用二维离散小波变换,论述了二维小波变换在农作物叶部图像去噪和图像增强中的应用.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案能够有效改善图像质量,提高对象识别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近红外光谱数据维数多、数据量大,直接保存需要庞大储存空间,且海量数据会对网络化在线检测的分析速度和准确性产生影响。为探讨应用小波压缩进行近红外光谱预处理的可行性及其对枫桦木材密度预测精度的影响,通过强光探头采集木材圆盘的近红外光谱,在Matlab软件中应用小波变换法对枫桦木材密度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压缩。结果表明:当小波基sym2分解层为6时,基于均衡稀疏标准形式的全局硬阈值压缩效果最好,将2 151个变量压缩成38个小波系数,其能量保留成分、零系数成分、压缩比分别为99.66%、98.34%、56.61%。用未处理光谱数据和压缩后的38个小波系数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定标分析模型,同时做内部交叉验证,并用未处理和压缩后的预测集做外部检验,得知压缩后校正模型对压缩后样品预测能力较好,预测决定系数为0.913 9。因此,小波压缩可有效简化近红外光谱数据,提高近红外光谱对枫桦木材密度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基于压缩感知的图像重构中,小波变换往往用来将图像稀疏表示,但小波变换并不能很好的表现图像的轮廓和纹理等细节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Contourlet变换和交替方向法的压缩感知图像重构算法:首先利用Contourlet变换将图像稀疏表示,然后利用交替方向法重构原始图像。与基于小波变换的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可以显示更多的图像的边缘和轮廓信息,在重构精度上也占优。数值试验也验证了新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在现有的二维电子地图数据基础上,提出可视化移动3D建模思想,并采用实时三维场景仿真工具Vega、可视化开发工具Visual C#和GIS控件Map Object进行集成,开发了可视化移动3D地图仿真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交互速度快、性能稳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结合西域文化数字博物馆发展需要,提出将数字水印技术应用到西域文化数字图像版权保护中。首先详细阐述了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数字水印算法和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水印算法;仿真实验表明,两种变换域数字水印算法都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对Jpeg压缩、椒盐噪声、中值滤波和剪切等攻击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且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水印算法稳定性和鲁棒性明显优于前者。本文可为今后进一步开发西域文化博物馆数字水印系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