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揭示玉米穗期高温胁迫对子粒灌浆生理及产量的影响,以耐热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和热敏感型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第9片叶完全展开至抽雄期高温对玉米子粒灌浆特性、淀粉合成酶活性、激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穗期高温处理,郑单958和先玉335的产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1.14%和25.40%;2个品种的粒重和灌浆前期的灌浆速率降低,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延迟,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减小,活跃灌浆期延长;灌浆前期子粒淀粉合成酶活性降低;高温对先玉335的影响明显高于对郑单958。高温处理后,2个品种子粒中的生长素、玉米素核苷和赤霉素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灌浆初期降低,灌浆后期升高,脱落酸含量表现则相反。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抽雄前叶面喷施微肥、激素,对玉米雄穗发育有显著影响作用,能推迟或加速雄穗发育,对调节玉米制种花期,达到花期良好相遇,保证产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玉米产区跨度大、生态类型和种植模式多样、品种繁多,多数地区收获时子粒含水率偏高,影响玉米机械粒收质量,是限制我国玉米机械粒收技术推广的关键因素。根据国内外有关玉米子粒脱水过程的研究文献,认为:玉米子粒脱水包括生理脱水和自然脱水两个阶段,各阶段脱水速率的主控影响因素不同,使得区域间、品种间和年际间子粒脱水特征差异显著;当前影响玉米子粒脱水动态的遗传基础及生理生态机制尚不明确,难以对机械粒收技术措施和扶持政策的制定形成支撑。结合玉米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推动我国玉米机械粒收工作发展的建议:加强早熟、子粒脱水快、耐破碎品种的选育;在黄淮海、东北、西北及西南四大玉米产区开展玉米子粒脱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生态联合试验,明确影响区域子粒脱水动态的主控生态因素和生理生态机制,寻找区域机械粒收技术突破口,以协调子粒成熟与降低含水率的关系为核心,充分利用区域热量资源,因地制宜,综合运用粒收品种选育、品种熟期配置、收获期决策、栽培技术配套以及制定扶持政策等手段,推进机械粒收技术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玉米子粒机械收获破碎率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子粒破碎率是评价玉米子粒机械收获质量的重要指标。2011-2016年在全国16省(市、区)194个地块开展子粒机械收获质量测试,对获取的2450组样本数据的统计表明,当前玉米子粒机械收获破碎率均值为8.56%,高于国标["玉米收获机械技术条件"(GB/T 21961-2008)]≤5%的要求,破碎率偏高是我国玉米子粒机械收获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破碎率与收获时玉米子粒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2450组样本子粒含水率平均值达到26.65%,两者呈二次多项式关系,水分偏高是导致当前我国玉米子粒收获破碎率高的主要原因;不同收获机械及其作业对子粒破碎率也会产生显著影响;此外,玉米生育和收获期间生态环境因素、栽培措施对破碎率也有影响。培育早熟、脱水速率快、收获期含水率低及抗破碎性好的品种,研发推广破碎率低的收获机械和选择最佳收获期收获是解决破碎率高的主要措施,而在收获时根据玉米生长、成熟和子粒水分状况及时检查与调试收获机械参数也有助于降低破碎率。  相似文献   

5.
污泥农用后土壤中重金属对小麦和玉米品质的影响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生活污泥农用后土壤中重金属对小麦和玉米品质的影响。设5个不同污泥处理量,分别种植玉米和小麦,收获后测定Cu、Zn、Pb、Cd4种重金属在作物子粒中的含量,并对其进行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评价。结果表明,小麦子粒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为Zn>Cu>Pb>Cd,玉米子粒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为Zn>Cu>Cd>Pb,且小麦子粒对Cu和Zn的富集能力远远大于玉米子粒。污染评价指数表明,在小麦子粒和玉米子粒中,只有Pb的单项污染指数大于1,污染较严重;综合污染指数除对照区处于警戒范围内,其余不同污泥施用量的处理,综合污染指数都达到轻污染水平,其中Pb是唯一的污染因素。  相似文献   

6.
黄淮海夏玉米子粒机械收获研究初报   总被引:41,自引:7,他引:34  
设置不同玉米品种和收获时期试验,研究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子粒机械收获的可能性及影响收获质量的因素。结果表明,选择适宜品种和收获时期,在黄淮海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实施夏玉米机械直接收获子粒是可行的。影响收粒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子粒水分含量,随含水量增加,机收时子粒损失率、破碎率和杂质率明显上升,适宜子粒收获的含水量建议控制在27%以内。  相似文献   

7.
渭单6000是陕西省第1个用于夏玉米机械收获子粒的品种,也是黄淮夏玉米区域第1个大面积应用于机械收获子粒而且经过专家组现场机收子粒鉴定的品种,是陕西省商业化育种一个重大新成果。通过连续3年机收子粒的大胆探索,为陕西省夏玉米机收子粒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对于指导今后夏玉米机收子粒的商业化育种,以及在玉米栽培、粮食生产、收贮、加工各个环节中明确目标,规避风险,提质增效,提速增效具有重大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肥料配施对高赖氨酸玉米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盆栽和池栽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肥料配施对高赖氨酸玉米(中单940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可明显增加其子粒产量,且子粒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有提高,但子粒中赖氨酸的含量却明显降低。氮、磷、钾配施或在此基础上增施微肥,不仅可以加速子粒的发育,提高千粒重,增加穗长,减少秃尖,增加单穗粒重,产量提高,而且可提高子粒中蛋白质和赖氨酸的含量。单施有机肥对高赖氨酸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氮密互作对夏玉米物质生产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夏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材料,对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施氮水平下夏玉米的物质生产和氮素利用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67 500株/hm2)、高(82 500株/hm2)密度下,氮肥对玉米单株物质生产能力的调控作用更为明显,并主要是通过影响穗粒数来实现的。适量施氮,可促进顶部子粒发育,减少败育,使秃尖缩短、瘪粒数减少,增加穗粒数,增加产量;促进植物体吸收的氮素高效地向籽粒中分配,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使玉米叶片维持较高的光合性能,为籽粒形成提供充足的光合碳量,并促进营养体碳氮向子粒运转。  相似文献   

10.
乙霉合剂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和茎秆形态的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玉米容易出现倒伏、空秆、小穗。使用目前已有的调节剂防倒伏,容易影响穗部发育,降低产量。在大田条件下,玉米六展叶时喷施乙霉合剂,研究其化控效应。试验表明,该调节剂缩短了穗下部节间长度,降低了玉米的株高、穗位高、穗高比,增强了植株抗倒伏能力。促进了乳熟期以后茎秆中干物质向子粒的转运,并增加了茎秆干物质向子粒的转运率,降低了乳熟期后叶片干物质积累速率,延缓了叶片的衰老,子粒灌浆速率高于对照,增加了经济系数,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