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水土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2个指标建立了哈萨克斯坦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将层次分析法、熵权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相结合,分析了哈萨克斯坦2001—2017年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变化及区域差异,用障碍度法定量识别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2001—2017年,哈萨克斯坦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整体呈波动缓慢上升趋势,水土资源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的评价指数缓慢上升,生态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评价指数明显下降。② 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在地区间差异显著,高承载力区主要集中在北部、中部和东部地区,低承载力区在南部和西部地区。北哈萨克斯坦州、科斯塔奈州和阿克莫拉州的承载力高,呈逐年增大趋势,阿特劳州和南哈萨克斯坦州的承载力较低,且呈减小趋势。③ 承载力在2001—2009年主要受垦殖率、单位耕地面积农业产值及农业灌溉率的影响,在2010—2017年主要受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系数、人口密度及单位土地污水负荷的影响,生态环境因素逐渐成为承载力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测度及障碍因素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源环境承载力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省为例,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四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突变级数模型定量分析2001-2012年河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通过障碍因素诊断模型识别河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2年河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介于0.9068-0.9813之间,总体呈上升趋势;2)在各子系统中,资源子系统指数波动上升,其他子系统指数呈持续上升状态;3)河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主要障碍因素是人均水资源、万元GDP能耗、地均固定资产投资等。应继续转变资源环境管护模式,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承载力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群众生活的物质基础具有重要影响,是达到地区社会、经济和环境不断优化的关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选取水资源利用率、降水量、人均占有水量和生态用水量为评价指标,对黄土高原4省1994-2004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及分区评价.结果表明:黄土高原4省水资源承载力在1994-2004年总体上呈缓慢上升趋势,说明水资源有向良性发展趋势;陕西和山西省水资源承载力较高,2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有较大空间,甘肃和宁夏水资源承载力已趋于饱和,实施跨流域调水和节水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农业企业绿色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基于2015-2021年内蒙古西部实地调查数据与官方资料,应用熵值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从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生态治理、风险控制4个子系统层和24个指标层,构建内蒙古西部农业企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农业企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引入障碍度模型进行制约因素识别。结果表明:1)2015-2021年内蒙古西部农业企业绿色发展综合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但在2020年明显回落。2)总体上看,内蒙古西部农业企业绿色发展水平地区差异较大,鄂尔多斯地区绿色发展综合水平较高,阿拉善地区综合水平较低。3)农业人均GDP、单位耕地面积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农业固定资产投入额、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化幅度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地区应以经济发展和风险控制为核心,制定差异化区域发展战略的同时加强区域间联系,发挥鄂尔多斯地区辐射效应,从而促进农业企业绿色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我国省级水资源承载状况,基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4个子系统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组合赋权的TOPSIS模型对中国31省(市、自治区)2010—2019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运用M-K检验法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并对评价结果进行障碍因子诊断,在此基础上采用BP神经网络预测出各省(市、自治区)2020—2025年的水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1)中国31省(市、自治区)水资源承载力呈现波动提升趋势,整体处于临界承载状态;(2)我国水资源承载力具有显著的地区分异规律,西南、华南、东北地区承载力较好,华北和西北最弱;(3)研究期内,水资源承载力在西北和东北地区表现为恶化,华南、华北部分地区也出现恶化情形,而华东、华中和西南大部分地区均有所改善;(4)产水模数、农用化肥使用量、人均水资源量、供水模数、人均综合用水量、废水排放总量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对我国水资源承载力影响作用最强的7个障碍因子,且影响强度依次递减;(5)水资源承载力未来将在全国多数地区逐渐改善,而山东、河南、辽宁可能形成重度恶化区。  相似文献   

6.
农业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合理利用和开发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其水资源指数和耕地资源指数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西北旱区水资源指数和耕地资源指数均具有中等变异性特征,其半方差最优拟合模型分别是高斯模型和指数模型,且均呈现空间不均衡分布,分别具有较强和中等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主要受结构性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不仅可为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的配置、高效利用和优化提供依据,也为在较大研究范围内开展空间因子变异特征研究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关中地区1999~2008年农村社会经济指标数据为基础,参照农业生态协调度计算公式,结合关中地区实际情况,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得出关中地区及其各地市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和协调等级。结果表明:(1)1999~2008年,关中地区的农业生态经济协调度整体表现为从上升到近两年来下降的趋势,生态子系统协调度在波动中下降,经济和社会子系统的协调度除个别年份外,都处于较稳定的上升趋势;(2)关中各地市农业生态经济协调度整体表现为波动上升的趋势,但渭南市和杨凌区农业生态经济协调度的上升趋势最快,咸阳、宝鸡市次之,西安和铜川市的协调度上升趋势较慢;(3)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中生态子系统的发展对地区农业系统协调度有抑制作用,经济子系统表现为促进作用,社会子系统则处于波动增长影响。针对关中地区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提出农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赵雪雁 《干旱区研究》2006,23(3):506-512
甘肃省生态类型复杂多样,亟需从更宏观的系统层面上确定区域生态承载力的大小,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生态阈值.在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指导下,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内涵,从生态弹性度、资源环境承载指数、资源环境压力指数等方面,建立了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较为准确地反映了甘肃省生态承载力的大小:(1)生态弹性度很稳定的市(州)仅占14.3%;(2)水土资源处于低、弱承载状态的市(州)占35.7%;(3)水土资源处于强压状态的市(州)占21.5%;(4)地处青藏高原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承载力最大,处于较稳定较高载弱压状态,而地处河西走廊的嘉峪关生态承载力最小,处于弱稳定低载强压状态.  相似文献   

9.
祁连山积雨云的时空分布及其环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祁连山区29个测站1961-2001年1~12月云状资料,分析过去41年来祁连山区积雨云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大环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受地形动力抬升作用的影响,祁连山主区积雨云出现频次高于周边地区;②柴达木盆地积雨云有显著增多趋势,其他区域积雨云有减少趋势;③祁连山积雨云的年变化大致分为4个阶段:1961-1967年为明显上升阶段,1968-1970年为急剧下降阶段,1971-1988年为缓慢上升阶段,1989-2001年为明显下降阶段;④春季积雨云频率与降水的关系密切,积雨云发生次数越多,则降水量越多;⑤祁连山积雨云偏多年与偏少年差值最大的月份是7月和5月,偏多年和偏少年在亚洲500 hPa高度场上有较大的差异;⑥与积雨云频率显著相关的环流特征量主要有:副高北界、脊线、纬向环流和极涡强度、青藏高原高度场指数;⑦用前期环流特征量为因子,建立了祁连山主区积雨云频率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0.
民勤县生态承载力动态趋势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变暖的大气候背景下,自然与人文因素的双重驱动下,民勤县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民勤县生态承载力动态趋势的定量评价和驱动力分析对于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生态承载力时间动态趋势评价方法,建立了民勤县1990-2007年18年间生态承载力供给与需求的时间动态趋势模型,对其趋势的变化速率与剪刀差进行了定量评价,预测了各项指标2008-2017年10年间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了导致该趋势变化的自然与人文因素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民勤县过去18年间人均生态承载力供给和需求呈差异不断增大的反向发展趋势,其中人均生态承载力需求加速增长,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供给加速降低,供求趋势的剪刀差呈持续增大趋势,年均增长率达7.12%;其间,全县可载人口数持续降低,至2007年,民勤县可载人口数降至16.5万人,超载人口数增至14.7万人;未来10年内民勤县的生态承载力供求矛盾将呈不断加剧的态势,不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将日趋严重。导致民勤县生态承载力供求矛盾不断加剧的主要驱动力包括水资源日益匮乏、土地生产力不断降低、人口压力持续增大,人口消费量急剧增长,消费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合理等等。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分别以全国和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地区半农牧旗县作为参照区,对张家口市坝上地区1986~2007年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以全国为参照区,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始终处于超载状态;以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地区半农牧旗县为参照区,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的年份占91%;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主要取决于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而且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波动显著;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低。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草工程,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增加农业投入,优化种植结构,挖掘具有地区优势特色的农牧产品,提高农牧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旅游业,对张家口市坝上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相对资源承载力角度探讨延安市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本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 ,计算分析了 1 95 2~ 2 0 0 1年延安市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 :1延安市的土地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经济资源 ,是延安市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2延安市的综合承载力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阶段 ,并且保持着下降的趋势。3延安市的自然资源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 ,经济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4针对上述问题 ,应采取调控自然资源、发展经济资源、控制人口增长等对策 ,以推进延安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宁夏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且对原方法进行改进创新,以全国为参照区,将宁夏及有关地区值折合成统一的标准值,对①1995-2004宁夏十年间的相对资源承载力,②2004年宁夏与西北其它省区的相对资源承载力,③2004年宁夏各市县的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十年来宁夏的综合承载力虽在不断提高,但仍然处于超载状态;②宁夏的综合承载力与西北其它省区相比基本处于中等水平;③宁夏各市县之间的综合承载力存在着很大差异,北部各市县的综合承载力高于中南部;④宁夏耕地资源承载力有一定富余,但农用地资源承载力和经济资源承载力严重超载。因此,要实现宁夏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优化农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大力发展草畜等特色优势农业,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促进城乡间、地区间农村人口的转移。  相似文献   

14.
伊犁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资源承载力是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群众生活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其平衡与否关系到地区总体规划能否完成。能否合理的利用水资源承载力,使水资源持续利用,是达到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的关键。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选取了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人均实际供水量、水资源利用率、耕地灌溉率、供水模数、需水模数、生活用水定额、生态用水率等8个主要因素作为评价因素,综合评价了伊犁河流域现状和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目前伊犁河流域水资源已达一定规模,但其开发的潜力还比较大。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其水资源承载力不断下降,最后提出了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区域相对资源承载力时空动态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运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 ,并通过对原方法改进创新 ,以全国为参照区 ,分别计算分析了 :1陕西省二十年来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 2陕西省与中国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相对资源超载力的差异。 3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陕北地区、关中地区、陕南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内部区域差异。结果表明 :1陕西省自然资源承载力对综合资源承载力的贡献远远大于经济资源承载力的贡献 ,综合资源承载力的增长整体上一直低于全省人口的增长。 2与东部地区相比 ,陕西省综合资源承载压力远大于东部地区 ,与西部地区相比 ,其综合资源承载力超载程度也高于西部整体水平。3全省不同地区的资源承载力差异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以"5.12"地震灾区甘肃陇南为研究区域,参考多个不同参照区,计算了1998-2007年陇南及其各县区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1998-2007年,陇南综合承载力不断增长,但一直处于超载状态,超载呈下降趋势,由1998年的超载70.79万下降到2007年的57.92万;陇南及其各县区的相对资源承载力中,自然资源承载力对综合资源承载力的贡献远远大于经济资源承载力的贡献;陇南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内部区域差异明显,如武都、文县、宕昌县、西和县等严重超载,而成县、徽县承载力具有明显富余。因此,为实现陇南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促进城乡地区间人口转移;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强各县区城区环境治理等。  相似文献   

17.
以安塞县为例,通过分析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其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的发展变化,明确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其影响效应主要表现为对农业资源和产业系统的正效应驱动过程和负的约束作用;2009年农林牧用地中林草地比重较1998年增长了11.3%,农业资源得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商品型生态农业快速发展;但也造成了农业资源的闲置和浪费,2008年实际畜牧量仅占草地理论最适承载量的19.36%,产业与资源相关性降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另外,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巩固了退耕还林(草)成果.因此,安塞县应发展相关产业,合理、高效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产业与资源的一致性,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技术,依据《国家人口发展功能区工作技术导则》,计算了陕西省县域尺度和流域尺度的水资源潜力及承载力,并针对不同的水资源承载区提出相应的开发利用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1)县域尺度上,陕北地区的水资源承载指数为2.34,人口超载率为133.97%,水资源承载状况属于过载;关中地区的水资源承载指数为2.38,人口超载率为137.52%,水资源承载状况属于过载;陕南地区的水资源承载指数为0.52,水资源盈余率为48.00%,水资源承载状况属于盈余;2)流域尺度上,黄河流域范围,只有渭河宝鸡峡以上流域的水资源承载类型属人水平衡型,其余各三级流域的水资源承载类型均属水资源超载型;长江流域范围,各三级流域的水资源承载类型均属水资源盈余型。研究为实现水资源在县域尺度、流域尺度等不同等级区域中的合理均衡和分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民勤绿洲农业系统变化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协整分析的方法,基于1956—2008年长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近50年内民勤农业生产系统(作物和牲畜)和环境系统在土地退化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进一步探寻了民勤农业各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系统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状态。研究表明:(1)在土地退化的条件下,民勤农业生产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依然存在一个长期的均衡状态,虽未使民勤农业系统在土地退化的影响下崩溃,但却存在过度种植放牧、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之间的恶性循环;(2)民勤绿洲农业各子系统围绕长期均衡态还存在短期的波动,其中天气条件(沙尘暴次数)和地下水资源(机井数)开采调整回均衡态的贡献显著,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前系数绝对值分别为0.9129和~(-1).2583,远远大于其他指标;在对荒漠化地区进行监测时,应当优先选择沙尘暴天气数和机井数等指标;(3)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羊只存栏数和地下水资源(机井数)开采是沙尘暴次数的Granger原因。畜牧业的发展,超过草场的自然承载能力,风蚀现象加重。地下水严重超采,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矿化度增加、地表植被大面积死亡,导致沙尘暴灾害加剧。因此,可以通过减少放牧和有效管理地下水资源来实现研究区的荒漠化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