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藏羊类型间的杂交选育试验,选育后试验组F1代1.5岁公羊平均体重35.24kg,母羊平均体重34.93kg,比同龄对照组公羊平均体重32.07kg,母羊平均体重31.62kg,分别提高3.17kg,3.31kg,增重效果显著(P<0.05)。组内公母羊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羊毛花色率明显提高(P<0.01);产毛量与羊毛质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甘加型藏羊选育效果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加型藏羊本品种选育核心群公母羔平均初生重为4.15±0.59kg和4.02±0.53kg;3月龄公羔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同比未选育群3月龄公羔分别提高4.42kg、4.34cm、5.05cm和5.98cm,3月龄母羔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同比未选育群3月龄母羔分别提高2.37kg、5.1cm、5.17cm和4.77cm,均差异极显著(P<0.01)。6月龄公羔同比未选育群6月龄公羔体重提高2.98kg差异极显著(P<0.01),6月龄母羔同比未选育群6月龄母羔体重提高3.64kg差异极显著(P<0.01)。选育核心群18月龄公羊同比对照18月龄公羊体重提高6.18kg,剪毛量提高0.06kg差异不显著(P>0.05);18月龄母羊同比对照体重提高5.26kg差异极显著(P<0.01),剪毛量提高0.15kg差异显著(P<0.05)。经过三年的严格选育,核心群的羊只结构有了显著变化,种公羊和适龄母羊的比例更加合理,适龄母羊优秀个体比例显著提高,其中特级提高了4.7个百分点,一级提高了10.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根据育种目标和要求,选4只杜寒(F2、3)杂种公羊,与配杜寒(F2)母羊130只,其中带多胎基因(FecB)杂合型(B+)经产母羊60只,产羔125只,产羔率208.34%;对照组野生型(++)70只母羊,产羔85只,产羔率121.42%;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内以62003号公羊所配母羊产羔率最高(225%);依次是8301号(216.67%)、62005号(200%)和7313号(180%).个体间产羔率(62003号和7313号)差异显著(P<0.05).经后裔测定:以7313号后代初生体重最大(4.41 kg);以62003号和62005号后代初生体重最小(3.91 kg),差异显著(P<0.05);各项体尺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3月龄羔羊平均体重也以7313号后裔体重最大(34.12 kg),平均日增重最高(330 g);以62005号后代体重最小(29.48 kg),日增重最低(284g),且差异显著(P<0.05).其它种公羊后代之间体重与体尺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62003号和8301号公羊与配母羊不仅产羔率高,而且后代生长发育好、外貌基本一致、遗传性能稳定,可留种开展继代选育.7313号公羊肉用体型较好,后代生长速度快,也可留作种用.研究还证实:选留外貌体型好、理想型公羊与携带多胎基因(B+)母羊配种,既能保持母羊的高繁殖力,又能提高羔羊的肉用性能.  相似文献   

4.
选择3~4岁,体重相近的适龄巴什拜羊母羊90只作母本。成年萨福克公羊、巴什拜公羊各2只作父本,分别组成1个萨♂×巴♀杂交组与巴♂×巴♀对照组。结果表明,杂交组后代胴体重、净肉重分别比对照组高5.15 kg、4.46 kg。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
1 母羊发情与鉴定 1.1 初配年龄 一般母羊初配在体重达成年体重70%(成年母羊体重为60~75 kg,初配母羊体重应达42~52.5 kg),8月龄左右开始配种.种公羊最好在1.5岁、体重达60 kg以上时,在满足营养需要的基础上,作为主力公羊参加配种或采精.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陇东绒山羊生长性能。结果表明,陇东绒山羊在哺乳期生长发育快,日增重高,6月龄公母羊体重分别为14.37kg和13.23kg,是出生时的6.3倍和5.8倍;日增重分别为67.05g和60.83g。公羊生长发育速度快于母羊,差异不显著(P>0.05);周岁公母羊体重分别为18.52kg和17.94kg,日增重分别为23.06g和26.17g,母羊生长发育速度快于公羊,差异不显著(P>0.05);2岁公母羊体重分别为29.45kg和23.84kg,日增重分别为29.95g和16.16g,公羊生长速度快于母羊,差异显著(P<0.05);成年公母羊体重分别为33.77kg和24.01kg,日增重分别为11.58g和0.47g,公羊生长速度快于母羊,差异极显著(P<0.01);成年以后,公母羊体尺体重指标均有所下降。因此,应抓好各年龄阶段特别是哺乳期及育成期的饲养管理,以保证和充分发挥绒山羊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7.
2005年对经培育的102只小尾寒羊公羊测定,成年种公羊平均体重102.8kg,周岁公羊体重75kg,6月龄公羔体重42.32kg,3月龄公羔体重24.19kg,较培育前2003年分别提高了12.94,8.87,11.07和5.82kg(P<0.01)。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不同月龄牙山黑绒山羊体尺、体重数据的测定分析,研究了其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牙山黑绒山羊公、母羔初生重分别为2.80 kg和2.47 kg,差异不显著(P0.05);6月龄公、母羊体重分别为20.76 kg和17.58 kg,差异显著(P0.05);12月龄公、母羊体重分别为26.78 kg和25.52 kg,差异也显著(P0.05);24月龄公、母羊体重分别为38.75 kg和36.67 kg,差异也显著(P0.05);36月龄公、母羊体重分别为46.29 kg和37.50 kg,差异极显著(P0.01);母羊比公羊早熟,在36月龄公、母羊体重均达到成年水平。36月龄公羊平均体高66.1 cm、体长79.89 cm、胸围85.76 cm、管围8.75 cm,母羊分别为59.27 cm、70.11 cm、77.03 cm、8.02 cm,表明其体尺指数符合草食畜种的体态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准确掌握祁连高原型藏羊品种资源现状,科学地开展藏羊品种选育,试验采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祁连高原型藏羊核心选育群体重、体尺(体高、体长、胸围)以及剪毛量进行方差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公羊体重、体长、胸围差异显著(P<0.05),体高和剪毛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年龄段母羊体重、体高、胸围差异显著(P<0.05),剪毛量差异不显著(P>0.05);体重、体尺各指标两两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母羊剪毛量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公羊剪毛量与体重、体尺各指标无相关性(P<0.05)。测定数据与之前已有的高原型藏羊生产性能数据相比有明显提高,初步体现了选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放牧条件下牙山黑绒山羊体尺体重测定数据分析,研究了其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放牧条件下牙山黑绒山羊初生重公母羔分别为2.80 kg和2.47 kg,差异不显著(P0.05);早期生长速度快,6月龄公母羊体重分别为20.76 kg和17.58 kg,差异显著(P0.05);12月龄公母羊体重分别为26.78 kg和25.52 kg,差异显著(P0.05);24月龄公母羊体重分别为38.75 kg和36.67kg,差异显著(P0.05);36月龄公母羊体重分别为46.29 kg和37.50 kg,差异极显著(P0.01);母羊体重比公羊早熟,在36月龄公母羊均达到成年水平。36月龄公羊平均体高66.1 cm、体长79.89cm、胸围85.76cm、管围8.75cm,母羊分别为59.27 cm、70.11 cm、77.03 cm、8.02 cm。主要体尺指标间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其体尺指数表明符合草食畜种的体态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按照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绒山羊,进行产绒量、体重的现场测定,采取相同羊号的毛样,利用奥达2.0光学纤维直径分析仪,对羊毛细度进行测定,分析南疆绒山羊主要经济表型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成年母羊取样56只,绒产量与细度呈现正相关差异极显著(P<0.01);体重与细度呈现正相关,差异不显著;体重与绒产量呈现负相关差异不显著。育成母羊取样81只,产绒量与细度呈现正相关,差异显著(P<0.05);体重与细度呈现正相关,绒产量与体重呈现正相关,差异都不显著。2~3周岁公羊取样22只,绒产量与细度呈现正相关,差异显著(P<0.05),体重与细度呈现正相关,绒产量与体重呈现正相关,差异都不显著。4~6周岁公羊取样21只,绒产量与细度呈现弱的正相关,体重与细度呈现负相关,绒产量与体重呈现正相关,差异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南疆绒山羊表型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绒山羊,进行产绒量、体重的现场测定,采取相同羊号的毛样,利用奥迭2.0光学纤维直径分析仪,对羊毛细度进行测定,分析南疆绒山羊主要经济表型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成年母羊取样56只,绒产量与细度呈现正相关差异极显著(P<0.01);体重与细度呈现正相关,差异不显著;体重与绒产量呈现负相关差异不显著.育成母羊取样81只,产绒量与细度呈现正相关,差异显著(P<0.05);体重与细度呈现正相关,绒产量与体重呈现正相关,差异都不显著.2~3周岁公羊取样22只,绒产量与细度呈现正相关,差异显著(P<0.05),体重与细度呈现正相关,绒产量与体重呈现正相关,差异都不显著.4~6周岁公羊取样21只,绒产量与细度呈现弱的正相关,体重与细度呈现负相关,绒产量与体重呈现正相关,差异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从输卵管和子宫2个部位与回收胚胎数量的关系进行探讨,为获得更多的高产绒山羊胚胎、解决高产绒山羊快速繁殖的技术问题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选择产绒量高(达到1 kg以上)、体重在35 kg以上、年龄1.5~3岁的辽宁绒山羊母羊,试验前进行了2个情期的发情观察,挑选发情周期稳定的健康羊为试验羊.配种公羊产绒量在1.5 kg以上,体重在70 kg以上.  相似文献   

14.
猪的生长性能受性别、遗传、营养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分析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所属3个种猪场2015—2019年的生猪生长性能数据,研究性别、出生季节、胎次、猪场等因素对扬翔华系杜洛克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发现不同性别扬翔华系杜洛克猪的校正达115 kg体重日龄、校正达115 kg日增重、校正达115 kg背膘厚和校正达115 kg眼肌面积等均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季节出生的扬翔华系杜洛克公猪校正达115 kg体重日龄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季节出生的扬翔华系杜洛克母猪校正达115 kg体重日龄春季和夏季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秋季和冬季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秋季和冬季出生的母猪校正达115 kg体重极显著大于春季和夏季出生的猪。此外,第3胎次出生的猪只校正达115 kg体重日龄最小,校正达115 kg日增重最大且与其他胎次间差异显著(P<0.05);第5胎次出生的猪只校正达115 kg体重日龄最大,校正达115 kg日增重最小且与其他胎次间差异显著(P<0.05)。扬翔华系杜洛克公猪校正达115 kg体重日龄、校正达115 kg日增重、校正达115 kg背膘厚、校正达115 kg眼肌面积在3个不同猪场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5.
甘加型藏羊本品种选育核心群公母羔平均初生重为4.15+0.59kg和4.02+0.53kg;3月龄公羔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同比未选育群3月龄公羔分别提高4.42kg、4.34cm、5.05cm和5.98cm,3月龄母羔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同比未选育群3月龄母羔分别提高2.37kg、5,1cm、5.17cm和4.77cm,均差异极显著(P〈0.01)。6月龄公羔同比未选育群6月龄公羔体重提高2.98kg差异极显著(P〈0.01),6月龄母羔同比未选育群6月龄母羔体重提高3.64kg差异极显著(P〈0.01)。选育核心群18月龄公羊同比对照18月龄公羊体重提高6.18kg,剪毛量提高0.06kg差异不显著(P〉0.05);18月龄母羊同比对照体重提高5.26kg差异极显著(P〈0.01),剪毛量提高0.15kg差异显著(P〈0.05)。经过三年的严格选育,核心群的羊只结构有了显著变化,种公羊和适龄母羊的比例更加合理,适龄母羊优秀个体比例显著提高,其中特级提高了4.7个百分点,一级提高了10、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采用 FSH、L H、PMSG、氟孕酮阴道海绵栓等激素进行超数排卵 ,通过人工授精、手术采卵、同期发情、胚胎移植、B超妊娠检查等技术 ,共处理优秀美利奴母羊 4 5 6只 ,获得可用胚胎 (A、B、C级胚胎 ) 30 33枚 ,平均 6 .6 5枚 /只(30 33/ 4 5 6 ) ,移植受体母羊 2 333只 ,冻胚受孕率 4 7.0 2 % (10 97/ 2 333) ,产羔数 14 2 6只 ,产羔率 12 9.99% (14 2 6 /10 97)。其中 ,公羔 6 85只 ,母羔 74 1只。优质细毛羊初生重公羔平均 4 .4 5 kg,母羔平均 4 .6 1kg。断奶重公羔平均38.2 4 kg,母羔平均 33.6 8kg。 12月龄平均体重公羊 76 .15 kg,母羊平均 6 2 .15 kg。周岁毛长公羊平均 11.6 7cm,剪毛量平均 12 .0 4 kg;母羊毛长平均 11.12 cm ,剪毛量平均 7.6 5 kg;平均净毛率达到 6 8.5 %。 2岁公羊体重平均 10 6kg,毛长平均 11.5 cm,剪毛量平均 11.85 kg,净毛率 6 9.5 %。2岁母羊体重平均 72 kg,毛长平均 11.0 cm,剪毛量平均8.5 kg,净毛率 6 9.0 6 %。羊毛纤维平均细度 18.71μm。 3岁公羊最大体重 14 8kg,母羊最大体重 10 2 kg。优质细毛羊新类群同期上述各项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国美利奴羊  相似文献   

17.
采集不同体重阶段(10,20,35,50,80,100 kg)的健康荣昌猪阉公猪肝脏组织,用HPLC法检测其DNA甲基化水平.结果表明:5-甲基脱氧胞苷(5-mC)占总胞苷的百分含量在10 kg体重阶段显著高于80 kg体重阶段(P<0.05),极显著高于100 kg体重阶段(P<0.01);20,35,50 kg体重阶段显著高于100 kg体重阶段(P<0.05);其余体重阶段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荣昌猪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随体重的增加呈下降趋势,10~50 kg体重阶段下降幅度较小,51~100 kg体重阶段下降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能量水平对育肥奶山羊公羊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27只体重相近[(25.01±3.23)kg]的崂山奶山羊公羊,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饲粮配制参照AFRC(1998)营养需要推荐量,按消化能9.29、10.00、10.70 MJ/kg 3个梯度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1)9.29 MJ/kg组奶山羊公羊平均日增重(ADG)显著低于另外2组(P<0.05),3组中10.00 MJ/kg组ADG最高,较9.29 MJ/kg组高138.19%(P<0.05),较10.70 MJ/kg组高19.15%(P>0.05)。10.00、10.70 MJ/kg组料重比显著低于9.29 MJ/kg组(P<0.05),前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奶山羊公羊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总蛋白含量3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9.29 MJ/kg组奶山羊公羊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10.00、10.70 MJ/kg组(P<0.05),血清葡萄糖、白蛋白、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10.00 MJ/kg组(P<0.05)。由以上结果并考虑饲养成本可知,奶山羊公羊获得最佳生长性能的饲粮消化能水平为10.00 MJ/kg。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塔什库尔干羊周岁和成年种公羊的体重、体尺指标的平均数(x)、标准差(s)、最小值、最大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塔什库尔干羊周岁种公羊的平均体重(x)=(41.54±5.4:91)kg(n=1143),最小值=35kg、最大值=75kg;塔什库尔干羊成年种公羊的平均体重(x)=(52.92±8.537)kg(n=393)、最小值=35kg、最大值=93kg。体重与体高、体长、胸围及管围呈正相关关系,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体高与体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最大(r=0.661),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了解波麻杂交一代(F1)的增重及肉用性能,为麻城黑山羊的选育和利用提供依据,试验对麻城黑山羊与波麻一代(F1)山羊从初生至18月龄的体重变化、12月龄屠宰性能以及羊肉品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波麻F1代公、母羊在初生、3月龄、6月龄体重均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12月龄和18月龄波麻F1代公羊体重分别比麻城黑山羊公羊净增7.18kg和12.89kg,母羊净增6.51kg和11.37kg,差异极显著(P0.01);各阶段平均日增重除初生至3月龄波麻F1代比麻城黑山羊公、母羊高10.56g和10.24g(P0.05)外,其余各阶段均高出19.00g以上,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率和胴体净肉率分别比麻城黑山羊公羊高3.35%和6.61%,比母羊高3.31%和5.22%,差异显著(P0.05);而肌肉的物理性状差异不大,基本保持了麻城黑山羊原有的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