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试验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选择甬优12杂交稻的秧龄、移栽密度、纯氮用量3个因素,布置田间参数试验,以甬优1 2产量为目标函数,研究、建立其产量回归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综合分析,获得了本试验条件下3个供试农艺因子的优化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2.
以籼粳杂交晚稻甬优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超秧龄移栽条件下,连作晚稻甬优9号的生育期、群体茎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超秧龄移栽对甬优9号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以秧龄39 d影响较小,其产量为566.9 kg/667m2,比35 d秧龄移栽时减产4.07%,且以每穗实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甬优9号作连作晚稻移栽秧龄最晚不宜超过40 d。  相似文献   

3.
采取裂区设计法,研究玉米定向栽培条件下,半紧凑型玉米太平洋98的种植密度与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施肥量间及其交互作用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当施肥量为每667 m2纯氮少于25 kg时,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用量达30 kg时,产量下降,但下降不显著;当施肥量在较低密度(每667 m23 500株)时,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但在密度较高(每667 m24 000株以上)且纯氮用量增至30 kg时,产量开始下降,但下降也不显著。处理A2B3(每667 m24 000株、纯氮25 kg)所得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为628.6 kg。  相似文献   

4.
杂交稻甬优7850秧龄与移栽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籼粳杂交稻甬优7850进行3个密度、3个秧龄试验,结果表明,甬优7850在台州作单季晚稻种植最佳秧龄为 25 d,移栽密度为 15.0万·hm-2,此时能达到最高产量和理想的穗粒结构。  相似文献   

5.
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晚稻甬优6号茎蘖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超级杂交水稻甬优6号为试材,研究不同氮肥用量(纯 N 180、225、270、315 kg/hm2)和移栽密度(19.5万、22.5万、25.5万、28.5万、31.5万苗/hm2)对晚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高茎蘖数随施氮量或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成穗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先增后降,随移栽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产量随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的增加先增后降;施氮量与移栽密度交互作用对产量及主要性状有显著影响.在施氮量为270 kg/hm2、移栽密度为25.5万苗/hm2的试验条件下比较有利于甬优6号增产.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青浦区水稻上氮肥的适宜用量,采用相同磷钾肥用量、不同氮肥用量在水稻上进行了肥料梯度试验,考察了氮肥不同施用量条件下水稻穗粒结构及产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水稻目标产量为600kg/667m2,在土壤全氮为1.1~1.3g/kg的田块上纯氮适宜施用量为19.0kg/667m2,在土壤全氮为1.4~1.6g/kg的田块上纯氮适宜施用量为18kg/667m2,在土壤全氮为1.7~1.9g/kg的田块上纯氮适宜施用量为17kg/667m2,在土壤全氮为2.0~2.3g/kg的田块上纯氮适宜施用量为16kg/667m2。  相似文献   

7.
选择籼粳杂交水稻甬优6号的不同纯氮用量为试验因素,探讨不同纯氮用量对甬优6号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当纯氮用量为14kg/667m^2时,甬优6号主要经济性状的综合表现较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对籼粳杂交稻甬优9号进行不同氮肥用量和栽插密度试验,探索其在低产田最佳的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结果表明,甬优9号在低产田667 m2氮肥用量以13~15 kg为宜,栽插密度应控制在1.3万~1.5万丛。  相似文献   

9.
移栽密度对秦优10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秦优10号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移栽密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秦优10号的适宜密度范围为7 000-8 000株/667m2,拟合回归方程得出,最高产量的移栽密度为7 600株/667m2,对应的产量是252.57kg/667m2;移栽密度对一次以及二次分枝个数、角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不太明显;株高和菌核病的发生程度均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在密度为6 500和8 000株/667m2时较高。  相似文献   

10.
黔油29号育苗移栽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快油菜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提高品种综合生产水平,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对高产优质杂交油菜黔油29号育苗移栽的栽培模式(移栽密度及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施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移栽密度有利于提高产量,随着氮、磷、钾施用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以过磷酸钙与氯化钾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当移栽密度在9 000株/667m2,施用尿素40kg/667m2、过磷酸钙70kg/667m2、氯化钾30kg/667m2左右时,黔油29号的产量达280kg/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11.
以超级稻甬优7850为材料,研究了4种移栽密度(11.25万、15.00万、18.75万、22.50万丛·hm-2)和3种施氮量(纯氮180、225、270 kg·hm-2)处理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最高苗数逐渐增加,有效穗数先增后减;成穗率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少,每穗总粒数、结实率随着密度增加呈降低趋势;产量随着密度和施氮量增加先增加,增加到一定水平后保持稳定。根据试验结果,密度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主要性状有显著影响,在密度18.75万丛·hm-2、施纯氮量225 kg·hm-2的条件下有利于甬优7850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2.
以甬优1540为试材,研究不同移栽期、不同秧龄、不同播种量对钵苗机插杂交连作晚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杂交连作晚稻生产中,钵苗机插移栽越早,成熟度越高,产量越高;秧龄弹性较大,但长秧龄更易获得高产;播种量对产量影响不明显,生产上以18.7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甬优9号"的最佳施用量,给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对该品种的适宜氮肥用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甬优9号"施氮水平以每667m2施12kg左右较为适宜,产量可达683.5kg/667m2。  相似文献   

14.
秦优12不同播期、密度和施氮水平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德金  彭守华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100-102,114
2009年秋在安徽省全椒县六镇镇白酒村进行秦优12油菜稻茬免耕直播不同播期、密度和施氮水平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以播期10月1日、密度3万株/667m2、施纯氮18kg/667m2的处理产量最高,理论产量230.5kg/667m2,实收产量193kg/667m2,其产量构成为角果数390万/667m2、每角粒数18.6粒、千粒重3.5g;播期10月30日、纯氮6kg/667m2,密度1万株/667m2产量最低,理论产量47kg/667m2,实收产量40kg/667m2其产量构成为角果数为92.9万/667m2、每角粒数17粒、千粒重3.5g,主要是开花前生长量小、后期单株角果数少所致。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进行了不同密度及破口期粒肥水平对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扬麦16号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基本苗控制在6万/667m2左右,总施氮量控制在17kg纯氮/667m2,穗粒肥的总用量最高可达10.6kg尿素/667m2.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两优616’秧龄、移栽密度与施氮量对产量的综合影响,探求该品种中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应用311-A拟饱和最优回归设计试验方案,通过一季中稻田间试验建立‘两优616’秧龄、移栽密度、施氮量与产量的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施氮量移栽密度秧龄;经模拟寻优与筛选,最优组合是秧龄30.4天,移栽密度20.46万丛/hm~2,施纯氮168.75 kg/hm~2时,拟获得的最高产量为9778.1 kg/hm~2;‘两优616’产量≥8625 kg/hm~2的主要农艺措施为秧龄29~33天,移栽密度17.2万~22.7万丛/hm~2,施纯氮160.0~190.8 kg/hm~2。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单季稻应用防虫网育秧,移栽秧龄对2个单季稻品种的增产作用达极显著水平。2个单季稻品种比较,甬优6号的平均产量水平明显高于两优培九。不同移栽秧龄比较,甬优6号的移栽秧龄以21d处理产量最高,两优培九的移栽秧龄以17d处理产量最高。品种和秧龄的互作显著,不同品种应在其对应的适宜秧龄移栽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8.
在667 m2纯氮用量0~15 kg范围内,株两优609和金早47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对肥料的反应株两优609比金早47强.秧龄对金早47的产量影响大,最好选择30 d,对株两优609的影响较小,可选择的秧龄范围较宽.在相同栽培条件下株两优609的产量比金早47高.  相似文献   

19.
夏小均  陈杰 《农技服务》2013,(9):1015-1018
在贵州道真、贵州德江、重庆彭水、湖南桑植4个烤烟主产县进行移栽期、种植密度、施氮量、留叶数4因素5水平的均匀设计试验。结果表明:留叶数是影响烤烟大田生育期关联度最大的指标;留叶数是与茎高、茎围、有效叶片数关联度最高的指标,其次是种植密度;留叶数是与产值、产量关联度最大的指标,其次是种植密度。通过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推导出了不同产区最大产值产量时的4个影响因素理论水平数值。道真县在常规移栽期提前8 d,施氮肥3 kg/667 m2,种植密度1 143株/667 m2,留叶数24片时,可获得最高产量145.08 kg/667 m2,最高产值1 714元/667 m2。德江县在常规移栽期推后6 d,施氮肥12 kg/667 m2,种植密度700株/667 m2,留叶数17片时,可获得最高产量155.7 kg/667 m2,最高产值2 742元/667 m2。彭水县在常规移栽期移栽,施氮肥5 kg/667 m2,种植密度1 043株/667 m2,留叶数23片时,可获得最高产量163.2 kg/667 m2,最高产值2 552元/667 m2。桑植县在常规移栽期推后7 d移栽,施氮肥12 kg/667 m2,种植密度700株/667 m2,留叶数17片时,可获得最高产量190.75 kg/667 m2,最高产值3 706元/667 m2。  相似文献   

20.
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影响西芹产量的主要因素--基肥比例及追肥次数、密度、氮肥用量、钾肥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因子对西芹产量影响大小的次序是密度>氮肥>基肥>钾肥.最优组合是基肥比例及追肥次数2/5+5次+5211株/667m2+纯氮15kg/667m2+纯钾12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