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光照和温度对红果小檗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温度和光照条件对红果小檗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对红果小檗种子的萌发无显著影响.恒温条件下,红果小檗种子萌发适宜温度为10℃,最适温度为20~25℃,低于或高于此温度,种子萌发率降低或萌发期延长;变温条件下,10℃/20℃、10 ℃/25℃和15 ℃/25℃为种子萌发适宜温度,萌发率均达到94%以上.  相似文献   

2.
以采自河南、湖北、湖南和江西4个不同地区的狼尾草种子为试验材料,设20、25、30℃和35℃4个恒温处理,研究狼尾草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结果表明,25℃和30 ℃处理下,种子萌发时间较其它处理早1 ~2d,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显著高于20℃和30℃,综合考虑,狼尾草种子的最适宜萌发温度为恒温25 ~ 30℃,初次计数时间为第5天.  相似文献   

3.
热带植物种子萌发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杨期和  杨威  李秀荣 《种子》2001,7(5):45-48
本文通过对分布于滇南热带的256种热带植物的种子在五种不同温度和两种光照条件下的萌发行为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发现有131种植物的种子在不同条件下均不萌发,在能萌发的125种植物中,80%以上的植物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是18-30℃,且需光性种子多于忌光性种子,但这些种子对光照的反应与温度有关;在18-30℃,种子含水量越高,萌发率也越高,而在36-42℃则越低;千粒重在200-400克的种子平均萌发率最高,400克以上的种子萌发率很低。实验室条件下种子萌发率偏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采种不及时、种子休眠和萌发条件不当。  相似文献   

4.
滨旋花和兴安天门冬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刘林德  赵建萍  孔冬瑞  吴玉苍 《种子》2006,25(11):14-16
从温度、pH值、盐分及混播方面对滨旋花和兴安天门冬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滨旋花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3℃,最适温度为20℃;而兴安天门冬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3-28℃,其中25℃时发芽率最高;二者的种子适合在稍偏碱性环境下萌发;盐分对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滨旋花种子硬实率高,属于环境强迫休眠,人工处理种皮,可以解除休眠。  相似文献   

5.
周玲玲  刘萍  陈芳 《种子》2006,25(10):48-51
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的NaCl和等渗PEG(分子量为6000)处理簇枝补血草[Limonium chrysocomum(Kar.et Kir.)Kuntze.]种子,以研究温度、盐胁迫和模拟干旱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其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5~25℃。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种子的萌发率和发芽指数逐渐降低,簇枝补血草种子在蒸馏水中萌发率最高;PEG对种子的萌发产生抑制作用,且PEG的抑制程度大于等渗NaCl。将在盐溶液和PEG中处理9d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后,原来较高浓度下的种子具有较高的萌发恢复率。  相似文献   

6.
西南紫薇种子贮藏与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文彬  何惠英 《种子》2002,(2):10-12,15
本文就温度、光照、土壤水分对西南紫薇(Lagestroemia intermedia Koehne)种子萌发的影响及种子贮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南紫薇种子具有明显的光促进萌发特性,并表现出温度对光照的补偿表明;在周期性光照条件下,最适宜萌发温度为25℃~30℃;在全黑暗条件下,则为30℃;土壤水分条件以15%~60%为佳;其种子耐脱水、耐低温、耐贮藏,可以用种子库常规的种子保存技术实现长期保存。研究认为,目前西南紫薇的濒危状态主要是由于其生境遭受破坏造成的,该物种宜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种子保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种质资源保存。  相似文献   

7.
温度和水分对甘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甘草种子萌发的适宜温湿度条件以提高萌发率,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基础。在不同温度(10、15、20、25℃)和水分(10%、15%、20%、25%)条件下通过对萌发时滞、发芽势、发芽率、霉变率指标的测定来研究甘草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15℃,20%)、(20℃,15%/25%)、(25℃,20%/25%)组合处理下种子萌发时滞为3天,较其他组合处理下用时短;(25℃,15%/20%/25%)组合处理下种子的发芽势明显高于其他组合水平,说明高温高湿条件下甘草种子萌发较快;(25℃,20%)组合处理下种子的萌发率达到最高值,为92.00%;(25℃,10%/20%)组合处理下种子的霉变率较低,种子发霉数较少,萌发可能性较大。上述各项指标综合显示,甘草种子萌发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为:温度25℃、发芽床含水量20%。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江南油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宁县、博白县、望谟县、凌云县4个种源江南油杉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5个恒温条件(15,20,25,30,35℃)和2个变温条件(15℃/25℃、20℃/30℃)结合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以及插值多项式等方法研究不同种源江南油杉种子萌发特性对温度的响应,探讨不同种源间种子萌发差异及其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7个温度条件中,江南油杉种子在25℃下萌发效果最好;博白种源种子萌发率、萌发指数最高,萌发时滞和萌发历期最短;变温条件对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因种源而异,只有20℃/30℃对少数萌发指标有促进作用;江南油杉种子萌发值与环境因子无显著相关性,与种子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种子宽呈显著负相关。采用回归分析建立萌发值与温度的函数模型,并通过模型预测,当温度为27.3℃时,江南油杉种子萌发值最大(511.37)。  相似文献   

9.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6):5522-5527
兰香草(Caryopteris incana (Thunb.) Miq.)作为莸属的广布种,是优良的观赏、蜜源和药用植物。本研究在对兰香草种子的长、宽、千粒重及吸水性能测定的基础上,探索不同温度和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兰香草种子的平均长度、宽度分别为2.43 mm和1.94 mm,千粒重为0.57 g;兰香草种子在吸水4 h后达到饱和;兰香草种子在15℃~30℃均可萌发,在35℃以上基本不萌发,20℃~25℃最适宜种子萌发;赤霉素处理可显著提高兰香草的萌发率,尤其是在低温(15℃)和高温(35℃)的条件下,可用100~200 mg/L的赤霉素处理提高种子萌发率,缩短种子的萌发周期。本研究为兰香草的播种繁殖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也为以后兰香草推广种植和品种改良培育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野罂粟种子萌发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甄占萱  李云祥  那淑芝  薛秋生 《种子》2005,24(7):32-33,43
利用电热恒温培养箱,参考种子萌发试验法,研究不同温度对野罂粟种子萌发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罂粟种子发育起点温度为2.8℃;,最适温域12~18℃;高温上限32℃;萌发有效积温为30.6℃.同时改进完善了种子发育起点温度和萌发有效积温的试验设计和算求方法.为野罂粟的适期播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温度、盐分、pH值和光照强度对毛白杨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白杨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盐分、pH值和光照强度对毛白杨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盐分、pH值和光照强度对毛白杨种子萌发均有明显影响.昼夜温度为23℃/18℃时,种子发芽率最高,而在33℃/28℃和38℃/33℃的昼夜温差下,种子发芽率明显降低.在盐处理组中,种子发芽能力明显受到盐胁迫影响,盐浓度为0,0.05,0.1,0.2 mol/L和0.4 mol/L时,种子发芽率随盐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在0.4 mol/L的浓度下,种子不萌发.种子在中性环境下能较好萌发,碱性过大(pH=9.0)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种子萌发.在一定光照强度下,种子的发芽率会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光照促进了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2.
不同处理方法对巨柏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巨柏种子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巨柏种子发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0℃水温浸种是最佳的处理,水温过高反而抑制其萌发.发芽温度为12.5~17.5℃时巨柏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随着温度的再降低或增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反而下降.浓度为300 mg/L GA浸种后,巨柏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随着PEG模拟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巨柏种子的发芽率受到影响,发芽势受到严重抑制.低浓度的PEG对巨柏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高浓度则有抑制作用.光照可以提高巨柏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相似文献   

13.
光照和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2个重要环境因子,光敏色素是光和温度的受体,研究光敏色素协同光温信号调控种子萌发对于指导作物播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索NtPHYB1基因型如何响应光温环境变化而调控烟草种子萌发。结果表明,15种光温条件下萌发率的均值为野生型(wildtype,WT)种子显著大于NtPHYB1-RNAi和NtPHYB1-OE种子。在持续光照下, NtPHYB1-OE种子萌发被抑制,而在黑暗下NtPHYB1-RNAi种子萌发被抑制。在15℃,3种基因型种子萌发均被抑制,NtPHYB1-OE种子萌发率最低;在20℃和25℃,光促进或抑制种子萌发作用不明显,3种基因型种子萌发率均较高,NtPHYB1-OE和WT种子达到最大萌发率;在30℃和35℃,光对于种子维持较高萌发率是必不可少的,NtPHYB1-RNAi种子达到最大萌发率。综上所述,NtPHYB1、光周期和温度三者之间在调控烟草种子萌发时存在交互作用,通过修饰NtPHYB1基因和改善播种环境均可显著提高烟草种子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盐分(0、50、100、150、200 mmol/L)、温度(18、30、42℃)及其二者互作对甜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下,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量(侧根数、茎粗和根长)均有下降的趋势.30℃下,NaCl溶液对种子萌发抑制最小,浓度达到200 mmol/L时,仍有58%的种子萌发,18℃下,对种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大,NaCl溶液浓度为150 mmol/L时,种子萌发被完全抑制;在同一NaCl溶液浓度下,甜瓜幼苗生长量表现为30C>42℃>18℃.盐分、温度及其二者互作对甜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低温比高温与盐分胁迫互作对甜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明显,甜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盐分的响应依赖于温度的变化,抑制作用表现为:18℃>42℃> 30℃.  相似文献   

15.
阿月浑子种子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刘忠华  董源 《种子》2001,13(5):18-20,31
本文采用不同的方法对阿月浑子的种子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种子透水性较好;20℃恒温是种子萌发较为适宜的温度;蛭石是理想的发芽基质,在20℃恒温时,以其作发芽床发芽率可达60%;60℃温水处理和0.20g/L赤霉素处理对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25℃恒温时,种子发芽率分别达32%和33%,开裂种子的发芽率分别达48%和42%;浓硫酸浸泡30min对不裂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开裂种子的胚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温度、pH值、营养条件对秃疮花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秃疮花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3~26℃,pH值对种子萌发没有明显的影响,0.3%KH2PO4处理可提高其萌发率.23℃、pH值6.O以及O.3%KH2PO4条件下,其萌发卒可达76.02%.贮存时间对种子萌发率影响不明显,但贮存一年的种子萌发高峰期较早,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7.
通过温度和药剂处理对花菱草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认为低温预处理和GA均能促进花菱草种子的萌发。15℃比25℃适宜种子萌发。15℃时,500mg/kgGA处理促进种子萌发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张琼瑛  孙海龙  李绍才  胡兴  庞亮 《种子》2013,32(1):12-14,19
以车桑子(Dodonaea viscose(L.)Jacq)种子为实验材料,置入光照气候箱实培养,研究不同浸种方式(40℃温水、0.3%高锰酸钾溶液、不浸种)、温度处理(15、20、25、30℃恒温和18~25℃变温)和贮藏时间(11、15、19个月和23个月)对车桑子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浸种方式下的萌发率差异不显著;在贮藏时间实验中,萌发率先升后降,在贮藏19个月时达到最高,与其他3次实验均呈现显著性差异;温度处理中,18~25℃变温处理萌发率比其他4次实验显著提高,20℃以上适合车桑子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9.
通过温度、光照、浸种时间及发芽床对栀子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表明:栀子种子萌发温度以30℃为最佳;黑暗条件比光照条件下萌发速度更快;浸种6-10d可极显著地提高发芽指数;发芽床以纸上为佳。在最适条件下,初次计数时间为7d.末次计数时间为17d。  相似文献   

20.
贾风勤 《种子》2020,(3):100-104
通过人工气候箱设置不同的温度条件,探讨了不同温度对车前属3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车前和车前种子在恒温条件下发芽起始时间较相对应的变温条件快,变温15℃/25℃,25℃/35℃显著延迟萌发起始时间。小车前、车前和大车前种子萌发最适宜的变温环境为20℃/30℃,萌发率分别为83.60%、100.00%和98.80%,车前和大车前种子呈爆发型萌发方式,萌发率超过98%所需时间平均为4 d;恒温培养条件为25℃,且该温度下小车前种子全部萌发仅需3 d;高温均不利于种子萌发。3种车前属植物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表现出与萌发率相一致的变化规律,表明3种车前属植物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对温度的响应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