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声波法提取凹叶厚朴内生真菌代谢产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超声波法提取凹叶厚朴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为考察因素,以厚朴酚的含量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发酵液的最佳超声提取条件。[结果]最佳超声提取条件为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60 min、超声功率100 k Hz。[结论]该方法能够用于内生真菌发酵液中代谢产物提取。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研究同一地域来源、不同树龄的凹叶厚朴7种次生代谢产物质量分数变化,为确定凹叶厚朴最佳采收条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槲皮苷、槲皮素、和厚朴酚与厚朴酚进行分离,并建立标准曲线及回归方程.分析随着树龄的增加,其叶、枝皮、茎皮和根皮中7种次生代谢产物质量分数积累情况.结论:不同树龄的凹叶厚朴叶片、枝皮、茎皮和根皮中7种代谢产物质量分数随着树龄积累差异较大,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槲皮苷和槲皮素等主要存在于在树龄相对较小的叶片和枝皮中,随着树龄从7年增加至26年其积累变化不明显;厚朴酚与和厚朴酚主要分布于凹叶厚朴的树皮中,其中根皮质量分数最高,茎皮、枝皮次之;7至13年树龄的植株,其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积累量随树龄增加而明显增加,13至26年树龄的植株随树龄增加二者积累量增幅不大.因此,凹叶厚朴的最适采收对象是树龄超过13年之后的植株.  相似文献   

3.
张丹  颜学伟  王刚  文小峰  李雪梅  罗丹  曹纬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810-10811,10836
[目的]优选厚朴叶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总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厚朴叶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提取条件进行优选。[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0(g/ml),乙醇浓度80%,提取次数1次,提取时间1.5 h。[结论]该提取工艺方法合理,有效成分提取效率较高,适用于厚朴叶中活性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4.
78株油樟内生真菌发酵产物的挥发性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78株油樟内生真菌(其中根内生真菌43株,茎内生真菌11株,叶内生真菌24株)代谢产物的组分。【方法】78株油樟内生真菌经PDA液体培养基摇床培养8 d后,取液体发酵产物,采用GC-MS法检测其乙醚提取液中的挥发性物质。【结果】多数油樟内生真菌均可产C10~C28之间的烷烃(二十烷最常见)和C16~C19脂肪酸及其对应的甲酯;55株内生真菌产烷基苯;35株内生真菌可产叔丁基苯酚的多种同分异构体;70株内生真菌发酵液中都检测到α-萜品醇,其中2株相对含量较高;5株内生真菌发酵产物中可以检测到黄樟油素;4株内生真菌发酵产物中可以同时检测到黄樟油素及桉叶油素。另有2株内生真菌的主要产物分别是蘑菇醇及苯乙酸。【结论】油樟内生真菌与油樟之间,内生真菌相互之间存在广泛的醇类物质共代谢;油樟内生真菌代谢产物对油樟植株具有促生、抗氧化、协助合成活性物质等作用;某些油樟内生真菌能够合成一些特殊产物,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何慧娟  王烨  蒋翔  邓芬  赖普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48-18149
[目的]从秦巴山区4月和8月的厚朴叶中提取厚朴酚,并测定其厚朴酚的含量,为综合利用厚朴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甲醇分别提取4月和8月厚朴叶的厚朴酚,精密称定,用甲醇定容至25 ml容量瓶中,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厚朴叶中厚朴酚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工作条件为紫外检测波长294 nm,色谱柱为C18(4.6 nm×150.0 nm,5μm),柱温23℃,进样量15μl,流速1 m l/min,流动相甲醇∶水=79∶21。[结果]秦巴山区厚朴叶中的厚朴酚含量存在差异,4月厚朴叶中厚朴酚的含量为0.29‰,8月厚朴叶中的厚朴酚含量为0.32‰。[结论]秦巴山区8月厚朴叶中厚朴酚含量比4月稍高,可从叶子中提取厚朴酚。  相似文献   

6.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建立简单、快速、精确、同时测定厚朴和凹叶厚朴中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槲皮苷、槲皮素、和厚朴酚、厚朴酚的测定方法。色谱分离是反相C18柱,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检测波长294 nm处进行分析。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大于0.9995,回收率为98.28%~104.19%。该方法有效地应用于测定24个源于不同产地、不同采集时间的厚朴和凹叶厚朴样品中7个化学成分的测定。根据这7个特征化合物的浓度,利用聚类分析(HCA)及组成分分析(PCA)对这些厚朴和凹叶厚朴样品进行分类和区分,为合理利用和指导中药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株产甘草酸内生真菌的分离及代谢产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红霞  李雅丽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4):2841-2843
采用组织块法从采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甘草根部分离纯化内生真菌,经液体发酵培养,抽提发酵粗产物,以甘草酸为标准品采用LC-MS法和HPLC法对这些真菌的代谢产物进行筛选,获得1株产甘草酸的内生菌,通过形态学研究初步确定该菌株为镰孢霉属。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湖北贝母不同组织贝母素乙含量、内生菌组成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湖北贝母鳞茎、花、叶的贝母素乙含量,分别利用16S rDNA和ITS测序技术鉴定内生细菌和真菌,并通过琼脂扩散法、微量二倍稀释法研究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对10株供试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湖北贝母叶中贝母素乙含量最高,达(3.99±0.10) mg/g,其含量是鳞茎的1.78倍、花的4.24倍;从湖北贝母中分离鉴定了4株内生菌,分别为Pseudomonas sp. BM-X-6、Arthrinium sp. BM-Z-5、Aspergillus sp. BM-Z-1、Aspergillus sp. BM-Z-3;3株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抑菌活性均优于细菌Pseudomonas sp. BM-X-6,其中Arthrinium sp. BM-Z-5的次级代谢产物抑菌谱最广,对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中度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开展了连城邱家山国有林场引种凹叶厚朴栽培材药两用林示范基地中凹叶厚朴生长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闽西地区海拔800~1 300 m的气候条件适宜凹叶厚朴生长,海拔800 m以上引种栽培,不同海拔的凹叶厚朴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有显著差异,坡位对其生长影响很大,平均树高、平均胸径与海拔高度成反比,凹叶厚朴在山坡下部生长较好;立地好的地块对凹叶厚朴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都非常有利;不同造林密度对凹叶厚朴生长有显著影响,二十三年生凹叶厚朴以造林密度1 110株/hm~2较好,平均树高达12.0 m,平均胸径达15 cm,蓄积量达105.6 m~3/hm~2,生长量指标达到福建省阔叶树Ⅱ类林分丰产指标。  相似文献   

10.
杜仲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杜仲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以苹果腐烂病菌(Cytospora sp.)、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trea)、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 f.sp.cucumerinum)、玉米大斑病菌(Helminthos porium turcicum)和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ae)为供试菌种,对49株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内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物进行了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有22株内生菌至少对3种测试菌有抑制作用,9株内生菌对6种测试菌都有抑制作用;11株内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至少对3种测试菌有抑制作用,4株内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对6种测试菌都有抑制作用。说明从杜仲内生真菌中可以选择出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菌种。  相似文献   

11.
冯华  王样培  邹孔强  王小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841-7841,7865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贵州黔北凹叶厚朴中厚朴酚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以甲醇-水(78∶2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为294nm。[结果]厚朴酚线性范围为0.6272~1.1648ug,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8.56%,RSD=0.33%。[结论]该法简便、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12.
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定向培育的密度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密度对凹叶厚朴人工林生长、干材和树皮生物量的影响规律,试验得出凹叶厚朴在 、 类地的造林密度以2500株·hm-2左右为宜.依据不同密度控制方式对林分生长、成材过程、径级结构、出材量和树皮产量的影响程度,认为定向培育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于12~15a间伐1~2次,目标树保留密度以1505株·hm-2左右较为适宜.以利于改善凹叶厚朴林分结构、促进干材和树皮的合理发育、有效地提高凹叶厚朴人工林的出材量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超声辅助法提取秦巴山区野生厚朴树叶中的厚朴酚,用显色法和薄层色谱法对厚朴酚进行定性鉴定,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厚朴树叶中厚朴酚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以C18为固定相,选择不同的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4 nm,流速为1 m L/min,进样量20μL。试验结果表明,厚朴树叶中含有厚朴酚,且厚朴酚的含量为0.75%,以体积比78∶22的甲醇∶水为流动相,测得厚朴酚的保留时间为4.528 min,分离效果好、简单、灵敏、重现性好、结果满意,适合于厚朴树叶中厚朴酚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郑毅  伍斌  陈有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323-1324,1329
[目的]研究曼陀罗植物内生真菌Ym311977菌株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及其有效成份。[方法]对Ym311977菌株进行扩大发酵培养,从发酵产物中分离单体化合物,并研究单体化合物对2株皮肤致病真菌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分离到的4种单体化合物中的1种对2株皮肤致病真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石膏样毛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50、200μg/ml;该化合物经1HNMR及13CNMR分析,确定其结构为5-丁基吡啶甲酸,即镰刀菌酸。[结论]该研究首次报道了曼陀罗内生真菌代谢产物镰刀菌酸对2株皮肤致病真菌具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5.
凹叶厚朴树皮产量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实测61株凹叶厚朴样木胸径、树高和树皮产量,对凹叶厚朴树皮产量预测模型进行研究,采用改进单纯形法建立树皮产量数学模型,并对不同数学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单纯形法优化得到的模型y=O.9438643 0.02407896D^2.040018H^0.3646304,y=O.06606968D^2.059642的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O.9623和O.9583,可用于凹叶厚朴树皮产量预测;胸径因子对凹叶厚朴树皮产量预测比树高因子更有效。  相似文献   

16.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超声提取法,并用正交实验对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提取工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找到了最佳的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及总酚的组合提取方法.结果表明,经优化的超声提取工艺提高了提取效率,降低了成本,更适用于实验室提取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超声辅助法提取野生厚朴树叶中的厚朴酚.[方法]用显色法和薄层色谱法对厚朴酚进行定性鉴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厚朴树叶中厚朴酚的含量,以C18为固定相,选择不同的流动相,检测波长294 nm,流速为1ml/min,进样量20 μl.[结果]厚朴树叶中含有厚朴酚,厚朴酚的含量为0.75%,以甲醇∶水的体积比78∶22为流动相,测得厚朴酚的保留时间为4.528 min,分离效果好,简单,灵敏,重现性好,结果满意.[结论]该方法适合于厚朴树叶中厚朴酚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离获得对农作物致病菌有高效拮抗作用的植物内生菌,并对其进行系统鉴定和代谢成分分析.[方法]用研磨法从蓝麻黄中分离内生真菌,并用琼脂扩散法筛选具有抗农作物致病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利用菌株形态特征和ITS-5.8S rDNA序列分析进行拮抗菌鉴定,经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从蓝麻黄中分离得到5株内生真菌,其中XJEG-GF-79对葡萄白腐病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3 mm.经形态学观察和分子分类学分析鉴定,内生拮抗真菌XJEG-GF-79与Pleosporaceae sp. SN-2008同源性达到100;,该菌株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碱和多糖,其经测定,发酵液中多糖含量为1.914 mg/mL.[结论]蓝麻黄内生真菌XJEG-GF-79对葡萄白腐病菌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最终鉴定为链格孢霉 Pleosporaceae sp..  相似文献   

19.
陈剑  刘频健  王晓一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871-10872
[目的]建立香砂养胃丸(浓缩丸)中厚朴的厚朴酚、和厚朴酚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冰醋酸(55:43:2);检测波长为294nm;流速为1.0ml/min;样量为20μl。[结果]厚朴酚在0.1902—3.8040μg,和厚朴酚在0.092222~1.844400μg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厚朴酚、和厚朴酚平均回收率97.0%,RSD为1.7%。[结论]该方法准确、操作方便,可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鉴定,为建立完整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凹叶厚朴一元立木材积方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实测 2 39株凹叶厚朴样木的胸径和材积 ,采用遗传算法、三次设计法和改进单纯形法等拟合一元材积方程并与对数线性化最小二乘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采用遗传算法、三次设计法和改进单纯形法等建立一元材积方程优于对数线性化最小二乘法 ;三次设计及对数线性化最小二乘法的适用性检验统计量F值不能通过F检验 ,说明不能用三次设计及对数线性化最小二乘法拟合凹叶厚朴的材积方程 ;同时用模外 2 5株凹叶厚朴样木进行检验 ,遗传算法和改进单纯形法建立的一元材积方程的理论材积与实测材积相吻合。用遗传算法建立的立木材积方程编制了凹叶厚朴的一元材积表。表 3参 1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