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水族是茂兰自然保护区内的主要居住民族之一。水族人民在长期的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中形成了很多传统习俗,在这些习俗中处处透露出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水族自然崇拜中的树神崇拜、水族风水观念对水族村落布置的影响、生态建筑中"干栏"式楼房的修建、就地取材进行石棺墓葬和石棺上雕刻的图案、水族传统服饰的颜色与刺绣、水族梯田稻作农耕中梯田的开发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水族人民生计方式的转变减少了对土地的开发、村规民约对保护区内人们行为的约束等,使得茂兰保护区内水族聚居地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发展,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对荔波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少数民族居住地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少数民族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自然保护区生物的多样性,以及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关系,认为社区共管措施是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保护茂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分布新记录26种,分属20属;  相似文献   

4.
<正>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简称黔南州)地处贵州省中南部。全州总面积2.62万平方公里,辖12个县(市)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有布依、苗、水、瑶等43个民族,总人口42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58%。黔南州属贵州省重点林区之一,生态建设和绿化发展成效显著,拥有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6个、国家级湿地公园8个、  相似文献   

5.
利用“村规民约”创新基层森林防火工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多数自然保护区内都有大面积的集体山林,长期以来村民生产生活野外用火成为森林火灾主要诱因。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借助山区村寨传统的"村规民约"建立村民自治工作机制,有效地对村民生产生活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极大地提高了保护区内预防森林火灾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正>贵州省最南端的荔波县,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地带,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布依族、水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92%。这里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平均海拔758米,年均气温18.3℃,年降雨量1320毫米,植被保护完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18.8平方公里,由小七孔景区、大七孔景区、水春河景区和樟江风光带四大景区组成。景区先后荣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5A级旅游景区,其中大七孔景区和  相似文献   

7.
<正>初夏时节,我们来到位于桃源县的湖南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暖风吹拂,万木葱茏,目之所及皆是繁花盛开,涌动的浓浓绿意不断向天边延展。成立于2006年的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3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92.5%,其中集体林面积占保护总面积的97%。区内有17个行政村,其中10个为省级贫困村,贫困人口占保护区总人口的30.5%。面对境内集体林权比  相似文献   

8.
<正>绥宁县位于湘西南边陲,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居住较密集的偏远山区,全县总人口38万,少数民族人口23.56万,占总人口的62%,下辖17个乡镇,其中少数民族乡8个。全县山林面积23.4万公顷,占总面积的79.4%,竹林面积4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64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5.5%,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享有"三湘林业第一县""中国竹子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  相似文献   

9.
茂兰保护区丰富的地表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茂兰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护喀斯特原始森林。所谓喀斯特,在中国又称为“岩溶”,喀斯特地区的岩石为可溶性炭酸盐岩,在水的作用下形成丰富的溶沟、溶孔、溶洞、裂隙等,不仅地表破碎。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社区实践访谈、观察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探索自然资源有效保护与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广东珠三角地区与香港风水林植物组成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水林是华南地区历史悠久且极具地方特色的植物群落,是岭南森林珍贵的绿色文化遗产。自上世纪末以来,香港和广东开展了大量的风水林植物和群落生态学研究。文章通过比较和分析香港和广东风水林植物组成特点,探讨加强华南地区风水林群落研究的必要性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植物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中根深蒂固,应用植物来造境历史悠久。植物民族情结、植物象征意义及植物风水学等历史遗留下来的植物传统文化在当今环境营造中有着其独特的景观文化效应,而植物风水学中的植物配置理论更有其特殊的心理调节作用。许多植物在风水学中有自己的特殊含义及完整的配置理论体系,风水植物摩肩接踵间,"聚气造势",其"气"、"势"下的景观环境科学、宜居。本论文通过对植物传统文化,尤其是植物风水学文化的探究,挖掘隐藏在植物背后的潜在能量,并研究其能量与人居园林生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Summary

The gorilla and elephant populations of Kahuzi-Biega National Park in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DRC) have recently suffered from intensive commercial and subsistence poaching. In just four years, the highland sector of the park lost more than 95% of its elephant population and about 50% of its gorilla population. This tragedy was precipitated by the recent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rises in the region. Many factors contributed to increased hunting of wildlife for food known as “bushmeat.” Among the principal factors were starvation and economic desperation in local communities, the spread of small arms, and the collapse of park protection during the civil wars. The incentive to hunt gorillas in the park may have developed gradually with the collapse of the Mobutu regime, the influx of refugees, and the two subsequent civil wars. Local re sentments felt toward the park and its authorities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willingness of local people to engage in illegal exploitation of wildlife resources. By promoting ecotourism and improving the infrastructure of the park and surrounding villages, the Institut Congolais pour la Conservation de la Nature (ICCN) and the German Technical Agency for Cooperation (GTZ) have made great efforts to improve local conditions. Local people, including park guards and guides, established a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tha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pread of conservation knowledge and the reduction of conflict among local people. Since the park began employing former poachers in 1999 and resumed conservation ac tivities, gorilla poaching h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broader civil conflict continues and sporadic poaching is still common. This paper con siders and recommends optimal and urgent conservation measures to im prove the protection of the park and its gorillas.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随着城市人口的密集度的增加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设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的要求也日益强烈,但由于技术、造价等多方原因,建筑屋顶绿化在我国推行的状况并不乐观。探讨了我国屋顶绿化主要面临的问题,包括技术不成熟、政策法规不健全、资金短缺、人们认可度较低等,从加强屋顶绿化技术的研究、完善国家政策和相关法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林地权属关系造成的森林管护矛盾,特别是森林被无情偷砍盗伐,民族社区结合市场运作规律,结合传统乡土知识中的村规民约,让社区充分参与林地管理,采用林农股份合作制,将企业、村寨领袖、村民有机组织起来,有效地管护森林.  相似文献   

16.
以环境构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其功能挖掘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以及前人在设计的中的思想理念与聪明智慧。最终目的在于抢救传统文化,呼唤人们重温民族精神,重视和研究本民族自身的文化传统,更重要的是在对村落的规划设计,设计出更加适宜农村特色的户外空间及其环境构件。    相似文献   

17.
绿竹低产林改造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福安市城阳乡占洋村、溪柄镇黄兰和白沙村绿竹低产林中采用随机方法设置试验小区,进行绿竹低产林改造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对试验结果采用LSD分析,结果表明,低产林改造对绿竹产笋量影响极显著,产量比CK提高了280.84%~289.85%,但对竹材产量影响不大.经济分析表明,低产林改造后的竹林每年比CK增加纯收入15 948.29~16 282.85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