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4 毫秒
1.
环首都经济圈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模式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蕾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9):215-217
目前,环首都经济圈已经具备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条件,但农产品物流在整个物流产业发展中占比较小,发展滞后.针对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三对接”构筑环首都经济圈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模式,即通过”农超对接”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效率,通过“农校对接”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科技水平,通过“农企对接”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整合,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环首都经济圈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模式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超对接”对于落实菜篮子民生工程,促进农业产业化和提高农民收益都意义重大.美特好在实施农超对接过程中,存在对接基地规模小、管理差、物流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要实现“农超对接”的可持续发展,美特好需要在政府的更多支持下,大力推进标准化和信息化,完善冷链物流渠道,提高对接合作社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镇江市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发现镇江市农产品物流存在主体多元化发展、物流资源分散,物流技术应用水平较低,农产品物流服务水平尚未能匹配消费升级需求等问题,进而提出整合农产品物流资源、不断推进农超对接、提升农产品物流技术应用水平、加快第三方冷链物流专业化发展、探索推广现代农业电商服务、形成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的现代农产品物流高质量发展路径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一、农超对接的概念简述"农超对接",是指农户与大型连锁超市、菜市场、便民店直接对接,通过签订鲜活农产品供应协议,组建物流配送中心,建立冷链运输系统、质量检验、检疫系统和品牌识别系统,直接向超市供应优质、鲜活农产品的新型农产品供应模式。"农超对接"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避免农民和合作社生产上的盲目性,稳定了农产品销售的渠道和价格,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在帮助农民增收的同时,还减少了农产品的流  相似文献   

5.
搞好农产品营销,特别是开展“农超对接”,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2010年,农业部将全面推广“农超对接”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品牌化建设和小型冷藏库及冷链运输设备建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超市开展配送业务,提升“农超对接”水平。  相似文献   

6.
于璐 《河南农业》2014,(1):26-27
随着大型连锁超市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农超对接”作为-种新型模式出现在农产品供应链中.2008年12月,国家商务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农超对接试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家乐福、沃尔玛等全球零售连锁企业率先作为试点开展了“农超对接”项目,这种做法不仅帮助农民提高了市场的适应能力,促进产业链优化,而且提高农产品安全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本文从几个农产品安全供应链视角对“农超对接”模式进行分析,认为其是优化产业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之-.  相似文献   

7.
“农超对接”模式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着效率较低以及进入门槛高、限制条件多等弊端.为解决“农超对接”模式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消对接”模式,构建了“农消对接”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进一步减少流通环节,使农户与消费者直接对接,克服信息不对称缺点,使农户与消费者双方获益.  相似文献   

8.
"农超对接"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对于缩减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以及统筹城乡发展意义重大。基于供应链的视角,对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农超对接"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为我国农超对接供应链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与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9.
“农超对接”,是指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农超对接””的本质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伴随着国内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的大形势“农超对接”这种物流体系中的新模式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加快山西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经济转型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调研和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选取了衡量山西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的4个主要指标(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冷链物流运输能力、冷链物流的经济效益),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确定了山西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较弱,并对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建立政府、行业和相关企业联动机制;注重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构建"互联网+"冷链物流模式;重视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山西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海南生鲜农产品冷物流链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分析了海南现有生鲜农产品冷物流链运作模式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海南生鲜农产品冷物流链发展实际,在互联网+背景下,以构建互联网+冷物流链信息网络平台为核心,改善海南冷物流链设施建设、着力培养冷物流链人才、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从生产、加工、运输、储藏、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通过互联网+冷物流链信息网络平台实现无缝链接,保障海南生鲜农产品冷物流链发展,提高冷物流链在生鲜农产品发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郭红霞  邵铭 《安徽农业科学》2012,(8):4984-4985,5018
通过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进行流程分析,发现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应用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并加强信息共享,对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流程进行了再造。结果表明,低碳经济应用于农产品冷链物流流程再造,具有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规模效益和降低滞后等优势,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的减排、高效、环保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10—2013年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耗大、成本高,严重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分析了各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状况,对近几年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政策及标准作了概述,并提出未来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引入层次分析法,建立我国与美日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比层次分析模型,从冷链物流设施与设备、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和冷链物流运输能力 3 个方面,对国内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进行了比较,确定了国内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具体差距,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引入层次分析法,建立我国与美日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比层次分析模型,从冷链物流设施与设备、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和冷链物流运输能力3个方面,对国内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进行了比较,确定了国内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具体差距,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农产品物流园区是区域物流结点的必然选择。该文提出建设供应链型农产品物流园区的观点。在阐述建设供应链型农产品物流园区的意义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福建省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明确园区定位、政府合理规划、重点发展冷链物流、构建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农产品产量逐年增长。伴随肉制品、果蔬类等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以及居民对生鲜食品的高质需求,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国外如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已经趋于成熟。在梳理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从软硬件整体供给水平、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和政策环境三方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进行对比,找出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如何推进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鲜活农产品冷链过程储运环境及品质维持关键指标的在线监管,可有效提升冷链物流服务质量,减少易腐产品的物流损耗,保证食品安全、维持优良品质。介绍了冷链物流过程中监控技术研究进展,结合近年来无线传感器(WSN)技术在冷链物流过程监管中的研究热点领域,分别从能耗问题、传输稳定性、监测全面性和农产品特殊性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目前农产品冷链监控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产品的消费总量不断增长,人们更加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冷链 物流业也得到飞速发展。文章通过对湘西北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湘西北地区农 产品冷链物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B2C电子商务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洪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653-7655
介绍了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和B2C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B2C电子商务企业必须与上下游加强合作,建立"农民+农村合作社+B2C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的供应链模式,最后提出了发展B2C电子商务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