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单季直播稻田稻纵卷叶螟测报技术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单季直播稻田稻纵卷叶螟测报技术改进的研究,结果表明,单季直播稻田稻纵卷叶螟测报办法采用田边杂草赶蛾和大田赶蛾相结合来预测发生期;将大田定点调查改为随机调查卵密度来确定发生量的方法,测报技术简便,准确性高,工作强度比原测报方法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
晚稻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变化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永康市近10年晚稻稻纵卷叶螟主害代发生特点的分析,提出在赶蛾测报上注意掌握晚稻不同生育时期稻田蛾量分布情况,及时调查主害代的重害田晚稻虫卵量变化,重视调查用药后晚稻不同类型田各代残虫的虫龄结构及残虫量的分布等测报措施。在防控上综合运用各种农业防治措施,对晚稻分蘖期放宽防治指标,注意保护天敌,减少晚稻生长前期的用药次数,孕穗至抽穗期注意保护上部3张功能绿叶。  相似文献   

3.
稻纵卷叶螟在我省稻区原为一般性害虫,为害不重,1963年以后在我省东南部东沟、庄河一带逐渐转为常发性害虫,1971年全省不少地区大发生,防治失时的地块一片白叶,严重影响稻谷产量。过去对这一害虫的中长期测报缺少办法,只能在虫子发生时突击防治,比较被动,因此,摸清此虫的发生规律,寻找中长期测报办法实为必要。害虫中长期测报的重要根据之一是越冬基数的多少,但稻纵卷叶螟在我省能否越冬和以何种虫态越冬尚不了解,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前几年进行了春秋季越冬调查。  相似文献   

4.
褐稻虱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近十多年来,大发生频次明显增加,为害程度日趋严重。为了有效地控制褐稻虱的发生为害,1973年初全国曾制订了统一的测报办法,但由于当时没有摸清褐稻虱长距离迁飞的特性,因此在测报工作中,常常不能正确反映实际发生动态,防治工作往往陷于被动。1977年起,建立了全国联合测报网,开展全国性的联合测报,以指导各地短期测报及大面积防治。三年来的实践证明,联合测报不  相似文献   

5.
李宽  郑能文  蒋敏华  王星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0):2364-2367
为验证不同监测方法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监测效果,测试了智能性诱、智能灯诱、田间赶蛾的稻纵卷叶螟虫情动态。结果表明,性诱监测诱集蛾量明显低于灯诱监测,且在主害代未能形成明显的峰期和峰次,监测效果不如灯诱监测。灯诱监测诱集蛾量虽然少于田间赶蛾,但其诱蛾动态与赶蛾监测基本吻合,且灯诱峰次多、始见期早。田间赶蛾与灯诱比较,高峰日早,峰型更为明显。智能灯诱监测可较好地反映稻纵卷叶螟的田间发生动态,性诱、灯诱、田间赶蛾、田间调查等多种监测方法相结合,可准确测报稻纵卷叶螟各世代的峰期及蛾量发生趋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水稻稻纵卷叶螟专用性信息素诱集法与田间赶蛾法比较,评估昆虫性信息诱集法的使用效果和应用价值,结果表明,性诱剂的测报数据与田间赶蛾法测报数据基本吻合,对稻纵卷叶螟测报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对稻纵卷叶螟系统测报赶蛾法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从提高测报精确度和方法科学性角度,提出了如何以稻纵卷叶螟形态学、生物学为突破口,革新稻纵卷叶螟系统测报方法,以期能够准确地预报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并制定防治策略而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稻纵卷叶螟信息素诱捕剂在测报中的效果及其应用前景,笔者通过两个厂家的信息素诱捕、常规田间竹竿赶蛾和普通测报灯(毒瓶)200W白炽灯进行蛾量监测比较,宁录公司提供的信息素诱捕剂敏感度高,与常规田间赶蛾数据相当吻合,效果优异、性能稳定,能够客观表达纵卷叶螟迁飞和蛾峰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
2006-2007年稻纵卷叶螟在赣榆县大发生,表现为五(3)代稻纵卷叶螟发蛾高峰期之长、发蛾量之高、繁殖代次多、残留基数高、气候条件适宜、天敌控制能力低。提出准确测报、科学用药、治前控后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2006~2007年稻纵卷叶螟在赣榆县大发生,这主要是五(3)代稻纵卷叶螟发蛾高峰期长、发蛾量高、繁殖代次多、残留基数高、气候条件适宜、天敌控制能力低造成的。据此,提出准确测报、科学用药、治前控后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高粱条螟Proceras venostum Walker 在四川省万县地区低坝区年发生3个世代,各代发蛾高峰期为5、7、8月的上中旬,分别为害春夏秋玉米及高梁、甘蔗。应用性信息素进行田间测报,是经济有效简便易行的测报办法。  相似文献   

12.
杨扇舟蛾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杨扇舟蛾的发生规律的调查,阐述了该虫害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生活习性等,规范了杨扇舟蛾虫情测报的方法和具体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
通过稻纵卷叶螟性诱监测器及其自动计数系统试验,对性诱监测和测报灯灯诱及田间赶蛾进行诱捕效果、发生期、自动计数的准确性分析,探求稻纵卷叶螟新的测报方法,使其监测简易化、自动化、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蛾试验及测报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性信息素诱捕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试验,比较性信息素诱测与人工赶蛾监测结果,发生高峰期的时间段基本吻合,在稻纵卷叶螟测报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1-2006年扬州市邗江稻区二化螟调查测报资料,统计分析了该种群的发生规律及其危害情况。结果显示,6 a间整个稻区二化螟一、二代蛾盛发期多出现于5月中旬和7月下旬,蛾和卵高峰期具多峰现象;2001-2003年越冬残留和一代幼虫量及螟害率变化一致,其余3 a间一代和冬后残留幼虫量变化相反,仅与一代螟害率一致,其中2003年螟害发生最重。研究还表明,除去外源因素影响,二化螟冬后残留和一代幼虫量高低可评估当年螟害率及预测翌年该虫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4 a田间赶蛾与佳多智能测报灯2种监测方法对稻纵卷叶螟成虫的监测效果比较分析表明,2种监测方法对稻纵卷叶螟峰期的确定比较接近,但在发生量偏轻时,灯下诱蛾量偏少,其峰期确定不如田间赶蛾明显。因而测报上2种监测手段应相互结合,才能较准确地掌握其消长动态。  相似文献   

17.
2015~2017年连续3 a在邵阳县应用昆虫性诱电子测报系统对稻纵卷叶螟成虫开展性诱监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诱蛾量均远大于灯诱但远低于田间赶蛾,成虫始见期、高峰期与田间赶蛾高度吻合,其监测效果优于自动虫情测报灯和普通性诱捕器;但自动计数系统存在计数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改进后可用于卷叶螟动态监测及预测预报,以便提高测报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信息素诱捕技术在测报中的效果及其应用前景,笔者于2009年—2012年开展了信息素诱捕剂诱集稻纵卷叶螟的观测试验,并与同步进行的常规测报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信息素诱捕技术可作为传统测报田间赶蛾方法的一种补充,较普通测报灯(毒瓶)敏感,适于基层测报员监测稻纵卷叶螟,实现了害虫监测预警技术多元化、简约化、自动化。  相似文献   

19.
二化螟防治适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二化螟发生期的日益复杂化,以田间化蛹进度剥查来测报下一代发生期的传统测报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生产发展的形势.应用灯下诱蛾量来确定二化螟防治适期的改进方法,在实践中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安徽省抗虫棉田 2、3代棉铃虫测报调查中残虫数量少 ,推测蛾峰、卵峰误差大的情况 ,提出 2、3代棉铃虫测报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