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1年秋季,因受低温干旱天气变化的影响,廊坊市夏玉米普遍成熟较晚,致使小麦播种期较常年推迟了3~5d。10月15日前,全市完成种麦面积143万亩,其中在10月12日以前播种的适时麦面积占70%,晚播麦占30%。从2011年秋季种麦总体情况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种麦地块相对集中,麦田成方连片面积扩大;二是播种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做到土地平整,消灭了大土坷垃,实现了一播全苗;三是底肥足、墒情好,麦苗颜色浓绿,达到了苗齐苗壮;四是仍有少部分地块播种偏晚,致使这类麦田群体偏小,个体发育偏弱。总的来讲,冬前小麦苗情好于往年,  相似文献   

2.
马超 《农村科技》2008,(10):16-17
棉花精量播种既可节省大量的优良种子和劳动力,又有利于种子良种化、精准化,增产效果显著。 一、土壤条件 冬灌之前,深松棉田50厘米以上,秋耕冬灌,灌溉量200米3/667米^2,水层20厘米,保证洗盐深度80厘米以下。30团保证棉花出苗的土壤指标:土壤电导率≤7.5ms·cm^-1;土壤中Cl^-1含量≤0.5g·kg^-1;pH值≤8.0。待播状态的土壤含水量适中,土壤表面平整,地边整齐,达到“六字”整地要求。  相似文献   

3.
夏玉米是淮北地区主要夏种作物之一.如固镇县全县常年夏玉米播种面积达35万亩,占夏种总面积的30%左右.播种最多年份面积近45万亩,约占夏种总面积的1/2.自1980年以来,夏玉米亩产一直在300千克上下徘徊,高产的地块超过500千克,低产的仅200千克左右.总的来说,夏玉米单位面积产量比较低,且年际之间、地块之间产量差距比较大.实践证明,只要认真抓好玉米生产的关键措施,就能迅速提高玉米的单产.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连续几年针对影响津强系列春小麦品质和产量的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春小麦应选择有水浇条件的中、上等土地且必须保证能够秋耕冬灌;②必须施足底肥;③提早播种,保证播种质量;④加强水肥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⑤及时收获、晾晒、合理贮藏。  相似文献   

5.
春小麦是湟中县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近30万亩左右,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2%。抓好春小麦良种繁育推广工作,对提高小麦产量,促进湟中县农业生产的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棉花连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八十年末以来,由于国内国际对棉花的需求,促进了新疆棉花的大发展。棉花成为新疆农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尤其是兵团棉花已成为各农业师局(特别是南疆三个师)的经济支柱。因此全疆的棉花播种面积连年扩大,兵团各植棉农业团场棉花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70-80%,粮食面积仅限于所生产的粮食能满足自给而已,绿肥的播种面积不到3%,要想进行粮—一棉—一绿肥的合理轮作倒茬根本就不可能。棉花的重茬面积越来越大,重茬年数越来越多,重茬4-5年的棉田已很普遍,重茬7—10年的棉田也已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然而棉花的单产却是趋于上…  相似文献   

7.
棉花红茎叶枯病是对棉花品质、产量影响较大的一种生理性病害。该病自2001年开始在我省发生以来,病情逐年加重。尤其是2004-2005年在全省大流行,发病面积占总植棉面积的60%-70%。一般田病株率15%-18%,严重田达50%-80%。永济市是我省最大植棉县,常年棉花播种面积在40万亩左右。2005年棉花红茎叶枯病发病面积占植棉面积80%以上,严重田块95%以上植株干枯,造成铃数减少、铃重降低,提前结束采收。全县因红茎叶枯病损失棉花3000吨以上。  相似文献   

8.
刘伟明 《世界农业》1993,(11):22-23
1985年以来,日本北海道小麦播种面积均在10—13万ha之间变动,其产量占日本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0%以上。在北海道以9月份播种冬小麦居多,受前作的制约较大,秋播小麦往往连作,病虫易发,导致产量、品质下降。于是,在北海道便出现了春小麦。春小麦生育期极短,保证其旺盛的初期生育显得十分重要,但北海道的融雪期是在4月上旬,田间干燥迟,往往不能适期播种,尤其在碎土性差、质地粘重的土壤上栽培,产量不稳。春小麦的低产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在北海道,提高春小麦的产量,不仅有利于旱作种植制度趋向合理,而且对于水旱轮作的有效实施也很关键。  相似文献   

9.
赵科峰 《农村科技》2013,(11):21-22
为了验证禾丰锌对促进棉花生长发育、增加棉花产量等方面的作用,与当地常用锌肥进行大田对比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33团12连2-27条田1毛,面积6.7公顷,前茬棉花,带茬冬灌,春不复水,土壤肥力中等,质地为沙土,3月30日播种,双大膜覆盖,1膜4行,株行距配置(66+10)厘米×9.2厘米,采用穴播式精量播种,加压滴灌,全期灌水18次,667米2灌水424米3,施肥76千克。  相似文献   

10.
棉花是河北黑龙港流域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以春直播棉为主要种植形式,常年种植面积40-47万hm^2,占河北省棉花播种面积的80%-90%,其中公顷皮棉产量为750~1200kg的中低产田占70%以上。干旱、瘠薄、管理粗放等是中低产田产量长期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如何提高单产,实现棉花均衡增产,我们在试验研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几项关键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1.
棉花是芮城县主要的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6万~11万亩,棉花枯黄萎病发生蔓延呈逐年加重扩展趋势。2005年全县棉花枯黄萎病发生面积4万亩,占棉花总播种面积的61.5%,为中等发生;2006年发生面积6万亩,占总面积的75%,为中等偏重发生;2007年发生面积为9万亩,占总面积的85.7%,为中等偏重发生,且个别田块大发生。  相似文献   

12.
玉米是河西灌区的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0%以上,临泽县达80%以上。近年来,玉米的倒伏问题越来越严重,轻度倒伏的地块减产10%~20%,中度倒伏的地块减产30%~40%,严重倒伏的地块减产达50%以上,甚至绝收。预防玉米倒伏,应采取合理、科学的栽培措施,发生倒伏后,要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把损失...  相似文献   

13.
<正>棉田冬灌有利于蓄水增墒,改良土壤,消灭越冬害虫,是促进棉花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1.蓄墒。棉田冬灌可使土壤深层积蓄较多的水分,起到冬水春用、冬水夏用的作用,保证播种时底墒充足,有利于棉花适时播种、提早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大通县浅山面积大,旱情严重,春小麦产量低而不稳 ,虽然采取了一系列农业增产措施,春小麦播种及出苗期仍严重缺水的问题,探索在旱地无灌溉条件下改善播后耕层土壤水份条件,以利春小麦出苗,保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宋克森 《农村科技》2006,(11):20-20
一、播前作业1.犁地首先,在犁前将地块中不平之处整平,然后打好起落线,根据地形确定内翻或外翻。秋冬犁地采取30~32厘米、24~26厘米两种深度交替使用,以解决长期使用同一种深度,地块容易形成犁底层板结,从而影响棉花根系下扎的弊端。春翻深度一般控制在20~22厘米,春翻过深一是地块渗水量大,合墒播种时间延长,影响棉花播期;二是抢墒播种,春季跑墒严重,作物容易出现早期受旱。犁地要求达到深、平、齐、碎、墒、净标准。犁地过深容易将耕作层土壤有机质翻入底部,不利于作物吸收,影响棉花生长。  相似文献   

16.
固定道垄作沟灌适宜秸秆覆盖量及冬灌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进行了固定道垄作沟灌栽培条件下秸秆覆盖量及冬灌量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量和冬灌量对春小麦的播种出苗和产量均有重要影响,其中秸秆覆盖量为65%,冬灌量为750 m3/hm2时栽培效果最佳,产量达4680.17 kg/hm2,其播种至拔节期5 cm土层的平均地温为10℃,播种前0~20 cm土层土壤体积...  相似文献   

17.
蓟县小麦种植面积占天津市小麦面积的26.92%,占蓟县粮食作物面积41.03%。春小麦播种面积2012年以后快速发展,达到目前的0.7万hm2。分析原因,主要是春小麦收益比冬小麦增加20.2%。为此,提出春小麦种植技术,促进春小麦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普兰店市脱毒马铃薯应用面积占马铃薯播种面积的89%。脱毒薯的增产潜力已被广大农民朋友认可。实践表明,出苗不齐、秧苗不壮是造成脱毒薯增产潜力充分发挥的主要障碍因素。怎样才能保证苗齐苗壮呢?1.低温催芽播种前30天左右将种薯置于散射光棚室中,摊开摆放,保持15~18℃温度低温催芽,壮芽标准0.5厘米以下。  相似文献   

19.
前言 众所周知,尿素和春小麦混施,亩用量超过10斤便出现烧种。尿素秋深施效果好,但由于受时间、机具、肥料等因素的影响,每年秋施面积至多占播种面积的25—30%。尿素根际追肥受墒情影响,增产不稳定,由于表层养分集中,招致严重的挥发和流失。所以,尿素除了春、秋深施作基肥,播种时作种肥外,黑龙江国营农场每年飞机作业面积在数百万亩次以上,各生产队还拥有足够数量的喷洒机具,为尿素叶面施肥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因此探讨尿素叶面喷施的效果是我省国营农场春小麦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互助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海拔2100—2400m之间,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适宜种植油菜。2004年油菜种植面积达2.47万公顷,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6.53万公顷的38%,其中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种植面积达1.87万公顷,占油菜种植面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