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目前,创新已成为教育时代的主题,创新教育也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能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让学生在感到耳目一新的同时,有新的收获和感悟,从而能更好地强化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增强文学素养,提高语文素质和水平。那么具体地在语文教学实际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1激发学生兴趣为创新教育奠基兴趣是创新教育的第一要素,对创  相似文献   

2.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而对于现在的教师,只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要有创新意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的教育模式,努力培养新世纪的创造型人才。那么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本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略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学习方式,其核心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这是现代社会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高职语文教学必须立足于语文教学需要以及社会语文问题,运用更多种恰当的方法,把语文教学和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交际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适应市场人才竞争的需求,这既是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突破,也是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借鉴美国医学教育界首创的“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在英语专业本科笔译教学中尝试“译前思考问题一研读源语文本一产出目的语文本一译后反思问题”模式,激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分析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能够科学合理地评价自己解决问题的结果.从而主动构建完成翻译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经验,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注重培养能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说过;“教育的成功在于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发展,求学的目的,不应只是求学问,而应该是培养有知识、能独立思考的人。“可见,教育的成功不只是学生单纯地获得了知识,而且是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在教育。“那么,在职业学校的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了解我国高职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现状后,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以及产学研结合等做法,激励学生的创新欲望,增强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更新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其特点是教育质量观的更新。传统的教育思想衡量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掌握多少知识,按照这种教育质量观,学生必然被当作教师填充知识的“仓库”,教师主要注重传授已经形成的知识,满足于学生了解一些现成的结论,因而“满堂灌”和“填鸭式”等教学方式比较盛行。但在信息社会中,人们创造财富的手段主要是知识和创造性思维,知识量成倍增加,知识的更新换代将更加快速,知识经济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因而新的教育质量观点应是注重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的…  相似文献   

8.
第二课堂在高职院校中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在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二课堂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创新的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为广大高职学生今后的自主创业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和企业输送合格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职业教育高中语文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已经不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非常不利。因此必须对职教传统的教学方法加以改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树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效提高职教高中语文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职教语文教学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创新能力是人类突破旧认识、旧事物,探索和创造有价值的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发挥英语教材中的创新教育素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求异思维,以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发展学生的个性;要合理运用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工程教育作为实现创新创业的主要力量,开展新工科内涵建设和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迫在眉睫。创业方面,"新工科"更加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和综合性,注重信息通讯、电子控制、软件设计与传统工业技术的融合,满足新时代创业人才需求。创新方面,"新工科"要突破传统工科专业细分的范式,既要培养学生扎实的核心专业能力,还要强调跨界思维和技能的培养。基于此,提出了以"新工科"和"双创"教育两翼驱动的新时代人才"一脊两翼"平台培养路径。"新工科"以跨专业、多学科的"合"为导向,"双创"以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创"为核心,在专业核心能力和通识教育的脊柱根基之上,实现学生跨界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破知识到能力有效转化的瓶颈,最终实现"新工科"和"双创"教育相得益彰的人才培养格局。  相似文献   

12.
创新作为时代和国民对教育的根本要求 ,其主要特征就是要变革、进步和超越。而创新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更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通过改革创新排除各种阻碍因素 ,真正把学生的创新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本文主要讨论教育创新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 ,以及如何通过创新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以促进其创新潜能的实现。一、教学观念的创新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先导教育改革应首先从教育观念入手。传统教育观念认为 ,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和知识的传授者 ,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器”。这显然与现代教育理念格格不入。现代教育应把教学…  相似文献   

13.
材料力学是农业类工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近年来,国家提出新工科教育,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新的教育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完成作业不理想和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探讨了新的教学改革措施,并进行了实践,验证了这些教学措施确实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当前农业工程类本科毕业生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14.
齐永志  贾彬  敖兰  耿硕  张金林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4):164-166,180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该文以河北农业大学"睿之莓"创新创业项目为例,总结了该创新创业项目在加深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业意识、提升语言表达与文笔撰写能力等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效果,并分析了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偏低、青年教师创新创业经验匮乏、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了解不准确、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时间不充足等问题,旨在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部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为目的,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具备独立接受新信息、处理新信息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下面谈谈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技能 ,已成为当今各国教育的一大潮流。本文提出培养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如知识的搜捕术、筛选术、浓缩术和贮存术。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如创新、见识、写作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的过程中,找准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是提高培养体系育人成效的关键环节。对此,从创新知识水平、创新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技术水平和创新素质水平5个方面实证分析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养成的各项影响因素,发现创新知识能力、创新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技术水平和创新素质水平对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进而提出要抓住显著正相关因素,通过建设"微专业"、引入企业项目、融入思维方法教学、打造行走课堂等方式来推动培养体系建设,为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己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学也要服从人才素质培养的需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木文强调了转变语文教学观念,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性,就如何培养创造型人才进行了阐析。  相似文献   

19.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在实践教学中,以学生为主,采用问题教学法,激发学生思考,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施行激发教育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动力,锤炼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教给读书方法培养阅读能力赵士英"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识字的基本途径,有利于巩固提高识字质量,为作文打下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这就是小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