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鲈鱼、黄颡鱼池塘混养是指鲈鱼、黄颡鱼和其他鱼类在同一水环境养殖,其中黄颡鱼能吃掉病鱼体表的部分锚头鳋,预防鲈鱼寄生虫病的发生;适量搭配鲢、鳙、团头鲂和罗非鱼等鱼种,可以调节水质,改善鱼类生活环境。混养技术具有生态调节、互利互补及减少鱼病的优点,有利于鲈鱼、黄颡鱼等鱼类生长。因此进行鲈鱼、黄颡鱼池塘混养能减少能耗和渔药使用,提高产量,增加收益,是值得推广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2.
黄颡鱼属底栖杂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是极具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其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虽慢于鲤科鱼类,但该品种当年繁育的鱼苗当年就能达到商品规格,且群体产量较高。目前,其人工繁育技术尚不成熟,大规模人工养殖有一定困难,因此开展混养已势在必行。鱼池中混养黄颡鱼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摄食池中低值小杂鱼虾、鱼类残饵、有机碎屑、浮游动物等,提高鱼池净产量。二是黄颡鱼摄食水体中锚头鳋等寄生虫,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三是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基础上,每亩增产黄颡鱼5-20kg,亩增效益100元以上。现将混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黄颡,俗名黄骨、汪丁,是我国优质名贵淡水鱼类,广泛分布在我各大水域,其中以两广、两湖、浙江、四川等地为主产地。黄颡具有生长周期短、群体产量高、鱼价稳定利润可靠,耐运输、上市规格及出塘时间灵活等特点,同时,两湖两江黄颡消费量增大,促进了黄颡人工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其养殖范围也从主养区向周边地区扩散,由主养省份向临近省份扩散。目前浙江主养区域在湖州。黄颡鱼属有5个种类,分为黄颡鱼、瓦氏(江)黄颡鱼、光泽黄颡鱼、中间黄颡鱼、长须(岔尾)黄颡鱼。由于浙江黄颡育苗技术及设备落后,浙江区域内人工养殖黄颡  相似文献   

4.
江黄颡鱼又名瓦氏黄颡鱼,俗称江颡,分类属鲶形目、鱼尝科、黄颡鱼属,是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的一种。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间刺少,颇受消费者喜爱。江黄颡鱼生长速度快,食性较杂,市场前景看好,是一种理想的淡水养殖品种。根据近年来的养殖经验,池塘专养江黄颡鱼,不仅能增产增收,而且江黄颡鱼能吞食寄生在鱼体表的锚头鳋等,减少鱼病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池塘生态和经济效益。现将江黄颡鱼池塘生态养殖关键技术及体会总结如下。1主要技术措施1.1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养殖场地应选择含沙性土壤,池塘面积为1334m2 ̄3335m2,池深为1.8m ̄2.0m,坡度为…  相似文献   

5.
正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又称黄骨鱼、黄角丁,分布于我国长江、黄河和珠江等流域,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黄颡鱼的青睐,市场需求、人工养殖区域不断扩大。目前,黄颡鱼在广东、江苏和浙江等地区均有养殖,成为养殖户喜爱的养殖品种。随着黄颡鱼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病害也日渐增多,已经严重危害黄颡鱼养殖业的发展。笔者于2015年6月在广东佛山一家黄颡鱼养殖场遇到黄颡鱼"裂头病"暴发,本文就该例黄颡鱼  相似文献   

6.
正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是我国常见的一种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目前,按传统形态学分为5个种:普通黄颡鱼、瓦氏黄颡鱼、长须黄颡鱼、光泽黄颡鱼和中间黄颡鱼。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浙江省黄颡鱼的规模化养殖已相当普遍,据统计2012年其养殖产量猛增至2.5万吨,苗种达20亿尾,约占全国的10%和20%。湖州市黄颡鱼成鱼和苗种占浙江全省的80%以上,成为浙江省最大产区,养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受草鱼、罗非鱼等市场行情低迷的影响,不少养殖户转养黄颡鱼,2020年惠州市黄颡鱼产量85吨。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密度的增加加大了黄颡鱼的患病概率,加重了黄颡鱼的患病程度。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水产养殖普遍存塘量大、密度高、压力大,尤其是天气回暖、行情好转后,病害也随之而来。从早春的黄颡鱼小瓜虫病,到4月的不明病因的暴发性死亡,给黄颡鱼养殖户造成的损失十分惨重。现将笔者对一例非病原微生物感染原因导致的黄颡鱼肝胆病及其治疗措施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刘克山 《内陆水产》2001,26(4):28-28
锚头鳋病是一种常见的鱼病,也是精养塘内最主要的鱼病病害。病原有寄生于草鱼的鲩锚头鳋,寄生于鲤、鲫鱼的鲤锚头鳋,寄生于鲢、鳙鱼的多态锚头鳋。在发病的高峰季节,鱼塘内 90%以上的鱼种可染上此病。病鱼发病初期,因痛痒烦躁不安,离群单游,常与水下物体相擦,食量锐减,继而体质消瘦最后死亡。由此,了解锚头鳋病病原的生物学特征,掌握该病的流行规律,是防治此病的关键。 1特征与习性 锚头鳋长为 6~ 12毫米,分头、胸、腹三部分,其界限不明显。头部有背角、腹角两对,略呈铁锚状。雌虫寄生于鱼体,生育季节常见一对卵囊;寄生…  相似文献   

9.
<正>在黄颡鱼人工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水环境恶化等原因,黄颡鱼病害时有发生。常见有车轮虫病等寄生虫性疾病、出血性水肿病等细菌性疾病,但柱形病引起黄颡鱼体表溃疡的病例鲜有报道。柱形病一般多见于斑点叉尾,其病原菌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loumnare)一般危害鱼鳃。鱼类自然感染柱状黄杆菌一般发生在水温高于20℃的水环境中,虽然当水体温度为6~12℃时,淡水鱼也可感染发病,但报道不多。2014年12月在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  相似文献   

10.
影响黄颡鱼繁殖的几点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作文  谢先尧 《内陆水产》2001,26(10):15-15
黄颡鱼地方名黄古、黄腊丁、嘎牙等。因其具有肉质细嫩鲜美、无肌间刺等优点,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售价一直居高不下。同时黄颡鱼食性杂,生长较快,在池塘中养殖不仅能增产创收,而且还吞食锚头鳋等鱼体寄生虫,水中枝角类、桡足类、无节幼体及各种小鱼虾等,既减少了鱼病的发生,又消灭了水体耗氧者。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黄颡鱼已成为一个新的名优养殖鱼类品种,对其苗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笔者集多年的繁育经验,为增进交流,对影响黄颡鱼繁殖的几点因素作一总结。1产卵时间黄颡鱼在自然条件下,一般于5月底开始产卵活动,一…  相似文献   

11.
《内陆水产》2005,30(8):41-42
5 成鱼养殖黄颡鱼的成鱼养殖是指将2cm以上的鱼种养成100g以上的商品鱼的过程。黄颡鱼的成鱼养殖有池塘主养、池塘套养、网箱养殖、流水养殖、大水面增养殖等方式。近两年来,由于黄颡鱼价格坚挺,已有不少人开始了黄颡鱼池塘主养、网箱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只要管理得当.池塘主养可以达到200~300kg/667m^2的产量:网箱养殖的产量可达25kg/m^2。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黄颡鱼主养池塘单产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据报道黄颡鱼亩产量在170~390千克,普遍水平在250~350千克/亩。但目前黄颡鱼养殖密度高,而且为了追求生长速度而大量投入饲料,忽视对池塘生态系统的调控,导致水质恶化、病害频繁,影响黄颡鱼的生长和产量。本单位于2013年4-12月开展黄颡鱼高产无公害养殖试验,历时8个多月,取得了较  相似文献   

13.
以贵州省铜仁锦江河漾头河段野生黄颡鱼鱼卵和同一区域内养殖黄颡鱼鱼卵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生化方法测定了野生与养殖黄颡鱼鱼卵氨基酸组成和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技术检测了野生与养殖黄颡鱼鱼卵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黄颡鱼鱼卵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显著低于养殖黄颡鱼鱼卵(P0.05),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甲硫氨酸+半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55.60和59.12。脂肪酸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黄颡鱼鱼卵的饱和脂肪酸总量极显著高于养殖黄颡鱼鱼卵(P0.01),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极显著低于养殖黄颡鱼鱼卵(P0.01),但野生黄颡鱼鱼卵的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总量极显著高于养殖黄颡鱼鱼卵(P0.01),野生黄颡鱼鱼卵的n-3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的比值(1.57)低于养殖黄颡鱼鱼卵(1.80)。  相似文献   

14.
黄颡鱼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刺少无鳞、价格适中等特点受到消费者的喜爱.2015-2019年四川省黄颡鱼养殖产量迅速增加,2019年养殖产量达到3.25万吨,占全国的6.1%.四川省黄颡鱼养殖主要集中于眉山和成都周边,为全国黄颡鱼养殖户提供优质苗种,同时也是四川省黄颡鱼规模化养殖与产量重要区域.本文结合四川省黄颡鱼养殖经...  相似文献   

15.
太湖白鱼学名翘嘴红鲌,自2002年以来,太湖白鱼在海盐县人工养殖的产量一直较高。池塘养殖方式主要有三种:放养白鱼夏花培育一龄鱼种、放养白鱼冬片鱼种养成鱼(搭养鲢、鳙、鲫鱼或混养花鱼骨、黄颡鱼)、白鱼与河蟹混养。现将这三种方式的养殖技术总结如下:1白鱼一龄鱼种培育池塘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成鱼饲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颡鱼 [pseudobagrusfulvidraco (Richardson) ],俗称黄骨鱼、黄丫鱼、黄姑鱼、黄刺鱼、黄鼓鱼、黄蜡丁、安丁鱼 ,鲶形目 ,鱼尝科 ,黄颡鱼属。黄颡鱼肉嫩味鲜 ,营养丰富 ,为重要的经济鱼类。近因销量剧增 ,野生资源锐减 ,成鱼售价稳中上扬 ,人工养殖黄颡鱼的热潮 ,正在全国兴起。应广大养殖户要求 ,特编写本资料。黄颡鱼成鱼养殖模式有 :鱼塘单养、鱼塘混养、网箱单养等多种形式。1 鱼塘单养鱼塘单养 (含水泥池精养 )黄颡鱼 ,一亩水面需投放 2 5~ 3cm鱼苗 5 0 0 0~ 10 0 0 0尾 ,另外每亩套养 10 0~…  相似文献   

17.
正黄颡鱼的肉质细腻、营养丰富,经常作为餐桌上的美食。由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和大量的捕捞,天然的黄颡鱼产量急剧下降,尤其是国外市场的需求量较大,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养殖业的规模扩大与发展。我国进行大规模黄颡鱼的养殖时间较短,湖北、江苏、四川等是黄颡鱼养殖的发达地区。稻田养殖、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是黄颡鱼养  相似文献   

18.
<正>黄颡鱼别名为黄骨鱼,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随着夏季的来临,天气变热,水温逐渐上升,水中各种病原体也开始滋生、繁殖加快,这个时段是黄颡鱼病害的高发期。尤其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黄颡鱼非常容易发病,引发大面积死亡,使水产养殖户遭受巨大经济损失。下面介绍黄颡鱼几种病害的防治方法。一、黄颡鱼"一点红"病病因:水质不良,氨氮、亚硝酸盐高的精养池塘容易发病,为爱德华氏菌感染。症状:病鱼头顶部充血、出血,严重的头顶穿孔,裂开。  相似文献   

19.
<正>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俗称黄腊丁、嘎牙子等,属鲇形目(Siluriformes)、鲿科(Bagridae)、黄颡鱼属(Pelteobagrus)。黄颡鱼具有肉质鲜美、营养物质含量丰富、无肌间刺、滋补价值高等特点而倍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黄颡鱼经济效益显著,成为重要的淡水养殖经济鱼类之一。随着黄颡鱼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密度的提高,大规模疾病时有发生。2013年5-6月重庆市荣昌县一养殖场黄颡鱼暴发了严重的疾病,病鱼出现  相似文献   

20.
池塘主养黄颡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黄颡鱼人工养殖技术, 2000年,笔者在建湖县大溪河开发公司进行池塘了主养黄颡鱼试验,养殖面积 1.1公顷,收获黄颡鱼 2 822千克,花白鲢鱼种 1 860千克,折合每 667米 2产黄颡鱼 176.4千克,花白鲢鱼种 116.3千克,每 667米 2产值 3 630元,获利 1 180元,与主养四大家鱼比,每 667米 2增收 300~ 400元,现将有关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养殖池塘的选择 黄颡鱼养殖对池塘要求不高,一般用于养殖成鱼的池塘均可养殖黄颡鱼,池塘主养黄颡鱼要求水量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面积 0.2~ 0.33公顷,最大不超过 0.67公顷,黄颡鱼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