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过伐林景观要素沿环境梯度分布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志  孙玉军 《林业科学》2005,41(1):14-18
运用趋势面分析方法 ,在arcinfo的支持下 ,采用统一网格样点采样法 ,通过对不同森林类型的演替阶段定量化 ,对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的森林景观要素沿环境梯度分布的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金沟岭林场范围内 ,水平地理位置对景观要素空间分布的影响极为有限 ,景观要素空间格局更多地受地形特征和干扰格局的综合控制 ;研究地区海拔、坡向和坡度是控制景观要素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 ;在不同海拔带上 ,坡向和坡度对景观要素空间分布的作用在方向和强度上都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个旧市城市森林景观格局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景观指数法对个旧市城市森林5种景观类型的格局进行了分析。所使用的景观指数包括斑块特征指标、景观多样性指标、景观空间关系指标等。结果表明:个旧市城市的森林景观多样性指数较低,各景观类型的优势度有较大差异,其整体上,异质性较差。而各景观类型拥有的斑块数分布很不均匀,从面积和斑块数来看,以公共绿地的斑块数最多,面积最大,为个旧市城市森林的主导景观。公共绿地和专用绿地较近于均匀分布格局,生产绿地和风景园林接近于随机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3.
帽儿山地区是东北东部山区较典型的天然次生林区。本文利用ARC/INFO软件,对帽儿山林场景观类型最小距离指数和景观连接度指数进行分析,进而对帽儿山林场各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有林地与无林地的景观连接度有明显差异,无林地的景观连接度普遍大于有林地;天然林的景观连接度都接近于O,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人工林的最小距离指数低于天然林和非林地;人工林中,人工针叶混交林的距离指数最小,格局接近于团聚分布;天然林的景观格局近于随机分布;非林地中,采伐迹地的距离指数最小,接近于团聚分布。图2参15。  相似文献   

4.
根据长江上游植被类型图面信息的筛选、集成和提取,并结合野外典型样地调查,将甘孜州地域划分出40个植被类型和14个景观类型,不同植被类型的平均生物量分布范围为:3.978~568.426t/hm^2,针叶林生态系统的平均生物量分布范围为:42.375~262.324t/hm^2;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平均生物量分布范围为:29.078~568.426t/hm^2;灌丛群落的平均生物量分布范围为:3.978~72.369t/hm^2;草甸群落的平均生物量分布范围为:4.284~12.500t/hm^2。甘孜州各类自然植被库存的总生物量约为6.53×10^08t,该区域生物量的景观相应因子最主要的属于景观面积因子。  相似文献   

5.
以黄河三角洲地区东营市部分为研究区域,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河道演变规律与景观格局分布规律,并着重研究了该地区河道演变与景观格局分布的联系。结果表明:近20年间黄河总取水量呈上升趋势;2002~2010年裸地沼泽面积明显减少,植被面积增多。2010~2019年,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形式从沿海区域开始向内陆演变呈现一定的规律,最外环为海洋、向内依次为是浅海滩涂、滩涂、水产湿地、盐田、旱地、沼泽湿地、植被、建设用地;受季节影响较大的图可以利用ENVI提取其对应的植被覆盖图来消除影响。在NDVI植被归一化指数的基础之上建立植被覆盖图,通过NDVI指数分析植被的长势和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为定量揭示兴义市景观格局演变规律及驱动因子对其的影响,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借用Arcgis、Fragstats软件对兴义市2000-2015年景观分类与景观格局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可以将兴义市分为农田、园地、林地、草地、城乡建设用地、工矿仓储用地、水体和裸岩石砾地8种景观类型。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持续增长压力的影响,整个区域内景观斑块破碎化程度逐渐增高、景观类型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7.
以湖南省平江县芦头林场为研究区,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EM)与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叠加,分析林场范围内森林景观格局随地形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内森林景观分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②芦头林场森林植被景观类型垂直地带性分布明显,各森林景观组主要分布在海拔400-800 m和坡度10°-30°的地区,杉木、马尾松、灌木林在海拔400 m以上和25°以上范围内分布较多,占有绝对优势;③林场内森林景观类型以人工林形式为主要,对于林场的森林经营方案,应增加保护森林生态系统自然更新和森林景观类型多样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SPOT5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从景观总体特征、沿海防护林景观格局及其高程响应规律3个方面入手,将浙江省玉环县海防林景观划分10个景观类型(7个一级景观,3个二级景观)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论如下:(1)玉环县海防林景观整体上异质性较强,景观结构不合理,针叶林比例过大,阔叶林与混交林偏少;(2)研究区景观随高程分异变化显著,整体上呈现出随高程上升,斑块面积变大、形状趋于规则、破碎度减弱、团聚性和连通性增强的规律;(3)人类活动以及城镇化进程是研究区景观异质性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4)台风等自然灾害对景观异质性增强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2007年12月覆盖广州市的印度IRS-P6卫星影像为信息源,以GIS为平台,结合GPS定位外业调查数据,通过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得到2007年广州市城市景观格局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广州市各类城市景观分布不均匀;城市森林景观类型比较集中;道路和水体的景观分维数相对较大,其景观边界格局最复杂,城市景观受人为干扰大;广州市城市景观类型丰富,破碎化程度高。该研究可为广州市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城市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都市圈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格局的主体形态之一。区域生态用地对维护都市圈生态系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多尺度景观格局分析有利于把握快速城镇化背景下都市圈区域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和规律。本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基于2000—2020年Landsat影像数据,综合使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分析都市圈、城市、区县3个尺度下区域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结果显示:(1)近20年间南京都市圈区域生态用地总体规模呈“急剧下降”到“逐渐增加”的趋势,其变化具有明显的转入和转出双向特征;水域和草地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林地景观优势度提升。(2)城市尺度下各城市区域生态用地规模在时间上的变化特征与都市圈基本一致,但在景观格局变化上具有差异,其中宣城区域生态用地景观格局逐渐优化,而淮安、马鞍山、芜湖则破碎化程度增加。(3)区县尺度下约半数以上区县的区域生态用地的规模下降且景观破碎化增大,其中盱眙县、郎溪县和广德市加剧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多尺度分析不仅有助于深入全面了解都市圈区域生态用地格局演变特征,还有利于制定满足不同空间层次且兼顾差异性的生态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1.
甘孜州主要造林树种苗木分级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聚类分析原理,运用SAS 9.0软件,对甘孜州主要造林树种苗木的分级标准进行了探讨。采用以苗高和地径作为苗木分级的质量指标,通过方差分析,对甘孜州不同县相同苗龄的同一树种苗木的调查结果进行差异性检验,并得出各种苗木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2.
防护林景观格局的研究能为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及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景观分类、景观格局的分析与评价、景观格局与功能、景观格局研究方法在防护林景观生态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防护林景观生态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对今后景观生态学在防护林的研究方面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人力和自然力的共同作用影响了风景的形成,风景技术变迁是风景发生变化的重要动力之一。风景技术的发展源自文化思想的进步,在原始时期、农耕时期、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呈现出具有延续性和阶段性的演变。文章通过对各时期风景技术的分析,探讨风景变迁与技术的关系和风景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以期为现代风景技术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沪宁高速铁路南京段配置及景观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沪宁高铁南京段全长24.51km,是沪宁高铁的起点。根据《沪宁城际铁路绿色廊道工程总体规划》的要求,通过对南京不同地点的调查,分析其绿化配置模式的营建,在景观生态学的基础上,从植被地带性、景观美学评价、景观格局等方面,探讨沪宁高铁南京段的绿化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新多年生主义伴随着花境、花园的丰富而流行,是一种营造自然生态和可持续性植物景观的种植理念。但目前国内将新多年生主义中国本土化的景观实践研究还较少。以深圳莲花山簕杜鹃花展的“精灵之家”花园为例,探讨了其设计理念,重点阐述了其植物选择、植物配置手法、植物空间分布和色彩搭配,从景观空间和植物材料入手,说明了其立体景观营建和特色荫生植物配置、四季景观可持续性营建等景观营建技术,与传统花境造景手法不同,彰显了新多年生主义的造景特色,营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多年生主义花园景观。  相似文献   

16.
通过景观的观点来审视城镇化的发展,是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环境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采用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仁义镇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数据,以GIS和Fragstats为技术支撑,从景观的组成结构、斑块特征等方面对研究区域景观的空间分布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景观要素斑块中以小斑块所占比例最大,植被景观以乔木林和灌丛景观为主要类型.由于相对强烈的人类活动影响,区域内林业用地的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完达山区域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森林特征,并对该林区不同区域分布的不同森林类型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面对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我国的景观资源在规划、管理以及控制措施等方面显得相对滞后,造成了城乡景观风貌的无序与特色缺失等诸多问题。作者的目的是探讨我国景观资源空间管治存在的问题,通过介绍日本颁布的《景观法》,以期对我国的景观资源空间管治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The method of trend surface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landscape elements along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in Jingouling forest farm, northeast China’s Jilin Province. Results showed that top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urbance pattern have much more impact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landscape elements than do horizontal geographical position in the study area. The elevation, slope aspect, and slope degree were found to be dominant features controlling landscape pattern. At different altitudinal ranges, the effects of slope aspect and slope degre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landscape elements vary markedly in orientation and intensity. These differences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and some basic rule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ndscape elements were proposed. Translated from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04, 41(1) (in Chinese)  相似文献   

20.
景观基础设施理论是近年来园林景观行业研究与实践的热点之一。回顾了景观基础设施理论与实践进展,对该理论在城市滨水绿地设计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类比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南通海港引河绿廊景观绿化工程为实践案例,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城市滨水绿地的设计思路进行探讨。依托景观基础设施的协同设计理念,总结提出了城市滨水绿地的3种典型设计策略——修复滨水生态系统、增强水利基础设施韧性及提升滨水绿地的服务能级,展示了滨水绿地景观与基础设施建设相互融合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