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黑龙江流域地处我国高寒地区,地理环境和鱼类区系组成特殊,形成了许多特有的名贵经济鱼类,为我国的渔业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本文简要概述黑龙江流域的鱼类资源、黑龙江省渔业发展现状,以及主要经济鱼类的养殖状况,分析讨论黑龙江鱼类的生物学种质特点,以及目前名优鱼类的市场需求,并针对黑龙江鱼类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流域鱼类资源现状及放流鱼类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阐述、分析了黑龙江流域鱼类的资源现状及濒危状况、黑龙江流域鱼类放流现状及效果、增殖放流物种选择依据等,提出拟选择施氏鲟、达氏鳇、大麻哈鱼、驼背大麻哈鱼等11种鱼类为黑龙江水域第一批增殖放流鱼类,探讨了拟选择鱼类生态特点.最后根据黑龙江流域鱼类放流现状,提出了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丹江口水利枢纽是长江流域中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兴建导致了汉江的水文要素、鱼类饵料生物和鱼类资源的一系列变化。因此,研究丹江口水利枢纽建成后所引起的生态学效应,对于探讨三峡水利枢纽对长江鱼类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制定三峡水库渔业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广丰县位于赣浙闽三省交界处,全县国土总面积1377.79平方公里,有大小河流十五条.其中主干流丰溪河起源于福建省武夷山脉,最终汇人信江,全长117千米,流域面积24.72平方公里,本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天然鱼类资源丰富,据记载共有90种鱼类,其中鲤科鱼类最多有57种,占总数的63.33%.现存66种,已采集到的标本有49种.近年来由于拦河建坝,截断鱼类洄游通道,加上酷渔滥捕和化肥、农药的大量施放以及工矿企业排放的污水,造成鱼类生境恶化,部分鱼类已消失,如鲢鱼、鳍鱼等.为尽快保护、增殖本流域鱼类资源,维护渔业生态平衡,近年来对全县天然鱼类资源进行全面详细调查,同时对流域内渔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合理的保护对策,这对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渔业生产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三十年来曹娥江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水域环境、渔业捕捞等影响鱼类生存的环境因素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迫切需要对流域内的鱼类资源现状重新进行调查研究。本研究于 2015~2018 年对曹娥江流域 9 个采集点的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共获得鱼类 105 种,隶属于 13 目 26 科。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为 65 种,占总种类数的 61.90%,优势种为鲢、麦穗鱼和子陵吻虾虎鱼。曹娥江水域鱼类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 1.9718,Simpson优势度指数(λ)为 0.3297,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 0.4237,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为 10.5741。与《浙江省动物志?淡水鱼类》中记载的曹娥江鱼类调查结果比较,本次调查获得鱼类中肉食性鱼类比例减少,杂食性鱼类比例增加,同时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J'')下降。这一结果表明,与上世纪九十年代相比,近年来曹娥江流域鱼类群落结构的复杂性降低,其稳定性降低;鱼类生物多样性下降提示曹娥江鱼类资源正处在衰退之中。因此,曹娥江流域仍需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流域内鱼类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始建于1950年,是我国建立最早的淡水水产科研机构。现隶属于农业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我所下设养殖、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资源、环境四个研究室;拥有一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北方鱼类生物工程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和一个院级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冷水性鱼类增养殖重点开放实验室。此外,国家水生生物转基因检测与监测中心、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及农业部黑龙江流域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也挂靠在本所。自建所以起,一直受到国家科技部、农业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和地方政府等的大力支持,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基  相似文献   

7.
呼兰河流域共有各种鱼类60余种,其中重要经济鱼类20多种。过去曾有“棒打抱子,瓢舀鱼”的美传。但近些年来,大型经济鱼类锐减,小型经济鱼类的种群也逐渐减少,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级鱼、狗鱼、乌苏里白性、黄领鱼、重唇、翘嘴红白等已濒临灭绝。一、呼兰河流域鱼类资源衰退的主因l、水域污染。呼兰河流域内的13个县市,其工业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基本都排入呼兰河的干流及其支流。呼兰河下游的兰西、呼兰段水域中汞、酚、BODS、COD严重地超过渔业水质标准,这些污染源给鱼类的越冬、繁殖和生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亚麻纺织,冬季…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乌苏里白鲑生殖群体生态学特征及资源保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报道黑龙江流域珍稀经济鱼类乌苏里白鲑生殖群体生态学。1994年秋季对黑龙江抚远江段洄游的乌里白鲑生殖群体的体长、体重组成、年龄组成、肥满度、成熟系数、生殖力、摄食等群体生态学特征进行研究,并提出其资源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由上海水产大学陈马康、童合一、俞泰济、刁铸山所著的《钱塘江鱼类资源》将于1989年12月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ISBN7—80513—458—8/S.019,16开,44.3万字,284页,平装估价:8.80元。本书是作者二十多年来对钱塘江鱼类和渔业研究的科学总结,它比较系统地叙述了钱塘江流域的自然条件、鱼类组成和渔业,记述了202种鱼类的分类、分布和经济意义,并介绍了40余种主要经济鱼  相似文献   

10.
2003年5月~2008年4月,对李仙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标本7195号。结合历史记录,李仙江共记录鱼类64种(亚种),分属于6目14科43属,其中6种为外来种。李仙江鱼类区系中种类最多的是鲤形目的鲤科,共24属31种;其次为鲤形目爬鳅科和鲇形目鮡科,各为4属7种。近年考察数据显示,李仙江土著鱼类资源呈下降趋势。为保护李仙江土著鱼类资源,应建立鱼类自然保护区和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站,加强李仙江流域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和渔业管理。  相似文献   

11.
李仙江鱼类资源的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5月~2008年4月,对李仙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标本7 195号.结合历史记录,李仙江共记录鱼类64种(亚种),分属于6目14科43属,其中6种为外来种.李仙江鱼类区系中种类最多的是鲤形目的鲤科,共24属31种;其次为鲤形目爬鳅科和鲇形目鮡科,各为4属7种.近年考察数据显示,李仙江土著鱼类资源呈下降趋势.为保护李仙江土著鱼类资源,应建立鱼类自然保护区和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站,加强李仙江流域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和渔业管理.  相似文献   

12.
《广西水产科技》1977,(1):31-31
水产研究所资源捕捞组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研究所脊椎动物研究室鱼类组.共同协作于1974-1976年对广西淡水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目的:一是为广西淡水渔业引种驯化提供基础资料;二是编写《广西淡水鱼类志》。  相似文献   

13.
<正> 渠江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源出川、陕交界的未仓山南坡,向南注入嘉陵江,全长696公里(图1,渠江流域位置图)。流域面积逾38500平方公里.渠江源远流长,地质、地貌情况复杂;气候温和,降水丰沛,水源充足,汛期较长,水质肥沃,饵料生物比较丰富,适于鱼类生长繁衍.据调查,有鱼类96种,隶属18科。这些自然因素,对于发展渠江流域的渔业,具有重要意义。为使江河鱼类资源得到增殖,须采取多种措施,其中江河管理和投放鱼种则是最重要的两项措施. 一、渠江鱼类资源增殖现状与发展趋势 1.增殖现状渠江的渔业引人注目,在于重视江河鱼类资源增殖问题.通过鱼类资源调查,着眼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葛洲坝水利枢纽兴建后长江中上游鱼类资源现状,分析了长江渔业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及鱼类资源变动的原因,对该流域主要经济鱼类的增殖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浙江省钦寸水库工程建设对所涉及流域鱼类资源的影响及其相关保护对策。经调查发现该区域内现有鱼类31种,隶属5目14科;饵料生物70种,隶属6门4大类。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11种。从生物学习性方面归纳了鱼类基本归属的生态类型:鱼类的栖息环境、食物类型、洄游及繁殖习性。同时,根据水库开发的实际情况,从生态学的角度阐述了水库建设对鱼类栖息环境、食物类型、繁殖时间、繁殖习性以及洄游等特性的负面影响,指出由于水库建设造成的隔阻河流、淹没产卵场、破坏环境,将会是造成该流域鱼类物种多样性严重丧失的主要原因。为减免这些影响,建议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增殖放流等方式,切实有效保护该区域内的鱼类资源。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1982~1988年对黑龙江中游抚远江段鱼类资源调查的有关数据资料以及1960~1988年的渔业统计资料,应用常规渔业生物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是:该江段鱼类渔获量的年间变动具有5~6年较高,5~6年较低,平均11年一个周期的特点。这种周期性变动与水文变动的周期性有关,同时,与鱼类资源本身存在着一种“自然波动”现象,即强、弱世代相交替的出现有关。该江段的渔业生产对鱼类资源的利用已经比较充分。黑龙江中游抚远江段,是我省捕捞渔业重要的产区之一。本文根据1982年以来,对该江段进行综合调查所得的有关数据资料,就其鱼类渔获量变动趋势,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讨论。旨为渔业生产预报方法提供依据和为渔业管理部门制定保护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长江鱼类资源的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值中组部院士专家咨询服务团来赣传经送宝和会诊把脉之际,5月6日,江西省农业厅在南昌市举办了"江西省发展现代渔业专题研讨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曹文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唐启升,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导王丁等应邀莅临并作主题报告。江西省农业厅党委书记毛惠忠、副厅长张忠平出席,副巡视员邓建平主持。曹文宣院士在《长江鱼类资源的现状与保护对策》报告中分析了长江鱼类资源状况及其重要地位,剖析了影响鱼类资源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长江流域禁渔10年"等长江鱼类资源保护对策;唐启升院士在《碳汇渔业与又好又快发展现代渔业》报告中阐述了最新碳汇渔业概念,分析了海洋和淡水渔业发展对低碳经济的重要贡献,解读了现代渔业发展必须走环境友好型养殖业和资源养护型捕捞业的路子;王丁研究员在《长江豚类的现状及其保护》报告中介绍了长江、鄱阳湖江豚资源状况和面临的挑战,分析了影响长江江豚资源的四大人类活动,提出了未来10~15年长江江豚关键保护期的对策建议。现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呼玛河是黑龙江一级支流 ,是我国纬度最高 ,气候最寒冷的水域之一。呼玛河自然保护区于1 982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 ,是以冷水性鱼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保护区面积 52 0 50公顷。在 2 0多年保护管理的基础上 ,于 2 0 0 4年 5月申报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 0 0 3年 5月~6月组织一次有关专家赴实地进行综合科学考察 ,对呼玛河自然保护区主要冷水性鱼类资源进行调查 ,为晋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了基础性数据和资料。1 自然状况呼玛河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中部。呼玛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主脉东坡。区…  相似文献   

19.
2009年9月和2010年5月在湑水河流域对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捕获鱼类4目、10科、29种;湑水河上游太白段以山区溪流冷水型鱼类为主,种类较少;下游城固段海拔低,鱼类种类相对上游河段丰富.不同河段在不同季节的鱼类组成和质量密度有显著差异.与相邻山区的河流相比,湑水河鱼类资源较为丰富,但目前外部因素已经开始影响鱼类的生存与繁衍,河流污染和其他人为干扰可能对该流域鱼类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湘江是湖南省汇入洞庭湖四大流域的最大的河流,也是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蕴藏着丰富的鱼类资源,同时,湘江又是我国家鱼产卵场的三大产区之一,是鱼苗生产的重要发源地。所以湘江鱼类资源的盛衰,不仅关系到湘江本身的渔业产量,而且对洞庭湖和长江流域鱼类资源的增殖,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