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随着外贸交易量的不断增大,各国对冷冻水产品微生物的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特别是对用于生产糕点、虾饺等食品的冻虾仁,不但要求其品质优良,而且要求其微生物指标必须符合进口国的卫生标准,这就是优质低菌冻虾仁。因此,传统的出口凉虾仁因细菌数量过高而受到限制,必须在传统加工冻虾仁的工艺基础上,增加漂洗杀菌工序,以降低细菌含量,使之达到质优、亩低的一种增值高、效益好的出口水产品。其质量要求为:①基本保持冻虾仁的品质、色泽和组织形态;②微生物指标必须符合进口国的卫生标准。一般情况下所抽查的样本中,沙门氏菌、志贺…  相似文献   

2.
小龙虾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氏原螯虾俗称淡水小龙虾,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营养食品。作为出口产品,主要有块冻熟制虾仁、单冻熟制虾仁和整只冻熟制小龙虾等;在小龙虾食用、加工过程中,占虾重85%左右的头、壳被剔除,如作为垃圾扔掉,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这些废弃物可加工成营养食品,  相似文献   

3.
八十年代以来,国内众多的水产冷冻厂使用平板速冻机生产加工出口对虾、虾仁。通常1公斤大小的块冻对虾、虾仁的结冻时间约为4小时,而日本、台湾的冷冻厂在同样的设备上,加工同样大小的块冻对虾、虾仁  相似文献   

4.
国外简讯     
欧洲各国的一些公司对中国冻虾仁设置绿色壁垒  浙江舟山出产的冻虾仁一直以个大味鲜而闻名海内外 ,欧洲是该产品多年的传统海外市场。然而最近欧洲国家的一些公司对中国舟山的冻虾仁都设置了绿色壁垒障碍 ,其理由是欧洲厂商从部分舟山冻虾仁中检出了含有 0 .2g/ 10亿的微量氯霉素。经调查 ,问题出在加工环节上 :剥虾仁要靠手工 ,工人使用含有氯霉素的消毒水洗手后 ,未能将氯霉素清洗掉 ,用手剥虾仁时 ,便将微量氯霉素残液带到了部分冻虾仁的表面。(张平远 译 )鱼贝类中富含DHA和EPA  牛肉和猪肉中构成脂质的脂肪酸是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5.
郑明 《福建水产》1992,(4):54-58
冻无肠对虾仁,一是出口创汇高,二是国际市场畅销。也是当前水产品中深化加工的产品之一。以往是日本国每年都从我国购入冻去头对虾就地再加工为冻无肠对虾仁。我厂是日本客商指定生产无肠对虾仁的重点厂家之一,产品质量皆达一级品,在日本市场深受用户的好评和欢迎。为今后在我省能有更多的厂家生产无肠对虾仁出口,创取更多外汇,现根据国外市场销售趋势,结合我厂的生产实践,拟定了冻无肠对虾仁加工方法和流程,供有关水产加工厂生产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冻对虾产品品种有冻有头对虾、冻去头对虾、冻带尾虾仁,冻对虾仁及冻对虾球等,这些产品对原料对虾的质量要求都很严格,因此加工厂在购进原料对虾后,要及时检查质量,存放在原料间待加工。不能立即加工的对虾要加入碎冰,层冰层虾。变质虾及因污染有异味的虾,不能进行加工。原料对虾要用水清洗,除去混入的杂物、污物。  相似文献   

7.
2.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淡水产品加工的方法和方向:①保活。推广高新技术的新型活鱼车、活鱼船、集装箱,搞好活鱼运输,以适应市场需要。②保鲜。采用冰鲜、微冻、冷冻等低温技术,对淡水产品进行流通保鲜运销、而且也为淡水产品的深加工提供了可靠的质量保证。③发展冷冻产品加工。目前,我国淡水冷冻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冷冻小包装、冻鱼片、冻鳝片、冻银鱼、冻小杂鱼、冻田螺肉、冻熟虾仁、冻虾仁、冻虾、冻整鱼、冻鳗鱼等,这些产品不仅解决了由于淡水产品季节性特点形成的滞销,丰富了市场,而且能出口创汇,是目前我国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信息与动态     
正山东烟台出口冻虾产品成功破解贸易壁垒2017年12月,经烟台检验检疫局严格检验检疫,烟台伟成食品有限公司出口的一批冻虾仁在澳大利亚顺利通关。这是澳大利亚对进口生虾产品采取封关措施暂停进口后,烟台口岸首次出口冻虾仁,也标志着烟台口岸冻虾产品成功打破了澳大利亚实施的贸易壁垒。近年来,由于白斑、黄头等病毒暴发及蔓延,为了保护其国内水产养殖业及资源环境,澳大利亚在  相似文献   

9.
大连市水产局有关专家认为,国内长期沿袭的将出口对虾加工成大块冻虾和冻虾仁的方法,应当改变为多加工单体冻虾直接出口,以扩大销售。据介绍,内地出口到香港等地的冻虾,主要是大块冻虾和冻块虾  相似文献   

10.
冻煮小龙虾仁分为水洗去黄和带黄两种,是将鲜活淡水小龙虾经水煮后去壳、去黄(或带黄)、去肠、水洗(带黄不水洗)而成。虾仁采用塑料袋真空包装,每袋重2千克(按客户要求)。冻煮小龙虾仁产品必须在冷冻条件下(-18℃以下)贮藏和发运。本文主要针对出口欧盟(去黄)及美国(带黄)小龙虾仁加工工艺进行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1.
饵料和养殖密度对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用虾遗传背景一致的情况下,分析了3种饵料(配合饲料、冰冻鲜鱼肉和活卤虫)和4个不同的养殖密度对小水体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饵料和饲养密度对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及存活率有显著影响。在饵料、养殖密度单因子实验及饵料和养殖密度相结合的双因子实验中,幼虾的生长均表现出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活卤虫对幼虾生长的效应尤为突出。而养殖密度对中国对虾的行为生物学、个体间体重增量均有影响。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中国对虾增重变慢;同时,个体间体重增量差异变大。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中国对虾幼虾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饵料对存活率影响变化幅度较大,波动在58.1%~85.2%之间,其中投喂活卤虫养殖密度为50尾/桶的存活率最高(85.2%);投喂配合饵料4个养殖密度梯度的存活率变化不明显;而投喂冰冻鱼肉4个养殖密度梯度的存活率变化较大。因此,采用合适的饵料和养殖密度,能够提高中国对虾的生长速度,提高对虾养成存活率,改善生长过程中对虾群体体长、体重的整齐度。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市售冻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品质评价方法及造成品质劣化的关键因素,以上海市超市在售11种不同商品类型的冻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分析超市等级、冻藏时间、产品形式和摆放位置对其水分损失、质构以及色泽的影响。采用电子舌技术区分其滋味轮廓,并结合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其品质评价模型,并确定关键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水分损失、质构及色泽方面,不同商品类型的冻凡纳滨对虾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相关性分析表明,解冻损失、离心损失和蒸煮损失与黏附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离心损失和蒸煮损失均与a*和b*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离心损失与L*呈极显著负相关,b*与黏附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经因子分析并基于特征值大于1,提取了3个主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4.05%。同时,对样品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序,排序结果与样品采集信息基本一致。通过因子分析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为F=0.577F1+0.293F2+0.131F3,其中,F1、F2和F3为3个主因子得分,F越高,说明品质水平越高。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冻凡纳滨对虾品质的主要因素为超市等级和冻藏时间,次要因素为产品形式和样品摆放位置。综上所述,超市等级和冻藏时间是影响市售冻凡纳滨对虾品质的关键因素,应加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3.
洪斌  牛犇  陈萍  李薇  刘海泉  潘迎捷  赵勇 《水产学报》2019,43(5):1347-1358
探究凡纳滨对虾和罗氏沼虾肠道微生物及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种类的差异。通过高通量测序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技术分析2种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和微生物多样性,并运用PCR方法检测了2种虾肠道细菌常见38种ARGs的携带情况。结果显示,获得凡纳滨对虾和罗氏沼虾肠道细菌有效序列分别为42 795和40 713条,物种注释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数目分别为124和82,分类地位明确的细菌种类分别隶属5个门、17个属和5个门、16个属。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菌的优势类群为变形菌门,所占比例为75.45%,优势菌属为副球菌属(25.83%)和不动杆菌属(25.24%);罗氏沼虾肠道细菌的优势类群是厚壁菌门(49.74%),优势菌属为乳球菌属(49.01%)和弧菌属(29.98%)。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菌(2.19)Shannon指数高于罗氏沼虾肠道细菌(1.78),表明前者肠道细菌多样性大于后者。DGGE图谱的分析结果与高通量测序一致,2种虾肠道细菌种类差异很大。PCR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菌携带15种ARGs,罗氏沼虾肠道细菌携带14种ARGs。本实验表明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菌的群落种类多样性、OTU丰富度、物种总数和ARGs种类均高于罗氏沼虾肠道细菌,为后续肠道微生物资源的挖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应用PCR和RT-PCR技术对4种对虾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探讨了应用PCR和RT-PCR技术对4种主要的对虾病毒进行检测的方法。同时使用该方法检测了对虾天然饵料--卤虫中的4种对虾病毒。结果显示,含病毒核酸的阳性对照样品分别扩增出了大小为824bp,705bp,260bp和216bp的预期产物,但未能从卤虫样品中检测到此4种病毒的存在。本文报道的病毒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的特点,可以用于进出口贸易中对活体或冰冻对虾,虾苗,对虾饵料等进行相关对虾病毒的检疫,也为制定我国对虾病毒检疫检验规范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明对虾弧菌病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凯  来琦芳 《海洋渔业》2005,27(1):49-54
本文通过肌肉注射溶藻弧菌 (Vibrioalginolyticus) ,使中国明对虾 (Fenneropenaeuschinensis)感染致病 ,观察并描述了患病对虾的外观症状及有关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 ,肝胰腺、中肠、心脏、肌肉和鳃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其中尤以肝胰腺最为严重 ,主要表现为细胞坏死、脱落 ,组织变性 ,有的组织间有许多细菌聚集或散布 ,机体有明显的炎症反应。而对照组外观正常 ,组织器官未见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6.
应用Biolog方法和传统的平板培养方法分析比较了施用芽孢杆菌制剂的虾池(B)和没有施用任何有益菌的虾池(A)在养殖后期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并用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分析了2种群落的代谢功能的差异。2个虾池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可培养细菌优势菌属都是革兰氏阴性菌;B虾池对虾肠道可培养细菌数量比A虾池的少;但B虾池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及其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均显著高于A虾池(P<0.05)。结果表明,虾池施用了芽孢杆菌制剂,可促进养殖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不同养殖模式的凡纳滨对虾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仪器分析法(营养成份分析和质构分析)与感官评价法有机结合,以对虾口感为主要考核指标,建立对虾品质鉴定体系,并以此法对无公害海水养殖、传统海水养殖及传统淡水养殖对虾3种不同养殖模式下生产的对虾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对虾的机体营养成分组成差异不大,只有无公害虾肌苷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余两组,达2.76 mg·g-1.氨基酸分析中表明:无公害海水养殖对虾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及氨基酸总量等指标优于其余样品;无公害虾的感官指标基本上与海水虾相似,3种虾的色泽和气味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无公害虾的滋味及口感均比其它两组对照好;多汁性指标则以淡水虾最佳.在质构分析方面,3种虾硬度指标差异显著(P<0.05),无公害虾与海水虾在肌肉的弹性及咀嚼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淡水虾差异显著(P<0.05),其结果与感官评价基本一致.本文全面比较3种对虾品质上差异,揭示对虾口感差异内在因素,为对虾品质评价提供了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血液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守明 《水产学报》2006,30(1):108-112
对自然发病、投喂和注射感染的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white spot syndrome,WSS)血液病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感染方式患病对虾的血液病理变化相似,表现为:1.患病对虾血细胞总数、透明细胞数量极显著减少,小颗粒细胞、大颗粒细胞极显著增加。2.显微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血涂片中血细胞明显减少且分布不均匀,破损或解体的细胞增多,呈典型的溶血状态。3.超微病理变化表现为,大部分血细胞坏死,少数血细胞呈不典型的凋亡。患病对虾的血细胞核中可见大量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粒子。病理变化表明血细胞是WSSV的主要靶细胞。  相似文献   

19.
张红见 《畜禽业》2010,(4):40-42
应用常规细菌分离法对西宁市某几个农贸市场采集的70份仔虾样品进行了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经细菌形态观察、嗜盐性试验、细胞色素氧化酶试验和生化特性测定,鉴定为副溶血性弧菌。结果检出阳性菌株4株,阳性率为5.7%(4/70),同时通过致病性试验证明4株分离菌对小白鼠有致死效应。  相似文献   

20.
生石灰是水产养殖的一种常规药物,非常普遍的用在水质消毒,疾病防治中,许多水产养殖用户也把生石灰作为一种常用的水质改良剂,但在甲鱼的养殖中,要根据情况酌情使用,否则,会出现pH值过高从而导致有毒气体的产生,造成甲鱼中毒的病况。本文介绍了温室甲鱼养殖中生石灰使用不当引起的病况,并提出了相应解救措施。实验中采用了生石灰日常消毒常用的浓度和间隔日期,伴随着pH值与氨氮的浓度升高,甲鱼出现了死亡现象,在解除了生石灰的使用后,甲鱼停止了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