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畜禽业》2020,(7)
鸡大肠杆菌病是养鸡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细菌性疾病,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临床主要有菌血症型和肠道型2种,前者感染鸡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后者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后期也可转化为菌血症型;预防该病必须加强环境消毒,做好鸡群应激防控,提升管理水平,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预防;抗生素是治疗该病的最好药物,产蛋鸡和临出栏的肉鸡需考虑药物残留,建议使用中药或微生态制剂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7,(Z1)
中草药是中医预防治疗疾病所使用的独特药物,是一种纯天然药物,并保持了各种成分结构的自然性状和生物活性。试验以黄芩提取物为试验药物,对鸡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试药物对这两种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以1日龄的蛋雏鸡为试验动物,用黄芩提取物进行饲喂试验,目的在于探讨黄芩提取物对人工诱发的鸡大肠杆菌病和鸡白痢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探讨了饲料中添加和水体使用微生态制剂对建鲤体成分、血清指标、消化酶活性以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试验用建鲤初始体质量(242±9.6)g,3口面积0.13hm2的池塘,分为对照组、Ⅰ组、Ⅱ组,养殖密度为20 850尾/hm2,饲喂同一种商品饲料,其中Ⅰ组投喂时拌合微生态制剂并在水体中施用,Ⅱ组水体中使用微生态制剂,每日按总鱼体质量百分比2%~4%,投喂3次,养殖80d,并监测水质。试验结果表明,Ⅰ组和Ⅱ组肝脏粗脂肪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指标方面,Ⅰ组和Ⅱ组建鲤谷丙转氨酶比对照组低,其中Ⅰ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Ⅰ组和Ⅱ组总蛋白高于对照组,Ⅰ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肠道酶活方面,Ⅱ组的碱性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Ⅰ组和Ⅱ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的酸性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提取建鲤肠道菌群DNA,分析建立指纹图谱,对照组、Ⅰ组、Ⅱ组分别产生了12、18、16条可鉴别条带,均存在优势种群条带。Ⅰ组、Ⅱ组与微生态制剂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54.5%、55.1%,与对照组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70.2%、67.3%;对变形梯度凝胶电泳指纹图谱主要条带进一步回收、克隆和测序,结果共得到13条序列,将得到的序列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中进行同源分析,发现建鲤肠道菌群归为芽孢杆菌纲、螺旋体纲、β-变形菌纲、梭菌纲、γ-变形菌纲等。研究结果发现,使用微生态制剂可影响鱼体代谢,改变体成分,一定程度上增强免疫机能和提高消化酶活性,改变建鲤肠道菌群结构,这为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L-肉碱对固始鸡雏鸡饲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购进的3000只1日龄固始鸡鸡苗中人工挑选大小均匀、健康无病的鸡苗300只,随机分为Ⅰ、Ⅱ、Ⅲ3个组,每组均以玉米—豆粕型饲料为基础日粮。Ⅲ组为对照组,Ⅰ、Ⅱ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L-肉碱0.2%和0.5%;3个组均分前期0~5周和后期6~10周进行试验,探讨L-肉碱对固始鸡雏鸡饲养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L-肉碱水平对固始鸡的成活率和健康水平影响不大,前后期Ⅰ、Ⅱ组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Ⅲ组提高3.9%、5.6%,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报酬分别提高3.60%、5.83%前期和4.10%、5.46%后期。该结果说明在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提高固始鸡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均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4,(10)
选择品种相同、胎次、产仔日期相近的仔猪15窝(120头),在出生15-17日龄开始试验(体重大约5 kg左右)。以窝为单位,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试验共设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各处理组间仔猪初始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加任何药物添加剂,抗生素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加抗生素添加剂(喹乙醇+吉他霉素),试验Ⅰ组饲喂基础日粮加250 mg/kg微生态培养物的日粮;试验Ⅱ组为饲喂基础日粮加500 mg/kg微生态培养物的日粮;试验Ⅲ组饲喂基础日粮加1 000 mg/kg微生态培养物的日粮。试验期28 d。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新型微生态培养物可显著提高仔猪的断奶重、末重(试验结束)、日增重等生长性能指标都显著高日增重,并且显著降低料重比及腹泻率,同时显著提高了血清总蛋白、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等血清指标。本研究证明,新型微生态培养物饲料添加剂可以有效的调控仔猪的断奶应激。  相似文献   

6.
谢益生  苏耿 《畜禽业》2019,(6):97-98
目的分析丁胺卡那霉素复方制剂治疗鸡大肠杆菌病的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8年1—12月,该次共选取同1个鸡舍的100只已受感染的鸡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组,每组50只,对照组采用丁胺卡那霉素单方治疗,观察组采取丁胺卡那霉素复方制剂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鸡的病死率4.0%(2/50)低于对照组鸡的病死率16.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鸡大肠杆菌病,采用丁胺卡那霉素复方制剂治疗可有效降低鸡的病死率,发挥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20,(8)
鸡大肠杆菌病是养鸡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病,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预防该病需加强鸡场的管理,科学消毒,防止鸡群应激;抗生素是治疗该病的最佳药物,对于产蛋鸡群可使用中药或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避免出现药物残留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6,(5)
试验旨在探讨微生态制剂"优菌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和预防腹泻的效果。试验选用体重为25~30 kg的长白×约克二元杂交商品代断奶仔猪,通过饮水的方式添加"优菌素",观察记录仔猪的饲料消耗、体重变化、发病情况和死亡情况,分析优菌素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饲喂乳酸菌类微生态制剂"优菌素"的试验组仔猪比没有饲喂"优菌素"的对照组仔猪日均增重提高6.5%,促生长作用(p0.05)不明显;饲喂乳酸菌类微生态制剂"优菌素"的试验组仔猪比没有饲喂"优菌素"的对照组仔猪腹泻率降低了21%,对腹泻、胀气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将1日龄海兰公雏鸡210只分成8组,以丁胺卡那霉素为对照药品,试验证明“牛至油”治疗鸡大肠杆菌病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安全性试验未见不良反应,且不影响鸡只增重。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养禽业的不断发展,动物微生态制剂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它以其提高鸡的生产性能、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无残留等特点逐渐得到广大养殖业者的首肯。为了解动物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效果,我们于2006年9月1日至11月30日,用动物微生态制剂进行了饲喂蛋鸡的效果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  相似文献   

11.
熊沈学 《畜禽业》2003,(8):45-45
2002年4—5月份,南京地区某县薛城镇一养殖户饲养了500只地方品种草鸡,饲养方式为地面散养,饲喂配合饲料,免疫程序参照蛋鸡育成期之前阶段的免疫程序。所养的草鸡于28~30日龄暴发疫病,病初死亡20只。经乡镇兽医诊断为大肠杆菌感染,并按大肠杆菌病治疗,结果不见好转,鸡只的死亡数继续增加,达到50余只。后来,该饲养户将1只病死鸡和两只病危鸡带至该县畜牧兽医站请求确诊,经笔者诊断,可初步诊断为草鸡新城疫和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并做了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病鸡食欲减退或废绝,排出绿色或白色稀粪,脱水,有…  相似文献   

12.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春  李松柏 《畜禽业》2006,(17):11-12
选择60头断奶杜约二元杂交猪分二组实验,实验Ⅰ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育肥猪15头;实验Ⅱ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育肥猪1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日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饲养92d后观察效果。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抗病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发现复合微生态制剂能减轻粪尿恶臭,净化环境。  相似文献   

13.
仔猪猪瘟疫苗首免与二免的免疫效果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96头35日龄的大约克保育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32头)、试验Ⅰ组(32头)、试验Ⅱ组(32头)。第一阶段(时间25d,从35-60日龄):3个组35日龄首免猪瘟疫苗,剂量均为2头份/头,60日龄采血检测抗体水平,3组的猪瘟抗体滴度在(≦1:64),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56%,46.9%,43.8%,平均合格率为49%,首免结果差异无显著(P>0.05);第二阶段(从61-95日龄),68日龄时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二免猪瘟疫苗,剂量为2头份/头,对照组不作二免,95日龄采血检测抗体水平,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均值为93.8%,对照组免疫抗体合格率只有8﹪,对各组试验仔猪95日龄的猪瘟抗体水平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差异极显著,试验结果表明:(1)仔猪在首免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可获得理想的免疫抗体滴度;(2)二免期间仔猪饲喂含预防量抗菌素的饲料,对免疫抗体产生有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60&断奶杜约二元杂交猪分二组实验.实验Ⅰ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育肥猪15头;实验Ⅱ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育肥猪1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日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饲养92d后观察效果。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抗病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发现复合微生态制剂能减轻粪尿恶臭。净化环境。  相似文献   

15.
正二、微生态制剂对动物免疫机能的影响及机理微生态制剂对动物免疫系统具有促进作用。Fuller(1989)研究报道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动物抗体水平和巨噬细胞活性,并提出微生态制剂对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机能有促进作用。Inooka(1983)通过对纳豆芽孢杆菌的研究发现,纳豆芽孢杆菌可以影响鸡抗绵羊红细胞抗体的滴度;1986年他又用纳豆芽孢杆菌饲喂1~27日龄的白来航公鸡,显著提高了鸡脾脏T、B淋巴细胞的百分  相似文献   

16.
张鹤平 《畜禽业》2002,(6):23-23
将750只初生艾维茵肉鸡随机分为2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在2个试验组分别通过饲料、饮水添加0.2%微生态制剂(EM制剂)进行饲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0.2%EM无论拌料、饮水投喂,均能减少鸡的发病率、死亡率,提高成活率和饲料报酬。  相似文献   

17.
黄建亮 《畜禽业》2002,(9):Y004-Y005
选用法国伊普吕母兔12只,分为Ⅰ、Ⅱ组,Ⅰ、Ⅱ组每只母兔哺育仔兔各为7只和8只,观测泌乳特性及其对仔兔生长发育的影响,全期35d。结果表明:Ⅰ、Ⅱ组每只母兔泌乳量各为6202g和6296g(P>0.05),泌乳曲线相似,产后15~18d为泌乳高峰;Ⅰ组泌乳力和每只仔兔吮乳量比Ⅱ组分别高1.9%(P>0.05)和12.6%(P<0.01);仔兔随日龄增长,乳转化均降低,日增重则不断提高,35日龄Ⅰ组仔兔个体重比Ⅱ组高18%(P<0.01),表明伊普吕兔于28~30日龄断奶可行。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旨在观察微生态制剂与柠檬酸联合使用对肉鸡盲肠和粪便中臭气物质含量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肉雏鸡36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一个对照组(Ⅰ组)供给清水,Ⅱ组、Ⅲ组为试验组,分别在饮水中添加0.5‰、1‰的由微生态制剂和柠檬酸组成的配方。试验期45d。结果显示,微生态制剂与柠檬酸联合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动物肠道内乙酸、丙酸、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含量(P>0.05);能显著降低粪便中吲哚、粪臭素等臭气物质含量(P<0.05),这对微生态制剂与柠檬酸合用能提高鸡舍空气质量、改善养殖环境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进一步研究谷氨酰胺(Gln)在促进肠道发育、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创伤、感染等应激状态下的适应性方面的作用机理,本试验选择1日龄艾维因肉仔鸡160只,按公母均分的原则随机分成4组,各处理组环磷酰胺注射剂量为4mg/kg,免疫抑制于试验第三周进行。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质量分数为0.1%、0.2%、0.4%的Gln进行饲喂,建立谷氨酰胺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艾维因肉仔鸡调节作用的动物模型,测定机体空肠指数、绒毛直径和固有膜厚度,为Gln在生产上促进肉仔鸡肠道发育、预防免疫抑制及抵抗应激损伤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刘亮 《畜禽业》2024,(2):13-16
为研究噬菌体制剂对蛋鸡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从某蛋鸡养殖场采集疑似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的病料,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分析和药物敏感试验等操作,选择其中代表性菌株开展噬菌体制剂体外杀菌试验。结果可见有深紫黑色且带金属光泽细菌生长;镜检可见呈红色两端钝圆的短杆菌;生化鉴定,符合大肠杆菌的生化特性;PCR检测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为大肠杆菌。累计从152份样品中分离到大肠杆菌49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9株分离菌对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头孢他啶、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等耐药率分别高达89.8%、89.8%、93.6%、98.0%、85.7%、100%,临床耐药情况严重。选用5株代表性菌株开展噬菌体制剂体外杀菌试验,与氟苯尼考相比,噬菌体制剂体外杀菌效果更优。复合噬菌体制剂可用于蛋鸡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