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德宏州芒市9个不同傣族村寨基层党组织涣散与薄弱的现状,对村民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基层党建与宗教的问卷和访谈调查。结果表明:(1)75%的农村党组织活动开展甚少,且超过40%的基层党组织面临着经费短缺的困境;(2)农村党员活动室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超过80%的活动室仅被用作召开党员会议;(3)傣族村寨村民信仰宗教比例高达74%,而党员人数却不到6%。总而言之,发展当地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新型党员队伍,提高村民整体素质,巧用现代媒介传播党的声音是促进农村党建与宗教和谐发展的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努力实现"中国梦"和"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时期,对于海棠山自然保护区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海棠山自然保护区具有:(1)生态保护与环境恢复;(2)生态屏障和物种基因库;(3)生态旅游与环境教育;(4)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5)地区发展与产业优化;(6)宗教活动与文化交流;(7)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等7方面重要的价值。但是,同时海棠山还存在五方面的突出问题制约着其健康发展和价值的充分发挥,这些问题包括:(1)范围大、内容多,监管困难;(2)人员少、任务重,工作艰难;(3)补偿低、经费少,重视不足;(4)百姓多、依赖强,威胁严重;(5)机制差、管理乱,相互冲突。本文从六方面提出促进海棠山自然保护区发展的对策:(1)科学规划,融合发展;(2)社区参与,协调发展;(3)循序渐进,滚动发展;(4)理顺体制,持续发展;(5)环境教育,绿色发展;(6)多元融资,健康发展。问题已经明确,需要相关部门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促进海棠山自然保护区的健康发展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其积极的价值和贡献。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作为世界第一大宗教,它不仅是西方文明的基石,而且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之所以能够迅速地突破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而成为世界性宗教,与其罗马帝国的"世界性"范围、基督教教义的普世性、简便易行的宗教仪式,罗马帝国统治者的大力扶持和利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历史化现象的宗教,即使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也获得了一定的拓展空间,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从宗教的历史发展过程入手,对宗教与迷信存在的认识论根源及其存在的社会化基础加以了分析,并就我国政府对待宗教和迷信的鲜明态度,提出了我们对待宗教与迷信的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发展太湖县宗教文化旅游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善成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5):238-239
概述了太湖县宗教文化的发展近况,介绍了3处重点宗教文化旅游景区的规划及建设情况,提出了发展太湖县宗教文化旅游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每天都在提高。旅行已经成为人们适应快节奏生活的一种方式,这是人们的精神需求。如今,宗教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其旅游价值正在得到大力开发。宗教通过宗教雕塑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含义,建筑以及一些仿古服饰,人为扮演等方式表达宗教的思想、感情等。宗教旅游地通过丰富的内涵来吸引游客,因此宗教文化旅游在整个旅游市场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对宗教资源的开发,不仅可以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和带动当地的经济,而且能够保护和传承宗教文化。以襄阳为例,襄阳现有关于佛教的文化传承地有广德寺、铁佛寺、承恩寺等,道教的文化传承有真武山,九天玄女风景区等。对襄阳的宗教文化旅游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烨  朱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6):152-154
在系统调研云南省宗教旅游景区和项目的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景区、景点进行分析阐述。通过对云南昆明、大理、西双版纳等地的重点宗教文化风景区的现状分析,总结云南省宗教文化旅游风景区的发展现状、优劣势及亮点设计,认为宗教文化风景区的规划设计应将宗教旅游与生态、文化、养生、休闲度假相结合,差异化定位,多元化、多样化发展。深入挖掘、表达地域宗教文化底蕴,力求实现人、佛、自然世界的高度集合统一。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9):224-226
近年来,随着中原经济区的迅猛发展,河南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以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为背景,通过资料搜集分析,依据共生性、持续性、整体性、高效性、区域性和智慧性等生态文明的六大特征,探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生态文明缺失问题:(1)城镇化质量不高,"城市病"日益凸显;(2)产业结构安排不合理,生产方式较粗放;(3)城镇空间格局无规划,土地和环境承受巨大压力。同时得出相关对策和建议:(1)树立整体发展理念,建设紧凑城市;(2)提高城镇化建设质量,建设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设低碳城市;(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9.
彝族祭祀性体育的功能主要在于娱神、娱鬼、自娱及娱人,其表现形式可分为竞技性体育、娱乐游戏、体育舞蹈三类。这些活动源于其先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古代战争与军事活动,而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则是其最初的源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其祭祀的成分和功能正在弱化,体育的内涵逐渐与现代体育的竞技和健身内容对接,演变成民族体育、民族文化甚至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却又坚硬地存续下来,成为展示民族精神、尤其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内容。因此,进一步研究彝族祭祀性体育,其意义是重大的。  相似文献   

10.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包含四川和重庆2个行政区域内的16个城市.该文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宜宾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熵权法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宜宾市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宜宾市2015—2018年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得分整体上呈现稳定增长状态;(2)宜宾市生态文明建设5个主题领域发展不平衡,差异明显;(3)通过宜宾市4年生态文明指数发展态势分析宜宾市绿色发展成果与不足,为宜宾市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探索林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机制对于推进林业现代化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深贯落实生态文明至关重要且意义重大。通过研究林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机制可得出如下结论:(1)林业对生态文明既有推动促进作用又有制约限制作用;(2)林业对生态文明的作用关系具有周期性特点;(3)林业对生态文明的作用关系符合倒"U"形曲线特征;(4)林业对生态文明的作用存在1个"拐点",在"拐点"范围内,林业对生态文明具有驱动促进作用,超过"拐点"范围,林业对生态文明具有制约阻碍作用;(5)当林业产业与森林生态处于互利共生状态时,林业对生态文明具有驱动促进作用,当林业产业与森林生态处于单害(利)、偏害(利)、互害状态时,林业对生态文明具有限制阻碍作用。但仅从理论上定性揭示了林业对生态文明的驱动和限制作用,而未采集相关样本数据来实证检验林业对生态文明的作用关系。未来亟需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1)综合考虑林业产业与森林生态双重属性来研究林业产业与森林生态的深层作用机制,并寻找相关数据来实证计量林业对生态文明的作用方向、程度及拐点值;(2)科学测度评价林业生态文明,并实证计量林业对生态文明的作用方向、程度以及贡献程度;(3)探索推进林业现代化和林业可持续发展以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的路径、模式、策略等。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向人们展示出的一种崭新的价值取向。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战略 :(a)生态文明揭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刻内涵 ;(2 )可持续发展战略拓展了生态文明的建设领域 ;(3)探索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化进程改变着社会同时也改变了宗教的特性,使宗教失去了神圣的光芒,成为个人的宗教,宗教发展出现了世俗化和多元化的趋势。尽管如此,宗教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的,对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尤其在政治、文化和人的发展方面,宗教的功能还是不能低估的。  相似文献   

14.
在许多地方,书院曾是儒学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十至十四世纪吉州地方文化与道学教育相互作用。吉州的历史开始于七至八世纪。那时,吉州大姓开始搬迁到这一区域。搬迁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受佛教或道教的影响。当时民间宗教是相当现实的。效忠是宗教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意识。功利精神或某种现实态度渗透到了当地的世界观和生活哲学。当地人对法律程序的熟悉程度和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争端之快是出了名的。这也许能部分解释那一时期的相对和平。朱熹去世时,儒学已开始渗透到宗教。那时已有十三家书院,书院的高效率使用在传播儒家思想方面起到了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几十年来,宗教迅速发展,中国农村信徒人数的增加,宗教问题受到重视。宗教对农村社会的影响有利有弊。如宗教文化主导、不规划宗教活动、不健康宗教认识等。规范宗教活动,使其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她所创造的许多艺术样式,则是她各种智慧的结晶。而戏剧,则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1)有关戏剧的起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戏剧与宗教信仰有着很深的渊源,这是毫无疑问的。世界文化史上一个绕有趣味的事实,是几个文明发祥地古老戏剧的产生都和宗教有关(2)戏剧自宋元形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旅游真实性理论和对少林寺宗教文化型景区的实证调查分析,本研究意在探索我国宗教文化型景区旅游者的旅游真实性结构情况,并进一步挖掘宗教文化型景区旅游真实性和旅游动机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少林寺宗教文化型景区文化型景区旅游者旅游真实性总体上表现为客观真实性旅游者最多,然后为建构真实性,最少是存在真实性和后现代真实性,体现了国内宗教文化型旅游者对文化绝对客观性的认可和文化真实性认知多元化倾向。  相似文献   

18.
关于彭阳县朝那乌鸡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彭阳县朝那乌鸡产业发展现状:(1)政府强力推动;(2)项目扶持带动;(3)合作社有效拉动。存在问题:(1)群众思想认识不够;(2)缺乏龙头企业带动;(3)品牌知名度不高;(4)社会化服务滞后。建议:(1)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2)加快培育禽产品加工业的发展;(3)着力打造朝那乌鸡地方品牌;(4)努力提高朝那乌鸡产业化水平。为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探索了一条路子。  相似文献   

19.
正一、安全目标管理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的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必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和稳定的安全技术干部队伍,确保施工安全的顺利进行。1、控制目标(1)死亡、重伤、人为机械事故为零;(2)年轻伤亡率低于8‰;(3)无食物中毒;表彰当年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先进集体与个人。2、机构人员(1)建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以项目经理为组长,书记、  相似文献   

20.
宗教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存在及发展都有其复杂的原因,并且宗教的消亡将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对宗教的社会功能应该做辩证思考:宗教既有心理调适、社会整合、社会控制、社会交往等积极作用,也有引导人们逃避社会现实、消极处事、易形成保守主义的价值观、还可能被敌对势力所利用引发宗教战争等消极作用。我们应该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认识宗教社会作用的二重性,扬长避短,积极引导宗教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