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缢蛏家系生长和耐热、耐高盐性能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明缢蛏生长性状与耐温、耐高盐性能的关系,在乐清湾的优良群体子四代的基础上,于2014年获得了27个生长性状差异的家系,对各家系前期3个月的生长性能测定后,得到了生长优势家系5个,生长速度平均家系17个,生长劣势家系5个,再经过3个月的室外培育至幼贝后,将前期生长优势和生长劣势家系取出。预实验确定了缢蛏半致死温度、盐度分别是36.5℃和35.8。以群体繁育的缢蛏作为实验对照,将各家系分别培育在盐度正常、水温为36.5℃和水温正常、盐度为35.8的环境中。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各家系存活率,结果表明:在半致死温度和盐度条件下,生长优势家系存活率高于生长劣势家系,且不同家系间耐温、耐高盐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耐热、耐高盐性能最强的家系比最差的家系分别高了74%和50%,初步获得了耐高温和耐高盐的家系,为如何获得生长性状优良且抗逆性强的缢蛏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水温23.2-24.0℃,盐度29.5-30.0条件下,研究了5种单胞藻饵料和饥饿对魁蚶浮游幼虫生长与存活的影响。投喂不同饵料试验中,球等鞭金藻与4种单胞藻混合投喂试验组幼虫的特定生长率、眼点幼虫比例和壳长均显著高于单一投喂试验组,其中球等鞭金藻与小球藻混合投喂的效果最好;投喂单一饵料试验中,球等鞭金藻组幼虫的生长、眼点幼虫比例与存活率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在饥饿试验中,不同饥饿天数条件下幼虫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生长方面,饥饿1-2d较短时间与一直投喂对照组的幼虫相比较,特定生长率、眼点幼虫比例、壳长的差异不显著,但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幼虫的生长变慢且眼点幼虫比例下降,一直饥饿情况下幼虫的生长基本停滞。研究结果可以为魁蚶人工苗种繁育技术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2006年6月~2007年1月,对等边浅蛤的人工繁殖、胚胎发育和幼虫培育、变态附着及稚贝培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等边浅蛤胚胎繁殖盛期是每年的7~8月,在盐度20~25,水温24~29℃,pH8.0的条件下,受精卵经过15h发育成D形幼虫。盐度20~25,水温24~29℃时,胚胎的孵化率和D形率最高。温度和盐度对幼虫的生长发育影响明显,浮游幼虫生长最适温度为24~29℃,最适盐度为20~25,34℃试验组,幼虫几乎不能存活,19℃组存活率最高,但生长速度慢于24℃组。幼虫在盐度15~25时存活率最高,但盐度20~25时生长速度最快,在盐度35时,幼虫几乎不能存活。研究发现金藻和角毛藻是等边浅蛤浮游幼虫生长的适宜饵料。  相似文献   

4.
为培育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抗高温品种(系),在10个全同胞家系中筛选3个耐高温家系(A、B、C),比较早期不同发育阶段缢蛏幼虫的半致死温度,并对各家系2、4、6、10、20、30日龄幼虫的生长、存活和抗高温性能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家系C较其他家系生长显著(P<0.05),在室内30、32、34、36、38℃温度下测定10(附泥期)、20、30日龄(出苗期)幼虫的半致死温度,发现同一时期内家系间的半致死温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家系C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家系(P<0.05)。研究表明,以半致死温度为衡量指标,在缢蛏快生长选育系新品种"申浙1号"基础上进行家系耐高温定向选育,可实现在缢蛏家系幼体期耐高温性提前筛查,本试验结果可为耐高温品种选育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为培育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抗高温品种(系),在10个全同胞家系中筛选3个耐高温家系(A、B、C),比较早期不同发育阶段缢蛏幼虫的半致死温度,并对各家系2、4、6、10、20、30日龄幼虫的生长、存活和抗高温性能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家系C较其他家系生长显著(P0.05),在室内30、32、34、36、38℃温度下测定10(附泥期)、20、30日龄(出苗期)幼虫的半致死温度,发现同一时期内家系间的半致死温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家系C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家系(P0.05)。研究表明,以半致死温度为衡量指标,在缢蛏快生长选育系新品种"申浙1号"基础上进行家系耐高温定向选育,可实现在缢蛏家系幼体期耐高温性提前筛查,本试验结果可为耐高温品种选育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平均壳长为(59.64±2.85)mm的缢蛏在盐度为0.6%、1.4%、2.2%、3.0%条件下分别摄食6种微藻的能量收支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盐度和微藻种类均显著影响缢蛏能量收支(P<0.05),盐度和微藻种类间存在显著性交瓦作用(P<0.05).占能量支出比例较大的分别为粪便能、呼吸能和生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分别为24.69%~62.92%、14.41%~44.70%和-0.47%~52.68%,排泄能所占比例很小.在低盐度水平时,缢蛏对大多数微藻具有较高的能量利用率,缢蛏对湛江等鞭金藻和绿色巴夫藻在各盐度水平均具有较高的摄食能和能量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2009-2010年,进行了青蚶繁殖习性的观察和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揭示了青蚶繁殖和胚胎发育的过程。本实验筛选了受精卵孵化、幼虫生长和稚贝附着的适宜环境条件。浙南沿海青蚶的自然繁殖盛期是每年的6-7月,水温为24~28℃。受精卵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4~28℃,盐度为22~26,在适宜条件下经过18 h左右发育至D形幼虫。幼虫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为24~28℃,最适宜盐度为26;幼虫的前期培育饵料以球等鞭金藻为宜;经10~12 d培育幼虫进入变态附着期。质地坚硬表面粗糙的水泥砖较适合稚贝的附着和生长。  相似文献   

8.
青蚶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9-2010年,进行了青蚶繁殖习性的观察和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揭示了青蚶繁殖和胚胎发育的过程。本实验筛选了受精卵孵化、幼虫生长和稚贝附着的适宜环境条件。浙南沿海青蚶的自然繁殖盛期是每年的6-7月,水温为24~28 ℃。受精卵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4~28 ℃,盐度为22~26,在适宜条件下经过18 h左右发育至D形幼虫。幼虫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为24~28 ℃,最适宜盐度为26;幼虫的前期培育饵料以球等鞭金藻为宜;经10~12 d培育幼虫进入变态附着期。质地坚硬表面粗糙的水泥砖较适合稚贝的附着和生长。  相似文献   

9.
几种环境因子对厚壳贻贝浮游幼虫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海水盐度、温度、pH对厚壳贻贝浮游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厚壳贻贝浮游幼虫生长的适宜盐度在15-35,最适生长盐度在25-35之间,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生长温度在20—25℃,适宜pH为6.00-9.00,最适pH为8.00左右。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白沙参的人工繁育受精的时间及各发育期完成发育的时间.确定角毛藻是其浮游幼虫期的主要饵料.发育成稚参后前5 d,开始施肥培育池壁上生长的底柄硅藻,在变为稚参10 d后投喂海藻磨碎液.发现桡足类的影响使稚参存活率、收获密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中心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的试验设计法研究了温度和盐度2个环境因子对华贵栉孔扇贝幼虫生长的影响。同时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及基于响应曲面基础之上的满意度函数法确立了生长的二次回归方程,同时进行优化处理得到温度与盐度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在华贵栉孔扇贝幼虫生长过程中温度与盐度在一定的范围内的互作效应不显著,其中温度效应较为明显。温度对壳长瞬时生长影响的一次项效应和二次项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00 1)。盐度对壳长瞬时生长影响一次项效应显著(P<0.000 1),然而,盐度对壳长瞬时生长影响的二次项效应达到显著水平(P<0.000 1)。分析响应曲面法优化温度和盐度对华贵栉孔扇贝幼虫壳长瞬时生长率的影响,其结果显示最佳温度与盐度组合为25.33益与29.42译,此条件下瞬时生长率为7.91%,其满意度函数值达到85.57%。在生产实践中,严格控制温度和盐度范围,使其在最优值范围内,将会显著提高苗种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文蛤工厂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98年至2001年就文蛤亲贝能肥促熟、诱导产卵、孵化、幼虫和稚贝培育、稚贝生态习性等开展研究。研究发现,养殖文蛤可以通过室内控温强化培育促熟,比自然海区提早近2个月;通过阴干-充气的催产方法,能使亲贝集中大批排放精卵。在水温26-32℃,pH7.8-8.5,盐度15-30的条件下,幼虫生长及变态最快。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无附着基质的方法进行采苗及稚贝培育是可行的;文蛤稚贝对干露、海水盐度、温度、pH、氨氮等具有较强的耐受性,适应范围:海水盐度9.6-32,水温4-34℃,pH7.0-8.5,在pH=7.9时,能忍受10mg/L的总氨氮浓度。1999年至2001年,共育出1.02-1.75mm(壳长)的文蛤稚贝2.2亿颗,单位面积出苗28.01-44.60万颗/m^2,达到产业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1998年至2001年就文蛤亲贝能肥促熟、诱导产卵、孵化、幼虫和稚贝培育、稚贝生态习性等开展研究。研究发现,养殖文蛤可以通过室内控温强化培育促熟,比自然海区提早近2个月;通过阴干-充气的催产方法,能使亲贝集中大批排放精卵。在水温26-32℃,pH7.8-8.5,盐度15-30的条件下,幼虫生长及变态最快。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无附着基质的方法进行采苗及稚贝培育是可行的;文蛤稚贝对干露、海水盐度、温度、pH、氨氮等具有较强的耐受性,适应范围:海水盐度9.6-32,水温4-34℃,pH7.0-8.5,在pH=7.9时,能忍受10mg/L的总氨氮浓度。1999年至2001年,共育出1.02-1.75mm(壳长)的文蛤稚贝2.2亿颗,单位面积出苗28.01-44.60万颗/m^2,达到产业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室内可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盐度梯度(10、15、20、25、30、35、40、45)对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受精卵孵化及幼虫和稚贝生长、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为10、40时,贻贝受精卵不能发育至D形幼虫;盐度为15、30、35时,受精卵可以孵化,但D形幼虫畸形率较高;盐度为20~25时,受精卵的孵化率较高,畸形率较低,为适宜孵化盐度;幼虫阶段,盐度为20~25时存活率和变态率最高,盐度为10、45时幼虫无法完成变态,幼虫生存的适宜盐度为20~35;稚贝阶段,生长存活的适宜盐度为15~35,盐度为20~25时生长速度最快、存活率最高。研究表明,翡翠贻贝幼虫和稚贝对高盐度和低盐度均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瘤荔枝螺室内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室内人工育苗试验,探索瘤荔枝螺的人工育苗技术。[方法]采用低温干运法将亲螺从嵊泗县嵊山镇运回试验基地,控制培育池水深55~65 cm,海水比重1.016~1.019,水温26~30℃,保持连续充气,投喂鲜活的紫贻贝、菲律宾蛤仔、蓝蛤等低值贝类。收集亲螺产出的卵囊,冲洗消毒后放入孵化池孵化。培育单细胞微藻作为瘤荔枝螺幼体的饵料,用虾片、长牡蛎卵细胞、新鲜缢蛏碎块(200目筛绢网过滤)培育稚螺。[结果]共孵化出瘤荔枝螺面盘幼体800万粒,培育出平均壳高3.56 mm的稚螺58.6万粒,培育成活率为7.3%。瘤荔枝螺胚胎发育是在卵囊内完成,胚胎发育成面盘幼虫后破膜而出,进入浮游生长阶段,期间摄食单胞藻。附着变态后,幼虫开始摄食动物性饵料。[结论]附底栖硅藻波纹板采苗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温度、盐度对滑顶薄壳鸟蛤面盘幼虫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温度和盐度对滑顶薄壳鸟蛤面盘幼虫存活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盐度32.2条件下,面盘幼虫存活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1.0-24.0℃,存活的温度上限为27.0℃,下限为15.0℃,在21.0℃条件下,面盘幼虫存活和生长的下限盐度为14.0,最适盐度为28.0-32.2,且在此盐度范围内,随盐度升高,面盘幼虫存活率和美元日生长率亦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盐度对不同发育时期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以下称蛤仔)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在水温24℃条件下,对不同盐度(5、8、11、14、32、38、41、44、47,盐度32为对照组)胁迫下蛤仔幼虫、稚贝和幼贝(壳长10 mm)的生长和存活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度胁迫对蛤仔的生长和存活具有显著影响(P0.05),盐度胁迫72 h时,盐度38组蛤仔幼虫、稚贝、幼贝的存活率均最高,分别为97.87%±3.69%、100%、100%,且与其他盐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盐度5组蛤仔幼虫、稚贝、幼贝以及盐度8组的幼贝全部死亡;盐度38组蛤仔幼虫及稚贝的生长速度最快,壳长平均日生长分别为(4.83±0.03)μm和(6.81±0.11)μm,仅次于对照组(盐度32),并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蛤仔幼虫、稚贝和幼贝对盐度的耐受范围随着蛤仔受盐度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盐度胁迫21d时,盐度38组幼虫存活率为50.27%±3.7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盐度组幼虫全部死亡;盐度胁迫30 d时,盐度38组稚贝存活率为68.75%±5.25%,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盐度组稚贝全部死亡;盐度胁迫30 d时,盐度14组幼贝存活率为94.36%±2.03%,与对照组接近(P0.05),而盐度38组存活率为60.00%±14.53%,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其他盐度组幼贝全部死亡。本试验结果可为蛤仔的生态养殖及抗逆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急性低盐胁迫,并检测低盐对缢蛏存活率、Na~+/K~+-ATPase活性及其血淋巴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大小规格的缢蛏,在盐度从8降低到2时,存活率接近100%,Na~+/K~+-ATPase活性保持稳定,吞噬能力小范围下降;但是当盐度从2降低到0时,其存活率随着盐度的下降而降低,且成体的存活率始终比亚成体和稚贝的存活率要高,同时调节Na~+/K~+-ATPase活力相应升高来维持体内外渗透压的调节;盐度急性下降,缢蛏的生理功能受影响,吞噬能力也随之降低。稚贝、亚成体和成体缢蛏的LC_(50)低盐度分别为1.45、1.25和0.75。缢蛏对急性低盐度有很强的耐受能力,可能是一种极具内陆移殖潜力的海水贝类。  相似文献   

19.
在水温为22.0~24.8℃、盐度为31~33、pH为8.10~8.50的条件下,研究了培育密度及饵料种类对大竹蛏Solen grandis幼虫生长、存活及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育密度(5、10、20、40、80个/mL)下,幼虫的生长速度、存活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降低;40、80个/mL试验组幼虫不能发育至匍匐幼虫,即不能完成变态;5、10、20个/mL试验组幼虫的变态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各阶段幼虫的发育时间随着培育密度的增大而延长。不同的饵料种类及投喂方式,即单独投喂(小球藻、塔胞藻、新月菱形藻、金藻、海洋红酵母)与混合投喂(金藻+塔胞藻+新月菱形藻)对幼虫的生长速度、存活率、变态率及幼虫各阶段发育时间的影响也不同,前期单独投喂金藻效果较好,以后混合投喂效果比较理想。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竹蛏苗种生产过程中,培育密度为10个/mL左右较为合理,且混合投喂比单独投喂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沿海滩涂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大量污水的肆意排放,适合缢蛏繁育生长的自然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直接导致了缢蛏资源的日益减少。经过大量实践研究证明,通过合理的技术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缢蛏的产量,该文介绍了在池塘中养殖缢蛏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