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云南省怒江州独龙牛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情况,从怒江州的鸠门当、古泉村、亚左洛村、茨开镇、独龙江乡分四个季度(春、夏、秋、冬)采集独龙牛粪便样本1129份,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所调查地区独龙牛毕氏肠微孢子虫总感染率为1.68%(19/1129);各地点之间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以独龙江乡感染率最高;4个季度中夏季感染率最高3.26%(9/276),春、秋和冬感染率分别为1.10%(3/272)、1.28%(4/312)和1.12%(3/269),但差异不显著(P>0.05)。序列分析发现,在19个阳性样本中成功鉴定出4种已知基因型(EbpC、BEB4、CHN3和CHN4)及2种新基因型(YNNJ1和YNNJ2),丰富了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数据。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所得6种基因型均为人兽共患基因型,提示怒江州独龙牛毕氏肠微孢子虫存在人兽互传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新疆塔额垦区规模化养殖肉牛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采自塔额垦区5个规模化养殖的591份肉牛新鲜粪便样本进行检查。结果显示,212份粪便样本呈肠道寄生虫感染阳性,感染率为35.9%(212/591);检出4种寄生虫虫卵/卵囊,以球虫为优势感染虫种,感染率为25.4%(150/591),莫尼茨绦虫、圆线虫和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8.3%(49/591)、1.5%(9/591)和10.8%(64/591),同时感染2种和3种寄生虫的感染率分别为8.6%(51/591)和0.8%(5/591);5个采样点中,以裕民县肉牛的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最高,为50.8%(64/126),和丰县肉牛的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最低,为26.8%(22/82),不同采样地点肉牛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间差异极显著(P<0.01);以3~6月龄肉牛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最高,为46.3%(68/147),<3月龄、6~12月龄和>12月龄肉牛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35.3%(53/150)、38.3%(57/149)和23.4%(34/145),不同年龄段肉牛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间差异极显著(P&l...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新疆褐牛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试验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采自新疆9个地区的524份褐牛新鲜粪便样品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按不同地区、年龄、饲养模式下褐牛肠道寄生虫感染率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11份样品肠道寄生虫阳性,总感染率为40. 3%;检出7种寄生虫,以球虫为优势感染虫种,感染率为32. 8%;隐孢子虫、圆线虫、细颈线虫、鞭虫、莫尼茨绦虫和双腔吸虫感染率分别为2. 5%、9. 5%、0. 8%、1. 0%、1. 5%和1. 0%,混合感染率为7. 3%。不同饲养模式下(圈养、散养)及不同季节(夏季和冬季)间褐牛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显著(P0. 05),不同年龄段间差异不显著(P0. 05)。说明新疆地区褐牛肠道寄生虫感染较普遍,应加强其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
贾第虫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肠道寄生虫,可感染人和多种家畜。为获悉云南省猪场的贾第虫感染情况,采用巢式PCR,对4个猪场的129份猪粪便样品进行贾第虫TPI基因序列扩增、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有2个样本为贾第虫阳性,阳性率为1.55%(2/129),均为人兽共患的集聚体B型。该结果说明:云南省猪场内存在贾第虫感染;虽然感染率不高,但存在散播风险。因此,需要加强猪场卫生防疫,做好猪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避免因粪便污染造成疫病流行。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河南省郏县红牛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卢戈氏碘液染色法、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河南省郏县地区某红牛养殖场及散养红牛的218份新鲜粪便样本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6.5%,共检出4种肠道寄生虫,其中球虫、圆线虫、鞭虫和绦虫感染率分别为61.5%、2.3%、6.9%和7.8%,混合感染率为11.5%,阳性粪便中虫卵或卵囊感染强度以轻度感染为主。结果表明,河南省郏县红牛肠道寄生虫感染较为普遍,应加强其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4,(12):84-87
为了解开封地区奶牛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离心沉淀法、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和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4个奶牛养殖场和5个奶牛养殖小区共622份新鲜粪便样本进行检查。共检出7种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41.6%,以球虫为主要感染虫种,感染率33.4%,贾第虫、隐孢子虫、环孢子虫、食道口线虫、鞭虫和莫尼茨绦虫感染率分别为3.4%、8.4%、0.3%、0.8%、0.6%和0.3%。结果分析显示,不同调查点奶牛肠道寄生虫感染率统计学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年龄段奶牛肠道寄生虫感染率统计学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饲养条件下奶牛肠道寄生虫感染率统计学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规模化舍饲羊场及散养羊消化道感染及环境污染寄生虫情况,为中国规模舍饲羊场羊消化道寄生虫综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离心沉淀法、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和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等技术,对采自河南和宁夏的4个规模舍饲羊场及12个散养户的1 025份羊粪便样品寄生虫感染和712份环境样品寄生虫污染情况进行检查,采用麦克马斯特法计数球虫阳性样品每克粪便中的球虫卵囊数(OPG)。选择汝州规模舍饲羊场进行季节动态调查,了解不同季节规模舍饲羊场羊消化道感染及环境污染寄生虫情况。【结果】羊消化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2.83%(849/1 025),共检出8种(类)寄生虫,分别为球虫、阿米巴、贾第虫、隐孢子虫、绦虫、鞭虫、细颈线虫和其他线虫。优势虫种为球虫(71.90%),其次为阿米巴(49.07%),球虫与阿米巴较易发生混合感染。环境样品寄生虫总阳性率为38.48%(274/712),共检出6种(类)寄生虫,包括球虫、阿米巴、贾第虫、鞭虫、细颈线虫和其他线虫,优势虫种是线虫(22.75%)。河南规模舍饲羊场羊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率以及环境样品寄生虫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宁夏规模舍饲羊场(P<0.05)。舍...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广西地区奶牛、肉牛的牛库布病毒(bovine Kobuvirus, BKV)感染情况及分子特征,试验采用RT-PCR的方法对从广西地区采集的奶牛粪便177份、肉牛粪便27份(共204份粪便,其中腹泻牛粪便82份,健康牛粪便122份)进行BKV和其他肠道病毒的检测,分析BKV与其他肠道病毒的共感染情况,以及不同地点和不同季节BKV的感染情况,同时对广西地区BKV的3D基因与国内外30株库布病毒的3D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地区BKV的感染率为2.94%(6/204),均从腹泻牛粪便中检出,其中奶牛和肉牛的感染率分别为2.26%(4/177)、7.41%(2/27),将6株毒株分别命名为BKV-GXGG01(贵港株)、BKV-GXHC01(河池株)、BKV-GXHC02(河池株)、BKV-GXNN01(南宁株)、BKV-GXNN02(南宁株)和BKV-GXNN03(南宁株);BKV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肠道病毒和牛星状病毒存在混合感染,感染率为66.67%(4/6),而单一感染率为33.33%(2/6);6株广西地区BKV毒株的3D基因间的核苷酸序...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宠物犬贾第虫感染情况和流行动态,采用甲醛-乙酸乙酯沉淀法和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对郑州市宠物犬场、宠物犬店和宠物医院共551份犬新鲜粪便进行检查。结果发现犬贾第虫感染率为13.1%,各采样点之间贾第虫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之间统计学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性别和季节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调查结果表明,宠物犬贾第虫较为普遍,应加强其防治和人兽共患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实验小鼠和实验兔是各高校和科研单位常见且常使用的实验教学动物,为了解实验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自郑州某高校实验中心实验小鼠和实验兔粪便样本122份(实验小鼠112份,实验兔10份),采用卢戈氏碘液法和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并镜检观察。结果显示: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41.80%(51/122),检出3种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阿米巴原虫23.77%(29/122)、球虫15.57%(19/122)和蠕形住肠线虫9.02%(11/122)。实验兔肠道寄生虫感染率70.00%(7/10),高于实验小鼠的肠道寄生虫感染率38.39%(43/112),实验小鼠感染的优势虫种为阿米巴原虫,实验兔感染的优势虫种为球虫。调查结果表明:实验小鼠、实验兔都有携带寄生虫的风险,实验动物的原饲养单位要加强饲养管理和提高质量,为保障实验的有效性,科研人员要了解和掌握所采购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1.
从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祁连县和黄南州尖扎县等地采集放牧牦牛粪便587份,舍饲牛粪便70份,用蔗糖漂浮法进行球虫卵囊检查,并对不同年龄段放牧牦牛的球虫感染率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放牧牦牛粪便中球虫卵囊阳性率为52.81%(310/587),舍饲牛粪便中球虫卵囊阳性率为84.29%(59/70),舍饲牛球虫感染率明显高于放牧牛(P0.05)。调查中发现放牧牦牛和舍饲牛感染13种艾美尔球虫,其中牛型球虫(Eimeria bovis),加拿大球虫(E.canadensis),奥博艾美耳球虫(E.auburnensis),椭圆球虫(E.ellipsoidalis)和邱氏球虫(E.zuernii)为主要虫种,均有很强的致病性。不同年龄段放牧牦牛中,3月龄牦牛的球虫感染率最高,达79.22%;1月龄牦牛的感染率最低,为17.72%。  相似文献   

12.
为了摸清神木县奶牛球虫感染情况,制定更好的奶牛球虫病防治对策,采用粪便漂浮法、斯陶尔法和卵囊培养法对榆林市神木县某奶牛场49头奶牛的球虫感染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对各虫种进行鉴定。结果发现8种艾美尔球虫(Eimeria),即牛艾美尔球虫(E.bovis)、加拿大艾美尔球虫(E.canadensis)、邱氏艾美尔球虫(E.zuernii)、亚球艾美尔球虫(E.subspherica)、奥博艾美尔球虫(E.auburnensis)、柱状艾美尔球虫(E.cylindrica)、椭圆艾美尔球虫(E.ellips)、阿拉巴艾美尔球虫(E.alabamensis),其中加拿大艾美尔球虫和椭圆艾美尔球虫为该奶牛场的优势种,总感染率为51.02%,犊牛感染率为57.14%,青年牛感染率为64.29%,成年牛感染率为38.10%。平均感染强度为275个/g粪便,其中犊牛感染强度为433.33个/g粪便,青年牛感染强度为300个/g粪便,成年牛感染强度为183.33个/g粪便。  相似文献   

13.
肉牛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南乐县肉牛寄生虫感染情况,笔者随机选取4个规模化肉牛养殖场的共226份粪样进行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共检出4种寄生虫的虫卵和卵囊,其中原虫2种(球虫、隐孢子虫),线虫2种(类圆线虫、鞭虫)。检测结果发现162份粪便样品为寄生虫阳性,寄生虫总感染率为71.68%(162/226),4个肉牛场的隐孢子虫平均感染率为4.42%,球虫平均感染率为51.12%,鞭虫平均感染率为15.84%,类圆线虫平均感染率为15.49%。本次调查发现肉牛寄生虫混合感染现象比较严重,混合感染的病例占总感染病例的63.58%,其中球虫、鞭虫和类圆线虫混合感染的病例占总感染病例的34.56%。调查还发现肉牛寄生虫感染率呈现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掌握河北省唐山市13个县(市、区)奶牛场奶犊牛病毒性腹泻病原的流行状况,有效防控奶犊牛腹泻。采集唐山市不同地区38个奶牛场腹泻犊牛粪便样品788份,提取腹泻粪便样品中的基因组RNA。根据GenBank公布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E2基因、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VP6基因、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V)N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检测粪便样品中这3种基因,利用Excel 2007对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和混合感染病原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在采样范围内的788份犊牛腹泻粪便样品中,BVDV、BRV和BC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9.82%(235/788)、29.44%(232/788)和18.02%(142/788);在所有被检地区,滦南县BVDV感染率最高,阳性检出率为45.38%(59/130),汉沽区BRV和BCV感染率最高,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5.00%(22/40)和37.50%(15/40);从采样季节来看,春季、夏季和秋季BRV感染率最高,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7.71%(46/166)、39.58%(114/288)和19.89%(39/196),冬季则以BVDV感染为主,阳性检出率为52.17%(72/138);从混合感染情况来看,以BRV+BCV二重混合感染为主,感染率为8.37%(66/788)。河北省唐山市各地区腹泻犊牛群中均存在BVDV、BRV和BCV感染,以BVDV、BRV单一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阿克苏地区牛感染环形泰勒虫情况,笔者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519份牛血液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牛感染环形泰勒虫病感染率为14.6%(76/519),其中舍饲和散养牛感染率分别为12.6%(11/87)和11.1%(65/43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17,P>0.05)。调查结果表明,阿克苏是牛环形泰勒虫流行地区。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17,(7):109-113
为了解甘肃地区奶牛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共采集甘肃12个地区2 276份奶牛新鲜粪便样品,通过水洗沉淀法、卢戈氏碘液法、饱和蔗糖漂浮法进行检测。结果:共检测出7种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37.4%(851/2276)。以阿米巴原虫为优势虫种,感染率为23.6%(537/2276),球虫、隐孢子虫、贾第虫、圆线虫、鞭虫、绦虫感染率分别为14.5%(329/2276)、1.8%(42/2276)、0.1%(2/2276)、2.2%(49/2276)、0.8%(18/2276)、0.2%(4/2276)。奶牛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减,有腹泻症状的断奶前犊牛感染率高于无症状断奶前犊牛,同时,奶牛也感染人兽共患原虫隐孢子虫和贾第虫,因此应加强甘肃地区奶牛肠道寄生虫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江苏省规模化猪场蠕虫的感染情况,笔者从徐州、泰州、宿迁、盐城、扬州和南通6个地区的12个规模化养猪场随机采集937份粪便样品,采用离心沉淀法、饱和氯化钠漂浮法和饱和硫酸镁漂浮法对粪便样品进行了检查。结果显示,在12个养殖场均发现寄生虫感染,粪便样品中蠕虫虫卵的检出率为7.6%。徐州地区的两个猪场感染率最高,合计达20.7%;泰州地区的两个猪场感染率最低,仅有1.7%。宿迁、盐城、扬州和南通地区的调查猪场感染率分别为6.5%、8.2%、5.4%和5.4%。调查显示,感染虫种包括蛔虫、鞭虫、后圆线虫、食道口线虫和类圆线虫,其中蛔虫和食道口线虫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5.2%和3.6%。徐州、宿迁、盐城、扬州和南通5个地区的猪场内存在蛔虫和鞭虫、蛔虫和食道口线虫,以及蛔虫和后圆线虫混合感染的情况。经比较发现,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高于其他生产阶段,仔猪感染率最低。检查中未见绦虫、吸虫和棘头虫等虫卵。本研究结果表明,江苏地区的规模化猪场普遍存在线虫感染的情况,蛔虫、食道口线虫和鞭虫感染强度较高,定期驱虫有助于规模化猪场线虫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8.
西藏林芝地区不同养殖模式藏猪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猪是西藏特有的高原型猪种,肠道寄生虫感染是影响藏猪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西藏藏猪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从西藏林芝地区采集放牧养殖模式和养殖场散养模式藏猪粪便样品共715份,采用卢戈氏碘液法和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并镜检观察。结果显示:藏猪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4.34%(460/715),检出的5种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球虫20.42%(146/715)、圆线虫16.92%(121/715)、鞭虫1.54%(11/715)、阿米巴原虫37.90%(271/715)和蛔虫23.08%(165/725)。放牧养殖模式寄生虫感染率为90.10%(91/101),高于养殖场散养模式的60.10%(369/614),且放牧养殖模式和养殖场散养模式藏猪感染的优势虫种分别是球虫和阿米巴、阿米巴和蛔虫。调查结果表明养殖场散养模式有助于藏猪肠道寄生虫的防控,但仍然要加强对藏猪肠道寄生虫的诊断和防治。  相似文献   

19.
绵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河南省绵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应用寄生虫常规检测方法对5个规模化养羊场共1265份粪样进行了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共检出虫卵和卵囊5类,其中原虫2类(球虫、隐孢子虫)、线虫2类(类圆线虫、鞭虫)、绦虫1类。本次调查中共发现1178份粪便样品为寄生虫阳性,寄生虫总感染率为93.12%(1178/1265),5个绵羊场的隐孢子虫平均感染率为3.10%,球虫平均感染率为88.94%,鞭虫平均感染率为10.83%,类圆线虫平均感染率为59.11%,绦虫平均感染率为43.96%。本次调查发现绵羊寄生虫混合感染现象比较严重,其中球虫、绦虫和类圆线虫混合感染的比例达到60.10%;绵羊寄生虫感染率呈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策勒县和田羊和策勒黑羊梨形虫在不同季节的感染情况,试验分别于2015年冬至及2016年春分、夏至和秋分在策勒县某牧业合作社采集和田羊和策勒黑羊血液样本共120份,应用PCR法进行梨形虫检测。结果表明:泰勒虫总感染率为69. 2%(83/120),均为绵羊泰勒虫,未发现尤氏泰勒虫、吕氏泰勒虫和巴贝斯虫感染。和田羊不同季节泰勒虫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 05),策勒黑羊不同季节泰勒虫感染率差异显著(P0. 05),均以春分感染率最低。说明应在春季开展南疆地区绵羊的灭蜱和药物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