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棉花胞质不育恢复系花粉活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具有哈克尼西棉胞质遗传背景的骨干胞质不育系与育性恢复系为亲本,配制3个杂交组合,以杂交结铃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处理下胞质育性恢复系花粉和花后不同时间不育系柱头的活力差异。结果表明,2 ℃低温保存可有效延长恢复系花粉活力的保持时间,但在低温条件下恢复系花粉活力受到抑制,离体室温放置过夜、离体室温放置过夜加短时适当高温(35 ℃)处理均可显著提高恢复系花粉活力。不育系开花次日上午柱头活力显著下降,但仍有10%左右的成铃率。胞质不育三系杂交制种可改只上午授粉的传统杂交制种方式为全天授粉制种。  相似文献   

2.
采用雄性不育系生产农作物杂交种,是目前利用杂种优势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由于核雄性不育具有恢复系广、不带对产量的不利因子、易于筛选出强优势组合等优点,已在国内外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上广泛应用。因为核不育制种需拔除约50%左右可育株,尽早拔除可育株,从而进一步提高杂交制种产量,是广大育种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棉花核雄性不育育性是否与生长势有关、早期拔除壮苗是否能够提高不育株率,从而为棉花核不育杂交制种提供参考。1材料和方法供试材料分别为通过连续多年兄妹交选育的ms5ms6核不育系绵A1、绵A2和与抗虫棉杂…  相似文献   

3.
杂交大豆育种方法和制种技术的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阐述了杂交大豆“三系”选育、杂交种选育、制种技术等内容,“三系”的选育采用已育成的品种或品系与RN型稳定的大豆不育系进行测交和回交转育进行选育,大豆杂交种是利用不育系和恢复系进行大规模配制杂交组合,经过F1产量鉴定,筛选出强优势组合,而制种要求选择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有灌溉条件、野生昆虫种类多、群体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棉花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396A是从海陆杂种后代中发现的具有芽黄标记性状的新型核雄性不育系。为探明该不育系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的育性表现及其杂种优势表现,分别在新疆博乐和三亚海棠湾进行试验,研究了该不育系的育性变化及其杂交种的产量性状、抗病性、纤维品质。结果表明:棉花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在三亚种植可正常恢复育性,且花粉量大,自交成铃率高,能够自然繁殖;在博乐表现为雄性不育,没有花粉,自交成铃率为0,不育度100%,且配合力好,恢复源广阔,恢复能力强,可作为母本进行杂交制种;其杂交种F_1代育性恢复好,花粉量大,全部能够自然成铃且杂种优势明显,其中,部分杂交种产量高、抗病性好、纤维品质优良,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5.
杂交小麦混合制种新体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不育系和恢复系按不同比例混合,生产杂交小麦F1代种子。对混合制种条件下不育系的结实率和不育系、恢复系、杂种F1代的株高、抽穗期、开花期以及杂交种的产量构成的调查结果表明,不育系和恢复系按17:3比例混合,其制种结实率及混收种(包含杂交种和恢复系)的产量都明显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6.
大豆不育系的恢复系筛选及其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S0105为母本,与分别来自国内外不同纬度、不同生态区的280个品种测交,根据测交一代的花粉育性和植株育性,筛选出恢复株率达97%以上的恢复系9个;用这9个恢复系与不育系配制杂交组合,对其F1籽粒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所有杂交组合的F1都有超亲和超标优势,其中超亲和超标优势都达到25%以上的组合有4个.  相似文献   

7.
棉花雄性核不育系光温A系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降低一代杂交棉的种子成本,1982年引进81A,经过30多代的研究,现已育成一种新的棉花雄性核不育系光温A系,使普及一代杂交棉将成为现实。1光温互作,育性可以转换光温A在石家庄棉花杂交制种最佳季节即长日照高温季节和海南冬季棉花杂交制种季节即温度较低的短日照季节表现为雄性不育,不育株率100%,不育度99.9%;在温度较高的短日照条件下表现为可育,可育株率100%,可以自然自交繁种。用F4姊妹交不育系制种F1真实杂交率为95%,用F6杂合可育株分离的不育株测交F1杂交率为98%,个别株行达到100%。2不育株有芽黄标记不育株出苗5~7天开始,即与可育…  相似文献   

8.
棉花三系杂交种F1代出现不育株的根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三系杂交种中常出现一定比例的不育株,而影响了产量。通过以Wnafstu-1、Wnafstu-2两个不育系群体,恢复系Fan’s1号和恢复系原材料b两恢复材料为试材,严格控制授粉和开放授粉两种制种方式进行制种试验,研究产生不育株现象的原因。结果表明,恢复系种质不纯、制种过程中制种条件控制不严,是导致棉花三系杂交种中出现一定比例不育株现象产生的重要根源;在棉花胞质雄性不育三系制种中,恢复系种质纯度是这一现象产生的决定因素,制种条件控制不严是这一现象产生的人为因素。同时对棉花胞质雄性不育三系培育中,恢复系的选育标准和三系制种的环境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转入抗草甘膦基因棉花的化学杀雄杂交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棉花杂交种子生产仍以人工去雄授粉为主,但近年来劳动力严重匮乏,使得制种用工难、工价高的问题日益突出;加之国内棉花价格低迷、植棉效益降低,棉花杂交制种陷入困境,举步维艰。杂交棉生产已成为了棉种企业的一个很大屏障,如何大幅降低杂交制种成本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人们开展过两系不育系杂交制种和“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不育系杂交制种,但仍不尽人意。高优势组合母本转入抗草甘膦基因进行化学杀雄制种模式的出现,有效缓解了当前困境。  相似文献   

10.
恢复系的选育是棉花三系组合选育的重要环节,利用哈克尼西棉不育胞质的含有恢复加强基因的恢复系0-613-2为基础材料,通过杂交选育出恢复系邯R251。结果表明:邯R251具有花粉量足、恢复度高、配合力强、抗病性好、早熟性好、杂种优势强、制种产量高等优点,与不同类型的不育系组配,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和优良的综合性状。  相似文献   

11.
说“岩韵”     
说起武夷岩茶的品质特征,必然会提到“岩韵”两个字,它是武夷岩茶品质的专用术语,是衡量武夷岩茶品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最常用的两个字。而武夷山外生产的乌龙茶则不用“岩韵”来说明品质的优劣,即使是与岩茶产地近在咫尺之距的地方(建阳、建瓯)也不例外。“岩韵”是什么?“岩韵”一词是从何时开始使用,由何人首先提出,首提者是如何解释“岩韵”的含义?现已无从查证,目前流行的众说不一,有的说有豆浆味,有的说有棕叶味,有人说“岩韵”没人讲得清楚,也有的说“岩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连高明的茶师也只有说是汤水厚,杯底香浓,茶汤滋…  相似文献   

12.
一、“茶艺”本义茶艺 ,就是人类种茶、制茶、用茶的方法与程式。所谓“艺” ,其义主要有六 :(一 )种植。《说文》作“” ,或作“” ,种也。《诗经·小雅·楚茨》 :“我黍稷。”《茶经·一之源》 :“凡艺而不实 ,植而罕茂。”(二 )才能 ,技艺。《论语·雍也》 :“求也艺。”朱熹《注》 :“艺 ,多才能。”(三 )艺术。《后汉书·伏湛传》 :“永和元年(136) ,诏……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四 )准则 ,限度。《左传》有“陈之艺极 ,引之仪表”语 ,艺 ,准也。《国语》有“贪欲无艺”语 ,艺 ,极也 ,引申为法度、限度。(五 )艺…  相似文献   

13.
14.
丁俊之先生《关于“洗茶”一词的商椎》(载《茶叶信息》总394期)云:“人们通常用茶壶冲泡乌龙茶时,习惯上把第一泡水倒掉,称之为洗茶……长期以来,不少人人云亦云,抱着不求甚解的态度……日本有人提出洗茶是怎么一回事……洗茶之说,可能给人以中国茶不卫生的看法……洗茶用语也欠策略,我的见解,宜修正‘洗茶’为‘浸茶’或‘温茶’。读后颇有感慨。其实“洗茶”一词始于北宋。宋子安为补充丁渭《北苑茶录》和蔡襄《茶录》记述建安茶事的不足,曾撰《东溪试茶录》,率先提出了要制成品质优异的茶,必须严格要求技术操作的四道工序———“择之必…  相似文献   

15.
"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之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冯廷佺 《中国茶叶》2005,27(5):18-19
乌龙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有"中国特种茶"之称.历史上,乌龙茶消费地区主要集中在闽北、闽南,广东潮州、汕头和我国台湾地区.与之相应适销的乌龙茶花色品种有: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单枞、冻顶乌龙.自从台资茶叶企业进入内地以来,市场上出现了以内地乌龙茶品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利用我国台湾茶机和初制技术生产的乌龙茶,其香气较传统乌龙茶清香,业界称之为"清香型"乌龙茶.  相似文献   

16.
割胶是一项技术性强的手工作业,直接影响橡胶产量和经济效益。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植胶区存在两种不同的割胶技术水平。基于此,本文从经营制度、要素禀赋结构、专业化分工程度、技术变迁目标与要素冲突等方面探讨其中缘由,并认为经营制度的不同是我国割胶技术存在的“二元技术结构”的根本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了在稳定现有家庭经营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增强社会化服务,强化统一经营层次,通过家庭经营制度的较为长期的技术变迁实现割胶技术由当前“二元技术结构”状况向“一元技术结构”转变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是棉花高产栽培的一项重要措施。南京森力助剂厂生产的高效农作物增产调节剂“力丰”对多种农作物具有增产作用 ,而且不降低作物的品质。本试验对力丰在棉花上的施用效果进行了研究 ,以探讨其对棉花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 ,及其对棉花形态、产量、品质等方面的影响 ,为力丰在棉花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试验于 2 0 0 0年在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进行。试验田土壤为马肝土 ,肥力中等 ,地势平坦 ,排灌系统完善。棉花品种为苏棉 12号 ,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 ,4月 18日播种 ,5月 17日移栽 ,密度 4 16 70株·hm- 2 。每…  相似文献   

18.
2000年12月17日 ,《人民日报》报道了“中国超级稻”研究取得重大成果的消息 ,作为农技部门 ,如何把这一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这是义不容辞的义务。从这点出发 ,我们想就推广“中国超级稻”问题谈一点认识。一、超级稻的推广意义1.增加总产 ,保障粮食安全“九五”以来 ,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但是 ,也应该看到 ,中国的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严峻的挑战 ,这就是 ,人口不断增长 ,资源不断减少 ,环境不断恶化。根据《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的目标 ,我国的人口到…  相似文献   

19.
茶树新品种名山早和名山白毫在信阳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晓  杨洁  高俊峰  郭桂义 《茶叶》2004,30(1):43-45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名山早、名山白毫两个新品种在信阳的区域适应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名山早、名山白毫发芽期与对照相当,均为早生种:抗寒性、抗旱性与对照相当;适制绿茶:产量名山早与对照相当,名山白毫显著高于对照。两个品种均适于信阳茶区及江北茶区推广。  相似文献   

20.
茶树杂交新品系"浙农8-8"、"浙农6-10" 选育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福鼎大白茶×浙农12"、"福鼎大白茶×浙农109"人工杂交后代为育种材料,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育成优质、高产茶树新品系--"浙农8-8"、"浙农6-10".品比试验表明:浙农8-8发芽期中偏早,浙农6-10发芽期中等;均适制红绿茶,品质超过或相当福鼎大白茶;两品种小区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春夏茶多酚含量均低于福鼎大白茶,氨基酸含量比福鼎大白茶高,咖啡碱含量浙农8-8春夏茶均比福鼎大白茶高,浙农6-10比福鼎大白茶低;抗寒性两品种与福鼎大白茶相当;抗旱性比福鼎大白茶稍弱;抗虫性比福鼎大白茶略强,抗病性浙农6-10比福鼎大白茶略强,浙农8-8略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