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自仁 《农业机械》2012,(32):55-56
新疆乌苏市农机局实施的"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技术推广"项目严格按照新疆自治区农机局、财政厅项目分解任务及要求,认真落实自治区项目分解任务的各项任务指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示范、引进各类棉秸秆还田及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并在秋季进行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有效遏制了残膜污染,为加速残膜污染治理进程,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1基本情况乌苏市在1984年开始大面积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技术,由于使用时间长、地膜厚度达不到国标及残膜回收率不高,造成目前残留污染日趋严重,已对农业可持续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大面积推广使用,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由于废旧地膜回收工作滞后,大量残膜年复一年弃置田间,形成农田"白色污染",部分残膜随土壤耕翻而积累在耕作层内,导致土壤品质下降,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越来越重,治理工作刻不容缓。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残膜回收利用路子,化解残膜回收难题。宁夏自治区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着眼整体解决方案,围绕残膜机  相似文献   

3.
残膜污染及治理回收技术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残膜污染的现状和危害,并从地膜的生产和使用、残膜回收及再生利用等方面阐述了治理残膜污染的措施和建议,提出了行政、经济、技术3个手段并用治理残膜污染。并着重指出:发展残膜回收机械是治理残膜污染的有效方法,残膜的再生利用是保护环境、变废为宝、防治残膜污染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具有保墒、提高地温、抑制杂草生长和增产增收等作用,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极难降解,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残膜回收对于保护耕地、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总结了国内外残膜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指出我国残膜回收机具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实施机械化残膜回收技术的建议,为机械化回收残膜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发展,但地膜的大量使用,不及时捡拾回收处理,也带来了很多问题,通过机械化捡拾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土壤质量。针对现有残膜机械回收过程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一种滚筒式残膜回收机,重点介绍了机具的整机结构、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及技术特点,并对样机进行了田间试验,测定其作业性能指标,符合残地膜回收机标准要求,能够实现残地膜的机械化回收。  相似文献   

6.
张春萍 《农业机械》2011,(12):46-47
废旧地膜回收再利用技术,是一项环保型、资源节约型和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型的工程项目。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技术是利用机械对残膜进行回收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中残膜的积累,从而减少破坏耕作层土壤结构,保持土壤通透性,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冬季覆盖厚度为0.006mm的聚乙烯残地膜纵向、横向和直角撕裂拉伸负荷,以及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的测试,获得了残地膜力学本构特性。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拾膜杆齿捡膜时地膜的变形和应力应变情况进行仿真和分析。结果表明:冬季覆盖地膜纵向的拉伸强度大于横向的拉伸强度和直角撕裂的拉伸强度;拾膜时,杆齿端部的地膜变形最大,应力应变最大值都发生在与杆齿中部接触的地膜处。  相似文献   

8.
残膜对土壤和作物的潜在风险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残膜作为一种持续性农业污染物,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危害作用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关于残膜对土壤性质和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已被很多研究证实。综述了残膜分布状况和残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性质、作物生理指标等方面的影响,具体概述了中国残膜的分布特征,残膜对土壤体积质量、孔隙度、土壤透气性、土壤重金属、酞酸酯类化合物质量分数、土壤酶活性和作物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为减弱残膜对土壤性质和作物的不利影响,今后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不同类型作物的最佳揭膜期和地膜厚度;研发和推广新型残膜回收机械;残膜对农业生态系统的长期效应;残膜对不同土壤和区域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地膜的应用在农业生产及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论述了我国现有残膜回收机脱膜机构的分类和特点,并指出脱膜机构作为残膜回收机核心部件的重要性。针对典型机具的脱膜机构进行总结分析,深入探讨其结构、原理及特点,通过指出目前脱膜机构所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研究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有效节约了生产资源使用量,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了农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但近年来由于地膜回收不彻底,田间残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环境条件和科学实施进程。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耕地残膜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现阶段残膜回收情况和问题为基础,总结了残膜回收机械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田间残膜污染与治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当前农田土壤中残膜不断累积,已经对农业环境构成重大威胁。阐述我国农用地膜残留污染现状,分析残膜产生的原因及危害,针对残膜回收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措施,以期为治理农田残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残膜污染是当前土壤污染最突出的污染源,石河子垦区根据农作物种植特点,将残膜回收机分为春季播前残膜回收机和秋收后残膜回收机。为摸清残膜污染情况和残膜回收机作业情况,石河子市农机推广站在2017年4月~5月期间对石河子重点植棉团场142团、石河子总场、149团等农田残膜污染情况展开了调查,并对垦区团场内目前主要在用的残膜回收机具的作业质量进行了调查。1农田残膜污染情况石河子垦区农业生产开始推广应用地膜至今已有  相似文献   

13.
结合地膜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简要介绍了残膜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以及残膜回收机研究的重要性,对国内外现有几种典型残膜回收机的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指出了在可降解或液体地膜大规模推广使用前,应该开发与现阶段结合的残膜回收机,以便在提高机具作业效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残膜,并对未来残膜回收机或残膜回收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第四次农业生产"白色革命"的发展~([1-3]),我国引入地膜覆盖技术,30多年来地膜的使用量逐年增加。本文介绍了残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危害和残膜回收的主要方法,陈述了机械化回收残膜的优势以及残膜回收机中起膜装置的重要性。针对目前国内残膜回收机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几种不同起膜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为残膜回收机具起膜装置的结构设计优化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地膜覆盖技术能为农业生产带来增产增收 ,因此这一技术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据统计 ,目前我国农用地膜每年的用量在 3 0万t以上 ,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是持续使用地膜而残膜又得不到很好的回收 ,会给农业生产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残膜机械化回收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几年来在从事残膜机械化回收工作中体会到 ,做好该项工作是残膜回收技术是否能继续发展与应用的关键 ,是其他农艺措施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1 残膜及地况的特性从农艺上讲地膜失去效用时即为残膜。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 ,可将残膜回收分为秋后及苗期两种收膜…  相似文献   

16.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提高了水分的利用率和棉花的产量,随着地膜的连年使用,棉田残膜含量不断增加,已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影响棉花的种植和产量。PE地膜被替代前,机械化回收是解决残膜污染的必要手段。通过对残膜回收机械的起膜装置、拾膜装置、脱膜装置、集膜装置、清杂装置等方面介绍残膜回收机械的研究现状和特点。分析棉田残膜回收机械的应用情况,存在耕层残膜回收率低、膜杂分离效率低、作业部件适应性不强、作业质量不稳定等问题,针对残膜、秸秆、土壤的特性和生产实际,提出研发全耕层地膜回收机具、改进膜杂分离装置、创新作业部件仿形技术、提高智能监控水平的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地膜广泛的应用于农业种植的各个领域,随着种植年限的不断增加,残膜污染问题严峻。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地膜的应用情况、可降解地膜的研究现状及国内、外残膜回收机具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典型残膜回收机具的工作原理及存在的问题,为解决残膜污染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南疆是我国重要的产棉区,南疆地区近5年平均覆膜面积为1.326 78×106 hm2,棉田覆膜率为100%。随着覆膜面积的扩大、地膜使用量的增加,棉田残膜污染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大量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不仅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对农业生态环境也构成了巨大威胁。运用5点采样法对南疆各团场和县市覆膜超过10年以上的棉田进行数据采集,按照不同耕层以及不同面积分类统计。结果显示,南疆地区平均棉田地膜残留量为237.36 kg/hm2,棉田残膜在0~30 cm中均有分布,3个层次(地表、0~12 cm和12~30 cm)棉田地膜残留量分别占棉田地膜残留总量的8.33%、53.99%和37.68%;南疆地区各县市和各团场残膜污染有显著性差异,各县市棉田地膜残留量高于各团场,残膜主要以4~25 cm2大小存在于土壤中。南疆残膜污染情况处于上升的状态,主要与当地的耕作方式与管理方式有关。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南疆地区棉田残膜污染状况,从地膜的规范化生产、机械化回收以及无污染可降解地膜方面提出防治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地膜使用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在农田里残留的地膜逐渐增多,白色污染已呈现日趋严重的态势,造成土壤结构破坏、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减产、果实品质降低以及农业生产操作受阻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制定并实施切实有效的残膜污染治理技术和成套方案,以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检索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宁省农用地膜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地膜覆盖面积随着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最大覆膜面积达到22.65万hm~2,主要区域集中在朝阳市和主要沿海城市;辽宁省大部分地区地膜回收方式为人工地膜回收,人工捡拾率高达92.7%,但回收后处理方式较为粗放;非标准地膜大范围使用阻碍了地膜回收再利用;推广应用普通标准地膜和可降解地膜是降低残膜污染危害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最优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