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冯骏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4):55-56
再生稻是水稻一种古老的生态类型,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桐城市也有再生稻生产的传统,并在新形势下得到发展。该文介绍了桐城市再生稻生产现状、优势,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再生稻生产进一步发展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品种筛选和集成,积极研制窄轮水稻收割机等。  相似文献   

2.
由于近几年国家对粮食生产优政策的连续出台,市场粮价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较高,单季改双季、抛荒地开垦、再生稻面积增加等现象逐年上升。特别是再生稻具有省工、省本、高产高效等优势,又能错开农忙、寒流、稻瘿蚊为害等特点而逐步为我市农民所接受,面积由最初的2000多亩增加到现在的1.6万亩,双季总产量也有较大提高,如2005年大竹镇大竹村邱依娣家2.5亩再生稻,经专家实割验收,平均两季亩产超1000公斤。成为我市粮食生产的一个亮点。因此为提高我市再生稻种植管理水平,并针对我市再生稻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出以下适合本地土壤、气侯特点的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Y两优9918再生稻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探索总结出再生稻大棚育秧、两次晒田、后退单边机收等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实现了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促进了再生稻生产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调查总结了江西省再生稻生产现状,分析生产中存在问题,提出了种植规划和发展对策与建议,以期为科学推进江西再生稻高质量发展和进一步巩固江西粮食主产省地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四川再生稻栽培技术经过杨开渠、李实贲等几代科学家的应用研究、示范、推广、已基本普及,但再生稻杂交组合缺乏,限制了再生稻生产的发展。1997年在省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启动了四川再生稻高产配套技术研究课题。1999年利用前两年初步筛选出的冈优725、冈优527等头季产量高、再生力较强的杂交稻新组合,在富顺基地进行中稻+再生稻百亩(1亩=1/15公顷,下同),超高产配套技术示范,要求两季平均亩产800公斤。其中设高产试验田,两季亩产1000公斤。同时在童寺区组织高产配套技术示范推广。设置再生稻杂交新组合筛选圃,在雅安和温江基地进行再生稻亲本材料初 杂交新组合的测配等应用研究,为大面积再生稻生产筛选出、优质、抗病的杂交稻新组合及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下行、种植效益下降和秸秆全面禁烧的新常态下,围绕提高种植收入和秸秆综合利用进行了调研,认为发展再生稻具有显著增加农民收入、解决秸秆还田与禁烧的矛盾、提升土壤肥力、实现农化产品投入减量增效、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机作业率和优质品牌创建的现实意义。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发展再生稻,选择适宜品种是关键、早播早插早管早收是基础、合理密植是保障、全程机械化是前提、全程化学调控是法宝等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对江汉平原再生稻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其他地区发展再生稻生产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4年定位试验,分析了不同小春作物,中稻,再生稻在稻田复种耕制中的生产效益,经济效益和物质,能量转化效益,为认识中稻--再生稻在稻田耕制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小春--中稻--再生稻复种制,促进稻田生产向“两高一优”农业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芜湖县再生稻(一种两收)生产发展迅速。该文阐述了发展再生稻生产的意义,对再生稻生产现状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了具有南方稻作技术特色的再生稻。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我国西南生态区再生稻研究进展;其次,详细阐述了再生稻生产技术的关键措施;最后,根据近年来的生产实践,描述了再生稻生产技术的应用效果。本文的目的是希望在世界水稻主产区,特别是光热资源富余的地区,促进再生稻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肥东县再生稻生产现状、分析了再生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再生稻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再生稻是浙江省常山县的水稻主要种植模式之一,为筛选出适合常山种植的再生稻新品种,不断提高浙江及周边地区再生稻生产水平,提高水稻生产经济社会效益,2021年在常山县游胜家庭农场进行了18个品种(组合)的再生稻品种比较试验。本文从品种的生育期、产量、抗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选出不同生育期类型的再生稻优良品种,为适宜地区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再生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昆 《湖北农业科学》2016,(12):3001-3002
近年来,湖北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再生稻种植面积迅速发展扩大。通过分析湖北省再生稻生产的现状、问题和优势,提出了提高认知、增加投入、优化区域、完善技术、衔接产销等五大措施,促进再生稻产业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将乐县再生稻种植现状与影响再生稻生产的原因,并提出了以增加粮食生产投入、加强农业技术力量、成立专业服务队、推广再生稻高产集成栽培技术为措施的再生稻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调查了蕲春县酒铺、余赛、柏条铺等3个村2015年再生稻生产情况及种植效益,结果表明,在水稻3种种植模式中,再生稻生产具有产量较高、成本较低、效益较好等特点.再生稻在蕲春县发展较好,但也存在品牌创建滞后、统计方法不科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西南生态区的再生稻生产现状,并综述了近年来再生稻研究进展,指出当前再生稻发展存在重视程度不够、配套技术不全、技术推广困难、蓄留面积减少等问题,探讨今后再生稻研究的重要方向,提出提高思想认识、增加经费投入,实现科研院所联合、夯实基础研究,强化技术集成、推广高产模式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西南生态区的再生稻生产现状,并综述了近年来再生稻研究进展,指出当前再生稻发展存在重视程度不够、配套技术不全、技术推广困难、蓄留面积减少等问题,探讨今后再生稻研究的重要方向,提出提高思想认识、增加经费投入,实现科研院所联合、夯实基础研究,强化技术集成、推广高产模式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肥东县再生稻生产现状,分析了再生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再生稻的对策,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宣城市再生稻产业现状、典型做法、存在问题和发展优势,从优质化品种筛选应用、机械化丰产技术集成、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品牌化生产加工营销、产业化主体扶持带动等方面提出了在适宜区域发展再生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大力推广绿色环保节本增效的生产模式,再生稻面积逐年增加,为广大农民种田致富带来了新希望,为国家粮食安全增加了新保障。该文分析了当前豫南稻区发展再生稻的作用、意义、条件,提出了再生稻发展的远景,以及再生稻发展注意的事项和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豫南稻区再生稻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结合嘉鱼县再生稻生产的发展现状,从播插期、管水、病虫防治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其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建议,以促进该县再生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