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江丘陵地区土壤瘦瘠,严重缺磷,而豆科绿肥是一种喜磷作物,对磷素养分有特殊需要,磷肥对豆科作物吸收利用养分、结瘤和根瘤菌的固氮效果等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要种好绿肥必须施用磷肥,这是丘陵地区栽培绿肥成败和提高绿肥产量的关键措施。但如何最经济有效施用磷肥,降低绿肥成本,以便相应降低后作水稻的生产成本,达到少肥生大效和增产增收的目的,是今后大力发展绿肥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于1965年冬,在惠阳镇隆公社,广泛开展了冬种绿肥施用磷肥技术的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初步摸清了当地苕子施磷的增产  相似文献   

2.
丘陵地区水稻田磷肥肥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南方丘陵地区主要土壤类型水稻田施用磷肥的效果,选择了湖南祁阳县文富市公社,作为农村研究基点,进行磷肥田間試驗和大田对比,系统研究磷肥肥效与土壤类型和冬干、冬浸、冬种绿肥、水稻品种等农业措施以及磷肥施用方法的关系。現将試验結果介紹于后。  相似文献   

3.
麦稻轮作体系中磷素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高肥力土壤施用磷肥对冬小麦/水稻轮作周期中作物产量、磷肥利用率和磷养分平衡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对当季作物有增产效果,而磷肥残效对后茬作物增产明显。1个轮作周期一次性施磷(P2O5)45kg·hm-2即可保持麦稻两季作物高产;磷肥施用在小麦季水稻利用其后效,小麦季磷肥利用率为7.6%~13.6%,水稻季磷肥利用率为7.3%~12.2%,累积利用率为14.9%~25.8%;磷肥施用在水稻季小麦利用其后效,水稻季磷肥利用率为7.9%~12.7%,小麦季磷肥利用率为7.8%~12.2%,累积利用率为15.7%~24.9%。1个轮作周期后还有74.2%~85.1%磷积累在土壤中。磷平衡计算结果进一步表明,经过3个轮作周期后,不施磷处理磷素亏缺144.73~145.22kg·hm-2,施磷(P2O5)45kg·hm-2亏缺磷素(P2O5)41.82~41.83kg·hm-2,施磷(P2O5)90kg·hm-2磷素盈余(P2O5)77.42~78.85kg·hm-2,施磷(P2O5)135kg·hm-2磷素盈余(P2O5)200.78~201.77kg·hm-2。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土壤速效磷呈明显递增趋势,小麦—水稻轮作高肥力土壤水稻季施用(P2O5)45kg·hm-2就可以维持土壤速效磷平衡。从磷素平衡角度来说,施入的磷肥量应大体上等于作物吸收带走的量,土壤施用磷肥(P2O5)45~90kg·hm-2之间就可以维持土壤-作物体系中磷素的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4.
土壤—水稻生态系统中重金属污染与施用磷肥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在土壤-水稻生态系统中有效防控重金属污染及合理使用肥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分析重金属及施用磷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其生态系统的影响,总结出磷肥的最佳施用量及水稻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方向。[结果]适当施用磷肥能增加水稻产量,改善稻谷品质,加速水稻植株分蘖,促进幼穗分化、灌浆和籽粒饱满,提高作物的抗逆性。过量施用磷肥将会消耗作物内贮存的糖分和能量,诱发土壤缺锌,造成水稻缺硅症和缺钼症。过量重金属进入植物体内,会对植物细胞膜系统造成伤害,使其体内的各种生理生化过程发生紊乱,导致供给植物生长的物质和能量减少,进而抑制植物生长。[结论]该研究为防治施用磷肥导致的水稻重金属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缺磷土壤上进行定位试验,研究磷肥效应和土壤磷素的供应状况.试验在红黄泥和河沙泥两种土壤上进行,包括施(CK)、氮钾肥(NK)、氮磷钾肥(NPK)、氮磷钾肥加稻草还田(NPK+RS)4个处理.结果表明,施磷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平均增产率表现为严重缺磷土壤高于中度缺磷土壤、早稻高于晚稻、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高于单施磷肥处理;中度缺磷和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能够显著的提高作物产量,尤其在早稻上效果更明显;中度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早稻平均增产6.3%,晚稻平均增产6.1%;在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早稻平均增产达到17.9%,晚稻平均增产达到10.5%;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的水稻产量提高幅度略高于施用磷肥处理;土壤连续施用磷肥和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能够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且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效果最佳.中度缺磷土壤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处理连续两年试验后,土壤有效磷平均上升50.4%,严重缺磷土壤连续两年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处理连续两年试验后,土壤有效磷平均上升91.4%.在中度和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或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磷素吸收量和土壤的供磷能力.  相似文献   

6.
磷是作物营养三要素之一。土壤中的磷一般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通过施磷来补充。水稻是对磷反应最敏感的作物,施用磷肥可获得“以磷增氮”的效果。为了进一步了解水稻的精确施磷量,我们专门进行了水稻磷肥临界值试验,通过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缺磷的土壤中适量施用磷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好的作用,但过量施用磷肥则有害无益,主要有以下五害:一是会使作物从土壤中吸收过多的磷素营养。过多的磷素营养会促使作物的呼吸作用大大增强,从而过多消耗作物体内储存的糖分和能量。二是诱发土壤缺锌。过量施用磷酸钙后,会在土壤中大量形成难溶性的磷酸锌盐,使作物出现明显缺锌症状;过量施用钙镁磷等碱性磷肥后,会使土壤碱化,使锌的有效性降低,影响作物对锌的吸收。玉米白化症,水稻僵苗坐蔸等,就是由于作物缺锌的结果。同时,施磷过多,还会导致作物发育不良。三是会使作物得磷失…  相似文献   

8.
水稻施肥及肥效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通过氮、磷肥配合施用,旨在探索水稻生产中各种肥料的效应,合理配比,最佳施用方法,揭示作物、土壤之间的关系,为水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磷素在作物新陈代谢和生产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合理施用磷肥来提高作物产量,增强作物抗性和改良品质,历来为广大的土肥科学工作者和农民所注重。试验证明,湖区稻田土壤施用磷肥平均约增产5~13%。施入土壤中的磷不一定都被作物吸收,而与土壤发生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变化,这些变化对施用磷肥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影响施用磷肥效果有许多因素,其中土壤磷的形态和相对含量及磷素吸持容量是重要因素。这方  相似文献   

10.
控释氮肥对杂交水稻磷的吸收、残留和土壤固定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32P示踪技术。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控释氮肥和普通尿素对杂交水稻磷的吸收、残留和土壤固定磷肥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相比,施用控释氮肥,明显地增加了杂交水稻在分蘖期、孕穗期、成熟期的吸磷总量以及肥料P和土壤P的吸收量。控释氮肥中,氮的释放速度和作物的需求基本一致。显著提高了杂交水稻对磷肥的利用率、回收率和残留在土壤中可被再利用的肥料磷,降低土壤对磷肥的固定。  相似文献   

11.
研究冷浸田施用不同磷肥品种对水稻生长及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磷肥品种水稻产量增幅6.0%~13.1%,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以施用钙镁磷肥增产效果最为明显;施用磷肥的处理均不同程度提高稻田土壤有效磷含量,但降低水稻籽粒全磷含量;冷浸田选用钙镁磷肥对水稻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水稻品种耐低磷胁迫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是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然而土壤中可利用磷的含量却很少能满足作物的需要,因而作物磷素营养与磷肥施用长期以来成为国内外广泛研究的课题.在此,简述了世界和我国土壤磷资源供给概况,水稻品种耐低磷胁迫特性研究进展,耐低磷胁迫水稻品种(系)的筛选与鉴定研究进展,低磷胁迫对水稻品种根系的影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磷是植物营养的必需元素之一,它以多种方式参与植物的生命活动,在植物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磷在土壤中的形态,合理施用磷肥,增加作物的磷素营养,提高作物产量,多年以来,都是科学工作者研究的课题。近几年来的工作由张守敬做了总结。蒋柏藩等(1963)曾对我国南方水稻土各级形态磷与作物营养的关系作了较详细的研究,认为磷酸铁是水稻土的主要磷源。上述研究为后来研究土壤磷素转化、固定以及有效磷测试法等奠定了基础。我国土壤磷素的研究近几年来也做了一些工作,但系统地报道酸性水稻土磷素状况的研究尚少。我们于1983~1984年曾对洞庭湖区稻田土壤有效磷及土壤的磷形态做了一些相关校验研究,初步确定Olsen法对湖区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测定的适宜性,并提出8ppm(P)左右是水稻施用磷肥效应的临界值。在此基础上,我们于1985~1986年对我省酸性水稻土的磷素状况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本文拟对酸性水稻土的磷形态、磷的固定、以及与有效磷的关系等作一初步探讨,以便为这类水稻土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供试土壤和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水稻控氮减磷稳钾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磷素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是构成核酸和磷脂等大分子物质的重要成分,直接参与植物体内代谢。合理施用磷肥能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适应能力,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作用。目前水稻生产磷肥用量逐渐加大,土壤中磷素大量累积,造成严重的浪费,如何合理利用土壤中磷素,找到适合水稻生长的最佳施肥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确定磷肥最佳施用量,建立科学的施肥模式,解决土壤中磷素的大量积累造成的土壤和水体污染,做到科学施肥,实现农业生产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15.
一、为什么要“以磷增氮”我国磷肥資源非常丰富,磷矿分布遍及全国,这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一項极其重要的肥源。磷肥肥效各地反映不一,有的地区和单位,施用磷肥能收到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多数地区和单位,施用磷肥效果不显著,因此,目前磷肥还没有在生产上广泛施用。农业科学研究結果証明:磷肥肥效因土壤、作物和施用技术不同而异。我省磷肥試验资料表明:磷肥肥效在酸性土壤上高于中性、碱性土壤;缺鈣土壤高于合鈣土壤;在豆科作物上高于禾本科作物;直根性作物高于須根性作物;作种肥、基肥的高于不作种肥和基肥的;与有机肥、氮肥混用的高于单施的;迟效配合速效的高于不配合的……等  相似文献   

16.
高州市水稻施肥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07—2008年高州市典型农户开展的4 048份水稻施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州市水稻施肥表现为氮磷盈余、钾亏缺,其中氮肥平均盈余量为37.8 kg/hm2,磷肥平均盈余量为16.1 kg/hm2,钾肥亏损量为120.83 kg/hm2;高州市有35.73%的农户水稻氮肥用量合理,0.65%的农户水稻氮肥用量不足,63.62%的农户水稻氮肥施用过量;有31.91%的农户磷肥用量合理,20.75%的农户磷肥用量不足,47.34%的农户磷肥施用过量;98.98%的农户水稻钾肥用量合理,只有1.02%的农户钾肥施用不足。土壤养分投入盈亏状况评价宜以年度为周期进行,若仅以单季作物养分投入评价耕地土壤养分投入盈亏状况,可能得出片面甚至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锌与氮、磷肥配施对宜香2292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锌肥与氮肥、磷肥配施对宜香2292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和磷肥施用量较低、较高的土壤中,施用锌肥均能使水稻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施用锌肥可以调节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氮、磷含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宜兴市湖父镇大东村的水稻磷肥不同用量试验,了解了宜兴市主要土壤类型、土壤有效磷临界值和磷肥增产效应,掌握了水稻需磷和土壤供磷的规律。在本试验中,土壤有效磷含量较高,故在水稻生产上不宜过多施用磷,水稻磷肥(P2O5)临界值出现在2.5kg/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施用磷肥日趋广泛。为了发揮磷肥的更大增产作用,各地普遍开展了磷肥試驗示范和推广工作。几年来試驗結果表明:徽州地区施用磷肥对各种作物都有增产效果。但是,不同作物、不同土壤和不同施用方法所获得的效果悬殊很大。因此,进一步探索和总結磷肥的施用技术很有必要。根据各地的試驗示范和我們在工作中的一点体会,初步整理如后。一、几种主要作物施用磷肥的增产效果近两年来徽州地区各地对农作物施用磷  相似文献   

20.
关中石灰性土壤上磷肥构肥效问题,解放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重视。大量的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在缺磷地块施用磷肥对多种作物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施用磷肥已是生产上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但是,在一定的气候、土壤、作物和耕作栽培条件下,土壤速效磷的含量是影响磷肥肥效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们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土壤速效磷是作物磷素营养的直接给源,与作物产量一般是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