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沿动态     
正磷素养分调控水稻株型的营养分子生理机制磷素作为大量必需元素,其高效吸收及利用对于植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由于磷素在土壤中易被固定而难以吸收,导致磷肥的当季利用效率比较低(约20%或更低)。培育磷高效的作物是解决土壤可利用磷素相对匮乏的有效手段。适度的密植能够提高作物养分利用效率和单位面积光合效率,最终提高作物产量。为此,解析外界不同磷素供应状况如何调控水稻叶片的倾角对培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县域水稻作物多点等量磷肥施用试验,了解了句容市县域丘陵地区土壤类型磷肥施用效果,从而确定了丘陵地区土壤有效磷的丰缺指标体系,为水稻作物合理因土施用磷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长期施肥紫色水稻土磷素累积与迁移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对钙质紫色水稻土磷素累积与迁移的影响。【方法】以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CK)、氮肥(N)、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有机肥(M,鲜猪粪)、有机肥+氮肥(MN)、有机肥+氮磷肥(MNP)和有机肥+氮磷钾肥(MNPK)8种施肥方式,研究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钙质紫色水稻土磷素平衡、累积和去向状况,以及不同施肥方式对耕层(0-20 cm)土壤全磷、有效磷演变规律及土壤剖面(0-100 cm)全磷、有效磷迁移特征。【结果】钙质紫色水稻土33年不施用磷肥(CK和N)作物籽粒和秸秆磷素携出总量为613.12 kg·hm-2,种苗、根茬、雨水及灌溉水带入土壤总磷量为106.61 kg·hm-2,长期不施用磷肥土壤磷素表现出亏缺状况,年亏缺量为15.35 kg·hm-2,且土壤磷含量随种植年限延续而下降,土壤全磷含量年均减少量为0.0011 g·kg-1、有效磷含量年均减少量为0.029 mg·kg-1;33年单施无机磷肥(NP和NPK)土壤磷素投入总量为1 880.03 kg·hm-2、作物携出磷量为1 275.40 kg·hm-2,有机肥处理(M和MN)土壤投入磷量为2 532.68 kg·hm-2、携出磷量为757.50 kg·hm-2;有机无机磷肥配施(MNP和MNPK)土壤投入和携出磷量分别为4 305.11和1 436.64 kg·hm-2;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磷素投入量都明显高于作物携出量,导致单施无机磷肥、单施有机磷肥和有机无机磷肥配施处理土壤磷素年盈余量分别为18.32、53.79和86.92 kg·hm-2,年未知去向磷量分别为4.99、34.96和59.39 kg·hm-2,土壤全磷含量年增加量分别为0.015、0.0018和0.018 g·kg-1,有效磷含量年增加量分别为1.13、0.032和1.17 mg·kg-1。长期不施用磷肥钙质紫色水稻土全磷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有效磷含量则相反;长期施用磷肥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在土壤剖面都呈现出上下层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施用无机磷肥土壤磷素可迁移至60-80 cm土层,施用有机磷肥或有机无机磷肥配施土壤磷素可迁移至100 cm以下;随着磷肥施用年限持续,土壤磷素迁移深度和迁移量将会更大,有机肥的施用促使磷素向土壤下层迁移。【结论】连续数年施用磷肥后,土壤磷含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应考虑减少磷肥用量,减少因有机肥过量施用导致的磷素快速积累和淋失。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缺磷土壤上进行定位试验,研究磷肥效应和土壤磷素的供应状况.试验在红黄泥和河沙泥两种土壤上进行,包括施(CK)、氮钾肥(NK)、氮磷钾肥(NPK)、氮磷钾肥加稻草还田(NPK+RS)4个处理.结果表明,施磷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平均增产率表现为严重缺磷土壤高于中度缺磷土壤、早稻高于晚稻、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高于单施磷肥处理;中度缺磷和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能够显著的提高作物产量,尤其在早稻上效果更明显;中度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早稻平均增产6.3%,晚稻平均增产6.1%;在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早稻平均增产达到17.9%,晚稻平均增产达到10.5%;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的水稻产量提高幅度略高于施用磷肥处理;土壤连续施用磷肥和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能够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且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效果最佳.中度缺磷土壤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处理连续两年试验后,土壤有效磷平均上升50.4%,严重缺磷土壤连续两年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处理连续两年试验后,土壤有效磷平均上升91.4%.在中度和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或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磷素吸收量和土壤的供磷能力.  相似文献   

5.
长期施肥对黄壤性水稻土磷平衡及农学阈值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效磷(Olsen-P)的演变特征及土壤磷素的累积状况,分析土壤磷素累积与土壤有效磷的响应关系,明确Olsen-P的农学阈值及合理磷肥施用量,为西南黄壤地区科学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黄壤肥力与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选择试验中6个处理分别是不施肥(CK)、偏施氮钾肥(NK)、常量氮磷钾肥(NPK)、常量有机肥(M)、减1/2有机肥+减1/2氮磷钾肥(1/2 M +1/2 NPK)和常量有机肥+常量氮磷钾肥(MNPK)。分析西南黄壤性水稻土19年(1995-2013)土壤Olsen-P含量与植株吸磷量,研究土壤Olsen-P的变化规律及土壤累积磷盈亏状况,通过Mitscherlich方程模拟作物相对产量对土壤Olsen-P的响应关系,明确西南黄壤性水稻土的农学阈值,并分析Olsen-P与施肥量之间的关系。【结果】长期施用磷肥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Olsen-P含量,各施磷处理Olsen-P年增长速率在0.72-2.47 mg·kg-1·a-1,其中MNPK处理Olsen-P增长速率最大,NPK处理最小,主要与施肥量的高低有关;有机肥配施化学磷肥比单施化学磷肥和单施有机肥更能有效地促进作物对磷素的吸收;不施磷处理土壤磷素一直处于亏缺状态,施磷处理土壤磷素盈余量为176-1 200 kg·hm-2,其中MNPK处理磷素盈余量最高;土壤累积磷盈余量与土壤Olsen-P增量呈显著线性相关,土壤中磷素每盈余100 kg·hm-2,NPK、M、1/2M+1/2NPK、MNPK处理Olsen-P含量分别提高4.0、2.0、3.2和2.0 mg·kg-1;土壤每年磷盈亏和Olsen-P含量与磷肥施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磷肥用量(纯P)17.4 kg·hm-2时土壤磷盈亏呈持平状态,西南黄壤性水稻土Olsen-P的农学阈值为15.8 mg·kg-1;对应的施肥量(纯P)为每年37.2 kg·hm-2·a-1。【结论】土壤有效磷随土壤磷素盈余而变化,同时与磷素投入量密切相关,当磷肥用量(纯P)为17.4 kg·hm-2·a-1土壤磷素呈持平状态。当磷肥用量(纯P)为37.2 kg·hm-2·a-1时,可获得较高作物产量,磷肥当季利用率高,且磷素在土壤中累积较少。当磷肥用量(纯P)大于37.2 kg·hm-2·a-1时,作物产量对磷肥用量无响应,大量磷素累积在土壤中,增加土壤磷素的流失风险。土壤中累积磷盈余量一定的情况下,西南黄壤性水稻土长期单施化学磷肥提升土壤Olsen-P的速率大于施用有机肥处理。  相似文献   

6.
磷素在作物新陈代谢和生产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合理施用磷肥来提高作物产量,增强作物抗性和改良品质,历来为广大的土肥科学工作者和农民所注重。试验证明,湖区稻田土壤施用磷肥平均约增产5~13%。施入土壤中的磷不一定都被作物吸收,而与土壤发生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变化,这些变化对施用磷肥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影响施用磷肥效果有许多因素,其中土壤磷的形态和相对含量及磷素吸持容量是重要因素。这方  相似文献   

7.
在缺磷的土壤中适量施用磷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好的作用,但过量施用磷肥则有害无益,主要有以下五害:一是会使作物从土壤中吸收过多的磷素营养。过多的磷素营养会促使作物的呼吸作用大大增强,从而过多消耗作物体内储存的糖分和能量。二是诱发土壤缺锌。过量施用磷酸钙后,会在土壤中大量形成难溶性的磷酸锌盐,使作物出现明显缺锌症状;过量施用钙镁磷等碱性磷肥后,会使土壤碱化,使锌的有效性降低,影响作物对锌的吸收。玉米白化症,水稻僵苗坐蔸等,就是由于作物缺锌的结果。同时,施磷过多,还会导致作物发育不良。三是会使作物得磷失…  相似文献   

8.
水稻品种耐低磷胁迫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是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然而土壤中可利用磷的含量却很少能满足作物的需要,因而作物磷素营养与磷肥施用长期以来成为国内外广泛研究的课题.在此,简述了世界和我国土壤磷资源供给概况,水稻品种耐低磷胁迫特性研究进展,耐低磷胁迫水稻品种(系)的筛选与鉴定研究进展,低磷胁迫对水稻品种根系的影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我省大部分耕地土壤呈微酸性至强酸性反应,全磷含量低、活性铁铝含量高、有效磷缺乏,士壤中的磷素多为氧化铁胶膜所包蔽,作物难于吸收利用。不论在山区、丘陵、平原或滨海地区的大部份中下等肥力的田类上,借施用磷肥以改善土壤磷素供应状况,一般都可获得良好的增产效果。因此,合理施用磷肥已成为改造这些地区的低产田,使农作物从低产变  相似文献   

10.
麦稻轮作体系中磷素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高肥力土壤施用磷肥对冬小麦/水稻轮作周期中作物产量、磷肥利用率和磷养分平衡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对当季作物有增产效果,而磷肥残效对后茬作物增产明显。1个轮作周期一次性施磷(P2O5)45kg·hm-2即可保持麦稻两季作物高产;磷肥施用在小麦季水稻利用其后效,小麦季磷肥利用率为7.6%~13.6%,水稻季磷肥利用率为7.3%~12.2%,累积利用率为14.9%~25.8%;磷肥施用在水稻季小麦利用其后效,水稻季磷肥利用率为7.9%~12.7%,小麦季磷肥利用率为7.8%~12.2%,累积利用率为15.7%~24.9%。1个轮作周期后还有74.2%~85.1%磷积累在土壤中。磷平衡计算结果进一步表明,经过3个轮作周期后,不施磷处理磷素亏缺144.73~145.22kg·hm-2,施磷(P2O5)45kg·hm-2亏缺磷素(P2O5)41.82~41.83kg·hm-2,施磷(P2O5)90kg·hm-2磷素盈余(P2O5)77.42~78.85kg·hm-2,施磷(P2O5)135kg·hm-2磷素盈余(P2O5)200.78~201.77kg·hm-2。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土壤速效磷呈明显递增趋势,小麦—水稻轮作高肥力土壤水稻季施用(P2O5)45kg·hm-2就可以维持土壤速效磷平衡。从磷素平衡角度来说,施入的磷肥量应大体上等于作物吸收带走的量,土壤施用磷肥(P2O5)45~90kg·hm-2之间就可以维持土壤-作物体系中磷素的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11.
作物吸收土壤中的磷素,不仅受到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而且与土壤磷酸吸收系数关系密切。本研究采集13个县(市)九大土类的30种土壤进行盆栽和室内培养,研究各类土壤的供磷特性。结果表明:乌泥田、灰泥田、莱园土供磷能力较大。黄泥田、黄泥砂田、耕种红壤供磷较弱。而红壤、红色石灰土、紫色土的供磷能力普遍较低。有机质含量高的黄壤、山地草甸土以及含盐高的海涂土壤,供磷能力很差。试验得出,作物吸磷量与土壤有效磷和磷酸吸收系数密切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8114和r=-0.6340。试验还表明,在磷酸吸收系数和有效磷含量不同的土壤上,作物吸收土壤磷和肥料磷的比例不同。当土壤磷酸吸收系数大于700mg时,不论有效磷含量高或低,作物吸收的磷有60~80%来自土壤,而磷酸吸收系数小于400mg、有效磷含量低于5ppm时,作物吸收的磷素有70~80%是来自肥料。小麦植株含磷量与其生长关系密切。根据小麦体内含磷量的回归方程及其生长形态特征,初步定出磷肥施用效果的临界指标,供合理施用磷肥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2017,(9)
<正>磷是农作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在缺磷的土壤中适量施用磷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良好作用。但不少农民朋友误认为磷肥施用越多越好,其实过量施用磷肥不仅无益,而且危害很大。一是消耗作物贮存的糖分和能量。施用磷肥过量,会使作物从土壤中吸收过多的磷素营养,过多的磷素营养会促使作物呼吸作用过于旺盛,消耗的干物质大于积累的干物质,造成繁殖器官提前发育,引起作物过早成熟,籽粒小,  相似文献   

13.
防磷固定剂对土壤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施用不同防磷固定剂对磷在土壤中移动深度及持续有效性的影响,以提高磷肥利用率,满足作物对磷素的需求。【方法】采用连续浸提法、室内模拟土柱法,研究不同防固定剂(A,B,C)对水溶性磷肥(MAP)在土壤中移动的有效深度的影响。【结果】在滴灌条件下,滴施常量水溶性磷肥在土壤中很快被固定而无效,增加了施肥成本。防磷固定剂可提高水溶性磷在土壤中的移动深度,迁移至10 cm以下,但不超过15 cm。150 d内施用防磷固定剂可持续增加土壤的速效磷含量,净增量是水溶性磷肥的0.88~1.29倍。【结论】防磷固定剂A,B,C能防止水溶性磷肥被土壤固定,增加P素在土壤中的移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长江流域水旱轮作制度下,化学磷肥和秸秆还田配施磷肥对作物生产力的贡献,以及对土壤磷有效性和磷素效率的影响,为农田土壤磷素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014—2018年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进行,选取定位试验中的3个处理,分别为:(1)不施磷(NK);(2)施磷(NPK);(3)施磷配合秸秆还田(NPK+S)。通过测定作物产量、磷含量及土壤有效磷,分析作物磷素利用效率,探讨土壤有效磷变化与磷累积盈亏的响应关系。【结果】与NK处理相比,NPK处理的油菜和水稻平均产量分别提高530.3%和35.9%,磷积累量分别提高495.3%和98.5%;与NPK处理相比,NPK+S处理的油菜和水稻平均产量分别提高19.1%和11.0%,磷积累量分别提高20.6%和11.7%;油菜产量和磷积累量对磷肥和秸秆的响应优于水稻。秸秆还田条件下,油菜和水稻的平均磷素农学效率分别提高6.8%和33.9%,油菜、水稻和周年的磷素累积利用率分别提高8.6%、17.0%和19.8%。秸秆还田对水稻磷素利用率和农学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4年油菜水稻轮作后,不施磷处理土壤磷素累积亏缺110.2 kg P_2O_5·hm~(-2),有效磷浓为1.9 mg·kg-1;施磷处理土壤磷素累积盈余210.9 kg P_2O_5·hm~(-2),有效磷浓度(4.3 mg·kg-1)较不施磷处理提高126.3%;施磷配合秸秆还田处理土壤磷素累积盈余(222.1 kg P_2O_5·hm~(-2))较NPK处理增加5.3%,有效磷浓度(5.1 mg·kg-1)较NPK处理提高18.6%。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浓度,但土壤磷盈余量没有明显增加。连续秸秆还田和施用化学磷肥条件下,水稻土每盈余100 kg·hm~(-2)的磷,NPK和NPKS处理土壤有效磷分别提高1.8和2.0 mg·kg-1。秸秆还田促进了土壤磷素有效化。【结论】施磷显著增加了油菜、水稻的产量和磷积累量,提升了土壤磷盈余量和有效磷浓度;秸秆还田在施磷肥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油菜、水稻的产量和磷积累量,提高了作物特别是水稻对磷素的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同时能够在避免土壤磷素过量积累的情况下提高土壤有效磷浓度。  相似文献   

15.
水稻控氮减磷稳钾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磷素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是构成核酸和磷脂等大分子物质的重要成分,直接参与植物体内代谢。合理施用磷肥能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适应能力,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作用。目前水稻生产磷肥用量逐渐加大,土壤中磷素大量累积,造成严重的浪费,如何合理利用土壤中磷素,找到适合水稻生长的最佳施肥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确定磷肥最佳施用量,建立科学的施肥模式,解决土壤中磷素的大量积累造成的土壤和水体污染,做到科学施肥,实现农业生产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16.
一、水稻秧田集中施磷 磷素是农作物进行新陈代谢所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若不供给磷素营养,水稻根芽生长点的细胞分裂和生长受到抑制,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和稻谷产量。水稻秧苗生长过程中缺磷,主要表现栽插后难返青,不分蘖,根系发育不良。国内外资料表明:如果作物在生长初期有丰富的磷素营养,即使后来把它移植到没有磷的环境,仍能获得正常的产量。若秧苗营养临界期前,土壤速效磷过低,而以后再施磷肥,也会影响产量。因此,水稻育秧时,在秧田集中施用磷肥,对水稻生长有重要作用,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中稻-冬油菜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水旱轮作条件下长期施用推荐磷肥用量对作物系统产量、土壤团聚体分布及有效磷含量的影响。试验设NK(-P)和NPK(+P)2个处理。结果表明,轮作系统产量变幅受到年份和施肥的双重影响,与对照相比(-P),施用磷肥(+P)后水稻和冬油菜的平均增产量为587kg/hm2和923kg/hm2,增幅分别达11.3%和168.1%。长期施用推荐磷肥用量虽然能够补充土壤各层次的磷素消耗、改善土壤团聚体分布状况,尤其显著提高0~10cm和30~40cm深处0.25mm粒级团聚体有效磷含量,但也造成土壤磷素累积,增加农田磷素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的环境风险。因此,有必要就整个轮作系统进行磷肥优化施用,以减少轮作系统的磷肥用量,从而提高磷肥吸收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在盆栽模拟条件下采用连续浸提的方法,研究了液体磷肥和固体颗粒磷肥及其不同施用方法对石灰性土壤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并通过加工番茄磷素营养效应对不同磷源进行了肥效验证.结果表明,液体磷肥追施可以保持土壤中较高的Ca2-P和Ca8-P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磷肥向Al-P和Ca10-P的固定(P=0.05),从而提高了土壤磷素的有效性.液肥追施处理的加工番茄生物量、吸磷量分别比固体肥料的高17.4;和64.4;,液肥追施处理的番茄红素、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等品质指标比固体颗粒磷肥基施处理分别提高29.1;、22.2;和8.3;(P=0.05).通过液肥追施可减少磷的固定,显著提高加工番茄的生物量、磷素营养和加工番茄品质.因此,在石灰性土壤条件下酸性液体磷肥随水施用比固体传统的固体颗粒磷肥基施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磷肥品种.  相似文献   

19.
土壤磷素化学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综述了近42年来关于土壤磷素中化学行为、磷素平衡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土壤磷素包括无机磷、有机磷、生物态磷、土壤无机、有机磷又根据其有效性分为各种形态的无机磷、有机磷组分;施入土壤的磷素主要转化为土壤无机磷、土壤类型、作物种植方式、作物根限、磷肥种类及用量对土壤磷素转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各种高分子有机物料,作物根系分泌有机酸对土壤磷素有明显的活化作用;VA菌根真菌明显地促进了作物吸收利用根际、非极际土壤的Ca2-P,Ca8-P,Al-P等形态的夫机磷。土壤磷素积累与消耗以无机磷为主,长期大量施用磷肥明显地增加了耕层以下土壤磷素含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长江流域水旱轮作制度下,化学磷肥和秸秆还田配施磷肥对作物生产力的贡献,以及对土壤磷有效性和磷素效率的影响,为农田土壤磷素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014—2018年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进行,选取定位试验中的3个处理,分别为:(1)不施磷(NK);(2)施磷(NPK);(3)施磷配合秸秆还田(NPK+S)。通过测定作物产量、磷含量及土壤有效磷,分析作物磷素利用效率,探讨土壤有效磷变化与磷累积盈亏的响应关系。【结果】与NK处理相比,NPK处理的油菜和水稻平均产量分别提高530.3%和35.9%,磷积累量分别提高495.3%和98.5%;与NPK处理相比,NPK+S处理的油菜和水稻平均产量分别提高19.1%和11.0%,磷积累量分别提高20.6%和11.7%;油菜产量和磷积累量对磷肥和秸秆的响应优于水稻。秸秆还田条件下,油菜和水稻的平均磷素农学效率分别提高6.8%和33.9%,油菜、水稻和周年的磷素累积利用率分别提高8.6%、17.0%和19.8%。秸秆还田对水稻磷素利用率和农学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4年油菜水稻轮作后,不施磷处理土壤磷素累积亏缺110.2 kg P2O5·hm -2,有效磷浓为1.9 mg·kg -1;施磷处理土壤磷素累积盈余210.9 kg P2O5·hm -2,有效磷浓度(4.3 mg·kg -1)较不施磷处理提高126.3%;施磷配合秸秆还田处理土壤磷素累积盈余(222.1 kg P2O5·hm -2)较NPK处理增加5.3%,有效磷浓度(5.1 mg·kg -1)较NPK处理提高18.6%。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浓度,但土壤磷盈余量没有明显增加。连续秸秆还田和施用化学磷肥条件下,水稻土每盈余100 kg·hm -2的磷,NPK和NPKS处理土壤有效磷分别提高1.8和2.0 mg·kg -1。秸秆还田促进了土壤磷素有效化。【结论】施磷显著增加了油菜、水稻的产量和磷积累量,提升了土壤磷盈余量和有效磷浓度;秸秆还田在施磷肥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油菜、水稻的产量和磷积累量,提高了作物特别是水稻对磷素的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同时能够在避免土壤磷素过量积累的情况下提高土壤有效磷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