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以银杏茎尖及根尖为试材,采用压片法对雌雄株核型及性别早期鉴定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①银杏雌雄株核型一致,唯一差异就是雌株第10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的长臂上各有一个随体,而雄株这对染色体仅一条染色体具有随体,属异型染色体,即性染色体,如果用XY表示雄株这一对染色体,则雌株可用XX表示。因此,雌株核型为2n=2x=24=22AC[4m(2sat)+6sm+12st]+XX;雄株核型为2n=2x=24=22A[C4m(2sat)+6sm+12s]+XY,进一步证实了银杏的性别决定机制属XY型;②根据XY性别决定机制,借助胚培技术对75株银杏实生幼苗进行了性别早期鉴定,雌株为31珠,占41.3%,雄株为44株,占58.7%  相似文献   

2.
采集新梢茎尖,采用常规压片法对雪松雌株、雄株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进行观察并做核型分析,旨在了解雪松雌、雄株分化的细胞学依据.结果表明:雪松雌株,雄株染色体数目均为24,染色体长度、平均臂比、核型不对称系数差异不大,核型不对称类型均为1A型,但在随体数目上存在一定差异,雌株染色体1、2、9对均存在随体,而雄株在1、2对染色体上均有随体,第9对染色体仅有1条有随体.这对研究雪松雌株与雄株的分化机理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解决银杏授粉的途径答安徽省濉溪县读者封儒辛(1)配置雄株法:在建国时,按一定比例配置雄株(一般每666.7~1333.4m2(1~2亩)配1株雄株,即可使授粉良好。(2)雌株高接雄枝法:在雌株的上部嫁接雄枝,与此同时加强肥水管理,就可使雌株年年结实。...  相似文献   

4.
银杏雌雄株的鉴别方法银杏大多是雌雄异株,雄株只开雄花而不结种,仅起提供花粉的作用,只有雌株才能提供白果产量,因此在生产上正确区别雌雄株有着重要意义。银杏雌雄株在形态上的区别有:①同龄苗木雌株比雄株矮小,但茎干较粗壮。雌株横枝比雄株多。雌株比雄株发芽晚...  相似文献   

5.
蔡汝  陶俊 《落叶果树》2000,32(1):14-15
银杏雌雄株叶片的光合能力,蒸腾速率及构成叶片产量的部分因子存在明显差异,银杏雄株叶片光合速率高于雌株15.19% ̄20.88%,蒸腾速率高于雌株41.91% ̄52.92%,银杏雄株的叶面积与鲜重均高于雌株,故在选用叶用银杏时,就优选雄株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6.
叶用银杏资源评价及选优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陈学森  张艳敏 《园艺学报》1997,24(3):215-219
对银杏50个雌株品种和6个雄株类型叶片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雌株或雄株品种或类型间叶片面积、厚度、单叶重及黄酮与银杏内酯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证明了银杏品种或类型间叶片性状存在遗传变异,这种变异与雌雄株无关。初步提出了叶用银杏品种选育的项目和标准,并筛选出了泰山1号、泰山2号和泰山4号3个叶用银杏品种,既可直接推广应用于生产,亦可作为叶用银杏新品种育种的杂交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7.
菜薹随体—染色体初级三体的筛选与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菜薹品种‘青露菜心’为材料,采用核型分析和形态学鉴定的方法,从三倍体与二倍体的回交子代中筛选SAT–染色体初级三体。共鉴定了374个回交子代,获得了1株SAT–染色体初级三体。SAT–染色体初级三体生长发育基本正常,但柱头高出雄蕊,(n + 1)雌、雄配子的传递率分别为6.04%和3.20%。  相似文献   

8.
为使银杏能在庭院及果园正常开花结果,现将其雌雄株区分特征示之如下,以供参考。 1 看树冠 银杏雄株树冠稍瘦,且成形较迟;雌株树冠宽大,顶端较平,成形较早。 2 看夹角 银杏雄株主枝与中于间夹角小;雌株主枝与中干间夹角较大。 3 看叶裂刻 银杏雄株叶裂刻较深,常超过叶的中部;雌株叶裂刻较浅,未达叶的中部。  相似文献   

9.
银杏雌雄株叶片光合特性、蒸腾速率及产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汝  陶俊  陈鹏 《落叶果树》2000,28(1):14-15
银杏雌雄株叶片的光合能力,蒸腾速率及构成叶片产量的部分因子存在明显差异,银杏雄株叶片光合速率高于雌株15 .19 % ~20 .88 % ,蒸腾速率高于雌株41 .91 % ~52 .92 % ,银杏雄株的叶面积与鲜重均高于雌株,故在选用叶用银杏时,应优选雄株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对美味猕猴桃海沃德(2n=6x=174)和毛花猕猴桃(2n=2x=58)进行种间杂交的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间杂交有一定程度的亲和性,杂种F1实生苗的形态特征,除个别性状倾向双亲一方外,其余均介于双亲之间,其中花瓣颜色尤为明显:全部杂种雌株的花为白色,与母本的相同,雄株有白色、桃红色和桃、白两色相间的3种类型。从杂种胚培养的实生苗中选出一株优良雌株,染色体数接近4倍体;过氧化物同工酶谱介于双亲之间。并就杂交双亲的倍性和其杂交亲和程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红江橙’天然多倍体的45S rDNA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实生筛选获得的红江橙三倍体和四倍体植株及其二倍体对照为试验材料,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分析了不同倍性红江橙体细胞染色体上45S rDNA的分布。结果表明,红江橙二倍体体细胞中期染色体中存在3个45S rDNA杂交位点,分别位于第1对染色体的核仁组成区和第8号染色体的整个随体上;三倍体体细胞中期染色体中存在4个杂交位点,其中有三个与二倍体基本相同,另外的一个位于第3号染色体的核仁组成区;四倍体体细胞中期染色体中存在6个杂交位点,分布的位置及区域和信号的强弱均与二倍体基本相同。供试材料体细胞间期核与中期染色体中的杂交信号数及强弱程度基本相似。通过分析,提出红江橙三倍体的形成与2n雌配子的形成有关,伴随有外源基因组的重组;四倍体可能产生于珠心系细胞的直接加倍,并且伴随有染色体的断裂和易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仙3个特异种质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rDNA在黄花水仙和两色花水仙染色体上的定位研究,并分析了两色花水仙的基因组成。结果表明:不同材料的NOR位点表现出多态性,即黄花水仙上具3个45S rDNA位点,两色花水仙具有5个位点;5S rDNA在位点和数量上表现出一致性。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两色花水仙的染色体有10条来自于黄花水仙,22条来自于白花水仙。根据rDNA在这些种质资源上的分布,结合GISH技术的分析,证实两色花水仙是黄花水仙和白花水仙的天然杂交种。  相似文献   

13.
利用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45S rDNA在枳属6个品种体细胞中期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皱皮枳、飞龙枳、日本枳、薄皮枳、泸溪枳和旺仓大叶枳上的45S rDNA杂交位点分别为5、5、5、6、6和4个,且间期核中的信号分布情况与染色体上基本一致。品种间在位点数目和信号分布区域方面存在差异,表现出...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3 个二倍体蔷薇野生种:多苞蔷薇(Rosa multibracteata Helm. et Wils.)、川滇蔷薇(R. soulieana Crép.)和金樱子(R. laevigata Michx.)的体细胞中期染色体进行 了45S rDNA 和5S rDNA 物理定位。结果表明:45S rDNA 在这3 种蔷薇的染色体上的数量和分布模式较 一致,都有1 对位点,均位于一对亚中部着丝点异形同源染色体的短臂上。5S rDNA 在多苞蔷薇上有1 对位点,在川滇蔷薇和金樱子上各有2 对位点,都分布于染色体长臂的近着丝点处。这3 种蔷薇各自的 rDNA 位点数量、所在染色体和信号强弱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为识别3 种蔷薇各自的染色体提供了明确 有效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标记。  相似文献   

15.
45S rDNA在不同倍性沙田柚染色体上的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45S rDNA在不同倍性沙田柚中期染色体上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材料的NOR位点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和杂合性, 即二倍体具4个45S rDNA位点, 四倍体单株t1和t2 则分别具有10个和8个位点。位点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包括短臂末端、着丝粒区域、着丝粒至短臂区域、着丝粒至长臂区域、长臂末端共5种不同类型。不同材料中包含的位置类型不完全相同。不同位置类型的位点数也不相同, 以着丝粒及着丝粒至短臂区域的类型位点数最多, 其次是短臂末端。同源四倍体和相应的二倍体相比, 出现了DNA水平的变异。对用于荧光原位杂交的柑橘染色体制片方法和rDNA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位置、同源四倍体和相应二倍体的遗传差异分析、重复序列的染色体原位杂交用于染色体识别和物种演化研究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陆续  罗锐敏  高峰  LU Xu  LUO Rui-min  GAO Feng 《园艺学报》2008,35(7):1081-1084
 以番茄45S rDNA为探针,结合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蓝猪耳染色体的核型以及45S rDNA在染色体上的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蓝猪耳染色体的核型为1A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7.46,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异范围为4.455% ~ 6.990%,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为1.57,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 2L + 4M2 + 12M1,核型公式为2n=2x=18=14m + 4sm (2SAT)。在蓝猪耳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和间期核中,均发现45S rDNA有2个杂交信号,且信号在有丝分裂中期位于第5对染色体短臂的近着丝粒处。基于上述结果绘制了蓝猪耳染色体的核型图。  相似文献   

17.
45S rDNA在4种百合属植物染色体上的物理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的技术将45S rDNA在麝香百合(Lilium longiflorum),柠檬色百合(L. leichtlinii), 天香百合(L. auratum)和豹纹百合(L. pardalinum)的染色体上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45S rDNA在这4种植物中都分布于染色体的着丝点附近,但其位点数量、所在的染色体和信号的强弱有很大的变化。其中,麝香百合和豹纹百合中各有3对染色体在着丝点附近有45S rDNA的信号,柠檬色百合和天香百合中各有4对染色体在着丝点附近有45S rDNA的信号。但是天香百合的两对中部染色体的着丝点附近都有45S rDNA的信号,柠檬色百合的两对中部染色体中只有一条有45S rDNA的信号,而麝香百合和豹纹百合中没有任何一条有45S rDNA的信号。由于这4种百合在百合属中分别属于不同组,其45S rDNA的位点数量、所在染色体和信号强弱的变化为这种分组的合理性提供了一些分子生物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以小麦45S rDNA为探针,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研究了45S rDNA在蒿属(Artemisia)5个物种染色体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在根尖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中亚苦蒿(A. absinthum Linn.)有1对染色体出现杂交信号;大籽蒿(A. sieversiana Ehrhart ex Willd.)和黄花蒿(A. annua Linn.)各有两对染色体上出现信号;欧亚艾蒿(A. abrotanum Linn.)和牡蒿(A. japonica Thumb.)各有4对染色体出现杂交信号。信号位点除了分布在随体上,主要分布在非随体染色体的端部,而在欧亚艾蒿中发现1对信号位点分布在近端部,而且信号间的强弱也不尽相同。基于FISH技术的核型分析,不仅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细胞学标记,而且进一步丰富了染色体分析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王燕  王小蓉  陈清  张丽  刘胤  汤浩茹 《园艺学报》2014,41(5):841-850
Chromosomal localization of 45S rDNA and 5S rDNA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on metaphase chromosomes of Rubus ellipticus,R. pinfaensis and R. ellipticus var. obcordatus.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technique was also used to analyze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among th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wo 45S rDNA and two 5S rDNA sites were detected in the three taxa. All 45S rDNA sites were localized on terminal chromosomal regions. 5S rDNA loci localized on peri-centromeric region of short arms in R. ellipticus and R. pinfaensis,but located on terminal regions in R. ellipticus var. obcordatus. GISH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enomes of R. ellipticus and R. pinfaensis shared many common DNA sequences on 14 chromosomes. Eight weak signals around centromere and telomere were shared between R. ellipticus and R. ellipticus var. obcordatus. Meanwhile,R. pinfanesis showed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R. parvifolius from subsection Stimulantes,distant with R. coreanus from subsection Pungentes. Combined the above data and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we approved the view that R. ellipticus and R. pinfaensis should be combined and placed the combined species R. ellipticus into subsection Stimulantes. R. ellipticus var. obcordatus should be treated as R. obcordatus rather than as a variety of R. ellipticu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