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叙述了四川省南充蚕种场2005-2013年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与防治情况,分析总结了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在原来家蚕微粒子病防治体系的基础之上,减少了高温蒸汽消毒、甲醛消毒,并通过细化桑叶消毒操作流程和技术标准,使家蚕原种微粒子病“带毒率”控制在0.002%~0.008%的较低水平,“防微”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一、集团检验方法的应用情况家蚕原种母蛾微粒子病集团检验方法于一九九二年六月通过了技术鉴定。广州质检站在省公司蚕桑生产部和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家蚕原种母蛾微粒子病集团检验细则》,于一九九二年四月下旬开始,应用这一先进的检验方法。今年,我省所有原种场(所)繁制的家蚕原种和原原种母蛾全部集中在广州质检站,采用集团磨蛾检验。至九月底止,检验了广东省蚕种所、化州蚕种场、华农大蚕桑系、省蚕研所等单位繁制的原种172批,共67338张(见附表)。通过实践,我们认为这种检验方法对微粒子病  相似文献   

3.
正3广东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配套技术3.1实施蚕种母蛾集中集团磨蛾镜检,杜绝胚种传染执行"广东省家蚕微粒子病集团磨蛾检验细则",对全省原种和普通种实施集中检验。蚕种检疫方法分别采取1986年和1992年通过技术鉴定的"广东省家蚕普通种母蛾微粒子病集团检验法"和"广东省家蚕原种母蛾微粒子病集团检验法"。两种检疫法的病蛾检出概率均达0.99,高于原检疫法,原种可确保无毒,普通种采用分户制种,  相似文献   

4.
<正> ST—2型家蚕微粒子病集团磨蛾检查装置,是检验蚕种微粒子病母蛾的专用设备。用于普种、原种、原原种的母蛾检验,是根据我场生产的 ST—1型家蚕微粒子病集团磨蛾检查装置的基础上改进后的第二代产品。整套装置配套齐全,主要由定量液注机、自控磨蛾机、自控离心机、自控冲洗机、振荡器及配用附件和显微镜等组装而成。  相似文献   

5.
家蚕原种母蛾微粒子病集团检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以来,我省家蚕普通种母蛾微粒子病集团检验法推广应用收到较好效果,使病卵的淘汰率逐年降低,对提高种质量,预防母蛾胚种传染起到重要作用。1989年,农业部召开了一系列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会议,交流总结了经验。对家蚕原种母蛾微粒子病集团检验的问题,日益受到注意。广东省丝绸公司蚕桑生产部为提高原种母蛾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下达原种母蛾微粒子病检验方法的试验任务,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以3800张原种检  相似文献   

6.
一、前盲家蚕母蛾镜检是防止微粒子病,杜绝胚种传染的关键措施。目前对家蚕原种母蛾微粒子病检验方法是采用:七个蛾腹合磨(留下蛾头复查用)蛾液离心沉淀,点三样本镜检,发现病毒复检蛾头,按实际检出毒蛾数计算病毒率。这种方法,检出毒蛾数目清楚,计算病毒率准确,但花工费时,检种效率低,为了进一步改进家蚕原种母蛾微粒子病检验方法,一九九○年省丝绸公司下达任务由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省丝绸公司蚕桑生产部和蚕种繁殖试验所对家蚕原种母蛾微粒子病集团检验方法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高四川省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效率,检验防微灵在四川省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效果,2015年春蚕期和秋蚕期分别在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嘉陵区吉安镇原蚕区(以下简称原蚕区)、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家蚕抗病性能检测功能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进行了防微灵溶液喷消桑叶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效果试验,以常规全程漂白粉液消毒桑叶作为对照,春蚕期和秋蚕期分别以川山、蜀水和蜀绣、渝春的原种为供试蚕品种。试验结果显示,用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的原蚕繁育的一代杂交种川山×蜀水和蜀绣×渝春共计398盒全部为无毒种,而用漂白粉液对桑叶全程消毒的桑叶饲喂的原蚕繁育的一代杂交种共计1 094盒,其中420盒为无毒种,674盒为带毒合格种;2015年秋蚕期实验室用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的原蚕,蜀绣的健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分别比对照区高0.16个百分点、1.77%、3.85%、0.44个百分点,渝春除健蛹率、全茧量略低于对照区外,茧层量、茧层率分别比对照区高3.03%、1.04个百分点;用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的原蚕,繁育系数比漂白粉液处理区略有提高,且防微灵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四川省蚕种生产家蚕微粒子病危害损失严重。主要原因是蚕种胚中带病源增多所致。控制病毒危害的关键措施首先是各级蚕种繁育单位和管理部门全员应具有常备不懈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危害的意识;其次是坚持执行发现除去病源措施。抓住全过程严格消毒防病,减少养蚕环境病源,做好原种病毒补正检查,减少原种带毒危害,认真做好蚕种繁育各阶段病毒预知检查,严格淘汰带毒蚕卵、蚕、茧、蛹、蛾,禾发现病毒的蚕蛾分小批制种,地、市把住普种母蛾微粒子病合格检验关,超毒蚕种由主管单位监督烧毁处理,原蚕区使用的普种必须是经过全检母蛾无毒的蚕种,逗硬执行这些办法,一定能够控制家蚕微粒子危害。  相似文献   

9.
张福林 《四川蚕业》2005,33(4):21-23
家蚕微粒子病是威胁蚕种生产最严重的传染性蚕病,从1996年至2004年,乐山市蚕种母蛾和成品微粒子病检疫检出不合格蚕种累计达75800余张,直接经济损失1516000余元。总结这些年的经验和教训,凡是桑叶全程消毒工作做得扎实的蚕种场,母蛾和成品微粒子病检疫的情况就非常好,  相似文献   

10.
家蚕微粒子病是蚕种业生产中最常见,也是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对广西的原种生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试验通过调查不同年份不同时间段家蚕原种微粒子病的发生情况,探讨影响广西家蚕原种微粒子病发生的因素及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调查结果表明杂交原种微粒子病发生和流行有季节规律性,每年初春的首批次和秋季末尾批次原种微粒子病蛾率较其它批次都高;由于一年内多批次养蚕,杂交原种微粒子病蛾率都有上升的趋势,需结合气候特点,在不同时期有重点地做好微粒子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苏稽蚕种场坚持以"全部种群治理"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策略,强化彻底消毒与淘汰思想,完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的配套技术,建立组织保障体系,加强监督检查,实行绩效激励机制,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体系,经蚕种生产检验,收到良好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2.
曾华明  吴钢 《四川蚕业》2006,34(4):11-14
四川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家蚕微粒子病暴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当时,母蛾微粒子病检疫合格的蚕种,农村大面积使用时,时有发生微粒子病、农民减产减收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是蚕种质量检验检疫体系不健全,多为蚕种场自检;二是蚕种微粒子病检疫仅开展了母蛾检疫,因  相似文献   

13.
顾晓山 《中国蚕业》2003,24(3):54-55
1 三级原种生产防微的重要性 当前家蚕微粒子病可以说是蚕种生产中影响最大的病害之一。在防微工作中,各蚕种场在如何提供合格的蚕种,特别是提供无毒的三级原种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防微措施。由于三级原种100%母蛾检测,检到有毒的蚕种全部淘汰,故  相似文献   

14.
我所接受国家“八五”攻关项目(85—606—05—03—03),自1992年起开展对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研究,目标在1994年前将原种微粒子病批毒率控制在0.2%以下。通过研究总结适用于原种生产的防微综合措施。几年来我们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彻底清洁消毒、加强预知检查、严格母蛾镜检,使原种微粒子病逐年下降。1993年、1994年和1995年春繁三年,原种微粒子病批毒率均在0.2%以下,达到了“八五”攻关要求的指标。同时围绕攻关内容,与有关单位合作,开展收集桑园野外昆虫检查微孢子虫的研究和进行新蚕药的应用试验,也取得很好成绩。  相似文献   

15.
1991—1999年,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原蚕区微粒子病发病比较严重,蚕种超毒淘汰数量较多;20世纪90年代末期,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认真总结约10年的防微经验,制订了一套符合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生产实际的原蚕区防微(细则)技术体系,2000—2006年,微粒子病的危害程度较20世纪90年代有了明显好转,但年平均超毒淘汰蚕种量仍高达1.23万张,年蚕种超毒淘汰率高达5.03%;为此,2007年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再次根据生产实际开展技术创新,突破防微瓶颈,对防微技术体系加以修改并进一步完善,2013年以来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原蚕区家蚕微粒子病发病率均控制在1. 50%以内,微粒子病防治技术体系趋于健全。  相似文献   

16.
家蚕原种母蛾微粒子集团检验方法鉴定会于1992年6月6日在广东省丝绸公司召开。鉴定会由省公司蚕桑生产部付主任黄陈华主持。参加这次鉴定会有:广东省丝绸公司罗玉先付总经理、中国农科院蚕研所黄可威付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池钜庆、卢铿明付教授;广东省农科院蚕研所方定坚付研究员、省丝绸公司毛铿祖、白碧璋高级农艺师;广东省丝绸公司蚕种繁殖试验所张其俊、刘隽高级农艺师;伦教蚕种场杨永能高级农艺师。出席鉴定会的还有8个有关单位人员共计三十二人。鉴定会上课题主持人华农大黄自然教授作了“家蚕原种母蛾微粒子检验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冯昱 《四川蚕业》2015,(2):36-37
<正>家蚕微粒子病一直是困扰蚕种生产的难题,其传染途径分为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我场自上世纪末以来,便对场内的选原种生产实行桑叶全程消毒,实践证明,通过桑叶消毒控制食下传染能有效地防止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较大幅度提高蚕种的母蛾镜检合格率。同时,桑叶消毒还能够抑制其他蚕病的发生,为蚕种的优质高产打下  相似文献   

18.
近年家蚕微粒子病对我省蚕茧、蚕种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检验母蛾微粒子病淘汰病卵是防治的有效措施。目前执行省的蚕种品质监管条例中的抽检方法亦存在一些问题。为此,1980年华南农学院蚕桑系开展家蚕普通种微粒子病检查方法改进的研究,提出改进的检验方案。1981年与南海县沙头蚕种场协作进行中间试验及生产试验。经过实  相似文献   

19.
蚕病学科     
1.货自然林汉光潘少蜡等 l 983、l 984家蚕普通干中母蛾微粒子病抽检法的改进和实施 四川蚕 业 .i:.1卜16.1:57 6l2.黄自然 农朝志 陈}记明等 l 99l 家蚕原种母蛾做粒子病集团检驻研究仞报 广东蚕丝通讯 3:2卜293.陈汉明 农朝志 黄自然等 l 99i 家蚕原种母蛾微粒子病集团检验研究总结 广东蚕丝通讯 .I:43—454.疗定竖 邙祥明 朱德贞 1989家蚕微粒子病的中瞒病斑与早期诊断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4: 2S一285.黄自然郑祥明 卢蕴良l 983家蚕微粒子孢于荧光抗体检验技术初步研究蚕业科学9(1,: 59 606.黄自然 郑祥明 l 98j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  相似文献   

20.
家蚕一代杂交种的母蛾检测是控制微粒子病流行的基础性工作。根据2010—2014年某蚕区7个家蚕一代杂交种生产单位对母蛾中家蚕微孢子虫的检测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母蛾检测批规模类型的批次数量、毛种数量和微孢子虫检出结果的变化及其与各检测批规模类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数据采集期间该蚕区毛种数量较多的母蛾检测批规模类型的批次数量和毛种数量呈上升趋势,2012年的检测批次数量已较2010年显著增加(P=0.049);未检出家蚕微孢子虫的合格蚕种(即无毒蚕种)比率,随检测批规模类型的毛种数量增加呈下降趋势;检出合格蚕种(即带毒合格蚕种)比率,随检测批规模类型的毛种数量增加呈上升趋势;检出不合格蚕种(即带毒淘汰蚕种)比率,未出现明显倾向性变化趋势;不同生产单位的母蛾检测批规模类型结构与家蚕微粒子病流行程度间可见明显差异。蚕种生产单位可通过母蛾检测批规模类型结构与检测结果间的相关性分析,反馈调控母蛾检测批规模类型,提高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