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评价新选育自交系的潜在利用价值,科学合理利用优良玉米自交系,指导玉米育种实践,用18个玉米自交系采用7×11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77个组合,对单株产量等11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参数和相关性进行分析。一般配合力分析结果显示,M3、F1、M4、F2、F4等自交系产量及相关性状表现优良,M4、M10、F3、F6、M11等自交系宜机收性状表现优良;综合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和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表现,M4、F4、M11、M2、M9等自交系表现较好。特殊配合力分析结果显示,组合F2×M4单株产量的正向效应值最大,组合F3×M8收获时籽粒含水量的负向效应值最大;组合F2×M4、F1×M4、F4×M5、F1×M11的单株产量总配合力效应值较高,为优势组合,可进行进一步试验。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收获时籽粒含水量、雄穗分枝数和雄穗长可在早代选择;穗粗、穗位高可以早晚代结合选择;秃尖长、穗长、行粒数、单株产量应在晚代进行选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单株产量与穗粗、穗长、穗位高和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行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呈正相关但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玉米自交系利用及品种选育提供重要...  相似文献   

2.
玉米自交系8个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 1 9个玉米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成 90个组合 ,对这 90个组合的玉米籽粒产量等 8个数量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P1 组中 1 68、1 64、1 63、1 69和 1 65等自选系的一般配合力高。P2 组中为H3、H8、H6和 H7的一般配合力高。特殊配合力效应达到极显著的是穗长和穗行数。籽粒产量为正效应 ,其穗长也是高特殊配合力效应的为 1 61× H7等 9个组合 ,其穗行数也为高特殊配合力效应的为 1 61× H6等 9个组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选用自选育成的16个玉米自交系进行配合力和聚类分析,为玉米自交系的利用和强优势组合的选配提供参考。【方法】以5个玉米自交系为测验种,按NCⅡ遗传交配设计配制55个测交组合,进行产量配合力效应及聚类分析。【结果】16个玉米自交系的产量配合力差异显著,M9、M3、M1和F3、F2的GCA较高;组合M10×F3、M9×F3、M1×F3、M3×F2、M4×F2、M9×F2、M3×F3、M6×F3、M5×F3、M11×F2的配合力总效应较高,为强优势组合,其利用潜力较大。根据产量SCA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6个自交系分为5类:M1、M6为第Ⅰ类群;M2、M7、M9、M3、M5为第Ⅱ类群;M8、M11、F1为第Ⅲ类群;F2、F3为第Ⅳ类群;M4、M10、F4、F5为第Ⅴ类群。【结论】自交系M3、M9和F2、F3的GCA和SCA效应均较高,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与其他自交系组配,较易选育出较高产的玉米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薪引进8个超甜玉米自交系的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及育种潜力分析,为评价和利用玉米新种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将5个被测系(HT32、德甜15、2650R、T026和YC09)与3个测验系(HJZ33、德甜18和YC26)测交组配15个杂交组合,并对自交系及杂交组合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结果]8个自交系中,HT32、2650R、T026、HJZ33、德甜18和YC26等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在大部分性状上表现为正值;2650R×HJZ33、德甜15×德甜18、T026×德甜18和HT32×YC26等4个杂交组合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值在大部分性状上也表现为正值.除穗位高和小区产量性状外,其余8个性状的GCA方差较大且远高于SCA方差,株高、穗长、秃尖长、穗行数和籽粒宽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高于42.00%,而穗位高、果穗粗、行粒数、籽粒深和小区产量等5个性状狭义遗传力低于32.00%.[结论]8个自交系中,在重要性状GCA上表现好的自交系有:HT32、2650R、T026、HJZ33、德甜18和YC26;在产量及外观商品性上表现突出的组合有:2650R×HJZ33、德甜15×德甜18、T026×德甜18和HT32×YC26;株高、穗长、秃尖长、穗行数和籽粒宽可在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5.
几个主要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6个自交系按8×8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成64个组合,研究其株高、穗位高、生育期、穗长、穗粒数、小区籽粒产量等14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遗传参数.结果表明:14个农艺性状的GCA和SCA均达极显著水平;控制这14个性状的基因效应中主要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非加性基因效应较少;本试验材料中561、B603-6-1、8954、4781tl41、268、549、478C4等7个自交系GCA综合性状较优,为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优良自交系.根据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分析表明16个自交系划分成6个类群:549、8954为一类;268、478C4、冬4011、N7931、478G为一类;4781tl41、苏11为一类;561、B603-6-1为一类;WJ01、石79、1058为一类;吉1037、200H为一类.  相似文献   

6.
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植株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9个玉米自交系按Griffing4双列杂交模式组配36个杂交组合,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试验,分析蜡熟期生物产量及主要植株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生物产量一般配合力以南60—1最高,M9、CML161次之,这些自交系均为温、热带系;特殊配合力表现较好的组合有CML161×P42c9MH4—1—2-2-B-1—1、M9×掖478、南60—1×P44c10MH17—32—2-B-3—2等,符合热带系×亚热带系或热带系×温带系的杂优模式。通过对各性状特殊配合力的相关性、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物产量与株高、茎粗、穗位叶面积、节间数相关性较大;狭义遗传力较高的为穗位高、株高、节间数和穗下位绿叶数。因此,自交系性状选择应以株高、节间数为主,穗下位绿叶数次之,对生物产量直接选择的效果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陕A群和陕B群选育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种产量,评估自交系的配合力,并开展以产量和配合力为目标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产量及其配合力的关联位点,为陕A群和陕B群选育玉米自交系的改良及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NCⅡ遗传设计,以陕A群和陕B群选育的85份优良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构建包含246份F1的杂交种群体,在3个环境下进行产量测试,并评估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利用6H90K芯片进行亲本基因型检测,获得63 879个高质量SNP标记,并进行群体遗传特征分析,在杂交种群体推测出高质量SNP标记55 951个,采用加性模型和非加性模型对杂交种产量、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开展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并基于B73参考基因组对显著关联SNPs内的基因进行挖掘和功能注释。【结果】3个环境下的产量表现符合正态分布且变异广泛,产量广义遗传力为59.04%,环境效应显著;杂交种产量、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三者之间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性,杂交种产量与特殊配合力的相关性(r=0.95)大于与一般配合力的相关性(r=0.62);陕A群与陕B群遗传特征具有一定差异,陕A群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分别检测到7、5和9个SNP与杂交种产量、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显著相关(-log10(P)>3.86),其中4个SNP为杂交种产量和特殊配合力共定位,最终锚定了17个关联SNP。对不同性状关联位点的优势等位基因型分析发现,4个GCA关联SNP受加性效应控制,F1产量BLUE关联位点可分为4种表现形式,以显性效应为主,其杂合基因型为最优等位基因型或次优等位基因型。通过功能注释发现,候选基因在玉米生长发育和籽粒建成中特异表达,例如GRMZM2G165828GRMZM2G057557均与玉米籽粒发育相关。【结论】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共同影响杂交种的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影响更大;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具有不同的遗传基础,可通过有利等位基因聚集提高一般配合力。在F1杂交种群体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策略可开展配合力相关遗传解析,挖掘产量及其配合力相关遗传位点,可加速关联位点在分子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六个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用六个玉米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成9个组合,对其籽粒产量等9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除穗位高、籽粒产量的特殊配合力外,其余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都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304"和"308"两个自交系的综合性状较优,产量比较高的组合是"304×308"和"304×626"。  相似文献   

9.
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9个玉米自交系按完全双列杂交配成的36个组合,对玉米籽粒产量等12个数量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78、WN11、515和TS31等4个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高。TS31×515、478×WN11、478×WN1和515×武125的特殊配合力高。  相似文献   

10.
7个新选糯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Ⅳ对不同来源的7个糯玉米自交系的茎粗、株高、穗位高、穗长、秃尖度、穗粒重、穗行数等10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遗传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性状的GCA和SCA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所研究的10个性状同时存在加性基因效应和非加性基因效应,且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在糯玉米的育种中,GCA高的自交系不一定能组配出SCA高的杂交组合,但高SCA的杂交组合中一定有GCA高的亲本。供试材料中,GCA高的自交系为WX5、N8、WX1,SCA高的杂交组合为WX5×N8、WX3×N26、WX2×WX1、WX1×N26和WX4×N8。  相似文献   

11.
14个玉米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4个玉米自交系按8×6不完全双列杂交配成48个组合,对其籽粒产量等8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1组亲本中3358A、郑58两个玉米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高,P2组亲本中798-4的一般配合力高,其次为798-3。在育种上利用这些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高的玉米自交系作为杂交亲本,可以组配出强优势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12.
利用5个普通玉米自交系和5个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按Grifing方法4模式配制双列杂交组合,分析了杂交F1代籽粒性状的遗传表现和配合力效应。从平均值看,普通玉米较高赖氨酸玉米在籽粒密度、百粒重和穗粒重性状上普遍为高,而籽粒含水量较低。普通玉米和高赖氨酸玉米杂交F1代籽粒性状介于中间,但明显偏向普通玉米。以硬质粒普通玉米作亲本可以改良高赖氨酸玉米籽粒的缺陷。配合力分析表明,同一亲本在不同性状间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有很大差异,同一籽粒性状在不同亲本间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也有很大差异。籽粒密度和籽粒含水量在遗传上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穗粒重和百粒重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选玉米自交系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为进一步组配优良杂交组合提供参考.[方法]以10份新选玉米自交系为待测系,4份玉米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 Ⅱ设计获得40个杂交组合,在江苏省4个不同试点进行鉴定,调查其籽粒产量、穗腐病等级、籽粒水含量、株高和吐丝期等,并评价新选自交系的配合力.[结果]不同杂交组合的籽粒产量、穗腐病等级、株高和吐丝期均以徐州点最高,分别为10.37 t/ha、2.81、239.69 cm和64.71 d;籽粒水含量以南通点最高,为26.98%;所有杂交组合的各个性状均以扬州点表现最低.产量、穗腐病等级和吐丝期在不同试点的变异系数变幅较大,分别为7.42%~16.89%、10.17%~16.48%和1.02%~5.25%;而籽粒水含量和株高的变异系数变幅较小,分别为4.85%~8.06%和5.46%~6.76%.自交系L4籽粒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0.79),其次为L6,L7最低.籽粒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为正的有L6×T4、L1×T2、L8×T2、L10×T1、L5×T4和L7×T1等24个组合,其中L6×T4的效应值最高(0.81),其次是L1×T2.在所有杂交组合中,组合L4×T1产量最高,为7.65 t/ha;其次为组合L4×T3和L6×T4,产量分别为7.34和7.27 t/ha.所有性状一般配合力方差明显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说明产量、穗腐病等级、籽粒水含量、株高和吐丝期等性状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结论]自交系L4、L6和L9等产量GCA效应值较高,且自交系L6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今后育种的重点材料;高产组合L4×T1和L4×T3可推荐参加江苏省玉米新组合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14.
以15个省内外常用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按P(P—1)/2双列杂交进行试验,研究了株型性状和产量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各性状一般配合力(GCA)在亲本间存在显著差异。矮广10、MO17、5005对所测株型性状的配合力效应为负值,能显著改善株型;获白、32、3H—2、84、多黄22能改进部分株型性状。产量与单株叶数的一般配合力间呈显著正相关,株型性状的遗传多受基因加性作用支配。  相似文献   

15.
选用5个性状不同的玉米自交系,用Griffing方法(4)完全双列杂交,对玉米16个主要饲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遗传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GCA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除单株叶片干重、秃顶长、穗行、穗粗外,其余各性状的SCA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单株叶片干重、秃顶长、穗行、穗粗主要受加性基因决定,其余性状同时存在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在程度上存在差异.在鲜重产量、干物质产量和籽粒产量等多数性状上一般配合力表现较高的自交系有P2、P4、P5,特殊配合力在多数性状上表现较高的组合有P15、P23、P14、P35、P34.  相似文献   

16.
鲜食糯玉米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6个性状不同的糯玉米自交系,用Griffing方法(4)完全双列杂交,对糯玉米11个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GCA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除行数、穗粗、籽粒深度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外,其余各性状的SCA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行数、穗粗、籽粒深度主要受加性基因决定,其余性状同时存在加性基因效应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在程度上存在差异.在产量性状方面,多数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较高的自交系有P6、P2、P3和P1;特殊配合力在多数性状上表现较高的组合有P23、P36、P15、P46、P12和P13.  相似文献   

17.
按NCⅡ设计,用5个玉米Tuxpeno选系与我国玉米五大骨干系组配25个杂交组合,对9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方差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玉米Tuxpeno选系的小区产量的配合力方差.结果表明:5个玉米Tuxpeno选系之间产量的一般配合力(GCA)未达到显著差异,但与测验自交系之间的特殊配合力(SCA)达到极显著差异.玉米Tuxpeno选系的一般配合力(GCA)最高的自交系是449(0.17),而测验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GCA)最高的是黄早四(0.12).特殊配合力(SCA)最高的组合是Mo17×94-90(0.25),产量最高的组合是449×78599(3.84 kg/4.5m2).  相似文献   

18.
朝天椒自交系表型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综合生产性能表现较好、性状差异较大的6个朝天椒自交系,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15个杂交组合,对果长、果宽、单果重、果皮厚、株高、始花节高、单株结果数、单果种子数和单株产量等9个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和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果宽、果皮厚、单株结果数、株高、单果种子数、单果重、始花节高主要由基因的加性效应起作用,单果种子数和果长主要是受非加性基因作用;纵观朝天辣椒6个自交系,以024号的综合性状配合力最好,其配组的杂交组合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按(P1×P2)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了9个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20个组合的穗上叶叶长、穗上叶叶宽、穗上叶叶面积、穗上叶夹角及穗上叶叶数等5个株型性状的配合力,从而筛选取出3个株型较好的自交系和6个较优组合;配合力基因型方差与遗传力的结果表明,大部分性状的加性方差明显大于显性方差,一般配合力表现出比特殊配合力较大的遗传份量.为此,在选择组配时应选择一般配合力高的自交系做亲本.  相似文献   

20.
糯玉米支链淀粉含量和含糖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8个糯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Ⅳ配制组合,研究了糯玉米籽粒支链淀粉含量和含糖量性状的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糯玉米的支链淀粉、含糖量性状除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外还受非加性基因控制;不同自交系之间,一般配合力有显著的差异,不同组合间的特殊配合力也存在显著差异;集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之合的总配合力效应,可以较好地反映各个杂交组合的优势强弱.支链淀粉性状的总配合力效应值以组合N4×N5最高,其次大小为:N4×N7>N8×N27>N4×N23>N4×N8.含糖量性状的总配合力效应值以组合N5×N12最高,其次大小为:N5×N23>N4×N5>N4×N7>N23×N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