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皖油29是安徽省六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沪油97-15作母本,以绵油9号作父本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出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在2002~2004年安徽省甘蓝型油菜区试中,2年平均单产为2 506.51 kg/hm2,比对照皖油14减产1.81%;2004~2005年度安徽省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单产为2 546.40 kg/hm2,比对照皖油14增产6.42%;在多年、多点试验中,表现出丰产性好,熟期适中,抗逆性强,品质优等特点,适宜安徽省油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皖豆24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皖豆 2 4号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以 (山东 85 0 2×南 88-2 17)× (蒙 84-2 0×阜 812 8-1)通过有性复合杂交选育的高产、大粒、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 2 0 0 1~ 2 0 0 2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 ,2年平均产量 3 0 44 .1kg/hm2 ,比中豆 2 0 (CK)增产 7.17%。2 0 0 2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 2 992 .2 0kg/hm2 ,比中豆 2 0 (CK)增产 9.5 5 %。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均表现抗病、抗倒伏、高产稳产 ,蛋白质含量 46.2 0 % ,脂肪含量 2 1.2 2 % ,生育期 10 3d ,籽粒大 ,商品性好。 2 0 0 3年 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皖豆 2 4号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2000—2013年安徽省粮食作物单产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利用拉格朗日插值方法估算气象灾害损失量;利用信息扩散理论评估了安徽省各地市粮食作物气象灾损风险。结果显示:1)气象灾害是安徽省粮食减产的主要因素,2003、2007、2012和2013年粮食作物气象灾损较为严重,年损失总量均在400万t以上;2)安徽省粮食作物气象灾害风险等级以低风险和小风险为主。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安徽省中南部,小风险区域遍及中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安徽省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可利用潜力,基于安徽省20个气象站台1970—2020逐日日照时数数据,以亳州、合肥和黄山作为安徽的代表站点,分析安徽省太阳辐射能的时空变化及可利用潜力。结果表明:安徽省太阳辐射空间分布呈北多南少,太阳辐射量近51年来呈下降趋势。皖北地区太阳辐射量最大、波动也较大,皖中以及皖南太阳辐射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各代表站点太阳辐射量具有11年左右周期变化,与太阳活动周期具有一致性。安徽省总体处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利用期较长,日照稳定。安徽省屋顶可装光伏电池面积为1 277.51 km2,集中于安徽省中部及北部,占全省面积的0.9%,发电潜力约为2.05×1014kJ。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高蛋白杂交大豆,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大豆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与恢复系WR99071测交组配杂交组合。该杂交组合2007~2008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2 666.85 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5.81%;2009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480.10 kg/hm2,比对照增产0.79%。平均粗蛋白质含量45.12%,粗脂肪含量18.10%,属高蛋白杂交大豆。该品种适于安徽省淮北及江淮地区作早中熟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油菜施肥现状调查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安徽省油菜生产建立高效施肥技术体系。[方法]于2008年对安徽省油菜主产区进行了油菜农民习惯施肥调查,进而分析了安徽省油菜施肥技术上存在的问题。[结果]肥东县、肥西县、贵池区、宣城市、广德县、居巢区、南陵县和六安市的油菜平均产量分别为2073.40、2177.40、2022.40、2187.60、1755.30、2415.40、2272.70和1605.30kg/hm^2。安徽省油菜种植中N、P2O5和K2O的平均施用量分别为198.60、56.10和48.60kg/hm^2,施用比例为1.00:0.29:0.25。目前,安徽省油莱施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有机肥用量低,施肥模式单一;氮磷钾比例不协调;施肥技术落后;缺少必要的施肥技术规程。[结论]安徽省应增加有机肥的用量,调整肥料施用结构.改进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7.
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9019的生理特性及其农艺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协优9019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氮素利用率高等特性。安徽省2年中籼区试,平均产量9022.5kg/hm2;2002年安徽省中籼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064.5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8%。2003~200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高产组区试,平均产量8346.75kg/hm2。2005年肥东县133hm2以上的大面积示范,理论产量达12171kg/hm2。2003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2005年通过国审。  相似文献   

8.
<正>安徽省神农公司承担的安徽省农科院推广项目"棉花使用‘美洲星’增产、防病、抗灾技术推广"取得重大进展。据不完全统计:仅2008年,该项目在实施地点东至县大渡口镇就示范了200hm2,广大农民群众自发使用在1333.3hm2以上。  相似文献   

9.
湿地生态保护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划定湿地生态红线,对湿地实施严格保护。安徽省湿地面积大,湿地面临的压力大,亟待采取有效保护途径。在分析安徽省湿地生态环境特征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构建安徽省湿地保护红线划定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得出各评价单元内综合指数,确定安徽省湿地保护红线区范围。最终,安徽省湿地划为Ⅰ类红线、Ⅱ类红线和Ⅲ类红线。结果显示:Ⅰ类红线面积约为50.53万hm2,主要分布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及其水系,Ⅱ类红线面积约为22.02万hm2,包括南漪湖,Ⅲ类红线约为31.61万hm2,分布零散。3类红线湿地各占研究区域湿地面积的48.50%、21.14%和30.36%。基于湿地生态红线,对省内所有湿地应采取严格的分类分级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木本攀援物区系基本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对安徽省城市、风景区垂直绿化植物的配置应用提供依据,本文对安徽省木本攀援植物区系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安徽省木本攀援植物区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区系成份丰富;2.区系成份自北向南递增;3.观赏价值高的木本攀援植物较丰富;4.各类性状和攀援习性的类群较完备;5.区系的过渡性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