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杉木幼苗梢枯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幼苗梢枯病是杉木产区发生的一种危害苗木的新病害,为了摸清引起病害发生的病原菌和抑制病原菌的有效药剂,通过多次对病苗进行组织分离、培养、纯化,获得平脐蠕孢属(Bipolaris)真菌的纯培养;通过杉木苗期的室内有伤、无伤接种和再分离试验,证明该病菌对杉木苗有很强的致病力,并能引起与自然发病一致的症状,是杉木幼苗梢枯的主要病原菌;通过百菌清、白色甲托、多菌灵、萎立、代森猛锌、三环唑6种杀菌剂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70%白色甲托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萎立可湿性粉剂对该病菌的菌丝和孢子生长都有较强的抑制力,这3种药剂可用于田间试验,进一步研究其对杉木幼苗梢枯病的防治效果,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苗木枯梢病的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有效控制樟子松苗木枯梢病的发生,进行了连续2a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苗木枯梢可以通过药剂有效地进行防治。在甲基托布津,菌核净,三唑铜,朴海因,代森锌、多菌灵,可杀得,退菌特,百菌清和苯持等10种药剂中,多菌灵,苯来特和工布津3种内吸性杀菌剂效果良好,稳定,应被视为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3.
蔺草茎梢部枯干称为枯梢,草农俗称“红头”。枯梢形成常自上而下,逐渐枯萎。开始时失水青枯,茎尖呈黄褐色,后渐变枯褐色到浅灰色。枯死与健茎交界处乳青色或浅黄色。枯茎质地脆、硬易折断,严重时茎根基部海绵体呈深褐色,缢缩,输送养分功能减弱,伸长停滞,枯梢增多,导致草茎  相似文献   

4.
水杨酸对落叶松的诱导抗病性及其林间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水杨酸0.1%水剂、2%烟剂对落叶松落叶病、落叶松枯梢病进行了室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水杨酸水剂和烟剂对病菌孢子萌发无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林间株组防治试验和林分大面积防治试验,结果表明:0.1%水杨酸水剂林间株组防治落叶松落叶病效果达94%,是生产中应用的杀菌剂代森铵防治效果的2.4倍。水杨酸烟剂1997年林间株组防治落叶松落叶病效果达93.8%,明显高于百菌清烟剂(88.4%)。2000年不同防治时间、不同含量的水杨酸烟剂林间株组防治落叶松落叶病、枯梢病均有显著效果。其中以2%水杨酸烟剂防治落叶松落叶病、1%水杨酸烟剂防治落叶松枯梢病效果较好。3次试验对落叶松落叶病、枯梢病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90.7%和74.2%。5%水杨酸烟剂林分大面积防治落叶松落叶病效果可达80.77%,防治落叶松枯梢病效果可达53.86%。  相似文献   

5.
经分离培养、人工接种试验和林内定点观察研究结果证明Botryosphaerialaricina(Sawada)Shang(落叶松葡萄座腔菌)是山西省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内落叶松枯梢病的病原菌。病原菌以子囊座和分生孢子器在枯梢和残留叶片上越冬,7月初开始发病,分生孢子在生长季节中可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对落叶松枯梢病与生理性枯梢作了诊断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樟子松枯梢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生态系统的自控能力和樟子松枯梢病流行规律为依据.提出了防治樟子松枯梢病的主要途径:营造混交林,及时进行抚育伐和透光伐.是防治该病发生的根本措施;应用0147抗生细菌含菌量10^8 /mL抑菌效果达82.1%,林间防治效果达54.1%,该抗生细菌可以定居良樟子松针叶上,成为针叶叶围微生物群落,起到抑制病菌的作用;在6月病菌孢子飞散前;对苗囤和重病林分喷75%百菌清1000x液、65%敌克松1000x液、70%甲基托布津1000x液、65%代森锌500x液.其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0%以上和70%以上。  相似文献   

7.
1999年,在黑龙江省尚志市一面坡林场进行了樟子松枯梢病综合防治试验。2003年根据防治试验林标准地的调查结果,经计算得知:防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显着,同时也说明樟子松枯梢病综合防治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控制病害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8.
枯梢病是樟子松人工林主要病害之一,本文从樟子松枯梢病病原菌及为害症状、发病及流行规律、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樟子松枯梢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樟子松枯梢病的诊断及防治提供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于2017年5月中旬分别调查了山桃留床苗和容器苗砧木的一年生紫叶矮樱嫁接苗接口高度、地径、分枝数、接穗存活部分冠高,枯梢比例最高的新梢长度、最大枯梢长度等标志值,t检验结果表明,2种苗木接口高度、冠高、分枝数等平均值差异不显著,留床苗新梢长度、枯梢长度和枯梢比例均极显著高于容器苗。  相似文献   

10.
蔺草茎的梢枯及其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蔺草茎上有>5cm的梢部干枯即为梢枯,多见在草茎伸长后期出现.蔺草成熟期,茎梢枯在5cm以内为正常现象,而>5cm梢枯的产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秧苗素质、肥水管理及气候环境等,使蔺草生长受到障碍而导致梢枯.  相似文献   

11.
黑荆树枯梢病研究从1983至1985年。病因是土壤缺硼引起的。发病高峰期是7—8月份,干旱和高温季节枯梢速度较快。土壤增施硼砂与树冠喷洒硼砂水溶液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油菜不同硼效率品种对缺硼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土培方法,研究了2个甘蓝型油菜硼低效品种和4个甘蓝型油菜硼高效品种对缺硼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高效品种叶色浅,生育期短,抽苔早,低效品种叶色深,生育期长,抽苔晚,生育期和抽苔日数与硼效率系精简是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可作为早期筛选甘蓝型油菜不同品种硼效率高低的参考指标;在轻度缺硼条件下,低效品种苗期长势较弱,硼含量较高,经济系数小,则高效品种长势较好,经济系数大,轻度缺硼时,不同硼效率品种茎  相似文献   

13.
福建连城甘薯薯块上发生的变色、变苦的病害,经病原分离,分离到了黑斑病菌,但用防治黑斑病的方法防治时,不能完全控制此病.经对土壤进行测定,发现土壤有效B的质量分数极低.用石英砂作甘薯缺B盆栽试验,得到了与连城病薯相似的症状.在用B肥和B肥加多菌灵进行防治时,能控制此病.因此我们认为连城薯病有2种病因:一为土壤缺B;二为甘薯黑斑病.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滨海盐土潮土化过程中水溶性硼的迁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5.
小麦对硼的吸收、分配与积累及需硼关键时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小麦对硼的吸收、积累与分配规律以及需硼的关键时期,结果表明:⑴随着硼水平的提高,小麦对硼的吸收及积累逐渐增高。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小麦对硼的积累呈直线关系。⑵无论硼处理水平高低,硼在小麦体内均以叶部分配最高 。⑶不同年份,气候因子不同,对吸收量不同,小麦产需硼的关键时期及孕穗期。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油菜品种硼利用效率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采用土培试验,对硼效率不同的甘蓝型油菜进行两步筛选。(1)苗期筛选:选择13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在缺硼和硼正常处理条件下,根据苗期地上部干物重经比(-B/+B)作为硼效率系数,来反映不同品种硼效率差异,初步判断有硼高效品种22个,硼低效品种2个,硼中效品种106个;(2)产量筛选:以B2(土壤有效硼0.25mg/kg),B3(土壤有效硼1.0mg/kg)水平下油菜种子产量比(B2/B3)来反映不同  相似文献   

17.
硼在油菜体内分配与运转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硼在油菜不同器官和不同叶片中的分配受供硼条件的影响。供硼处理的油莱以叶片硼浓度最大,缺硼时则以根系的硼浓度最大。缺硼增加硼在根系中的分配比例,减少叶片的分配比。油菜苗经7天的硼饥饿处理后,其下部3张叶片的含硼量减少,其中以第2叶减少最多。由此表明,当硼素供应不足时,油菜叶片中的硼看来可以部分向外移动。  相似文献   

18.
硼对芝麻解剖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9.
模糊聚类在植物营养遗传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对不同硼效率的甘蓝型油菜及其杂交种叶片中束缚态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束缚态硼含 品种间硼的利用效率有较好对应关系;束缚态硼呈的不同,导致硼需求量的不同,而硼需求量的不同很可能是造百不同甘蓝型 采品种及其杂交种硼效率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低芥酸油菜(908和128)的硼素营养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