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造菇木栽培香菇,一般都是在塑料袋上打眼接种,不但操作烦琐费时,且橡皮膏会脱落造成污染.我们在实践中,采用线绳扎口两头接种法,菌丝长满袋只需45天,成品率达95%以上.1988年9月用此法培养2000袋香菇,污染仅37袋.现将其做法介绍如下:(一)装袋扎口先将长55~60cm的塑料筒的一  相似文献   

2.
茶树菇属广温型食用菌品种,通过茶树菇在北京地区日光温室中的种植及产量调查,确定其适宜出菇时期为6~9月份;对栽培袋菌丝生长速度调查,掌握菌袋培养过程中松开扎口绳时期;对茶树菇产量动态调查,加强其第一、二潮出菇关键时期生产管理,确保茶树菇产量。  相似文献   

3.
我市棚式栽培食用菌比较普遍,本文主要介绍棚式栽培金针菇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 菌丝迟迟长不满不能解袋出菇 1.1 主要原因 ①菌种用量少。②菌丝长到2/3时,因袋内氧气不足,影响了菌丝的长速。③发菌期培养温度不适或袋料过干、过湿或污染严重,影响了菌丝的正常生长,延长了菌丝生长期。 1.2 处理办法 ①接种量7%~8%增加到10%~12%。②菌丝长到1/3时,把扎口解开,增加向袋供氧气,加速菌丝生长。③发菌期保持菌袋温度19~20℃,保证含水量70%,争取30~35天让菌丝长满袋。④把杂菌污染处理在最佳的状态,一是在拌料时每100kg培养料加入50%的多菌灵0.01%,生石灰2%~3%,石膏1%,充分搅拌均匀;二是进行熟料栽培,把料袋装锅在100℃下灭菌8~10小时;三是把全部接种用具放入接  相似文献   

4.
刘勤  王尚堃  王汝长 《蔬菜》2004,(1):28-28
一、发菌后期菌丝生长缓慢,迟迟不满袋1.原因(1)袋内透气性差,缺氧,多见于培养料含水量过大,料碎袋实或袋两头扎口太紧。(2)温度偏低,菌丝生长慢或停止生长。2.对策(1)配料时调节料水比为1∶(1.3~1.4)。碎料与颗粒料混配,装袋不要过实。菌丝长入料面3~5 cm时,将袋两头扎绳解开,松动袋口,透入空气,或采用针刺孔通气补氧。(2)保持适温培养,培养室内温度一般不应低于18 ℃,以22~24 ℃为宜。二、菌丝未满袋就出菇1.原因 秋季栽培偏晚,菌丝培养温度过低(低温刺激出菇)。2.对策 根据各地月平均温度适时栽培,确系低温栽培的,要加温培菌,发菌温…  相似文献   

5.
杨红兵 《食用菌》2002,24(6):4-4
春季由于环境温度低 ,菌丝生长慢 ,出菇少 ,经济效益低。要解决这一难题 ,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增加石灰 拌料时石灰用量 ,由 3 %提高到 5 % ,料的 p H值为 8~ 9,既可抑制杂菌生长 ,又可提高菌丝生长速度。2 直接装袋 生料拌好后不经发酵直接装袋。这样能使袋内培养料产生较多热量 ,从而加快发菌速度。3 提高接种量 装袋时适当增加用种量 ,变 3层接种为 4层接种。中间菌块适当增大 ,菌块要紧贴塑料袋 ,一圈 4~ 5块。袋两端的菌块可稍小 ,每端 6~ 7块。扎口后 ,用直径 10~12 mm的棍在袋两端的菌种处各扎 4~ 5个通气孔 ,孔的深度各…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兴起的平菇塑料袋栽培法都是在塑料筒的两端用棉塞(或用报纸包着棉籽壳代替棉塞)和绳子扎口。这种方法使用棉塞和绳子量大,扎口速度慢。发菌时间长,出菇时间晚。笔者经过大量试验,研究出平菇提早发菌、提早出菇的料袋扎孔新方法,具体操作是:先将塑料筒的一端用绳扎口,然后从另一端向袋内装人菌种和培养料,一层料一层菌种,当培养料将要装满时再放菌种,用菌种封口,最后用绳扎好口。另外,做一个长30cm、宽3cm、厚1cm的木板,在木板的一端钉上 3个直径为 2.5~3.0mm粗的元钉(钉透),钉与钉之间的距离为4cm。用木板上的钉子向扎好口的塑料袋…  相似文献   

7.
平菇栽培在我县农村已普及,但由于技术措施陈旧,产量不高。笔者通过比较试验,发现渗灌出菇比常规管理出菇可增产30%以上。长荡乡菇农徐跃文用此技术,投料3000kg,收鲜菇5682kg,生物效率接近190%。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培养料配制、灭菌接种同常规。待菌丝长满袋后,在菌袋周围用刀片划3~5个宽3~5cm、长20~25cm的口子,移至事先用砖铺好的出菇场所,然后一层菌袋一层泥堆积,最上层泥要厚些,并做成蓄水沟,利用泥的渗水性和保水性,通过菌袋上的口子将泥中的水渗灌到菌袋中起到补水作用。故在出菇时期水沟内要灌满水或营养液,采菇后每天灌1~2次水,其它管理方法同常规。 值得注意的是:在用刀片划口时不要伤害菌丝;菌袋堆积高度一般为1~1.5m,不宜太高;所用的泥土事先进行消毒,易板结的土不宜采用。 采用渗灌出菇,菌墙牢固不易倒,菌袋的两头出菇整齐,便于管理,菌袋出过二潮菇后也不用浸泡补水,  相似文献   

8.
袋栽香菇在脱袋排场后常会发生白蚁危害,特别是土质疏松的红壤菇床更易发生。若不采取措施,会导致大批菌筒蛀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采用药剂防治,除增加成本和产生药害外,且由于香菇出菇期长,效果不理想。笔者在多年的香菇袋栽中,摸索出一种简易的防白蚁技术,具体做法:将单面接种的香菇菌袋,脱袋时沿接种口纵向剖开,剥离后剪去两头扎口,即成  相似文献   

9.
七、及时拆袋所谓及时拆袋,就是要在满足以下条件下,把塑料袋的扎口或棉塞颈套全部拆掉,使袋口畅开,袋壁拔挺,恢复圆筒状。拆装的条件是:菌丝发至袋(?),上面出现类似于鱼籽一般的原基,栽培室的室内气温在18℃以下,但是有些品种因受光线等环境条件的影响,会出现边发菌边出菇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先开袋,以防止第一潮菇畸形或造成养分损失。根据多年来塑料袋栽培金针菇的经验,对一批高产菇房的调查总结,笔者认为拆袋时没有必要进行“搔菌”。“搔菌”后非但推迟出菇,而且拆袋后袋口敞开,水份散发很快,表面菌丝的失水会影响菇蕾的形成,不利于出好第一潮菇。但是在拆袋  相似文献   

10.
厦门地区夏季以7~8月温度最高,平均29.2℃,极端达35~36℃。适宜盛夏生长的食用菌很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食用菌鲜品的需求较为迫切。为解决盛夏食用菌鲜品短缺的矛盾,笔者于1992、1993年盛夏,用蔗渣袋栽乳白木耳取得很好的效果,现简报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菌株为笔者从野生子实体分离的乳白木耳。培养料配方为甘蔗渣78%,麸皮20%,糖1%,碳酸钙1%.料水比1∶2。于1992、1993年7~8月间分两批进行试验,采用规格为12×24cm栽培袋,袋装干料100g,高压灭菌,冷却接种,置28~30℃的室温下培养,待菌丝封口后开始划线隔天测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满袋后每袋开5个梅花形排列约1cm~2的出耳孔,置29~32℃的菇房里进行常规出耳管理。耳芽长出后,隔天测定耳片的朵径和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1.
在白灵菇栽培实践中,笔者发现栽培袋菌丝长满后,即使给予最佳出菇条件也迟迟不出菇,即便出菇但其产量、质量均不令不满意。不少观点认为:白灵菇菌丝长满袋后不能立即出菇,必须继续培养较长一段时间,待菌丝浓白、菌袋坚实、达到生理成熟才能进行出菇管理。但在具体操作中,菌丝满袋后究竟还需要培养多长时间才能达到生理成熟,使之出菇率高、出菇较整齐,产、质量较高,笔者就这个课题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介绍秀珍菇液化菌种生产自动接种技术,其工艺流程为专用固体菌种(菌丝块)→菌种液化(原始液制备)→二级液化工艺→流水线自动接种→菌袋菌丝培养→开袋出菇→采收。总结液化菌种袋与固体菌种袋出菇的比较试验结果:液化种菌袋比固体种菌袋的菌丝粗壮,结实;栽培袋成品率液化种为98.8%,固体种为93.5%;液化种的秀珍菇总产量比固体种提高4.7%。比较指出两种接种方式的接种效率、菌种成本和产量质量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用塑料袋装培养料进行食用菌立体栽培 的方法,目前已被广泛采用,不仅用于平 菇、凤尾菇的生料(生长基质未消毒)栽 培上,而且在金针菇、香菇、猴头等食用菌 上也被采用。塑料袋的扎口,按过去的方法 是用硬塑料环套在塑料袋口,环中间塞上棉 塞。也有的直接用棉塞塞在塑料袋口再用绳 扎口的。到后来为了节省棉花,将稻草剪成 小段,用多菌灵药水浸泡后代替棉塞来扎绳 封口,也有直接用绳扎口的,无论是那种方 法,都离不开用绳子或橡皮筋扎口。我们在 实践中找到了一个既省料又省工的好办法, 就是把塑料筒(或袋)的一端用手拧转一圈 (360度),拧口长度…  相似文献   

14.
香菇袋式栽培对薄薄的塑料袋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质量要求,即使只有针头大小的孔,在高温季节也难免招来杂菌污染,影响香菇菌丝的生长。为此,笔者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推出了双袋法栽培香菇新工艺。 具体操作方法:用常规的筒袋装料扎口后,在料袋的适当位置上扎一个孔,然后套上外袋。外袋袋口用活结扎好入锅灭菌,冷却后,脱下外袋按常规法打孔接种。注意灭菌前扎的孔也应接入菌种。接种后仍套上外袋,扎好袋口培菌,待菌丝圈长到直径10cm左右时,解开袋口通气以代替刺孔,菌丝进一步生长后再脱去外袋进行刺孔等常规管理。脱下的外袋保管好可重复使用2~3次。 双袋法因在灭菌前预先扎孔,大大减少了因涨气袋破裂以及沙子、锯末刺破等造成的污染;又省去了封胶布,不仅节省成本,还可避免因操作不当划破筒袋而  相似文献   

15.
春栽香菇,是指在春季接种,菌袋经越夏,于秋末冬初出菇的栽培方式。该模式因具有适栽期长,点种时气温较低,接种成品率高而稳;菌丝发菌期长,分解培养料彻底,产量高且菇形圆正;出  相似文献   

16.
李庆利 《食用菌》2006,28(1):29-29
食用菌种植比较普遍,以平菇熟料袋栽为多,在拌料装袋灭菌接种过程中,或多或少有部分料袋水分偏多,接种菌丝萌发后就被料内多余水分阻止生长,造成菌丝易染杂,严重的可使部分菌袋报废,此现状困绕了许多种植户。笔者种菇多年,对接种后菌袋水多偿试过多种方法,由于袋内水分多少不一,因袋而宜从中选用了三种方式来解决袋内多余的水份,提高菌袋的成品率。具体介绍如下,供菇友参考。  相似文献   

17.
春栽香菇,是指在春季接种,菌袋经越夏,于秋末冬初出菇的栽培方式。该模式因具有适栽期长,点种时气温较低,接种成品率高而稳;菌丝发菌期长,分解培养料彻底,产量高且菇形圆正;  相似文献   

18.
以每袋播种量70 g、50 g和30 g接种,不同播种量对香菇菌袋发菌和出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接种量,对于菌种块菌丝萌发和菌丝体生长速度影响不大;但对菌袋污染率、菌丝满袋时间和出菇产量有一定影响。综合分析,以每袋50 g播种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金针菇栽培以往都是待菌丝长满袋,就移至栽培室提高湿度开袋出菇。这种开袋方式子实体整齐度较差,基部分蘖受抑制,且不能全部成活,从而会影响质量和产量。笔者改进了这种传统开袋方式,先松开袋口棉塞,待菇蕾形成后,再拿掉套环,把袋口拉开下折至离料面3cm 处,以增加通风量,待子实体长齐至袋口后,再拉直袋口,覆盖上报纸,金针菇的产量和质量都会明显提高。(一)材料供试菌株为FL8203。母种培养基为PDA。原种培养基为蔗渣73%、麸皮25%、碳酸钙1%、蔗糖1%、磷酸二氢钾0.2%,水为干料的2倍。(二)方法①料拌匀后装袋,每个标准袋(14.5×28cm)装干料200g,常压灭菌100℃保持10小时,灭菌后无菌操作接种,1瓶原种接20袋。②设常规开袋(处理1)和改进式开袋(处理2)两个处理,每个处理20袋。③接种后置25℃下保湿培养,菌龄为55天。④栽培袋置17~18℃的空调室让其出菇,并保持空间湿度90%以上。每天通风一次。⑤子实体菌柄色泽为浅黄至金黄色,柄长10~15cm,菇盖2/3内卷,菇盖直径0.5~1.5cm,符合制罐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一种见效快,效益好,原料易得的金针菇快速高产栽培方法。 1 配料装袋 配方为高粱98%,白糖、石膏各1%。将高梁入沸水中煮10分钟,使其熟而不破,中间有白心,捞出用清水冲洗晾干表面水分,加入白糖、石膏混匀,装入30×18cm聚丙烯袋中,每袋装湿料约600g,料要装紧些,使之紧贴袋壁,尤其上部尽可能装紧,用线紧贴料面扎口,常压灭菌8小时或高压灭菌1小时。 2 接种培养 当料温降到20℃时,置接种箱中,解开袋口接入原种,用量占料3%,袋口加棉塞后用绳扎紧。全部接完后取出,上下左右晃动菌袋,使种块与料混合均匀,置培养架,袋与袋紧贴,在温度18~25℃、空气湿度60%左右、暗光或无光下发菌,约15天菌丝发满袋。 3 出菇管理 菌丝发好后去除棉塞,撑大袋口,直立于菇架,去除凸出料面的老种块及畸形小菇,但不必搔菌。向袋口喷雾水保持料面湿度在90%左右,在袋上盖一层纸,以利保湿和提高CO_2浓度。温度控制在8~10℃,根据天气情况进行通风换气,暗光培养约10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