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浅谈兴隆县京津风沙源治理造林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长青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3):136-137
总结提出兴隆县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造林的3种模式,并分别阐述了飞播造林、封造结合造林和人工造林3种模式的适用条件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在祁连山东端抗旱造林中,针对常见的几种造林立地类型,采用不同整地季节及造林季节等造林措施进行造林试验,经研究和分析选择出适宜于祁连山东端山区造林的造林方式、方法和措施,为今后采取适当的抗旱造林技术和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日照地区石灰岩山地不同混交造林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选用不同造林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室外调查与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式,对比分析了日照市莒县浮来山镇宋家山小流域4种混交造林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4种混交造林模式下土壤各项指标相比于纯林造林模式均有明显改善;侧柏黄栌混交林的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对土壤孔隙状况的改良明显,增加土壤水文效应较多。在日照地区石灰岩山地造林时应尽可能选择营造混交林,并优先选用侧柏黄栌混交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造林密度的含义进行了概述,然后介绍了造林密度的确定原则,主要包括从经济角度,树种特性和立地条件以及配置方式等方面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最后分析了造林密度在杨树造林中的应用,其中介绍四种造林模式,包括短伐期、中短伐期和超短伐期以及四旁植树经营模式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直播造林、分殖造林和植苗造林3种我国北方常见的造林模式,通过防火防病害、完善施肥养护管理制度和控制乱砍滥伐、外包养护管理几种养护管理模式探讨了北方地区对林业种植区的养护。  相似文献   

6.
固镇县“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10种造林模式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善君 《安徽农学通报》2013,(11):99-100,143
详细总结了固镇县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中的10种造林模式,并指出每种造林模式的关键技术要点;并提出了要加强造林后期技术服务与管护指导、全面落实林权、加强技术培训等3条工作建议以及展望。  相似文献   

7.
黄文庆  万福绪  蒋丹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4,(9):2665-2666,2705
[目的]研究不同造林模式对石灰岩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以徐州市铜山县吕梁林场小黑山为研究区,选取侧柏黄栌栾树混交林(CHL)、侧柏青桐混交林(CQ)、侧柏枫香混交林(CF)、侧柏纯林(C)、侧柏女贞混交林(CN)5种造林模式及对照荒坡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造林模式及对照荒坡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①5种造林模式都显著改良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其中侧柏枫香混交林对土壤改良效果最为明显.②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侧柏黄栌栾树混交林比其他4种造林模式效果差,其他4种模式改良效果差异不明显.③对土壤化学性质的改良效果:侧柏枫香混交林对土壤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磷的改良效果较好;侧柏纯林对土壤全氮的改良效果较好;改良全钾的效果以侧柏黄栌栾树混交林最好.[结论]侧柏枫香混交林比其他4种造林模式更适宜在研究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丘陵地区退耕还林工程造林树种的配置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丘陵地区退耕还林造林树种的配置模式,包括针阔混交模式、阔叶树混交模式和竹类造林模式3种类型,并分别介绍了各个模式的技术思路、技术措施、目标成效评估及适宜推广区域,以为丘陵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施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快推进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工作,为其提供具体的选择树种和造林模式,对长江沿岸六合段生态景观防护林构建模式进行了研究。通过现场调查、场地分析、文献查阅等方法,优选25个适宜树种,总结了5种适宜长江沿岸不同立地条件的造林模式,为长江中下游沿岸造林建设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彰武沙地现状,提出针叶纯林固沙模式、防护型杨树纯林阻沙模式、针阔混交林固沙模式、乔灌混交林固沙模式、景观生态林模式、经济林模式、人工促进封山育林模式7种造林模式,并对主要造林技术进行了阐述,为类似地区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油杉不同苗木造林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油杉容器苗、扦插苗、实生苗裸根及实生苗切根4种苗木进行造林试验.经过5年试验结果表明: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最高,实生苗切根林成活率最低,实生苗裸根造林生长量最小.容器苗造林成活率(92.1%)是实生苗切根成活率(18.22%)的5.05倍.容器苗造林的树高、地径是实生苗裸根造林的3.39倍和3.26倍.扦插苗造林的各项指标略低于容器苗,油杉造林应采用容器苗和扦插苗  相似文献   

12.
杉木世行造林水土流失及土壤肥力监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建立28个不同营林措施的径流小区,对杉木世行造林地水土流失及土壤肥力进行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炼山清理迹地造林导致了林地严重水土流失,林地6年的水、土、肥流失分别是不炼山林地的3.1、19.7和6.1倍;穴状整地造林可比全垦、带垦整地减少37.65%和23.42%的土壤侵蚀量;扩穴连带抚育水保效果不明显.杉木世行造林模式可比传统造林模式减少7.76%的土壤侵蚀量和11.35%的液体径流量,造林后林地表层养分指标呈下降趋势,主要是林地水土流失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光照条件对楠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采用2个处理4次重复的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不同光照条件对楠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照条件对楠木人工林生长有较大影响 全光照条件下造林的楠木人工林生长良好,而在阔叶树林冠下造林楠木的生长很差,全光照条件下楠木平均胸径达7 81cm,平均树高达7 36m,平均单株材积达0 0195m3,平均冠幅达2 28m,分别是林冠下楠木的2 5、2 1、9 3和1 8倍 楠木幼树能耐一定的阴蔽,能在林冠下生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需光量逐渐增强,成林需全光照,研究结果纠正了人们长期对楠木认识上的偏差,对于指导楠木人工造林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山地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特点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人工林内樟子松天然更新数量较多,分布状态一般较好,但年龄结构不合理,长势不良。林外天然更新的植株数量、分布状况和生长势很好。影响林內天然更新的主导因子是林内总体光照条件,这主要体现在郁闭度大小及更新苗在林分中的位置上,也受间伐与否及林龄和密度大小影响。影响林外天然更新的主导因子是风向及离林缘距离,灌丛有无及土壤裸露程度的影响也较大。在离林缘顺风侧50m以内和迎风侧10m以内、无灌丛、土壤裸露度大的情况下,林外裸地天然更新的植株数量、分布状态及生长情况都能满足营林要求。此外,对天然更新在人工林培养中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方式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城市森林的近自然林经营技术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城市森林近自然林经营的指导理论、经营的目标和原则,并着重讨论了城市森林中人工纯林的营建、培育、管护和利用的技术方案,旨在先进理念指导下经营城市森林。  相似文献   

16.
杨树溃疡病可持续控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杨树溃疡病菌为弱寄生菌,具潜伏侵染特性.因此,适地适树、培养壮苗健苗和保证造林后及时返苗成活是杨树溃疡病可持续控制的关键,其主要措施有:选用抗病树种,划定主要造林杨树种的抗病适生区和杨树主要栽植区溃疡病发生的危险等级( 重发区、常发区、偶发区、安全区) ,采用主要包括在造林中尽量减少水分损失,施用防病促生剂、诱导剂,根据造林地生态条件及经营强度分别采用带干、去梢、修侧枝及截干几种不同的造林方法等各种措施提高杨树的抗病性.造林后加强抚育管理及病虫监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省林业工作者探索出一些人工营造胡桃楸林的技术,为林区经济、社会发展 和生态资源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在总结和分析胡桃楸人工林造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 采种、整地、幼林抚育和病虫害防治等胡桃楸人工林营造工作的关键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桢楠为樟科楠属珍贵用材树种,因其为常绿乔木,还可作为庭院观赏和行道绿化树种。由于长期人为砍伐利用,造成自然资源近于枯竭,而市场需求的增加使楠木供需矛盾加剧。在简述桢楠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学特性和生长特性的基础上,总结了桢楠的种苗繁育、多胚现象、造林技术和生长调控等人工林培育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桢楠人工林资源培育和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和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桢楠人工林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闽粤栲异龄复层混交林的林分特征及涵养水源能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探讨马尾松林套种闽粤栲后形成的异龄复层混交林的林分特征和固土保水能力,恢复与建立针阔异龄复层混交林,培育马尾松大径材,揭示马尾松与闽粤栲异龄复层混交林的林分特征、土壤肥力、涵养水源功能及林内物种多样性,以闽粤栲、马尾松人工纯林为对照,测定了异龄复层混交林中各林木生长状况、林分各层的生物量、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涵养水源能力。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内套种闽粤栲,上层林马尾松保留密度为450~600株/hm~2建立的异龄复层混交林林分各林木生长良好,提高了林木生长量得到提高,土壤肥力得到得以改善,林分的固土保水能力提高。总结出马尾松林套种闽粤栲的更新技术,为马尾松纯林改造与经营管理、指导针阔异龄复层混交林培育和马尾松大径材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分级苗经过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当年抽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差异均显著,四年生幼林的树高和地径生长差异均达到极显著,说明采用Ⅰ级苗造林明显优越于Ⅱ、Ⅲ级苗,改变了以往认为马尾松大苗造林成活率低的习惯看法。同时,还对不同等级苗木造林后生长差异的原因,作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