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薯跃盲蝽[1](Ectmetopterus micantulus Horvath)属盲蝽科.国内华北、华东、西南等地均有分布,国外朝鲜和日本也有发生.该虫原主要为害甘薯、大豆、玉米等农作物,但近年发现大量为害草坪草、白三叶等园林植物.  相似文献   

2.
棉盲蝽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Bt棉花的大面积种植,盲蝽已上升成为我国棉花的主要害虫。本文从防治策略、经济阈值与预测预报、防治措施等方面综述了盲蝽防治的经验,并结合我国棉盲蝽的防治现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杂食性盲蝽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杂食性盲蝽的主要种类、杂食性盲蝽对小型节肢动物的捕食作用、对植物的危害 ,以及国外应用杂食性盲蝽进行温室害虫生物防治现状。讨论了我国应用杂食性盲蝽防治害虫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甘薯盲蝽Halticus minutus Reuter属于半翅目,盲蝽科。在我国台湾省经常大发生成灾;此外,除福建、四川曾有学名记载外,其他省区未见为害。虫体小,发生量少,过去不被人们重视。近年来在我区虫口有上升的趋势,1981年开始发现大批成虫从花生、甘薯地迁入秋大豆上产卵为害,使初出苗大豆子叶发白、枯黄。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甘薯品种地上部害虫发生动态和品种抗虫性差异,2019年在江西省南昌县定点调查了6个甘薯品种地上害虫发生为害情况。结果表明,甘薯主要害虫为叶螨、甘薯跳盲蝽和甘薯麦蛾,不同品种对3种害虫抗性存在差异。叶螨发生高峰期为7月31日至8月10日,宁紫1号叶螨发生持续时间最长(46 d),抗性最低;广薯87叶螨数量始终显著低于其他品种,抗性较好。甘薯跳盲蝽发生高峰期为8月上旬,叶片受害较重,徐薯22和其他5个品种叶片受害率分别为18.28%和45.23%~73.08%,徐薯22对甘薯跳盲蝽抗性良好,广薯87叶片受害率高达73.68%,抗性最差。甘薯麦蛾发生盛期为9月份,各甘薯品种在生长早期均未出现明显的卷叶症状,,广薯87卷叶率低于3.41%,抗性较好;赣GZ12-27抗性较差,卷叶率达33.97%,其余品种卷叶率居中。本研究结果将为甘薯的抗虫育种和害虫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对盲蝽食诱剂中试产品进行了田间诱捕效果评价。结果表明,丙烯酸丁酯和丙酸丁酯按质量比3∶1配制的食诱剂对盲蝽成虫诱捕效果明显,诱捕量显著高于对照。2015年河北黄骅苜蓿田中,该食诱剂配方对盲蝽成虫的总诱捕量是对照的3.9倍,2016年河南新乡和河北廊坊绿豆田、河北廊坊棉花田中该食诱剂诱捕盲蝽总量分别是对照的55.3倍和39.0倍、15.6倍,均显著高于对照。诱捕到的盲蝽种类有绿盲蝽、中黑盲蝽、三点盲蝽和苜蓿盲蝽,苜蓿田优势种苜蓿盲蝽和绿盲蝽、绿豆和棉花田优势种绿盲蝽的诱捕量同样显著高于对照。这表明,盲蝽食诱剂对田间盲蝽成虫具有明显的诱捕效果,可用于盲蝽成虫种群的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7.
环氧虫啶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的新烟碱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本文采用点滴法测定了环氧虫啶对中黑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的毒力,结果表明,三种盲蝽对环氧虫啶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中中黑盲蝽的敏感性最高,LD_(50)值为2.03ng/头,其次为苜蓿盲蝽和三点盲蝽,LD_(50)分别为3.12和3.34ng/头。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PBO能明显增加环氧虫啶对三种盲蝽的毒力,谷胱甘肽S-转移酶抑制剂DEM只在中黑盲蝽上对环氧虫啶表现出增效作用,而羧酸酯酶抑制剂TPP未显示增效作用。这说明,环氧虫啶具有防治苜蓿盲蝽属三种害虫的应用潜力,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可能在环氧虫啶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种植业结构调整,棉田用药次数用药量大幅减少,过去仅在仙桃市局部地区零星发生的次要害虫盲蝽象,其种群数量逐年上升,近几年已成为仙桃市棉花发生最重、为害损失最大的害虫。为此,笔者近几年对仙桃市棉田盲蝽象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和研究,防治方法和防治药剂进行了摸索和试验,提出了科学的综合防控对策,为江汉平原地区棉花盲蝽象的防治提供参考。发生规律种群及寄主盲蝽象属半翅目,盲蝽科,有卵、若虫、成虫  相似文献   

9.
棉盲蝽为害习性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盲蝽是新疆北部棉区的重要害虫之一。由于重视不够,每年给棉花生产造成不小损失。为此,笔者通过田间定点调查,来了解并掌握棉盲蝽的种类、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为害程度,以为防治提供依据,有效地防治棉盲蝽的为害,达到提高棉花产量的目的。1为害情况新疆北部棉盲蝽主要有牧草盲蝽(LyguspratensisL.)和苜蓿盲蝽(AdelphocorislineolatusGoeze)2种。苜蓿盲蝽为优势种,是棉花的重要害虫之一。棉盲蝽于6月上旬侵入棉田,8月中旬迁出,在棉田活动长达80d左右。盲蝽以刺吸式口器,刺吸棉株嫩头幼芽生长点和幼嫩花蕾果实的汁…  相似文献   

10.
白僵菌对盲蝽的致病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棉花盲蝽的发生危害日益严重,而化学防治是当前控制这类害虫的唯一有效途径.为了探索盲蝽的微生物防治技术,在室内条件下利用浸虫法评价了7个白僵菌菌株对我国3个盲蝽优势种类--绿盲蝽、中黑盲蝽和苜蓿盲蝽的致病能力.结果显示,不同菌株对不同种类盲蝽的致病效果存在较大差异,菌株C-1对绿盲蝽的致病力优于对中黑盲蝽和苜蓿盲蝽,菌株07-2-3、07-10-10、07-10-11、07-10-12和07-10-14对中黑盲蝽和苜蓿盲蝽的致病力优于对绿盲蝽.在7个菌株中,C-1对绿盲蝽2龄若虫的致病力最强,其LC50为5.34×106个孢子/mL.菌株C-1的致病力随着绿盲蝽若虫龄期的增加而减弱.在浓度为1×107个孢子/mL时,菌株C-1对绿盲蝽2~4龄若虫的致死中时间分别为7.11、8.37和12.44天;在浓度为1×108个孢子/mL时,分别为3.14、3.87和4.95天.研究表明,白僵菌在防治我国棉花盲蝽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应用绿盲蝽性信息素盒,对棉田中绿盲蝽的种群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棉田绿盲蝽预测预报中,绿盲蝽性信息素盒是替代黑光灯或频振式测报灯的理想工具,并且可以在棉田绿盲蝽综合防治中的一种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防治棉盲蝽象的高毒农药替代产品.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比较甲氨基阿维菌素1%乳油、丁硫克百威20%乳油+高效氯氰菊酯4.5%乳油、啶虫脒3%乳油3组药剂对棉盲蝽象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以上几种药剂对棉盲蝽象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作物安全,是防治棉盲蝽象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3.
我国棉田常见的音给有11种,具有经济意义的棉盲蝽主要有6种,即绿盲蝽、中黑盲蝽、三点言蝽、苜蓿盲蝽、牧草盲蝽和赣棉盲蝽。但对棉花构成威胁的,在我县则主要是中黑盲蝽和绿育蝽。近年来,由于栽培制度等原因,致使棉田育蝽种群发生了明显变化,为有效地进行防治,笔者1991~1994年对棉田盲蝽的种群动态及生态分布进行了较详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一、种群发生动态1.优势种的变化自50年代末期,棉盲蝽开始上升为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当时主要是绿盲蝽(LyguslucorumMeyer—Dur)为棉田优势种,约占盲蝽混合种群的90%以上。80年代中…  相似文献   

14.
2015—2017年,在河北献县枣树园、河南原阳苜蓿地、河南新乡和河北廊坊棉花田,评价了太阳能杀虫灯对盲蝽成虫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供试太阳能杀虫灯可有效诱捕绿盲蝽、中黑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成虫,单日平均诱虫量为2.09~6.72头/灯,峰日诱虫量高达40头/灯。灯上成虫数量变化趋势与田间消长动态基本一致,可用于盲蝽成虫种群的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15.
棉盲蝽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盲蝽是棉花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在我地以中黑盲蝽和绿盲蝽为主。进入90年代,由于耕作制度的多样化和施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为地为其创造了丰富的寄主或食料来源;防治棉铃虫药剂的大量使用,使棉田天敌大量死亡;加上全球气候变暖,冬季气温普遍偏高,棉盲蝽的越冬死亡率大大降低,致使棉盲蝽的为害逐年加重,成为我地棉田90年代仅次于棉铃虫的第二大害虫。有机磷类农药对棉盲蝽具有较好的防效,但对天敌杀伤力大,且持效期短,各代发生盛期需多次施药,才能控制棉盲蝽为害。为了探索既对天敌安全,又能长期有效地控制棉盲蝽的为害,且成本较低的防治棉盲…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盲蝽象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赵洪义,赵新建,毛景英,孙化田,李明清,刘付森(河南虞城县农业局476300)(河南省植保站)(开封市植保站)盲蝽象是我省棉花上的重要害虫。经调查其优势种为中黑盲蝽和绿盲蝽。近年来盲蝽象的危害日益严重,除为害棉花外,还...  相似文献   

17.
诱幻杀虫灯对两种棉花田盲蝽蟓的诱杀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随着抗虫棉的逐步普及,棉盲蝽蟓已经逐步上升为主要害虫,造成严重的损失.我区棉盲蝽蟓主要以绿盲蝽和中黑盲蝽为主,为了探索出一奈安全、无毒、无污染、低成本的防治途径,2010年进行了诱幻杀虫灯杀盲蝽蟓效果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2瓦电子诱幻杀虫灯对绿盲蝽的诱杀效果明显优于16瓦电子诱幻杀虫灯;16瓦电子诱幻杀虫灯对...  相似文献   

18.
陈红 《湖北植保》2004,(6):11-11
随着抗虫棉大面积种植,棉田主要害虫棉铃虫、红铃虫发生量逐渐减少,但次要害虫如棉盲蝽的发生逐年上升。棉农对棉盲蝽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了解甚少,对棉花受盲蝽危害后出现高大空现象错误地归结为棉花品种的问题,现将棉盲蝽的发生为害及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棉花不同生育期棉盲蝽的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项研究以绿盲蝽(Lygus Lucorum Mey Dur)及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k.)为对象。棉花从子叶、真叶、现蕾到结铃各个阶段都能遭受棉盲蝽的为害。由于盲蝽成、若虫以刺吸口器刺伤幼嫩器官和生长点,使部份器官受到直接损伤并影响到棉株正常生长,导致减产。两种盲蝽不同种群数量在真叶期和蕾铃期为害造成籽花产量的损失均呈抛物型曲线。绿盲蝽在真叶期和蕾期为害,其经济阈限按防治费用与产量损失金额相等时,分别为百株有虫4.7头和12.57头,中黑盲蝽在蕾期的经济阈限为百株10.77头。据此,提出在真叶期及蕾期的防治指标依次为百株5头及10~12头。  相似文献   

20.
交配对昆虫的繁衍至关重要,决定了昆虫种群的发展趋势。半翅目盲蝽科昆虫具有繁殖快,产卵量大,世代重叠严重等特点,使其容易暴发难以防控,严重影响了农业的生产和发展。本文针对盲蝽的交配行为进行综述,系统阐明了盲蝽科不同物种间交配特征、交配高峰、交配节律以及交配次数的差异,并对盲蝽科昆虫存在的多次交配行为和交配后抑制现象及机理进行了简要介绍,论述了抑性欲素对盲蝽科昆虫交配后行为的调控。通过以上论述,为针对盲蝽交配行为开发新型交配干扰剂并用于盲蝽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