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弹性杆在5种典型的超静定约束情况下的热屈曲现象。建立了:(1)热屈曲位移与变温、柔度之间的关系;(2)内力及约束力与变温、柔度之间的关系。指出了Euler临界变温是热屈曲变温的下界。  相似文献   

2.
从几何非线性理论出发,建立了混凝土路面板单体性热屈曲的非线性方程,并以椭圆积分的形式给出了路面板的轴力、位移、热应力与变温之间的关系。并对如何准确地定义临界铺设温差作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几何非线性理论出发,建立了混凝土路面板单体性热屈曲的非线性方程,并以椭圆积分的形式给出了路面板的轴力、位移、热应力与变温之间的关系,并对如何准确地定义临界铺设温差作出了建议。文中最后给出了一个算例。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稻谷干燥品质、降低干燥能耗,在前期稻谷干燥优化工艺参数基础上,探究了薄层热风变温干燥工艺对稻谷干燥特性及干燥品质的影响。分析干燥温度(30~70℃)、变温时刻(20~150min)、变温温度(30~70℃)、变温时长(20~60min)、变温次数(1, 2, 3次)等试验因子对稻谷干燥速率及外观品质(爆腰增率、整精米率)的影响规律;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方法,以干燥温度、变温时刻、变温温度、变温时长为试验因子,以爆腰增率、整精米率为响应指标,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和响应面图,分析稻谷变温干燥特性并阐释结果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干燥温度为40~60℃、变温时刻20~140min、变温温度40~70℃、变温时长10~50min条件下采用循环变温的干燥方式,可获得较好的干燥品质;变温干燥的最优参数组合为初始干燥温度54℃、变温时刻50min、变温温度47.5℃、变温时长20min,干燥后稻谷的爆腰增率12.5%、整精米率79.9%,试验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为3.61%,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准度较高。研究结果可为稻谷收获后干燥技术改进及深入探究其干燥品质变化机理提供数值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数值积分与迭代修正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热弹性线与弹性线的重大区别,揭示了热弹性线的固有特性,并给出了数值结果,本文还对如何定义热胀屈曲临界变温作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变温贮藏对黑琥珀李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4种变温处理对黑瑚珀李贮藏期间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歇升温处理即-0.5-0度恒温贮藏,每15天升温至18-20度并保持1d,再降回-0.5-0度,连续重复5次,能够延缓李子冷害发生,抑制还原糖,可滴定酸及多酚含量的下降,推迟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峰的出现,贮藏90d后果实品质良好,货架期达到20d,为最佳变温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茶尺蠖和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为例,提出了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量[Y(T)]与温度(T)关系的模型。该模型可用Schoolfield和Sharpe于1981年提出的变温生物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的数学模型加以拟合。  相似文献   

8.
乙酰化度与处理材的尺寸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红皮云杉(Piceakoraiensis)和大青杨(Populusussuriensis)木材试样进行无催化剂液相乙酰化处理(t=(120±3)℃),测试了乙酸化度(增重率)与试样尺寸、体积和平衡含水率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相同处理条件下,红皮云杉的乙酰化度高于大青杨;乙酸化度以25%~30%为宜;处理试样的尺寸、体积和平衡含水率的变化与乙酰化度呈直线相关。  相似文献   

9.
加筋水泥混凝土路面热屈曲的试验研究杨鼎久,陈建康,李彬,陆永泉(江苏农学院水利与建筑工程系,扬州225009)结构在变化的温度场中,若变形受到约束,随着温度的上升则会在其内部产生压应力。当温度升达一定程度时,结构就会发生由于这温度荷载引起的屈曲破坏─...  相似文献   

10.
海底管道在制造、敷设及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局部或整体初始几何缺陷。为了研究海床表面敷设的含缺陷管道横向屈曲行为,建立了含5种初始几何缺陷管道的横向热屈曲非线性数值计算模型,并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重点分析了缺陷类型、不直度对管道横向屈曲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横向屈曲变形是海底管道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威胁,不直度越大,临界温升越小,管道越容易发生横向热屈曲;在不直度相同的条件下,管道初始几何缺陷中心处曲率绝对值越小,抗横向热屈曲能力越强。基于无量纲分析法,提出了适用于含多种通用的初始几何缺陷海底管道的临界温升计算一般表达式,以期为海底管道抗热屈曲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豆多肽分子质量分布与苦味的确定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利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25)柱层析和高压液相色谱(HPLC)测定大豆多肽分子质量与水解度以及分子质量与苦味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解度的增加,大豆蛋白水解物分子质量变小,当水解度约为25%时,其分子质量绝大多数在500-1000u之间。分子质量为500-1000u的大豆多肽苦味较强。  相似文献   

12.
孵化机箱体保温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对孵楷机箱体的保温性能进行研究后,得出箱体内部平均温度变化与箱体结构传热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及其解,求得了箱体保温系数与结构总体热系数和总热容之间的关系式;并结合9JF(C)-168型孵化(出雏)机的测定试验,求得该机的结构总传热系数和总热容的值以及结构传热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13.
柔鱼(Ommastrephes bartarmii)是短生命周期头足类,其栖息地受气候和环境因子的调控。本文基于2006—2015年9—11月西北太平洋36o—48oN,150o—170oE海域内柔鱼的生产捕捞数据结合关键环境因子海表温度(SST)和海面高度距平(SSHA),构建了SISST和SISSHA(suitability index,SI)各月不同权重的栖息地指数模型(HSI),按照模型性能验证并筛选出每月最优模型。此外,利用最优模型预测柔鱼栖息地适宜性,并比较不同ENSO事件下柔鱼栖息地时空分布的差异性,评估生境质量与柔鱼资源丰度与分布的关系。结果显示,9-11月对应最优HSI模型的SISST和SISSHA权重比例分别为:9月为[0.9 0.1],10月为[0.7 0.3],11月为[0.8 0.2],可以看出SST各月贡献最高,表明水温对柔鱼栖息地时空分布的影响最为关键。基于最优模型对比分析厄尔尼诺年份(2009和2015年)与拉尼娜年份(2007和2011年)柔鱼的生境质量、资源丰度和渔场纬度重心,可知,相对于厄尔尼诺事件,拉尼娜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柔鱼的生存,促使其适宜生境范围扩大,产量提升,柔鱼偏好的水温向北移动驱使渔场位置同样北移。  相似文献   

14.
太平洋褶柔鱼(Todarocespacificus)和柔鱼(Ommastrephesbartrami)是西北太平洋海域(FAO划定,61渔区)两种主要的经济头足类资源,在世界头足类总产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董正之,1991],太平洋褶柔鱼主要分布于日本列岛周边海域,柔鱼分布在北太平洋广阔海域,资源都较为丰厚,目前主要作业方式都为钓捕作业。1989年和1993年我国先后成功地开发了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和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产实践表明,影响渔获量的因素很多,其中脱钩率是抑制钓捕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多年的测试结果表明,太平洋…  相似文献   

15.
太平洋褶柔鱼和柔鱼的腕足断裂强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太平洋褶柔鱼(Todarocespacificus)和柔鱼(Ommastrephesbartrami)是西北太平洋海域(FAO划定,61渔区)两种主要的经济头足类资源,在世界头足类总产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董正之,1991],太平洋褶柔鱼主要分布于日本列岛周边海域,柔鱼分布在北太平洋广阔海域,资源都较为丰厚,目前主要作业方式都为钓捕作业。1989年和1993年我国先后成功地开发了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和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产实践表明,影响渔获量的因素很多,其中脱钩率是抑制钓捕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多年的测试结果表明,太平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法对甘蓝型油菜,甘蓝,阿比西尼亚芥黄籽和褐籽的蛋白质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甘蓝型油菜,甘蓝,阿比西尼亚芥之间有显著差异,有各自的特征带。(2)黄籽所含蛋白质种类比褐籽少,可能控制这些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与控制种皮以泽的基因之间存在连锁关系。(3)从蛋白质谱带的数量,深浅,迁移率和相似度指数分析,阿比西尼亚芥与甘蓝  相似文献   

17.
双带夜蛾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双带夜蛾Naranga aenescens Moored在实验室条件和稻田自然变温条件下的发育起点和温度和有效积温。在18-34℃范围内设置6个温度处理对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卵,幼虫和蛹在18-32℃之间的发育历期和温度均呈直线关系。用直线回归法测得卵,幼虫,蛹和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50,9.23,12.02,12.26℃,有效积温分别为60.07,348.54,91.92,29.29日度。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07℃,有效积温为558.36日度。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海底高温高压(HPHT)输油管道上浮屈曲和侧向屈曲行为特点,比较了不同的HPHT管道设计方法,分析了深海石油开发高温高压管道采用受控制的侧向屈曲的设计趋势和应用该方法存在的困难。提出了应根据具体项目的特点选择最佳的海底高温高压管道设计方法,其中施加预拉应力方法经济实用,条件允许时应优先采用。埋地的管中管结构已被广泛采用,输送介质温度可达120℃,如与其它方法(如预冷或与拉应力)结合,可用于开发更高温度的油田。  相似文献   

19.
西北太平洋柔鱼洄游重心年际变化及预测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是西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经济头足类,海洋环境决定其资源的空间分布,通过研究其洄游路径的时空变化趋势与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来推测柔鱼资源的空间分布是当前渔业资源学研究重点,对于实际生产也有重大意义。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和神经网络,根据2004年—2015年我国西北太平洋鱿钓生产统计数据和环境数据,包括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和叶绿素浓度(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Chl-a)数据,结合尼诺转化指数(Trans-Ni1o index TNI),分析柔鱼洄游路径的时空变化和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预测柔鱼在海洋环境的影响下,洄游路径可能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柔鱼洄游重心的产量占比与洄游重心的离散度在10月和11月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洄游重心的纬度变化和TNI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而经度上并未呈现这一关系;研究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基于海表面温度、盐度和叶绿素浓度的柔鱼洄游路径时空变化的预测模型,预测结果显示,时间跨度在8—11月内,柔鱼洄游重心纬度上呈现南-北-南,经度上呈现出西-东-西的变化趋势,8月和9月预测洄游重心海域的产量占比为64%和68%,10月和11月,柔鱼种群进行产卵洄游。预测产量占比明显提高,预测海域产量占比为83%和89%。  相似文献   

20.
从猪蛋白质(酶)多态性和DNA分子水平上估测出亲本种群间的遗传距离,探讨它们与基因杂合度及经济性状杂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基因杂合度呈正相关,与日增重、屠宰率的杂优率也呈正相关,与眼肌面积、后腿比例、瘦肉率、熟肉率的杂优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