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热带水果上食源性致病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芒果、木瓜、椰子、菠萝、香蕉和鳄梨等曾发生多起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诺瓦克病毒(Norovirus)和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高发性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综述与热带水果相关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致病菌在热带水果上的行为以及致病菌侵染植物的过程,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果蔬采后冷害机制及其防控是当前采后研究领域中倍受关注的科技问题。果蔬冷害发生是由内在因子和外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并借鉴模式植物拟南芥的研究成果,果蔬采后冷害发生调控机理及防控技术研究取得一系列进展。本文综述了热带果蔬采后冷害发生的生理与分子机制和冷害防控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关注能量代谢调控果蔬采后冷害作用,重点介绍了生物技术在防控果蔬冷害上的应用,并对今后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适应海南入境台湾果蔬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系统开展了海南入境台湾果蔬危险性有害生物普查,并采用PRA评估模型对17种外来入侵危险性有害生物进行了风险评估。2009~2010年考察发现,海南入境台湾果蔬以芒果、西瓜、哈密瓜、辣椒、番茄、莲雾、番木瓜和番石榴为主,主要分布在文昌、琼海、三亚、乐东、东方、昌江、澄迈、海口等农场和瓜菜生产基地,并且各瓜菜品种种植面积因市场价格影响年份间波动较大;调查共查获海南入境台湾果蔬危险性有害生物68种,包括害虫32种,病原微生物16种,杂草20种,其中外来入侵危险性有害生物17种;大面积严重发生与危害危险性有害生物25种;桔小实蝇、螺旋粉虱、烟粉虱、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在海南均属于高度危险有害生物。上述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海南入境台湾果蔬危险性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与防控提供了前期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4.
乳酸菌对果蔬中的致病菌和腐败菌产生拮抗作用,利用乳酸菌作微生物控制菌,提高简单加工过的冷藏果蔬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甘蔗白条病的广泛传播性和毁灭性,给甘蔗产量和糖分带来损失,对其症状、致病病原、侵染途径和病原检测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6.
利用乳酸菌来提高果疏的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乳酸菌对果蔬中的致病菌和腐败菌产生拮抗作用,利用乳酸菌作微生物控制菌,提高简单加工过的冷藏果蔬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以福州文武雪峰农场开展农药残留绿色防控技术为例,简述茶叶有害生物的生态调控、生物杀虫剂及农药残留的微生物降解技术等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抗病品种在香蕉枯萎病绿色防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防治土传性香蕉枯萎病,在田间进行了抗病品种和微生物菌剂(肥)的筛选和应用。结果表明,种植不同的香蕉抗病品种对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种植粉杂1号和贡蕉的防效最好,分别为78.62%和72.41%。而施用微生物菌剂和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枯萎病也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分别为87.51%和77.51%。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种植抗病品种和应用防病微生物菌剂(肥)为主的病害综合防控技术,并进行应用示范。3个示范片连续3年对病害的总体防控效果达90%以上,从而有效控制了香蕉枯萎病的为害,同时减少了香蕉产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目前香蕉产业发展中的限制因子,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是目前非常有潜力的防控手段。生防微生物的效果主要与土壤水分、作为活菌制剂的微生物种类和性质、生防微生物在土壤中短期定殖影响因素、生防微生物长期定殖影响因素有关。采用茎叶滴注的方法进行香蕉内生芽胞杆菌接种或辅以适当的载体,和保水微生物一起混合接种到香蕉根围,可以有效防控香蕉枯萎病。  相似文献   

10.
由致病疫霉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主要侵染马铃薯的块茎和茎叶。多年来,中国多个地区都遭受了严重的晚疫病害,极大影响了中国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为此,寻求行之有效的晚疫病防治措施至关重要。目前,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控,但是各项防控措施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这些防控措施的优缺点及最近发展进行综述分析认为,化学防治成效快,但成本高、污染环境,不科学施用容易导致药剂失效;生物防治具有成本低、绿色无污染、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但其有效性也会随外界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及病原菌的演化而改变;农业防控措施尤其是抗性品种的选育和使用,仍然是控制马铃薯晚疫病最经济、有效、环保的手段,但其对晚疫病的防控效果也会随病原菌的不断演化而丧失。建议在进化(达尔文)植物病理学的框架下,根据致病疫霉菌的致病性和马铃薯抗病性的互作特点,综合使用各种有效的方法,以实现马铃薯晚疫病防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应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臭氧(O3)作为一种易降解无残留的强氧化剂广泛应用于食品保鲜。概述了臭氧对果蔬感官品质、新陈代谢、产品成熟衰老和杀菌控制采后腐败的作用,总结了臭氧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的优点和局限性,并对其应用前景和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常见瓜类蔬菜中污染物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研究瓜类蔬菜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农药使用情况、国内外现行污染物的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等,结合近年来瓜类蔬菜主要污染物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提出瓜类蔬菜质量安全控制主要污染物的检测项目和限量值,并对其相应检测方法进行比对验证,将对该类蔬菜的质量安全日常监控提供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是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定的全世界推广种植的3种保健植物之一,在中国也被列为药食两用的水果,具有营养丰富,保健价值突出的特点。然而采后余甘子果实易发生失水皱缩、腐烂变质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其商品价值。褪黑素(melatonin)是一种小分子吲哚胺类物质,在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其在植物中可有效清除自由基,在植物的抗逆抗病中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采用适宜浓度的褪黑素处理果蔬可以起到较好的保鲜作用,有效延缓果蔬腐败变质,提高采后耐贮性。为提高余甘子果实采收后的耐贮性,以‘蓝丰’余甘子果实为试材,探究采后褪黑素处理对于常温下贮藏的余甘子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将挑选出的无机械损伤及病虫害,大小和色泽相近的余甘子果实,随机平均分为2组,处理组余甘子用0.3 mmol/L褪黑素溶液浸泡处理20 min,空白对照组则用去离子水浸泡20 min,取出晾干1 h后用聚乙烯薄膜袋包装,而后置于温度为(25±1)℃、在相对湿度85%~90%的恒温箱中贮藏,每3 d取样测定果实的商品率、感病指数、呼吸强度等品质和耐贮性相关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采后褪黑素处理使余甘子果实在贮藏末期的商品率提高22%,显著降低了余甘子果实的感病指数、呼吸速率和失重率;且经褪黑素处理的余甘子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度和维生素C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余甘子表皮颜色和果肉质地的劣化也比对照缓慢。褪黑素处理有利于延缓采后余甘子病害的发生和提高果实品质及耐贮性。本研究为褪黑素在余甘子果实采后贮藏保鲜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丰富了褪黑素应用于果蔬保鲜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南药病原微生物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984—1986年,对海南岛的槟榔、益智、爪哇白豆蔻、丁香等9种南药的病原微生物进行了调查,根据病原的形态特征鉴定出27个种。本文描述了这些种的特征及其所致的42种病害症状和分布。  相似文献   

15.
Thirty wild fruits, nuts, herbs, spices and leafy vegetables were characterized and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 determined. Some of them were not only used for food, but for medicine in minor aliments by the natives. Results of the proxim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on dry weight basis, the crude protein content ranged from 4.6 to 22.1 percent for spices and herbs, 3.2 to 43.1 percent for fruits and nuts, and 15.9 to 35.7 percent for leafy vegetables. The fat (ether extract) ranged from 7.5 to 36.0 percent for spices and herbs, 1.8 to 72.6 percent for fruits and nuts and 10.6 to 22.6 percent for leafy vegetables. Total carbohydrate content ranged from 34.6 to 71.9 percent for spices and herbs, 11.3 to 76.1 percent for fruits and nuts, and 24.6 to 51.4 percent for leafy vegetables. The wild fruits, nuts and leafy vegetables are high in ascorbic acid (Vitamin C.) Ascorbic acid content ranged from 18 mg/100 g dry sample to 113 mg/100 g sample for fruits and nuts, and 23 mg/100 g to 232 mg/100 g sample for leafy vegetables. The levels for peroxide value and free fatty acids (as percent oleic acid) of the spices are generally low indicating good storage stability of these plant materials. The flavour imparting essential oils (as percent oleoresin) content of the spices/herbs were fairly high and ranged from 0.1 to 5.2 percent.  相似文献   

16.
果蔬采后冰温贮藏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冰温贮藏技术的起源和机理以及果蔬在冰温条件下的主要生理变化,概述了该技术在果蔬上的应用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对果蔬冰温贮藏技术今后的研究和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水果蔬菜中铅、镉、铬测定的质量控制图制作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果蔬菜铅(Pb)、镉(Cd)、铬(Cr)元素的质量控制方法。通过对质量控制样品的连续测试,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求出相关的技术指标,分别做出铅、镉、铬元素测定的质量控制图,再用质量控制图对样品的分析测试结果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结果表明:质量控制图能直观和有效地控制水果蔬菜铅、镉、铬元素测定的分析质量,确保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8.
确立离子色谱法同时检测蔬菜水果中氯离子、亚硫酸盐、硫酸盐含量的样品处理方法和检测条件。在2%甲醛溶液SO32-的稳定剂的作用下,样品用10 mmol/L氢氧化钠溶液提取后,用IonPacAS9-HC型色谱柱为分离柱和9 mmol/L的碳酸钠淋洗液为流动相,电导检测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l-、SO32-、SO42-在2~1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3、0.9999、0.9991),样品中Cl-、SO32-、SO42-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3.7%~99.2%、80.6%~98.4%、81.0%~100.4%,检出限分别为0.005、0.05、0.01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