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仙经”     
“茶仙经”当今被推为“茶仙”的台湾茶道学会监事潘燕丸先生,祖籍苏州,1989年12月返里省亲,在苏州市中心察院场的“萃华园茶馆”与家乡父老作现场茶肴表演,观者无不稀奇,潘老还作《仙家茶肴》诗十余首:晨起暖胃瀹乌龙,午后解泛碧螺春,晚来安神饮香片,一日...  相似文献   

2.
江南三月,莺飞草绿,穿过“沾衣欲湿”的杏花雨,我们来到江苏太湖之滨的洞庭山,一路访茶问津,饱览迷人的湖光山色,品尝名茶“碧螺春”。洞庭山距离历史名城江苏苏州约40公里,山分东、西两处,为三面环水的半岛。山上气候温和湿润,高不过200米的绿岭青山,却是常年云雾弥漫,空气清新。一路上,桃红李白,批把丛丛,杨梅层叠,茶林连绵不断,真是“人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这里的特点是:茶园和果园合为一体,时时刻刻浸润着碧树气息,花果芬芳,茶叶得果香的薰窨,逐渐形成清香馥郁的特有品质。登上西洞庭山的顶峰,…  相似文献   

3.
过去,只有人才有身份证,如今.良松桃苗族自治县动物也有“身份证:耳标标识)”了,并且比人的身份证信息更具体,具体到从牲畜的出生日期、产地到曾经吃过的饲料、曾经注射过的疫苗、菌苗及用过的治疗药物亭等。这些涉及每头动物从出生到进人流通环节的信息,只要通过识读器生动物耳标上扫描一下,就立即可知。吧进入市场的动物就可实现从“养殖场(养殖户)到市场”的全程追溯体系。  相似文献   

4.
江南名茶──碧螺春邢湘臣“人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茶百里醉”。“碧螺春”是我国绿茶中的佼佼者,素被奉为上乘佳品,碧螺春茶主要产于江苏苏州西南、太湖之滨的东、西两山一带。此茶始种采撷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碧螺春”三字,各有来历。“碧”,形容其...  相似文献   

5.
《中国畜禽种业》2009,(9):147-147
新疆克拉玛依市给全市存栏的近万头牛佩戴“电子身份证”,并建立对应的防疫档案。这一措施将有助于市民们吃到放心安全的畜产品。“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开始对全市存栏的8000头牛实行“电子身份”管理制度,给每一头按照质量安全标准饲养的牛佩戴“电子身份证”,同时建立对应的防疫档案,以此追溯每一头有“电子身份证”牛的健康状况和防治疫病史。  相似文献   

6.
8月17日,山西省农业厅下发《山西省全面推进“农产品标识计划”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农产品“身份证”计划。  相似文献   

7.
打工路上充满机遇,也有各种各样的陷阱。外出打工者需多长个心眼,增强防范意识,才能避免上当受骗。    六防范:一、有人会打着同乡、同学、战友甚至亲戚的幌子,“热情”招你去工作或介绍给别人工作,不签合同,不办手续,稍有不慎,便陷入感情“陷阱”。二、在招聘时让你出资抵押或将身份证、学历证等证件收去,这种“紧箍咒”可戴不得。三、有人在招聘时,只讲如何拿高工资,不讲……  相似文献   

8.
古华容 《农业考古》2002,(2):312-312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名茶贡品。解放后有十大名茶之说: 一、碧螺春 产于江苏太湖洞庭山,绿茶,是我国绿茶中的佼佼者,素被奉为上乘佳品,也是世界绿茶珍品,难怪一位西方诗人动情地说:“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中国江南明媚的春色。”……  相似文献   

9.
翟国胜 《中国农垦》2009,(12):32-34
“听说黄泛区农场生产的黄金梨有‘身份证’,这是咋回事?”带着这个疑问,笔者走访了河南省黄泛区农场农业办公室主任何景新。  相似文献   

10.
“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鲜。”这是形容名茶碧螺春的诗句。碧螺春是产于江苏吴县太湖洞庭山碧螺峰的名茶。这名是康熙南巡至苏州时所命,至今已整整300年了。这个出典,许多谈茶的书及文章凡讲……  相似文献   

11.
方园 《新农村》2010,(11):39-40
编辑同志: 半年前,我丢失了身份证,虽向公安机关申请了补领,但一直没有登报声明。没想到,有人捡到我的身份证并用它办了一张手机卡,  相似文献   

12.
茶中尤物──碧螺春江苏省丰县文化馆侯杰碧螺春,有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中外,被人们誉为名茶珍品。碧螺春的得名,有着一段传说故事。一千三百多年前。相传洞度山碧螺峰石壁上,经日精月露的滋润,渐渐长出数株野山茶,远远近近的...  相似文献   

13.
一、碧螺春传统加工工艺 碧螺春传统工艺分为杀青、揉捻、搓团、提毫、烘干等工序,加工以手工制作为主,“手不离茶,茶不离锅”。对制茶者个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产品品质较难统一。  相似文献   

14.
王学铭 《农业考古》2005,(2):100-100
每年新茶上市,各种名茶都要买个一两半两的,像“君山银针”、“雨前龙井”、“黄山毛峰”、“碧螺春”等,留待闲时享用。  相似文献   

15.
赵吉林 《农家顾问》2014,(11):21-21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酒还需勤吆喝。”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商品的商标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已经成为商品进入市场的“身份证”,搏击市场的“通行证”。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产品,经过商标注册后形成固定品牌,农产品的价值就可能增加几倍甚至十几倍。而所谓商标农业,就是用注册商标的方式来证明商品或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作方法、质量、精确度或其他特定品质来提升农产品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6.
碧螺春茶考     
谢燮清 《农业考古》2002,(4):300-302,316
碧螺春茶 ,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 ,清代著名贡茶。清代学者龚自珍称 :“茶以洞庭山之碧螺春为天下第一”。清代词人李莼客盛赞此茶 :“谁摘碧天色 ?点入小龙团 ,太湖万倾云水 ,渲染几经年。……龙井洁 ,武夷润 ,山鲜。瓷瓯银碗同涤 ,三美一齐兼。”由于碧螺春和龙井一样 ,名声大 ,影响深 ,价格高 ,茶叶放开以后 ,纷纷仿制 ,现在全国各产茶省和重点产区 ,几乎都生产仿制碧螺春 ,而且许多仿制碧螺春都获什么金奖、银奖、特等奖、一等奖 ,鱼龙混杂 ,真假难辨。最近苏州又开了一个《碧螺春茶文化研讨会》宣传碧螺春茶文化起源于唐初 ,形成于唐宋…  相似文献   

17.
在宋国茶艺馆开馆典礼上,来宾们品尝名茶新品“周城雪球”后,对其香、醇、色、形赞口不绝。这一名茶新品是如何制成的?现披露一、二,以飨读者。前年四月中旬,江苏省溧阳市举办茶文化节,上海市茶叶学会几位专家与闸北史料馆馆长周宝山应邀参加。期间,一行人参观溧阳周城茶厂。好客的茶厂傅厂长取出“碧螺春”名茶供客人品赏,不料遭到客人的挑剔和批评,说是由于加工落后,好茶叶“被白白遭蹋了。”。傅厂长脸  相似文献   

18.
苏信 《农家致富》2023,(7):16-17
<正>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位于太湖之滨,境内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是历史名茶洞庭山碧螺春的原产地。多年来,吴中区持续加大洞庭山碧螺春地理标志保护、宣传力度,推动茶经济与旅游经济良性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为致富于农走宽了特色产业之路。截至目前,洞庭山碧螺春相继亮相“世界红茶品鉴会”“华茗杯”“中绿杯”“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和“陆羽杯”省级名优茶评比,共获得8个特等奖和16个一等奖。  相似文献   

19.
谢燮清 《农业考古》2006,(2):104-104
我国已故盆景园艺家周瘦鹃先生品尝了碧螺春茶后说:“我很爱此茶,每年入夏以后总得尝新一下。沸水一泡,就有白色的茸毛浮起,叶多卷曲,作嫩碧色,上口时清香扑鼻,回味也十分隽永,如爵橄榄。”清代学者龚自珍称:“茶以洞庭山之碧螺春为天下第一”。碧螺春茶艺充分展示了该茶的色、  相似文献   

20.
洞庭山碧螺春茶的地理标志与文化遗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洞庭山碧螺春茶是中国10大名茶之一,为全国第28种、江苏省第3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本研究探讨了洞庭山碧螺春茶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对策,并建议:(1)向农业部登记相应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洞庭山碧螺春茶”;(2)保护洞庭山碧螺春茶的各种农业文化遗产;(3)加强洞庭山碧螺春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