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在河南省小秦岭地区设置56个样方进行调查,根据树木异速生长方程,探讨了小秦岭森林乔木地上总生物量随地形因子的变化格局,并研究了该区物种多度最大的华山松生物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格局。结果表明:(1)地上生物量与海拔因子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相关性;(2)乔木地上生物量随海拔上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3)物种多度最大的华山松的地上生物量随海拔上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这与总体乔木地上生物量的变化格局有一定差别,可能是由于华山松生长在较高海拔不占优势;(4)华山松各器官生物量均随海拔先上升后波动性下降,与华山松生物量随海拔变化一致;(5)华山松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变化趋势一致,其比值在3.1~3.2,随海拔升高呈现出逐渐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植被生物量、叶面积指数随海拔变化的规律。[方法]沿海拔梯度在共和盆地选取样地43块(明显退化草地13块,未明显退化草地30块),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以收获法测定主要草地类型的群落结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结果]叶面积指数与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具有幂函数关系(y=axb,R^2=0.44-0.80,P〈0.01-0.001)。随海拔增加,退化草地叶面积指数、地下生物量具有线性增加趋势(R^2=0.40-0.45,P〈0.02-0.01),而地上生物量没有明显变化趋势;未明显退化草地叶面积指数、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具有线性增加趋势(R2=0.19-0.43,P〈0.08-0.01),当海拔高于3500m,叶面积指数(约1.2)及地上生物量(约100g/m^2)波动不大,而地下生物量在山顶附近显著增加。[结论]叶面积指数、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与海拔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山地森林群落结构与格局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以吕梁山不同海拔梯度下的林下草本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式增温箱设置低(OTC1)、高(OTC2)两种幅度的野外模拟增温实验,探讨了不同增温处理下吕梁山草本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随海拔梯度的响应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①在OTC1和OTC2处理下,空气温度均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了0.27%和3.33%),而土壤温度变化幅度不一致(分别减小了1.01%和增加了0.95%),土壤pH值呈减小趋势(分别减小了0.3和0.2);空气温度增幅随纬度升高极显著减小(P=0.006),土壤温度增幅随海拔升高显著减小(P0.05),土壤pH值随海拔升高极显著降低(P0.001)。②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Patrick指数随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Pielou指数随温度升高略有上升;OTC1处理促进物种多样性增加,而OTC2处理抑制物种多样性。③地上生物量随空气温度升高而增加(R~2=0.244,P0.01),其中OTC1处理使生物量增加了50.78%,OTC2处理使生物量增加了42.29%,且地上生物量增幅随海拔升高而减小。④RDA分析得到,各排序轴的特征值总和在OTC1和OTC2处理下分别增加了5.31%和54.11%。【结论】随温度升高草本植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增强,且过度增温可使物种趋于单一化发展,引起群落物种更替。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阿尔泰山两河源草地地上植被,确定点位因子对草地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为两河源草地管理、维护以及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草地生态安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两河源草地为研究对象,沿经度、纬度和海拔梯度调查了30个样地草地的植被状况,利用α-多样性测度中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对草地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两河源草地地上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表现出明显空间规律,地上生物量呈中西部高,东南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而物种多样性则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同时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与纬度、经度、海拔均显著相关(P<0.05)。经度、海拔、纬度和盖度共同作用影响了地上生物量的分布格局;经度、海拔和纬度共同作用影响了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结论】两河源草地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规律性,经度、海拔和纬度等环境因素是影响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空间格局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宋长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709-4711,4734
海拔梯度被认为是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的决定因素之一。不同海拔梯度群落间的相异性反映群落间环境的异质性,进而影响着植物群落的分布与物种多样性。该研究采用样线法对不同海拔小嵩草群落的数量特征、生物多样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物种的生物量、物种数及多样性指数均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中海拔梯度处达到最大值,生态优势度却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呈线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分析了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生物量动态规律。【方法】基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地类型图,结合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类草地区域19个采样点的生物量野外调查数据,对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生物量动态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类草地单位面积生物量空间分布具有高度异质性,总生物量在83. 63~4782. 79 g·m-2之间波动,均值为1123. 14 g·m~(-2);地上生物量以灌木为主,草本生物量随海拔增高而显著增多(P 0. 05),灌木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随海拔增高而显著减少(P 0.05),地下生物量与海拔相关性不大;生物量在经纬向上均具有一定线性规律,但无显著相关性关系(P 0. 05);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类草地根冠比较大,灌木NPP占比为62. 92%,草地生物量和NPP均与降水具有显著相关性(P 0. 05),但NPP与气温相关性不大(P 0. 05)。降水是影响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类草地生物量分布的重要因素。【结论】经纬度的变化、不同的海拔梯度、降水量大小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喀什地区温性荒漠类草地生物量动态分布。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青海湖鸟岛地区不同土壤水分梯度下个体与群落水平株高,根长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旨在:(1) 在小尺度上调查不同土壤水分梯度对草地高、根长和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的影响;(2) 在个体和群落水平上检验同速生长理论;(3) 为青海湖周边地区地下生物量估计提供数据支持,并讨论环境因素对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比值(R/S)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水平上株高、根长、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都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群落水平上地上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地下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青海湖流域鸟岛地区个体水平上根长、株高比值的变化范围为0.3~6.0,均值和中值分别为1.6和1.3;个体水平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也有较大的变化范围(0.4~11.3),均值和中值分别为2.5和1.5;群落水平地上生物量变化范围为221.59~352.77 g·m-2,地下生物量变化范围为741.98~1182.20 g·m-2,地下、地上生物量比值的变化范围为1.4~7.1,均值和中值分别为3.0和1.9。土壤水分在个体和群落水平上都影响到了植物株高、根长以及生物量的分配。基本表现为:个体水平上株高、根长、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都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群落水平上地上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地下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该区域草地生物量分配规律在个体和群落水平上都不支持等速生长假说。  相似文献   

8.
根据戴云山南坡10个海拔梯度的样地调查,分析了戴云山南坡植物群落生活型的海拔梯度格局。结果表明,戴云山南坡植物群落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占85.56%,不同生活型比例大小顺序为高位芽植物>地下芽植物>地上芽植物>1年生植物>地面芽植物,生活型分布状况表明戴云山南坡地带植被以森林植被占优势。生活型的海拔梯度格局:高位芽生活型物种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后降,地下芽植物和地上芽植物生活型随海拔的变化趋势呈双峰型,1年生植物随海拔的升高从减少到增加的变化趋势,地面芽生活型物种在整个海拔梯度内呈非连续分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哈巴雪山东坡矿场路植物群落在遭受破坏后,植物群落沿海拔的演替规律及种群的更新能力。[方法]以哈巴雪山东坡矿场路沿海拔梯度设置23个样方,分析哈巴雪山东坡矿场路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垂直分布格局。[结果]23个样地中,乔木27种,灌木65种,草本196种。物种丰富度呈明显的单峰分布格局,峰值最大出现在中海拔群落,乔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先升高后降低,而灌木层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上升呈明显下降的格局。α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与物种丰富度相似,β多样性基本也符合单峰格局,但是受矿厂区干扰峰值波动起伏较大。[结论]海拔梯度、人为干扰、小地形破坏对群落物种多样性都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干扰方式对荒漠植物与啮齿动物群落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2004年对阿拉善荒漠不同干扰方式下植物地上生物量、啮齿动物群落生物量及其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区灌木和草本地上生物量各年间存在明显差别,但较为一致的特点是7月是各区绝大多数灌木地上生物量最高的季节,10月是各区绝大多数草本地上生物量最高的季节。轮牧区3 a较一致的特点是灌木和草本地上生物量从4月到10月变化不明显;过牧区草本地上生物量在3 a中均处于较低水平,且季节变化不明显;禁牧区灌木和草本地上生物量3 a中大部分处于较高水平。(2)啮齿动物群落生物量均匀性指数的比较分析说明,不同干扰方式对荒漠啮齿动物群落生物量产生了明显不同的作用,特别是在过牧干扰方式下啮齿动物群落的生物量均匀性指数其3 a的平均值均处于较低的水平。(3)通过Spearm an相关分析表明在不同干扰方式下只有灌木地上生物量与啮齿动物群落生物量均匀性指数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且均呈正相关作用,草本地上生物量与啮齿动物群落生物量和生物量多样性指数有较强的相关性,且呈负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阴坡典型天然次生林的林分空间结构,为当地天然次生林的科学经营和相似立地条件下人工林的培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芦芽山自然保护区阴坡5个不同海拔的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云杉Picea spp.天然次生林群落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计算群落的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和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分析不同海拔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结果  华北落叶松-云杉天然次生林平均角尺度为0.51~0.53,林木空间分布格局以聚集分布为主,但聚集程度较低,优势树种在林分中属于随机分布;各海拔林木的大小分化程度整体均接近中庸状态,林木大小分化程度较小,华北落叶松的大小比数小于云杉,表明华北落叶松的竞争力较大;随海拔高度的上升,林木空间隔离程度呈下降趋势;林分空间结构指数随海拔升高而下降,低海拔林分的整体结构较其他海拔更好。  结论  研究区华北落叶松-云杉天然次生林群落均处于演替后期阶段,海拔1 950 m处林分的空间结构最好,稳定性最高。图1表4参20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人工林落叶松木材为试材、以生物质燃气为木材热处理介质,采用特定的处理装置和一定的处理条件,对照生物质燃气和氮气两种介质,试验分析处理介质对落叶松热处理木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落叶松热处理木材的密度、平衡含水率和尺寸稳定性在两种处理介质中没有显著的变化,说明生物质燃气可以作为热处理木材的介质,并且具有处理成本低、原料来源广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尾叶桉类林土壤理化性质随树龄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尾叶桉类林引种区澜沧县为例,对第一轮伐期内两个林龄阶段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在土壤物理性质方面,随着林龄的增长,土壤容重呈上升趋势,土壤结构变差;土壤自然含水量上升,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下降,毛管孔隙度上升。对土壤化学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 pH 值略降低,土壤酸性增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下降;由于种植前期施肥的影响及尾叶桉类林对钙镁的消耗小,土壤交换性镁和交换性钙含量呈上升趋势。上述结果显示随着种植林龄的增加,尾叶桉人工林可以增强土壤吸水持水能力,促进植被的生长,但土壤通气透水能力下降,土壤肥力下降,土壤酸性增强。[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在尾叶桉引种与管理中,要尽可能地保存林地枯枝落叶,维持桉树人工林养分的正常循环,使枯落物养分返还土壤。这为桉树人工林经营管理、减少环境负面效应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紫胶虫生境蜘蛛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紫胶虫生境的蜘蛛群落多样性。据初步分析,共采获蜘蛛标本725头,计65种,数量以猫蛛最多,而种类则以园蛛最为丰富。在群落多样性方面,放养紫胶虫时间较长的人工林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大于另3块样地,群落相似性系数为0.322-0.642。除放养紫胶虫时间最长的天然次生林和放养紫胶虫1 a的人工林之间的相似性为中等不相似水平外,其它两生境之间相似性都为中等相似或接近中等相似水平,反映了紫胶虫生境的蜘蛛群落不因紫胶虫放养干扰而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拟盘多毛孢菌分离、纯化及ITS区克隆测序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鸡枞菌内生拟盘多毛孢菌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鉴定,对其ITS区进行PCR扩增和克隆测序分析。[结果]形态学鉴定结果显示没有已报道的拟盘多毛孢菌与其相似,系统发育树结果也表明其属于一单独分支中。[结论]建立拟盘多毛孢菌的ITS序列数据库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河下游柽柳防风固沙功能野外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梯度风自动采集系统对柽柳灌丛附近风速进行观测,并对英苏附近23株柽柳及沙包形态指标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柽柳灌丛可以降低迎风侧及背风侧风速,使沙粒在植被底部沉积,积沙体积与柽柳各形态指标相关性大小顺序为:冠幅>叶干重>地上生物量>株高>基径>枝数.柽柳灌丛对植株高度以上风速的影响较小,低于植株高度(0.5,1.0 m和1.5 m)处风速在迎风面1H( H:植株平均高度 )处开始迅速降低,在背风面1H降到最低,之后慢慢恢复到旷野对照点水平.对不同覆盖度柽柳近地表不同高度处风速的观测结果表明:相同高度处风速随植被覆盖度增加而减小,植被覆盖度越大,风速廓线的斜率越小,对风速的削弱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磷水平下柱花草磷效率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根构型的关系,利用盆栽试验,以磷低效、磷高效、磷敏感3种基因型柱花草品种为材料,研究0、0020、0035、0050、0075、0100、0200 g·kg-1共7个磷水平下,不同基因型柱花草的磷营养特性;并进一步比较两个代表性基因型(磷低效、磷高效)柱花草在对照(0 g·kg-1)、缺磷(0010 g·kg-1)、正常磷(0025 g·kg-1)处理下苗期根系生长状况,从而确定根构型与磷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植株的磷含量、吸磷量随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磷利用效率对磷浓度的反应趋势则相反。在不同磷处理下,磷高效基因型的磷利用效率均较高,且随着磷浓度的增加不同基因型品种磷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度表现为:磷高效<磷低效<磷敏感。随着磷胁迫的加重,磷高效和磷低效基因型的侧根数、主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和根活跃吸收面积均增加,根直径减小。磷高效基因型柱花草根体积显著高于磷低效基因型,且在其他根构型指标上优于磷低效基因型。磷高效基因型品种较耐低磷,柱花草根系形态的改变是其适应低磷胁迫的重要机制。研究为柱花草的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杨树耐盐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必胜  汪晓沙  黄梅  朱继军  林登贵  李梅玲  李萍  曾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161-17163,17230
杨树生长迅速、生物产量高,是一种世界性的造林树种,一些杨树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对盐碱化土地的利用和开发具有重要价值。对盐胁迫下杨树的植物学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耐盐分子机制和遗传改良策略进行了综述,并对深入地解析杨树耐盐分子机制应采取策略和在生产中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以期为筛选和培育耐盐杨树品种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壳囊孢属真菌(Cytospora spp.)的种类及在新疆的分布特征。【方法】在新疆14个地(州)共收集到2 763份病害标本,鉴定出27种壳囊孢属真菌,采集文献资料记载新疆累计记录51种壳囊孢属真菌,采用ArcGIS软件、Gephi软件及Spreensen公式不同种类壳囊孢属真菌在新疆不同地区和寄主上的分布情况及相似性。【结果】壳囊孢属真菌在新疆伊犁地区(31种)、乌鲁木齐市(27种)、塔城地区(21种)和昌吉地区(20种)分布壳囊孢种类及数量较多;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3种)、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3种)和和田地区(2种)分布较少;该菌能够寄生于21科植物中,其中蔷薇科(19种)、杨柳科(18种)、胡颓子科(8种)植物的种类及数量较多;桑科(1种)、忍冬科(1种)、无患子科(1种)等植物上较少。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在全疆15个地州(市)的11科寄主均有分布;壳囊孢属真菌在海拔600~900 m处分布较为丰富,阿克苏和吐鲁番两地间的相似性系数最高。【结论】新疆现已记录51种壳囊孢属真菌,其中受金黄壳囊孢菌(C. chrysosperma)危害的植物种类最多,蔷薇科、杨柳科、胡颓子科植物上分布的壳囊孢属真菌种类较多。  相似文献   

20.
小球藻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季祥  张智慧  张雪艳  蔡禄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763-16764
[目的]优化小球藻培养条件,以提高小球藻生物量。[方法]在无菌培养条件下,对影响小球藻生长的主要营养因素Na2CO3、NaNO3、KH2PO4和MgSO4等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结果]微量元素和pH值对小球藻的生长有非常明显的影响,优化培养基配方为:Na2CO30.02g/L,NaNO32.0g/L,KH2PO40.02g/L,MgSO40.1g/L,环境条件为pH值6.0。[结论]该研究为扩大培养小球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