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旱稻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义遗传力、遗传相关、遗传进度和选择指数等几个方面,分析了57份旱稻品种的株高、有效穗数、主穗长度、主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粒重和剑叶长/宽7个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潜力和选择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剑叶长/宽、单株粒数、主穗长度、千粒重的广义遗传力较高,有效穗数、单株粒重的广义遗传力偏低;单株粒数、单株粒重、有效穗数3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变幅较大,在该群体中对这3个性状进行选择的潜力较大;产量性状中的单株粒数和千粒重与单株粒重本身均有一定的遗传潜力,预期遗传进度也较大,特别是单株粒数的预期遗传进度较大;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千粒重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正相关,主穗长度与有效穗数间存在极显著的遗传负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单株粒数和千粒重来间断增加单株产量;用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千粒重和有效穗数构成的选择指数进行综合选择,相对效率高达219.34%,比直接选择单株粒重提高了119.34%,显著高于对单株粒重的直接选择,因此采用这个指数对单株粒重进行间接选择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4个品种和12个杂交组合F_1的11个性状进行相关遗传进度和综合选择指数的研究,结果表明:1、单株果数的直接选择较其它单株性状的间接选择效果好。2、株高和侧枝长的间接选择比含油率的直接选择效果好。3、应用选择指数方法进行选择能够克服对单一性状选择的不足,显著提高单株果重和含油率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3.
红花种子产量相关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9个栽培红花品种为材料,进行种子产量相关性状通径分析。结果表明,9个相关性状对种子产量影响的顺序:单株粒重>单株无效果球数>株高>平均每果粒数>开花期>一级分枝数>百位重>单株有效果球数>单株粒数。降低单株无效果球数是提高种子产量的主要途径。在百料重、一级分枝数、单株无效果球数相对稳定的类型中,选择植株高大的材料,是提高种子产量的重要途径。开花期、单株有效果球数、单株粒数通过株高进行间接选择,亦是提高种子产量的重要途径。选择单株有效果球数多的材料,或在百粒重相对稳定的类型中,选择平均每果粒数多者,亦可提高种子产量。在单选单株粒重高的材料,可能会因为其他相关性状的变化而导致减产。因而两两性状间的互作效应对种子产量的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估算了花生11个性状的遗传进度和选择指数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性状间遗传力存在较大差异,应据此掌握各世代不同性状的选择标准。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选择很重要,单株结果数是相关选择的关键性状,选择饱果数多、侧枝长的材料对单株产量也有一定的改良效果,选择时应予以重视,而百果重、百仁重不是产量的限制因素。花生育种应用选择指数方法进行综合选择比对单株产量单一性状直接选择的效率提高23.22%,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3个春大豆品种(系)为材料,进行了春播和秋播试验。分别估算了春大豆品种×播季互作效应;春播与秋播条件下品种间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进度;以及秋播农艺性状与春播单株生产力的相关等。结果表明:春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品种间、播季间、品种×播季互作效应存在极显著差异。百粒重、株高等农艺性状秋播遗传力较高,秋播变异率较小,遗传进度大,秋播下性状与春播下单株产量相关密切,表明秋播条件下按百粒重和株高等对单株生产力进行间接选择,其效果高于对单株生产力的直接选择,认为春播秋播下两次选择,有助于加快春大豆育种进度。  相似文献   

6.
大豆杂种F2代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相关及其遗传进度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显华 《大豆科学》1989,8(1):21-32
本文通过对8个大豆品种(系)的F_2代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固定模型的分析,初步研究了蛋白质含量等11个品质性状之间以及它们与产量等农艺性状间的遗传相关,讨论了几种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进度。结果表明: 1.蛋白质含量与单株粒重、主茎有效节数、脂肪、软脂酸含量呈密切负相关,与百粒重、株高、主茎有效节数、开花期的相关遗传进度的绝对值较大。 2.脂肪含量与百粒重、株高、蛋白质、软脂酸、油酸含量、蛋白质总量密切负相关,与单株粒数、开花期、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密切正相关;与单株粒数、百粒重、株高、开花期的相关遗传进度的绝对值较高。 3.蛋氨酸含量与主茎有效节数、亚油酸含量密切负相关,与株高密切正相关;与株高的相关遗传进度值较高。 4.亚麻酸含量与百粒重、株高、油酸含量、蛋白质总量密切负相关;与单株粒数、结荚高、开花期、脂肪含量密切正相关;与单株粒数、百粒重、株高、结荚高、开花期、成熟期的相关遗传进度的绝对值较高。 这些相关遗传进度值大且容易测定的性状、可以在F_2代开始作为直接选择性状,间接选择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两个杂交组合的260个株系为材料,研究了花生育种应用选择指数的问题,建立了含有单株产量、单株果数,单果重、饱果数和总分枝数五个不同性状组合的31个选择指数,分析了各性状对产量选择遗传进度的作用和重要性。结果指出,单株产量在花生的后代选择中是第一个重要经济性状,但必须重视单株果数和单果重两者的协调一致。逐项选择法、选择指数法和独立淘汰法三种不同选择方法的选择效率比较结果,选择指数法最为有效。选择指数法可用一个“值”,对产量和其它与产量有密切关系的性状进行综合评定,它无论在理论预期进度上还是在实际进度上都比对单株产量单一性状进行直接选择有更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5个普通亚麻种为材料进行含油率选择指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株结实果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有效分茎数、主茎分枝数、不实花果数6个相关性所构成的选择指数对含油率进行综合选择的效果最好。用该选择指数对5个参试品种评审结果表明,喀什7331是综合性状优良的最佳油用型品种,瑞典3号是综合性状最差的低含油率品种。  相似文献   

9.
间作大豆产量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及选择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梁镇林  梁颖 《大豆科学》1997,16(1):54-59
在间作条件下,测定和估算了栽培大豆产量与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关,回归,遗传进度和选择指数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除百粒重与小区产量呈负向回归和相关外,其余8性状与小区产量均为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0.
Dao  P.T. 《大豆科学》1992,11(3):198-203
本试验采用25个新的大豆品系为材料,用Robinson等的公式计算了选择指数的遗传进展;用Johnson等的公式计算了直接选择产量的遗传进展;用选择指数的遗传进展占直接选择产量的遗传进展的百分率表示选择指数的相对选择效率;用判别函数求得选择指数的公式。 试验结果表明:除了单因子指数选择的效率低于直接选择产量的效率外,所有的指数选择效率都高于直接选择产量。包括所有10个性状的指数选择效的相对效率最高(115.25%)。从经济和简便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包括5个性状(小区产量,熟期,株高,每株荚数,百粒重)的指数选择是可行的。它的相对选择效率是114.07%。  相似文献   

11.
江淮下游大豆地方品种群体产量改进的选择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研究的总体为江淮下游大豆地方品种群体,供试材料为由78个品种组成的随机样本,在构作产量改进的选择指数式时,穷举R~2方法,或最小R~2法、最大R~2法等适当的逐步回归方法是选用指数性状的有效方法。除产量外,从17种性状中还选出单株粒重、茎粗、倒伏之程度、结荚高度、瘪粒率及一些其他性状用于构作各种选择指数式。凡不包括产量本身的选择指数式,仅能提供相当于单独产量选择时65—80%的选择进度,包括产量本身的选择指数式,可以提供与单独产量选择一样或稍高的选择进度。在包含产量本身的选择指数式中,增添性状对改进选择进度并不明显。本地区地方品种产量改进的育种中,指数式3ey、4y、5y可用于准确的产量试验以前的育种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2.
覆膜红花单株种子产量相关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新红花1号、吉红1号等10个红花品种为材料,在地膜覆盖条件下进行单株种子产量相关性状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0个相关性状对单株种子产量影响的顺序为:单株有效果球数>单株总粒数>每果球粒数>百粒重>一级分枝数>单株无效果球数>单株总叶片数>株高>主茎种子重量>二级分枝数.单株总粒数与单株有效果球数的互作效应对单株种子产量的影响在所有的性状互作中为最大,单株有效果球数、单株总粒数、每果球粒数及百粒重是影响红花单株种子产量的4个主要因素.所研究的10个农艺性状中,两两性状间的互作效应对红花单株种子产量的影响极大,在红花育种、地膜栽培时应注意考虑这些性状间的影响.单株种子产量高的株型特征为单株无效果球数少,一级分枝数多,单株有效果球数多,单株总粒数和每果球粒数多,百粒重大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作为杂交亲本材料的二十个胡麻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数、单株结实果数与单株粒重的遗传呈极显著正相关;直接通径系数为较大正效应。二者通过有效分枝数和千粒重对单株粒重的间接作用为负效应。有效分枝数、有效分茎数与单株粒重遗传呈极显著正相关;直接通径系数为负效应,但其通过单株结实果数、单株粒数的间接作用为较大的正效应。千粒重与单株粒重的遗传相关呈显著负相关,其直接通径系数为较大的正效应。通过单株粒数的间接效应为较大的负效应;通过其它性状的间接效应都很微弱。因此,选育高产新品种,以提高单株粒数、单株结实果数为主;间接选择有效分枝数多,千粒重大的单株。  相似文献   

14.
选用2份吉林省主推的大豆品种,3份引自美国的低亚麻酸材料作为杂交亲本,2000年按Griffing方法2进行双列杂交,估算了5种油脂脂肪酸含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及对单株粒重、百粒重的通径系数.结果表明:表型相关系数与遗传相关系数非常接近.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麻酸含量和百粒重的遗传相关均为正值,亚麻酸含量与百粒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亚油酸含量与百粒重的遗传相关为负值,通过百粒重可以对亚麻酸和亚油酸进行间接选择.油酸、亚麻酸对单株粒重的直接效应与遗传相关的表现相一致.亚油酸对单株粒重的直接正效应主要被油酸、亚麻酸的间接负效应所掩盖,使得亚油酸的直接效应与遗传相关表现相反.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对百粒重的直接效应与遗传相关的表现一致.油酸、亚麻酸对百粒重的直接通径系数与遗传相关的表现不一致,主要是被亚油酸的正向效应所掩盖.因此可通过百粒重进行间接选择,以达到低亚麻酸育种目标,同时也可提高亚油酸含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6个粳稻杂交组合F2代6个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遗传参数、通径分析及选择指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期世代对每穗粒数、有效穗数、单穗重及单株谷重进行综合选择,对产量的遗传进展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普通亚麻的9个品种为材料进行种子产量相关性状通径分析。结果表明,7个相关性状对种子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株高>工艺长度>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结实果数>千粒重>主茎分枝数。千粒重相对稳定的类型中,选择植株较高、单株粒数较多者,是提高种子产量的主要途径。降低工艺长度也是提高种子产量的重要因素。在植株较高、单株粒数较多的类型中,选单株粒重较高、单株结实数和主茎分枝数多的材料可有效提高种子产量。在其它性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选择千粒重高者也可提高种子产量,但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44个夏玉米杂交种穗部6个主要性状与单株粒重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表明:穗长与穗粗在影响单株子粒产量诸因素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对穗长、穗粗重点选择的基础上,考虑对穗行数、行粒数、出子率的选择,容重可独立进行选择。穗部性状的选择必须考虑性状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综合利用某一穗部性状对单株粒重的直接效应和通过其他性状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6个粳稻杂交组合F2代6个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遗传参数、通径分析及选择指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期世代对每穗粒数、有效穗数、单穗重及单株谷重进行综合选择,对产量的遗传进展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大豆更替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研究了建国以来辽宁省大豆更替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进及主要农艺性状与更替品种产量的关系。总的趋势是13个性状中除了分枝数以外其余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三粒英数、分枝英数、单株粒重、粒茎比、株高及主茎节数的增长量较大,生育期变化量最小。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重与单株荚数、主茎荚数、分枝荚数、百粒重和粒茎比有直接相关效应。单株荚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南方稻区近40a来一些主要的大面积推广品种的株高、每穗结实粒数,每穗总粒数、单株谷重,千粒重、单株有效穗数等6个数量性状的变异,对这些性状的遗传率,遗传变异系数,遗传进度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在对这些性状的遗传率,遗传变异系数,遗传进度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在对后代产量的选择中,对每穗结实粒数这个性状进行选择,效果最好;综合性的改良,以每穗总粒数为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