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河蟹暂养具有方法简便、养殖周期短、见效快等优点,已被广大养蟹户普遍采用。特别是湖泊、河沟等大水面起捕的成蟹,通过暂养可以免除河蟹上市早、价格低、市场需求不大等缺点,做到待价而沽,适时销售,同时还能快速育肥,提高河蟹的品质。河蟹暂养的方法很多,有网箱、水泥池、土池等多种,但在实践中以土池暂养较为常见。 1.放养前的准备 用于暂养的蟹池可大可小,应因地制宜,根据暂养蟹的数量而定。可以选择在排灌方便、水源清洁、无污染的地方建造暂养蟹池。池形最好东西走向,便于光照及增  相似文献   

2.
一、基础设施 养蟹的水芹田,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保水性能好的田块。单口水芹田养蟹水面以3~10亩为宜,四周离田埂1.5~2米处开挖一条环沟,环沟宽1.5米,深1.2~1.5米。田块大要设田间沟,田间沟以丰产沟为基础,适当加宽加深,可呈"十"、"目"井"字沟,并与环沟、暂养池相连。暂养池长度视田块大小而定,深1.2米、宽3~4米,作培育V期幼蟹、暂养蟹种或收获商品蟹使用。  相似文献   

3.
我镇地处长荡湖与鬲湖之间。1994年起进行8.2亩稻田养蟹试验,经10年发展,河蟹面积扩大到14000亩。上世纪90年代,只要养蟹,价格与收入都较高。而近几年,蟹要讲无公害、更要比单只蟹重。2000年前,我们用当年早繁幼蟹放养,产量、回捕率尚可,但规格小;而外地扣蟹种回捕率低、产量低,收益差。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从2001年开始,进行三方面探索:一是改当年早繁幼蟹为扣蟹种;二是改外地扣蟹种为当地扣蟹种;三是改密养为稀放。经3年摸索,获得较好的收益。如我镇原司马村26户养蟹户,养蟹552亩,亩均净利2650元。其中25户523亩采用当地扣蟹种,亩均净利2810元,最高1户10亩蟹,亩均净收入5200元。  相似文献   

4.
4.种草与投螺蟹种放养采取“护草养蟹”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在池塘一角用10目聚乙烯网布围成一块较小面积的区域,作为蟹种暂养区,暂养区一般为池塘面积的1/10左右.其余部分用于护养水草。待护养区水草渐渐恢复、茂密生长时.将暂养区的网栏撤除。有条件的也可以先在小塘口暂养,待蟹池水草恢复生长后,再移入。平时对蟹池中水草品种进行筛选、优化,加强水草的护养工作,搞好水草茬口安排,使水草的覆盖率始终保持在水面的50%-60%左右。改良螺蛳投喂工艺,  相似文献   

5.
正(续第4期第24页)三、稻蟹综合种养稻蟹综合种养分为稻田养殖扣蟹和稻田养殖成蟹,放养时间相对较晚,目前应提前做好生产准备,主要包括田间工程、育秧和扣蟹暂养等。1.田间工程(1)田埂加固。加固夯实养蟹稻田的田埂,一般田埂顶宽50~100厘米,  相似文献   

6.
河蟹暂养,是指在河蟹进行生殖洄游前1~2个月大量收购“黄蟹”,放在池塘中屯养,育肥增重,强化培育,使之尽早成为“绿蟹”。这一方法使河蟹成活率、正品率提高,且捕捉方便,可随时上市,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受到养蟹户的欢迎。经几年的摸索,已使暂养成活率由原来的60%~70%,提高至95%以上,正品率也相应提高。其技术要点如下: 一、池塘要求首先选择面积适宜的塘口,一般以3~20亩为佳。面积较大的池塘,需在中间筑埂分隔,以便捕捞时可根据出售量分批起捕;其次,池塘要求平坦、少淤泥,可保水深1米左右,塘埂结实无渗漏,水源方便,无污染;  相似文献   

7.
“稻蟹共作”生产模式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蟹共作"模式是稻养蟹、蟹养稻,稻与蟹互利互惠,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既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又提高了稻谷的品质;以机插水稻为主的农垦系统,在不降低机械作业效率的同时,利用进水渠作为河蟹暂养池和投料区,旨在研究机插稻田河蟹的除草效果,探索河蟹的饲养数量和投放规格,最终获得产量及效益的最大化,进一步完善机插稻田里稻蟹共作模式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人工养蟹,是一项新兴的生财致富门路,很有发展前途.但目前各地采用的普通养蟹池,由于各种生物混生混养,敌害多、病害多、杂草多、臭泥废物多、不易调温调水等,致使幼蟹成活率低,成蟹产量不高,显著降低经济效益.四川平昌县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棚架环形养蟹池,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易管理、收益大等特点,较好地克服了普通养蟹池存在的诸多问题,颇受广大养蟹者的欢迎.现将棚架环形池养蟹新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相同地点、时间和水源的条件下 ,进行了池塘和大水面中网箱冬季暂养商品蟹的研究。结果表明 ,网箱中暂养的商品蟹暂养成活率平均高出池塘 4.6 % ,由于网箱中暂养的商品蟹活力强 ,品质明显好于池塘蟹 ,因此经济效益也高出池塘蟹。经过平均约 2个月的暂养 ,池塘蟹和网箱蟹平均实际增加经济收入分别为 19%和 6 7%。  相似文献   

10.
阿克泰防治养蟹稻田水稻害虫的效果与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田养蟹集水产养殖与粮食种植为一体,属高效益、多功能生产模式,是稻农增收的良好途径。但随着该生产模式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矛盾。河蟹Eriocheirsinensis作为节肢动物,对农药敏感,而辽宁省水稻害虫发生危害严重,养蟹稻田不宜施用农药防治害虫,造成蟹收稻欠,蟹田害虫种群  相似文献   

11.
中华绒螯蟹养殖是一项高投入高效益产业,但在养殖过程中中华绒螯蟹发病是令众多养殖户大伤脑筋的事。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不能正确认识中华绒螯蟹发病的原因;乱求医,滥用药,不但不能治好蟹病,有时反而使病害更加严重;二是蟹一旦发病,增收增效可能成为泡影,有的甚至亏损而负债累累。近年来,笔者一直从事稻田中华绒鳌蟹养殖,在实践中摸索了一套综合防治稻田中华绒螯蟹病害技术,现简易介绍如下,供广大养蟹户参考。1、稻田选择众所周知,良好的水质环境是中华绒螯蟹健康生长的重要保证。在养殖过程,我们注意到用死水或城镇、村庄生活污水养殖,蟹易…  相似文献   

12.
《安徽农业科学》2020,(5):106-108
为探讨秋后暂养育肥对大规格商品蟹外观、生物学和营养成分等品质指标的影响,选择面积0.133 3~0.200 0 hm~2的试验池塘6口,每3口为一组,一组暂养雌蟹,另一组暂养雄蟹,随机观察并测定暂养0、10、20、30、45、60 d雌、雄蟹的外观色泽、肌肉指数、性腺指数、肝胰脏指数、肥满度以及可食部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含量。结果表明,暂养20 d后,河蟹体色有较明显改变;暂养30~60 d,体色基本稳定,具有明显的"青壳、白肚、黄毛、金爪"特征。不论是雌蟹还是雄蟹,暂养20、30 d时各项生物学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暂养30~60 d除雌蟹性腺指数外,各项生物学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30 d相比,暂养60 d雌蟹性腺指数显著上升(P<0.05),肝胰腺指数略有下降(P>0.05)。无论是雌蟹还是雄蟹,暂养对可食部分粗蛋白及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粗脂肪含量及雄蟹水分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3.
幼蟹培育是指把大眼幼体培育到幼蟹的养殖过程,在这个阶段,养蟹池的水温、含氧量、酸碱度、敌害生物等外界环境因素和投饵、大眼幼体老化淡化的人工管理因素,是导致幼蟹死亡的重要原因。为提高幼蟹培育成活率,该文在分析幼蟹死亡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河蟹喜欢在水草丰富,水质清新的环境中生活,水草的多少,对养蟹成败非常重要.养蟹池中,适当栽培水草,能够满足河蟹多方面的需求,保证河蟹正常生长.在养蟹池中,适合河蟹需要的水草种类主要有苦草、轮叶黑藻、青萍、眼子菜等水草.现将它们的作用及栽培方法简介如下,供养蟹户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杨贤玉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212-213
池矿养蟹成本低、收益好,就池矿养蟹的场地选择、蟹池建造、饲养管理、成蟹捕捞等技术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农家致富》2005,(13):6-7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又称螃蟹、毛蟹、清水闸蟹。河蟹肉质细嫩、膏肥卵丰、个大鲜美,经济价值较高。河蟹食性杂,可食鱼、虾、螺等动物性饵料.也食浮萍等植物性饲料。食量较大,消化能力很强。自七十年代我国开始人工繁殖研究,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先后解决了亲蟹饲养运输、交配产卵、越冬孵化、幼体培育和蟹苗暂养等一系列技术问题,现在养蟹技术十分成熟,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稻蟹共作对水环境和水稻产量的影响,在水稻本田期、返青期、分蘖期、拔节期、扬花期和灌浆期分别采集不同河蟹放养密度的稻蟹共作稻田(低密度,仔蟹放养密度18 ind/m2;高密度,仔蟹放养密度54 ind/m2)和不养蟹稻田(CK)水体的水样,分析不同稻田的水质和水稻产量。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周期,不养蟹稻田溶解氧含量高于养蟹稻田,其中扬花期,不养蟹稻田显著高于养蟹稻田(P0.05);低密度养蟹稻田和高密度养蟹稻田差异不显著(P0.05)。分蘖期,高密度养蟹稻田氨氮含量最高,不养蟹稻田和高密度养蟹稻田呈显著差异(P0.05)。灌浆期时,不养蟹稻田总磷含量最高,不养蟹稻田和养蟹稻田呈显著的差异(P0.05),低密度养蟹稻田和高密度养蟹稻田差异不显著(P0.05)。水稻生长周期,从分蘖期开始缺乏磷肥,从扬花期和灌浆期开始缺乏氮肥。分蘖期放养蟹苗比较适宜,此期以后亚硝酸盐和氨氮含量迅速下降,低于仔蟹的安全浓度。低密度养蟹稻田水稻产量最高,且与不养蟹稻田和高密度养蟹稻田呈差异显著(P0.05),不养蟹稻田和高密度养蟹稻田水稻产量差异显著(P0.05),不养蟹稻田水稻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18.
稻田生态养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蟹是一种新的复合型农业生态种养模式,此技术能够将农业生产与渔业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文章从田块选择、蟹田建设、蟹种选择、稻田养蟹模式及蟹田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稻田生态养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诸暨市湄池镇姚家村,有19户养蟹专业户,94亩养蟹基地,去年净收入达110多万元。1987年村民姚金岳从外地引进蟹苗搞养殖,几经失败,但他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赴外地学习取经,经反复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他把蟹虾套养、水草护养的一整套养殖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村民。在他的帮助下,到1993年发展养殖户10多户,养殖面积发展到30多亩。  相似文献   

20.
利用稻蟹共生关系,达到一地多用、一水多用、一地双收,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本文从稻田扣蟹的暂养、放养、饲养管理、水稻管理、蟹种捕捞、扣蟹的越冬及稻田成蟹养殖田块的选择、蟹田工程建设、蟹种暂养、蟹田管理、饲养管理、水稻种植、回捕等方面详细说明了稻田养殖扣蟹及成蟹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