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沿河铁叫鸡的肉用性能和肉品质特点,试验对150日龄沿河铁叫鸡的屠宰性能、器官重、肉品质进行测定,并分析同类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1)公、母鸡屠宰率分别为87.22%、89.59%.公鸡的活重、屠体重、脚重、翅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率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母鸡的腹脂率极显著高于公鸡(P<0.01)...  相似文献   

2.
笔者对40只240日龄健康沐川乌骨黑鸡母鸡的体重、8项体尺指标、产蛋性能、肝脏和心脏质量及其指数进行统计及相关性分析,旨在探究沐川乌骨黑鸡体重、体尺指标、产蛋性能与内脏指标的相关性,为该品种的选育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沐川乌骨黑鸡成年母鸡平均肝脏和心脏质量分别为29.90 g和9.03 g,脏器指数分别为1.68%和0.51%。体斜长、胸深、胸围、龙骨长、背宽与肝脏质量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体斜长、胸深、胸围、胫长、胫围与心脏质量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体重与肝脏重、心脏重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产蛋性能与肝脏、心脏质量及其指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笔者根据获得的数据分别建立了胸围、胫围估测肝脏质量和心脏质量的回归模型,并构建肝脏和心脏质量与体重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沐川乌骨黑鸡体重、体尺与产蛋性能的相关性,笔者分别测定了42只240日龄健康母鸡体重、8项体尺指标(体斜长、胸深、胸围、胸宽、龙骨长、背宽、胫围、胫长)和160日龄~240日龄产蛋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体重与各体尺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或P<0.05),其中体斜长、胸围、胸深与体重具有强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703、0.818和0.669。体重、各体尺指标与产蛋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沐川乌骨黑鸡体尺指标测定对于该品种个体体重选育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徐海鸡体重和体尺性状指标间的内在相关性,以280日龄徐海鸡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公鸡、母鸡的体重与体尺性状指标,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徐海鸡公鸡体重与胫长、胸宽、胸角、体斜长和龙骨长极显著相关(P0.01),与胫围显著相关(P0.05);胫长与胫围、胸宽极显著相关(P0.01),与龙骨长显著相关(P0.05);胸宽与胸角和体斜长、胸角与体斜长显著相关(P0.05)。母鸡体重与胫长极显著相关(P0.01),与龙骨长显著相关(P0.05);胫长与胸宽、龙骨长显著相关(P0.05)。由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公鸡、母鸡的体重与体尺性状指标都可以综合为4个主成分指标,累计贡献率分别为86.113%、80.137%,体重、体斜长、胫围、龙骨长和胸角是对主成分贡献最大的性状,反映了徐海鸡的体型特征和生长发育规律,对徐海鸡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金湖乌凤鸡体重与体尺的相关性,选取120日龄公母鸡各100羽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公鸡的体重、体斜长、龙骨长、胸宽、胸深、胫长、胫围指标极显著大于母鸡(P<0.01),公鸡的胸角极显著小于母鸡(P<0.01).公鸡的体重、胸宽、胸深及母鸡体重、胸宽变异系数均大于10%,体尺其他性状指标均小于10%.公鸡体重...  相似文献   

6.
仙居鸡早期肉用性状的测定与遗传力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仙居鸡体重、体尺、屠宰和肉品质性状,研究其肉用特性。试验用12个公鸡家系的720只健康雏鸡(公、母各半),进行为期12周的饲养。每周测定个体重,12周龄时每个家系取5只公鸡、5只母鸡测定其体尺、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2周龄后公鸡体重均极显著大于母鸡(P<0.01),12周龄公、母体重分别为858.9g和719.5g;12周龄公鸡的体斜长、龙骨长、胫长、胫围都显著大于母鸡(P<0.05);公鸡的屠体率、半净膛率、胸肌率、头率、爪率、心率、肝率等指标均极显著大于母鸡(P<0.01),而肌、腺胃率则是母鸡极显著大于公鸡(P<0.01);公鸡胸肌剪切力显著大于母鸡(P<0.05)。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阿坝州藏鸡体重、体尺和屠宰性能之间的内在相关性,选取了180只32周龄的阿坝藏鸡对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等12个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阿坝藏公鸡的体重、体尺和屠宰性能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母鸡(P0.01)。公鸡的胸宽和胸深变异系数分别为19.51%和18.53%,母鸡的胸宽和胸深变异系数分别为21.59%和19.74%,表明阿坝藏鸡体尺仍具有较大选育潜力。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公鸡和母鸡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和腿肌重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75,P0.01)。由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藏公鸡选择出了三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8.817%,其中体重、体斜长、龙骨长、胸深和胫长对主成分贡献率较大;藏母鸡也选出了三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5.268%,其中体重、体斜长、龙骨长、胫长和胫围对主成分贡献率较大,提示今后对藏鸡体型性状的选育至少应包括以上指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对瑶鸡体尺与体重进行通径分析并建立其最优回归模型,为通过体尺性状提高瑶鸡的选育理论提供依据。试验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1日龄瑶鸡雏鸡200只,公母各半,饲养至18周龄,每隔两周称重一次,同时测量鸡只的体斜长(X_1)、龙骨长(X_2)、胫长(X_3)、胫围(X_4)、胸宽(X_5)、胸深(X_6)等体尺指标。运用SPSS 20.0软件分别对公、母鸡的体重和体尺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公鸡的体重显著高于母鸡的体重(P0.05),除12周龄公鸡、母鸡的胫长、胫围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各周龄两性的各项体尺差异显著(P0.05)。瑶鸡公鸡体重与体尺性状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相关系数最大的是胫围(r=0.687),其次是胫长(r=0.555);母鸡体重仅与体斜长、胫围、胸深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相关系数最大的是胫围(r=0.425),其次是体斜长(r=0.422)。胫围、体斜长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影响瑶鸡体重,胫长主要通过间接作用影响体重。公、母鸡体重与体尺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1 206.414+45.646X_4+6.058X_1和Y=-651.861+27.347X_4+7.046X_1。综上所述,瑶鸡在选育时,公鸡应注重胫围、胫长、体斜长的选择力度,母鸡应注重胫围和体斜长的选择力度,以达到最大限度提高体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6月龄吐鲁番斗鸡公母鸡体重与体尺性状间的相关性,为其科学饲养管理及选育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6月龄吐鲁番斗鸡公母鸡的体重和体尺性状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吐鲁番斗鸡公鸡的体重、体斜长、胸宽、龙骨长、胫长、胫围、颈长均极显著大于母鸡(P0.01),胸角显著小于母鸡(0.01≤P0.05);公鸡体重与胸宽、龙骨长、胫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母鸡体重与龙骨长、胫围均呈显著正相关(0.01≤P0.05)。  相似文献   

10.
采集了110个中国地方品种鸡所在地的生态因素(平均海拔高度、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日照时数)和生产性能指标,以研究其对中国地方品种鸡的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高度显著影响公母鸡胫长、公鸡胫围和胸肌率、母鸡屠宰率、半净膛率和蛋重(P0.05);炎热条件下公母鸡胸宽、胫长和母鸡胫围生长较差,公母鸡屠宰率和公鸡半净膛率在暖条件下表现较好,蛋重在凉条件下较高;年均降水量对中国地方鸡品种公母鸡体斜长、胫长、骨盆宽及公鸡的腿肌率、胸肌率和母鸡体重、全净膛率、蛋重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影响(P0.01);年均日照时数对公母鸡体重、公鸡胸深和母鸡胫长、骨盆宽、屠宰率、腿肌率和蛋重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的影响(P0.01)。  相似文献   

11.
大骨鸡体重和体斜长生长曲线拟合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探索大骨鸡体重与体斜长的生长发育特点及2种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在对0~42周龄大骨鸡母鸡体重和体斜长分别进行测定分析的基础上,采用Logistic、Gompertz 2种生长曲线模型分别对大骨鸡的体重和体斜长生长曲线进行拟合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种模型的拟合度较高,均大于0.990,其中,Logistic曲线较Gompertz模型能更准确地与大骨鸡母鸡体重的生长规律相拟合(R2=0.992),Gompertz模型则能更准确地拟合大骨鸡体斜长的生长规律(R2=0.998),大骨鸡母鸡的累积体重曲线大致呈"S"型,体斜长早于体重达到生长速度高峰期及生长极限值。相同周龄时的大骨鸡母鸡体重与体斜长呈显著相关(P<0.01)。此结果可为分析大骨鸡体重和体斜长生长发育特点,指导大骨鸡新品系生长发育性状的早期选育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优质肉鸡S3系体重与体尺性状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地方优质肉鸡S3系体重和体尺性状之间的内在相关性,12周龄时选取同一饲养条件下的150只鸡(公母各半)进行体重和体尺性状等7个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S3系公鸡的体重、体斜长、龙骨长、胸角均显著高于母鸡(P0.05);公母鸡体重、体斜长、胸宽、胫围这4项指标变异系数较大,有较大选育空间;体重与体斜长、龙骨长、胸宽、胸角、胫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57、0.52、0.51、0.49和0.47,与胸深、胫长呈显著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44和0.39;其他各体尺指标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正负相关性(P0.05或P0.01);体重和7个体尺性能指标综合成5个复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92.6355%,其中第l、2、3、4、5主成分分别解释总变异的36.5353%、22.8642%、13.3115%、10.4535%和8.4710%;各主成分的特征根分布较广,经统计计算入选的5个主成分所包含信息的侧重点各有相同,分别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S3鸡的体型特征和生长发育规律,为今后选育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屠宰加工优质型肉鸡指明了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黄麻羽肉用种鸡的体质量、体尺、开产日龄与产蛋量的相关关系,选取同一批次、健康状态相近的20周龄黄麻羽肉用种鸡270只(公母比1∶2),测定体质量、体尺,记录各母鸡的开产日龄和开产后连续127 d的产蛋量,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产蛋量和与之显著相关的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黄麻羽公鸡的体质量、胫长、胫围、龙骨长、体斜长、胸宽均极显著高于母鸡的(P0.01)。公鸡体质量与体斜长之外的各体尺指标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程度最大的是胸宽(r=0.481)。母鸡体质量与各体尺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产蛋量表现为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程度最大的也是胸宽(r=0.505);开产日龄与体斜长、产蛋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 0. 01);开产日龄与体质量、胫围呈显著负相关(P0. 05);产蛋量与耻骨间距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果显示,在黄麻羽肉鸡的选种上,可以加强胸宽指标的选育,提高黄麻羽肉鸡的体质量;可通过对黄麻羽母鸡的体质量、耻骨间距、开产日龄等指标的选育,提高母鸡的产蛋性能。  相似文献   

14.
笼养条件下观察产蛋期的仙居三黄鸡不同体重对产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体重最大组的只日产蛋量、产蛋率、蛋重、产蛋数、蛋长和蛋宽等指标均为最大;蛋重和蛋宽出现显著性差异,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蛋重、蛋长和蛋宽与母鸡体重呈显著正相关。该研究结果可为仙居三黄鸡及其他蛋鸡的品质改良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湘黄母鸡生长曲线拟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湘黄母鸡90只,测定140日龄前的体重、体尺(体斜长、胸宽、胫骨长),并对各指标进行生长曲线拟合.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和Gompertz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出湘黄鸡各指标的生长曲线.对于体重,无论是拟合度还是实测值与估计值的比较,均显示Gompertz生长曲线拟合更优;而对体尺而言,则认为用Logistic模型拟合更合适.  相似文献   

16.
黄山黑鸡体尺、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测定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5周龄的黄山黑鸡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体尺、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并对其体尺和屠宰性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黄山黑鸡体斜长、胸深、胸宽、龙骨长、胫长和胫围在公母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体斜长、胸深、胸宽、龙骨长、胫长和胫围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活重、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和胸肌率在公母鸡之间存显著差异(P0.05);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和腿肌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公母鸡胸肌pH值、失水率、蒸煮损失和剪切力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肉色指标略有差异;体尺和屠宰性能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黄杂鸡体重、体尺性状与肤色性状的相关性,为黄杂鸡的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取120日龄的健康黄杂鸡母鸡100只进行体重、体尺和肤色等指标的测定,并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的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体重与所测体尺指标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体重与体斜长和龙骨长的相关系数相对较大,分别为0.883和0.876;体重与冠亮度值(L~*值)和冠红度值(a~*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8项体尺指标均与冠L~*值呈正相关(P0.05),冠a~*值和冠黄度值(b~*值)与各体尺指标间均呈负相关。说明在黄杂鸡的培育上,应进一步加强体斜长和龙骨长两项指标的选育,在肉用性能选育上可以引入冠色指标强化选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运用SAS 9.0分析了120日龄泰山柴鸡体尺性状与体重的相关关系、体尺性状对体重的直接和间接作用以及决定程度,建立了体重与体尺性状的最优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胫宽、体斜长、胸宽和胫长是影响公鸡体重最主要的体尺指标,胫宽、胫长、体斜长、胸深和胸宽是影响母鸡体重最主要的体尺指标。公鸡最优回归模型为:Y=-1.5981+0.0468X_1+0.0468X_3+0.0550X_4+1.1394X_5;母鸡最优回归模型为:Y=-1.2458+0.0282X_1+0.0121X_2+0.0411X_3+0.0603X_4+0.0929X_5。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那米鸡"的体型结构特征,对80只成年"那米鸡"进行体重及体尺测定,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除胸角外,"那米鸡"公鸡的体重与各项体尺指标均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公鸡的体重、龙骨长、胸角变异系数分别为12.76%、11.58%和10.06%,母鸡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3.66%、11.58%和10.64%,表明该鸡的体重体尺具有选育潜力。体型指数分析结果显示:"那米鸡"体型紧凑,胸、背部发育良好,胫部较高,适合肉用;在公鸡中,除胸角外,其余体尺指标与体重间及其余各体尺指标间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或P0.01);除胸深外,母鸡的体尺指标与体重之间均极显著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显示:在公鸡中选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9.793%,其中,胫围、胸宽、胸深、胸角和龙骨长对主成分贡献率最大;在母鸡中确定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744%,其中体斜长、胸宽、胸深、胸角和胫围对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提示对与那米鸡体重、体尺相关的选育至少应包含上述指标。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旨在改良泰和乌鸡的产蛋性状及绿壳蛋率。以泰和乌鸡(♂)与绿壳蛋纯合子德化黑鸡(♀)杂交获得的F1代母鸡为实验组,泰和乌鸡纯繁母鸡为对照组,比较分析性状改良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保留了"乌脚、乌爪、乌皮、乌肉、乌骨"的优良种质性状。相比对照组,实验组的体重、体斜长、龙骨长、胸角、胫长分别显著提高了42.85%、18.47%、37.63%、23.75%、15.14%;见蛋日龄显著提前,300日龄产蛋数、蛋重、料蛋比和绿壳蛋率显著提高,胸宽和50%产蛋率的开产日龄无显著变化;实验组母鸡300日龄产蛋量与开产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体斜长呈显著正相关,与胸宽、胸角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龙骨长、胫长无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论说明,以泰和乌鸡为父本,与德化黑鸡母本杂交后的F1代鸡特殊黑色种质性状得以保留,产蛋性状及产绿壳蛋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