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在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青少年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8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方法治疗)与观察组(28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评价不同固定方法的治疗价值。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43%(P0.05);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1.43%(P0.05)。结论:在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治疗中,锁定钢板的应用效果更佳,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桡骨远端复杂关节内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单纯锁定钢板和锁定钢板联合外固定支架两种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复杂关节内骨折疾病患者76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锁定钢板技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锁定钢板联合外固定支架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治疗总有效率、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在围术期仅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治疗总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锁定钢板而言,桡骨远端复杂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联合外固定支架技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闭合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锁定钢板经皮微创技术对闭合性胫骨中下段骨折98例进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进行疗效观察与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3.2月,除失访1例外,骨折均愈合良好97例,功能恢复正常。结论:锁定钢板经皮微创技术是治疗胫骨骨折的新型生物学微创治疗方法,能够减少手术时间,创伤较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患者康复较快,并发症少,提高了患者治愈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进一步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采用小切口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4例,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胸大肌三角肌入路切口锁定钢板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小切口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P0.05)。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逆行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87例股骨髁上骨折患者分为A组(43例)和B组(44例),分别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和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膝关节功能恢复等.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患肢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A组(P<0.05),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Brist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疗效优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微创治疗胫骨平台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胫骨平台压缩骨折患者68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关节镜辅助下LCP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1例(2.9%),对照组出现并发症6例(1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LCP微创治疗胫骨平台压缩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预后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腓骨闭合复位弹性钉内固定联合胫骨其它固定方式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接诊的胫腓骨骨折患者99例,其中男53例,女46例,年龄25~60岁。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51例,采用腓骨闭合复位弹性钉内固定联合胫骨其它固定方式治疗胫腓骨骨折,对照组患者48例采用腓骨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胫骨其它固定方式治疗胫腓骨骨折,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得到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8.04%(50/51),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80%(5/5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7.50%(42/48),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25%(15/48),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腓骨闭合复位弹性钉内固定联合胫骨其它固定方式治疗胫腓骨骨折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对患者的创伤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腓骨偏心性固定与中心性固定对胫骨远期愈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55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按腓骨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29例)、B组(26例),2组患者均采用髓内钉中心性固定胫骨骨折,其中A组腓骨行髓内钉内固定术,B组腓骨行钢板内固定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胫骨远期愈合时间、胫骨不愈合率及术后随访时间。结果 2组患者均随访6~10个月,术后A组无骨折不愈合患者,B组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4人,其余患者均取得较满意临床效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胫骨愈合时间及胫骨不愈合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 2组胫腓骨骨折治疗效果均较为满意,但应用髓内钉中心性固定患者创伤小,A组胫骨骨折远期愈合率较B组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平行钢板与垂直钢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肱骨远端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垂直组和平行组。垂直组给予垂直钢板治疗,平行组给予平行钢板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肘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和手术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垂直组手术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肘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跟平行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垂直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均少于平行组(P0.05)。结论:平行钢板与垂直钢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均有良好效果,可有效改善肘关节功能,提高肘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旋转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盘珠汤结合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92例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按照摸球法分为研究组(一盘珠汤+锁骨钢板内固定)与对照组(锁骨钢板内固定)。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就诊时提升(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照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7.83%、82.61%(P0.05);研究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0%、13.04%(P0.05)。结论:锁骨中段骨折采用一盘珠汤联合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长骨干骺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在2015年10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长骨干骺端骨折儿童68例,根据其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将68例患儿分为对照组(33例,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观察组(35例,弹性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结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回访期间观察的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长骨干骺端骨折具有较显著的效果,且手术操作简单,对患儿造成的创伤小,可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2.
锁定钢板掌侧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6-05-2010-10月我院收治3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病人,AO分型为B及C型,应用桡骨远端斜T形锁定钢板,采取掌 侧入路对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3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外固定器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失败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外固定组和钢板内固定组,每组30例。外固定组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架或结合克氏针骨折端交叉固定治疗,钢板内固定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均获12个月随访。结果在控制桡骨的短缩、关节面的塌陷及下尺桡关节脱位方面,钢板内固定组优于外固定组(P<0.01或0.05)。术后两组的Garla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1.25908,P>0.05)。结论外固定器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在控制桡骨的短缩、关节面的塌陷及下尺桡关节脱位方面,钢板内固定优于骨外固定器固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股骨远端外侧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4例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进行手术切开复位,选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随访8~51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 24例患者均一期愈合,膝关节HSS评分优12例,良8例,优良率83.3%.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具有固定牢固可靠、适应早期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3种不同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83例,其中86例使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DHS组),83例使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LPFP组),114例使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PFNA组)。术后随访,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DHS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愈率为90.7%,LPFP组86.7%,PFNA组98.2%,PFNA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或0.01)。术后随访,DHS、LPFP、PFNA3组并发症或内固定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2.8%、7.2%、0%,PFNA组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DHS和LPF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较DHS和LPFP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单纯空心钉内固定与联合股方肌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空心钉内固定联合股方肌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观察组,n=20),观察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并与单纯应用空心钉内固定的病例(对照组,n=20)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优良18例,可1例,差1例;对照组优良12例,可6例,差2例.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Hc=4.298,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5±1.1)、(5.4±1.9)个月,Hanis评分分别为(93.6±8.7)、(84.5±7.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40.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x2=1.905,P>0.05).结论 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中,空心钉内固定联合股方肌骨瓣移植可明显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治疗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行PFNA固定治疗,观察组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观察两组临床指标与髋关节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工关节置换术用于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疗效确切,利于缩短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但其术中创伤较大,故应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最为适宜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腕背桡侧入路掌侧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巴尔通(Barton)掌侧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Barton掌侧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腕背桡侧入路术)32例和对照组(直接掌侧入路术)30例,对两组骨折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正中神经刺激症阳性发生率、骨性愈合时间及腕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显露时间与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正中神经刺激阳性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P〈0.05)。术后随访8个月,依据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观察组评分为(3.11±1.89)分,优良率93.8%;对照组评分为(3.26±1.92)分,优良率90.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背桡侧入路掌侧T形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Barton掌侧型骨折的疗效与直接掌侧入路相当,但具有安全简单、术后正中神经损伤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带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 :选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1 1 6例 ,随机分为带锁髓内钉治疗组 (简称锁髓钉组 ,n =6 8)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组 (简称钢板组 ,n =4 6 )。统计两组的愈合时间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术后出现骨痂时间锁髓钉组为 (2 .86± 0 .4 5 )个月 ,钢板组为 (3.35± 0 .78)个月 (P <0 .0 1 ) ;下地负重时间锁髓钉组为 (2 .4 8± 0 .6 8)个月 ,钢板组负重时间为 (3.4 6± 0 .71 )个月 (P <0 .0 1 ) ;完全愈合时间锁髓钉组为 (9.0 5± 3.6 5 )个月 ,钢板组为 (1 1 .0 5± 3.31 )个月 (P <0 .0 1 )。结论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具有内固定坚强、负重早、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颈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医院进行子宫颈癌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按照入院手术序列进行分组,观察组15例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照组15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进行数据对照组,回顾性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护理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3.33%(14/1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0.00%(12/1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4.12±2.15)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22.12±2.58)d;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15),对照组为40.00%(6/15)。观察组在护理满意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方法应用在子宫颈癌围手术期患者护理中后,显著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且对提高护理满意度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