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云南地方稻种的多样性及优异种质研究   总被引:58,自引:4,他引:58  
 以5285余份云南地方稻种资源为研究对象进行云南地方稻种的多样性及优异种质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是中国稻种最大的遗传和生态多样性中心及其天然宝库,不仅性状间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更重要的是地州间的多样性差异也十分明显,云南稻种资源的多样性大致可划分为多样性中心区、多样性扩散区和多样性贫乏区。(2)云南是中国稻种优异种质的富集中心, 云南地方稻种是开展中国稻种资源核心种质研究的最佳材料。(3)以云南地方稻种为研究对象开展云南稻种核心种质库的构建工作,不仅可以构建理想的核心种质库,而且可以明确核心种质的系统发生规律和建立优异核心种质动态基因库  相似文献   

2.
以国家农作物种质库编目的云南稻种资源为基础,将已收集的6100余份云南稻种资源50多个性状近30万个数据规范整理后输入计算机建立了云南稻种资源原始数据库,并研制成云南稻种资源地理分布图集。  相似文献   

3.
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云南16个地州和5个稻作区为单位,对477份云南稻种核心种质进行了耐冷性鉴定及其地理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低温条件下花药长与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0.588[sup]**[/sup]),温室条件下两者关系不大(0.080)。(2)低温条件下不同稻作区云南稻种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差异较大,滇西北高寒粳稻区的稻种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最强,南部边缘水陆稻区最弱。而温室条件下基本未受到冷害,结实率接近或超过70%。因此,耐冷育种目标和品种因稻区而异。(3)低温条件下不同地州云南稻种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差异十分明显,而温室条件下基本未受到冷害,结实率均大于65%。根据稻种核心种质的结实率降低率及其地州间的自然气候差异,可将16个地州划分为重冷害区、冷害区和轻冷害区。(4)不同稻作区或不同地州间云南稻种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的差异,进一步揭示了由海拔和纬度差异引起的温度变化不仅是籼粳分化的主导因子,也是造成籼粳两个亚种六大生态群之间差异和云南稻种遗传多样性大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耐冷基因形成的关键因素,孕穗期耐冷性是云南地方稻种与地州或稻作区低温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要求,为了摸清海南岛稻种种质资源分布,2017—2021年,海南调查队开展了稻种种质资源的调查和收集工作。调查收集到普通水稻、香稻、黑米稻、糯稻、红米稻、山栏稻等6种稻种种质资源,共计109份。调查发现,海南稻种种质资源集中分布在白沙县、儋州、保亭、三亚市等中西部市县,相较于“第二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种质资源,增加了位于琼中、五指山、琼海、昌江、东方、乐东、文昌、海口市琼山区、儋州、白沙等10个市县区的29份资源。本次行动抢救性收集了一批古老地方稻种品种、濒危资源,丰富了已有记录种分布区域。本研究对海南岛稻种地方品种资源有了系统认识,为深入研究海南稻种资源打下了基础,为下一步新品种选育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稻种资源的考察收集,形态农艺性状鉴定、分类与编目, 抗重要病虫和冷、旱、盐等鉴定和米质测定,种质保存,种质性状资料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明显进展。至1990年底, 已编入国家稻种资源目录的品种和材料共61 355份,其中52 129份种质的种子已进人国家种质库长期保存,建立了两个国家野生稻保存圃,入圃野生稻材料5 000余份,为我国稻种资源的深入研究与分发利用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栽培稻中间型品种和籼粳交DH株系的亲和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中岗  王亚琴  梁承邺 《杂交水稻》2003,18(6):42-46,50
以籼、粳标准测验种为母本,对栽培稻一些中间型材料、籼粳交DH株系及籼粳对照品种在内的共95份材料进行杂交亲和性鉴定,结果显示:全部材料的亲和性分化呈连续分布,可分为亲籼(ICV)、亲粳(JCV)、广亲和(WCV)及非亲和(NCV)4种类型;共鉴定到55份广亲和性材料,主要为中间型(18份)和籼粳交DH株系(34份);亲本具有广亲和性的籼粳交DH株系几乎全部具有广亲和性(占96.2%),且广亲和性强于对照品种零轮,而亲本不具有广亲和性的籼粳交DH中也能产生广亲和株系(占25.0%~57.1%),但广亲和性略差。认为水稻广亲和性的产生可能是由籼粳分化决定的,选育中间型广亲和系是广亲和品种选育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基于SSR标记的云南地方稻种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20对SSR引物对原产于云南的16份地方稻种和2份选育品种进行单个品种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7.5%的地方品种群体内SSR多态性高于选育品种,而12.5%的地方品种群体内SSR标记多态性与选育品种相近。81.2%的地方稻种群体内的等位基因数(Na)和Nei基因遗传多样性指数(He)高于选育品种,而18.8%的地方品种群体内Na和He与选育品种相同或略小。水稻地方稻种群体内He的差异较大,其变异范围为0.0146~0.5117,其中,黄板所 1(1980年收集)、黄板所 2(2007年收集)、麻线谷 1(1980年收集)、麻线谷 2(2007年收集)的群体内遗传多样性较高,分别为0.2327、0.4214、0.5117和0.4489。87.5%地方品种的杂合度(Ho)明显高于选育品种;地方品种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差异很大,其中1/4的遗传差异来源于地方稻种群体内,差异极显著。RM333、RM257和RM180在供试云南地方稻种群体内的多态性、等位基因数、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百分率均较高,适用于云南地方稻种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检测。  相似文献   

8.
云南稻核心种质对土壤无效磷的活化特性及其生态差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土壤有效磷含量0.02 mg/kg 和80 mg/kg 条件下对云南5个稻作区和16个地州的548份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和60份改良种进行了无效磷的活化特性及其生态差异研究。滇西北高寒粳稻区和滇东北高原粳稻区稻种无效磷活化能力较强;南部边缘水陆稻区和滇南单双季籼稻区稻种无效磷活化能力强且差异较大,并呈现多样性分布;滇中一季籼粳稻区则相对较弱。从行政区域看,文山、德宏、临沧、丽江和昭通稻种无效磷活化能力较强,西双版纳、怒江、楚雄、玉溪和曲靖次之,而滇中昆明、保山、红河、迪庆和大理最弱。云南地方稻的无效磷活化能力明显高于改良种。  相似文献   

9.
14份美国水稻品种的研究和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美国水稻育种的首要目标是品质改良,其优良的米质使美国成为世界大米出口大国之一。为便于机械化收割,品种耐肥抗倒性强,成熟整齐一致。为避免稻壳具毛的品种收获时带尘土不便作业,多数品种属光壳稻类型。近年来,随着超高产育种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发现许多美国品种对籼稻和粳稻均有一定的亲和性。发掘和利用这些广亲和性品种已引起水稻育种和遗传资源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本文研究了部分美国品种在我国种植的表现及其广亲和性,并进行品种系谱分析,以求较为全面地评价这些珍贵的外引稻种资源。1 材料与方法14份从美国引进的品种列于表1。所有材料于1990年种植于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场。5月25日播种,6月20日移栽。每小区40株左右。农艺性状观察包括全生育期、株高、有效穗、总粒数、千粒重和粒型。利用六性状分类法对6个分类性状进行籼粳分类。以籼型品种IR36、南京11,粳型品种秋光、桂花黄及粳型光敏感不育系M105S等为测验种进行广亲和性观察。以杂种F_1结实率(5穗平均)鉴别广亲和性,根据闵绍楷等提出的标准确定广亲和品  相似文献   

10.
番荔枝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和利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收集到的番荔枝科两个栽培价值较大的番荔枝属,果林果属9个种类,19份种质材料进行了园艺性状,抗寒性,矮化性状及嫁接亲和性及亲缘关系进行了初步鉴定。评价。筛选出优质丰产品种A.P进行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1.
水稻广亲和性的标记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广亲40种质02428、CPSLO为材料,对广亲和性的标记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控制籼粳交育性的主要位点S-5n与C、Est-2和wx位点连锁。在广亲和系选育及广亲和基因转导中,可以利用■尖色,Est-2和糯性表现等作为广亲和性的标记性状,指导分离世代的株系选择。但这些性状不是广亲和种质所特有的。本文对各标记性状利用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云南稻核心种质矿质元素含量及其变种类型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在云南省新平县同时繁殖的653份云南稻种核心种质糙米中的P、K、Ca、Mg、Fe、Zn、Cu和Mn共8种矿质元素的含量,比较了云南稻种核心种质8种矿质元素含量与变种分类性状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高产多抗育种、多样性降低与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高产和多抗水稻品种的K、Ca、Mg、Mn含量明显增加,P、Fe、Zn、Cu含量则明显降低,这与水稻矿质营养的遗传和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云南稻种核心矿质元素含量存在地带性分布, P、Fe、Zn、Cu含量高低可能与多样性中心有一定联系。核心种质矿质元素高低及其多样性与籼粳关系不大,但在水陆、粘糯、光壳与否、米色、米味、软米与否之间差异明显。这些结果间接支持了“亚洲栽培稻种—籼粳亚种—生态群—生态变种群—品种类型”五级分类系统的生态变种群。  相似文献   

13.
对原产澳大利亚的品种8504的广亲和性进行了测交验证,并分析和评价了该广亲和品种的利用价值.该品种广亲和性好、亲和谱广,熟期适宜,米质较好,中抗稻瘟病,与籼、粳杂交,杂种优势均较强,且广亲和性遗传简单.  相似文献   

14.
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抗瘟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B40、Tetep为感、抗稻瘟病对照,在全国4个病区病圃(云南保山、湖南烟溪、辽宁丹东、广东从化)采用自然诱发,鉴定了74份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抗瘟性。结果表明,感病对照B40在苗期病斑孢子层级、严重度、病斑叶面积率、穗颈瘟发病率均表现高感;抗病对照Tetep分别为1级、4级、5.5%和4.79%;Moroberekan前3个指标分别为3级、3级和1.2%,其穗颈瘟发病率较高,达到12.0%。云南地方稻种中,毫弄早、毫玉浪、大白谷等3个品种在这4个指标上表现抗病;在这4个病圃中,它们对稻瘟病的抗性比Tetep和Moroberekan更强、更稳定;毫马粉、孟先大白谷等2个品种在前3个指标上表现抗病,但感穗颈瘟。  相似文献   

15.
福建稻种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福建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情况,并对稻种资源中的福建地方稻种、台湾稻种、国际稻品种和漳浦野生稻进行鉴定评价,提出了稻种资源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陆地棉优质(异)纤维种质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1994年在河南安阳对陆地棉85份优质(异)纤维种质和17份高衣分种质进行性状稳定性研究,评选出纤维主要性状稳定的优质种质7份,长绒种质8份,高强纤维种质5份,最佳细度种质9份,高衣分种质5份。  相似文献   

17.
选育广谱广亲和系对于利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 ,初步假设水稻亚种间亲和性基本上可以分为四大类 :广谱广亲和性、部分广亲和性、弱亲和性和非亲和性。决定亚种间亲和性的基因可能有两类 :一类是广亲和基因Wc ,另一类是辅助亲和性基因Sc。这种辅助亲和性基因既有可能是几个主基因 ,也有可能是一系列微效多基因。广谱广亲和系可能同时完全具备Wc和Sc基因 ;部分广亲和系可能只具备Wc基因 ;弱亲和系可能只具备Sc基因 ;非亲和系则两者都不具备。选育广谱广亲和系的途径有两个 ,一是利用现有的广谱广亲和种质直接转育 ,二是利用部分广亲和系与弱亲和系杂交 ,组合广亲和基因与辅助亲和性基因。筛选广谱广亲和系可以分三步进行 :初选 ,即在低世代用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品系进行测交鉴定 ;复选 ,即在中世代增加测交品系个数 ,进一步作亲和性鉴定 ;决选 ,即用更多的非亲和品系与当选株系测交 ,在进一步确定广谱广亲和性的同时筛选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18.
甜菜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平  潘荣 《中国糖料》2005,(4):26-29,37
通过对107份甜菜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鉴定和品质分析,鉴定筛选出一批甜菜优异种质资源.再经两年多点的异地鉴定试验,对其参试种质的丰产性、高糖性和抗病性进行综合的评价及稳定性分析,从中选出9份产质量性状非常稳定的优异种质材料,其中优异种质79018具有丰产性、抗褐斑病及适应性好等特点,达到了国家甜菜优异种质一级标准,目前已被国内主要甜菜育种单位配制杂交组合,并参加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9.
陈丽  孙建昌 《中国稻米》2022,28(6):74-82
为更好选择和利用优势亲本,提高水稻新品种选育效率,以来自福建、东北地区和宁夏的60份水稻种质为材料,通过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水稻18个主要表型性状的多样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8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10%~63.40%之间,其中黄粒米的变异系数最大(63.40%),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不完善粒等稻米外观品质变异系数次之,均在34.00%以上,出糙率和生育期的变异系数较小,分别是1.10%和2.94%;18个性状的表型多样性指数为1.74~2.10,其中生育期的多样性指数最低,小区产量的多样性指数最高;按照来源对60份稻种资源表型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各地区稻种资源的表型多样性指数变异较大,其中福建的变异幅度最大(1.06~2.10)、东北次之(1.50~2.09)、宁夏变异范围最小(1.51~2.01)。参试水稻资源在遗传距离为1.03时分4类,明确了各类资源的特征特性;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D值,对种质资源进行排序,筛选的综合得分最高的前10名种质;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的D值与逐步回归分析,构建了水稻资源评价方程,该方程的构建为水稻资源综合评价、筛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国外稻种资源在福建省的引进情况,并对引进水稻种质资源进行60多个农艺性状以及抗病虫性、抗逆境等特征特性鉴定评价,筛选出一批农艺性状特异(如大穗大粒品种)、抗病虫害、耐低磷、耐低钾和耐寒性强的种质资源。同时介绍了福建在水稻育种中利用国外稻种资源的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