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8年的饲养繁殖实践证明,普氏野马在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生长发育良好,体格健壮,抗病力增加,繁殖成活率提高,在故乡度过了适应关、繁殖关、生活关,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繁殖成活关,成功地繁殖了四代野马,种群迅速扩大,2003年12月31日,在中心繁殖野马总  相似文献   

2.
天麻有性繁殖成功天麻有性繁殖成功。湖南省城步县农业局科教站投资6万多元,建立了天麻有性繁殖基地,在全国著名天麻专家、中国医学院徐锦堂教授指导下,攻破了天麻有性繁殖人工授粉等技术难关,终于获得成功。经试种,一公斤天麻种子进行有性繁殖,第二年可收60公斤...  相似文献   

3.
月季和几种花卉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采用传统的分株,嫁接等繁殖花卉的方法,繁殖系数低且病害严重。如果采用优良花卉品种,进行组织培养,则可以大大加速良种繁殖,也可以减少病毒危害。1990年至1992年我们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海公园苗圃,进行了月季、杜鹃...  相似文献   

4.
风信子繁殖有鳞茎繁殖和种子繁殖,目前多采用鳞茎繁殖。
  (1)鳞茎繁殖。花后,剪下花序,待6月份叶片枯黄时挖起球根,连同子球(不分离)置放在凉爽、通风、干燥处贮存。秋季栽植时,将母球周围子球分离下来,分别栽种,培养2~3年才能开花。在培养中,每年在管理的后期要控制肥、水,以免造成鳞茎不耐贮藏。  相似文献   

5.
优良乡土植物猬实繁殖养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毅 《园林科技》2008,(1):13-14
为了开发利用乡土植物,丰富太原地区的园林植物品种,改善花灌木品种较少的现状,我中心2004年从山西中条山引进了猬实种苗,本种为我国特产,属内仅一种。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经过几年驯化繁殖养护研究,掌握了猬实的品种特性及播种、扦插繁殖技术,该文重点介绍猬实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繁殖及养护技术。  相似文献   

6.
小云 《湖南林业》2002,(6):23-23
杜仲繁殖方法主要有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分株繁殖、嫁接和余根繁殖等。生产上以种子繁殖为主。一、种子繁殖采种及种子处理选择生长健壮、树干通直粗壮、皮厚、叶肥大、无病虫害、20年以上未剥过皮的雌株作采种母株。于10月末到11月初,果实的果皮呈淡褐色时,收集种子,薄摊于阴凉通风处晾干。选新鲜、饱满、淡褐色、有光泽的种子进行秋播或春播。干的杜仲种子播种,一般出苗率不高,只有通过催芽处理,才能提高出苗率。处理方法:①湿砂层积法:将清洁的河砂与种子交互分层迭放或混合存放于木箱内,保持适当的湿度,以手捏砂不见指缝有水…  相似文献   

7.
郁金香原产于中亚细亚、欧洲及北非,目前世界各国每年用于花坛及切花的达几亿种球,是我国花卉市场上的“热门”货之一。现将郁金香种球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一、繁殖方法 郁金香用子球和种子繁殖。早花种类子球生长较少,繁殖较慢,晚花种类子球生长较多,繁殖容易,每个球根培育一年所能长出的子球数,称为“繁殖系统”,繁殖系数的大小,因品种和栽培条件不同而有变化,  相似文献   

8.
香花槐繁殖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香花槐引种繁殖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香花槐速生,优质,易繁殖,一年两次开花.是绿化、美化、香化、水保、蜜源等多功能的树种,表现好,可推广。  相似文献   

9.
桫椤繁殖与移栽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介绍了桫椤的形态特征和繁殖特性,总结了用孢子繁殖桫椤幼苗和移栽技术,包括采孢时间、采孢方法、播种技术、幼苗管理和移植栽培等。经过5年多的试验,已获得成功,从3株母树中采集孢子,培育繁殖了桫椤幼苗1020株,并移植栽培607株,成活率最低99.6%,最高达100%,获得了在自然状态下孢子繁殖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0.
我国核桃生产过去多采用实生繁殖,由于实生苗木遗传基因比较复杂,后代分离较大,不同单株间表现差异较大,结果期早晚可差1—3年甚至7~8年,且产量较低品质较差。为彻底改变这种落后状况,必须从培育优良品种苗木入手,改传统的实生繁殖为嫁接繁殖。  相似文献   

11.
世界加速林木育种轮回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木育种事业向多世代发展, 通过缩短每一育种轮长度追求单位时间平均最大育种效益并降低育种作业成本, 已成为林木育种先进国家广为探讨的一个研究领域。决定缩短育种轮回的因素是如何克服林木始花龄晚和能否有效进行早期测验和选择。近20多年来欧洲和北美等国学者在上述两方面的研究中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使松科一些树种的育种轮比常规方法缩短1/2的时间。我国针叶树育种事业虽有近40年历史, 但这一领域的研究却几近空白, 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着质和量双重性差距, 严重限制着多世代育种的进展。本文在概述国外在这一领域的技术成就的基础上, 讨论了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常规林木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常规林木育种最重要的途径是利用树种现有的自然遗传变异以及利用育种手段创造遗传变异,通过选择获得优良品种,使目的性状在遗传上得到改良。把常规育种的分阶段遗传试验如种源试验、子代测定等整合到同一试验,以及对多个性状的综合选择,使传统的田间试验所需时间大大缩短,缩短育种周期,加速育种进程,为育种项目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进行复杂模拟和运算的能力不断提高,使育种值估计和预测的精确度越来越高,也使采用复杂的试验设计成为可能。随着许多林木育种项目进入高世代,多世代育种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在育种群体或种子园内,通过建立优化育种模型对遗传材料进行优化配置。未来林木育种策略和育种目标将会把育种成本等经济因素考虑在内,根据育种项目的经济效果来确定育种方法。育种新技术必须以常规育种项目为依托,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植物单倍体育种及其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倍体植物是进行植物遗传分析及开展育种工作的理想材料, 具有能有效控制杂交后代性状分离、缩短育种周期等优点, 在林木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前景。文中概述人工诱导单倍体的方式, 重点综述目前最常用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的方法, 探讨花药离体培养在林木育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展望林木单倍体育种的意义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分子设计育种研究进展及其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分子设计育种的概念、研究进展及其在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结合当前林木育种发展现状和育种目标, 介绍了开展林木分子设计育种的研究基础, 包括林木多基因转化技术研究、林木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研究以及林木的生物信息学研究。针对林木分子设计育种现状, 分析了开展林木分子设计育种存在的相关问题, 并对今后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我国杨树育种的研究进展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我国杨树育种研究的发展历程、进展状况及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制约我国杨树良种选育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今后我国杨树育种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定长短目标结合的系统育种计划,大力丰富并创新杨树种质,重视亲本选择,加强生态育种和低耗高效型品种选育,在不断革新的育种理论和技术基础上,探索建立现代杨树育种体系,从而促使我国杨树育种获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全基因组选择(GS)是利用覆盖全基因组的高密度遗传标记对复杂数量性状进行预测的育种方法。在林木种苗阶段根据基因组估计育种值(GEBV)可以利用GS进行个体选择,相比常规育种能增强遗传增益、加快选育进程。该方法无需定位与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相比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能极大地提高对微效位点的捕获功效,是具有巨大潜力的林木育种策略。文中系统介绍了GS的概念和优势,及其在林木中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我国林木GS研究处于初期阶段,可优先在常规育种较成熟的树种中开展研究,建立林木GS程序为其他树种提供范式。该综述有助于系统了解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策略和研究进展,并为全基因组选择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信息。  相似文献   

17.
随着蝴蝶人工养殖科学研究的深入、养殖技术的完善,加之国家政策对蝴蝶人工养殖的支持,使得蝴蝶养殖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已实现了30余种蝴蝶的人工养殖,蝴蝶人工养殖区域较广泛,据估计全国蝴蝶年养殖量能达到300万至500万只。但蝴蝶人工养殖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蝴蝶养殖数量远远无法满足消费市场对蝴蝶的需求、能实现规模化养殖的蝶种数量较少以及冬季养殖蝶种单一等。鉴于蝴蝶人工养殖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预示蝴蝶人工养殖业前景乐观,具有巨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我国核桃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核桃新品种的选育和开发是促进核桃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培养核桃优良新品种,以推动我国核桃产业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对近10年来我国核桃选育机构、选育目标、选育方法、手段和选育新品种等方面的科研成果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我国核桃育种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观赏植物新品种选育的方法与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观赏植物新品种选育的主要方法和途径.简要讨论了传统常规育种和现代分子育种在培育和创造新品种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现阶段我国花卉育种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育种一直是丰富园林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手段。作者综述了植物的常规育种方法和生物技术育种方法,并重点阐述了基因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的育种现状和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