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三眠蚕可生产特殊用途的超细纤度茧丝。采用眠性稳定的三眠蚕品种和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现行生产用四眠蚕品种作亲本进行杂交,选择培育了综合经济性状良好且眠性稳定的强健性三眠蚕中系育种材料三、龙和日系育种材料汇、泉、源、景。经配合力测定和组合筛选,初步选配出的三眠蚕四元杂交组合三·龙×汇·源具有强健好养、眠性稳定、茧丝纤度细、茧丝品质优的特点:三眠率达到98%以上,全龄经过较四眠蚕亲本短1-2 d,茧丝纤度1.75~2.22 dtex,一粒茧丝长1 000~1 200 m,解舒率70%~85%,洁净93~95分。三眠蚕四元杂交组合三.龙×汇.源在农村试养同样表现出眠性稳定、强健好养的特点,适合在华南蚕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眠性稳定的三眠蚕品种和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现行生产用四眠蚕品种作亲本进行杂交,育成了综合经济性状良好、眠性稳定的强健性三眠蚕品种三、龙、汇、泉、源、景。经配合力测定和组合筛选,选配出的三·龙×汇·源四元杂交组合,强健好养、眠性稳定(三眠率达到98%以上)、全龄经过短,茧丝纤度1.840~2.160dtex,一茧丝长1000~1200m,解舒率70%~80%,洁净93~95分,强度4.11克力/旦,伸长率23.3%。抱合115次。  相似文献   

3.
以引进的眠性稳定的三眠蚕品种853白、543B为父本,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现行生产用四眠蚕品种932、7532、芙蓉、湘晖作母本,采用杂交育种和系统选育的方法,分别育成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眠性稳定的三眠蚕品种三、龙、汇、源,并组配成强健性三眠蚕四元杂交组合"三.龙×汇.源"(粤蚕细纤1号)。省级实验室和农村生产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强健好养、眠性稳定(三眠率98%以上)、全龄经过短;实验室鉴定的茧丝纤度1.853 dtex,茧丝长1 146 m,解舒率73.04%,洁净95.38分,强力4.63 mN/dtex,伸长率23.3%,抱合116次。该品种2010年1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广东蚕区全年推广饲养,可作为缫制高品位细纤度生丝的原料茧。  相似文献   

4.
细纤度三眠蚕品种853白、543B的育成与推广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用眠性稳定而经济性状较差的三眠蚕品种和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四眠蚕品种作亲本进行杂交 ,育成了经济性状优良 ,眠性稳定的三眠蚕实用品种“85 3白”、“5 4 3B”。经配合力测定 ,选配出的 85 3白× 5 4 3B杂交组合 ,强健好养、眠性稳定 (三眠率达到 98%~ 99% )、全龄经过短、茧丝纤度 1 87~ 2 .2dtex、茧丝长 90 0~ 110 0m、解舒率 75 %~ 90 %、洁净 94~ 96分、生丝强力 3 7~ 3 8g/dtex,符合缫制细纤度高品位生丝原料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显性三眠蚕品种SG选育初报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用眠性稳定、经济性状较差的显性三眠蚕品种和主要经济性状优良的实用四眠蚕品种作亲本,进行杂交,育成了经济性状优良、眠性稳定的三眼蚕品种SG。并将SG与现行实用四眠蚕品种54A、871组配成SG×54A、SG×871,2对三眠蚕杂交种,表现强健好养、眠性稳定(三眠率达到98%~100%),全龄经过短,茧丝纤度1.89~2.22dtex,茧丝长1170m左右,解舒率82%~92%,净度94~96分,生丝相对强力3.62~3.71cN/dtex。适合缫制高品位生丝原料茧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正家蚕新品种粤蚕细纤1号(三·龙×汇·源)是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育成的强健性优质细纤度三眠四元杂交蚕品种,适应于珠江流域蚕区全年饲养。该品种在2008年-2009年参加广东省桑蚕新品种审定鉴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广东现行生产品种两广二号,具有体质强健,抗高温多湿、蚕种繁殖系数高、好饲养、叶丝转化率高、茧丝质性状优良,可缫制6 A顶级生丝等特点;已于2010年9月通过由广东省种子管理  相似文献   

7.
三眠蚕SG×54A的性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远 《中国蚕业》2001,22(4):32-32
SG×54A是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九五"攻关课题96~616~02~01完成的品种之一,2000年通过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验收.结果表明:各项经济性状达到国家考核的技术经济指标任务,茧丝纤度1.87~2.20dtex,解舒丝长900~1000m,净度94~95分,综合性状达到实用水平.该品种是根据家蚕眠性遗传原理,利用家蚕遗传资源中的眠性稳定、经济性状较差的显性三眠蚕品种和经济性状优良的实用四眠蚕品种作亲本,采用杂交育种和系统选育等手段选育出了经济性状优良、眠性稳定的显性三眠品种"SG".  相似文献   

8.
沈雪华 《蚕业科学》1991,17(3):185-186
<正> 为了开辟蚕丝新用途,国内外对开发细纤度生丝较为重视。大致通过三个途径进行研究,即(1)培育细纤度四眠蚕品种。(2)用抗保幼激素活性物质,诱导四眠蚕变成三眠蚕。(3)培育三眠蚕品种。早在1946年,日本大泽孝三和田岛弥太郎等,采用三眠×四眠的方法,其杂种茧丝纤度细,匀,丝长长,丝质好。但强健性差,出现四眠蚕分离现象。 笔者对限性多丝量四眠蚕C苏品种中分离的三眠蚕,进行6年15代纯选,初步选育出性状较稳定的三眠、细纤度新品种C苏三,再与三眠蚕品种三眠A、三眠B杂交,其一代杂种纤度细,丝长较长,其正交为限性,可雌雄分缫,其茧层率夏、秋达22%左右,现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细纤度三眠蚕品种芊春、知日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九五”期间选育的三眠蚕品种秋菊与保育品种鲁选671为亲本进行单杂交育成“芊春”;以“九五”期间选育的三眠蚕品种春兰,与保育品种鲁选672为亲本进行单杂交育成“知日”。一代杂交种强健好养,三眠眠性稳定,三眠率达到99%以上,全龄经过21d左右,茧丝长1100~1200m,解舒丝长800~900m,净度93~94分,适于缫制高品位生丝。  相似文献   

10.
诱导三眠蚕技术在家蚕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金鹿三眠素诱导三眠蚕技术,对象蚕2个中系杂交组合、3个日系杂交组合,采用连续、隔代添食诱导,常规育种的方法,经连续四代的诱导、选择、培育,于F4代进行早代配合力鉴定,于子五代恢复四眠(不添药)。结果表明:连续诱导区、隔代诱导区的子五代数量性状和形态性状与对照区相仿,其基因型、早代配合力均不受添食诱导的影响;诱导三眠蚕的全龄经过,比对照区四眠蚕短3天左右;全茧量、茧层量分别降低30%、35%;茧丝长、净度相仿,解舒率却高于四眠蚕;体质春季与四眠蚕相仿,夏秋季均强于四眠蚕,有利于节约桑叶与人力,缩短育成年限,提高选育效率;三眠蚕诱导率不受连续添食代数和品种的影响,各代、各品种均表现出很高的诱导率。  相似文献   

11.
适合亚热带蚕区饲养的三眠蚕育种材料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育适合亚热带蚕区生产高品位生丝的家蚕品种,根据家蚕眠性遗传机制,利用杂交育种及显性三眠纯合技术,将超细纤度三眠蚕品种与夏秋蚕品种杂交育成Z3等细纤度三眠蚕材料,再与多丝量春用蚕品种杂交,初步育成了Z3.C3等纤度为2.44 dtex、全龄经过短、体质强健、茧丝质优良的三眠蚕材料。采用选拔的三眠蚕材料初步组配的Z3×84Y2杂交组合的实验室饲养成绩为:全龄经过21 d,虫蛹率98.55%,全茧量1.75 g,茧层率22.47%,茧丝长1 354 m,解舒率88.15%,洁净95.3分,纤度2.6 dtex。  相似文献   

12.
三眠蚕品种853白×543B的性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阳春 《中国蚕业》2003,24(1):52-52
随着国内外市场对丝绸产品需求多样化、高档化.以及丝绸产品结构的调整,对茧丝绸品种提出了新的要求.生产高品位生丝和超薄型丝织物就需要细纤度茧丝蚕品种,开发超细纤度茧丝不仅提高我国茧丝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且也迎合了国内外的需求,为此需选育细纤度蚕品种。853白×543B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茧丝纤度1.87~2.10dtex,解舒丝长900~1000m,净度95~97分,综合性状达到实用水平。该品种具眠性稳定(三眠率在98%左右)、强健  相似文献   

13.
首次报道了用三服蚕×四眠蚕生产F1代杂交种培育细纤度家蚕品种是可行的。通过测配选出两对成绩较好的杂交组合,平均茧丝纤度小于2D,茧层率20-21%,茧丝长1200米左右,解舒率76.66%,与激素诱导三眠蚕相比较有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以育成综合经济性状优于70年代推广的春用蚕品种为目标.采用杂交、回交、系统选育和活蛹缫丝等育种方法,经10余年的选择培育,育成了茧丝量高、茧丝质优的中系蚕品种苏花和日系蚕品种春晖.其一代杂交种经多次实验室鉴定、农村鉴定和试养以及全国蚕品种审定结果表明:强健好养,茧形大,茧层率26%,鲜毛茧出丝率接近20%,茧丝质优良,解舒率76%,净度94分.茧丝长超过1400米,茧丝纤度2.67旦,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小.  相似文献   

15.
三眠蚕品种"苏.玉×银.白"经2011年中秋农村初步试点表明,该品种眠性稳定,食性优,茧丝纤度2.11D,比"菁松×皓月"低0.18D,解舒率92.16%,高于对照种11个百分点,洁净成绩与对照种相当。  相似文献   

16.
限性黄茧品种“蜀·黄×川·白”的育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限性黄茧品种能提高蚕种制造的雌雄鉴别效率,雌蚕丝呈天然金黄色,雄蚕丝为高品位生丝。采用杂交育种并结合抗逆性选拔方法,育成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限性黄茧品种蜀、黄、川、白,经配合力测定,筛选出四元杂交组合蜀.黄×川.白。实验室饲养和农村生产鉴定表明,新品种杂交组合茧层厚,丝量多,强健性、产茧量达到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的水平。缫丝鉴定表明,新品种杂交组合的雌蚕丝金黄色,茧丝长较短,纤度较粗;而雄蚕丝洁白,各项茧丝性状指标均优于对照品种,茧丝长长,纤度细,解舒优,一粒茧丝长达到1 397 m,解舒丝长1 244 m,洁净98.00分,鲜毛茧出丝率21.78%,比对照高2.23%。  相似文献   

17.
采用杂交、回交和系统选育等育种方法,育成了实用品种金、玉、龙,与“八五”期间育成品种丰(东43C)组配成四元一代杂交种金·丰×玉·龙,即粤枫二号。经实验室鉴定,农村饲养及种场繁育结果表明,该品种蚕体强健、好饲养、产茧量高、茧丝质优良,原蚕容易饲养,蚕种繁殖系数高,综合经济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18.
家蚕新品种"伏·9×湘·7"是由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育成的强健优质细纤度三眠四元杂交蚕品种。该品种具有体质强健,抗高温多湿、蚕种繁育系数高、好饲养、叶丝转化率高的特点,其茧丝质性状优良,可缫制6A级高品位生丝,非常适合优质蚕茧生产。西昌市蚕种场在2018年正秋引进三眠蚕"湘·7"、"伏·9"原种各一张28蛾圈,使用自有桑园进行饲养繁育试验。  相似文献   

19.
超细纤度显性三眠蚕品种SG、853白、543B的育成和推广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显性三眠蚕品种是利用家蚕眠性遗传原理及杂交育种技术,将三眠、强健、质优较好地结合于一体,实现_『优良基因的互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预期的育种目标,是我国首次自行育成并推广的新型原料茧丝用——细纤度三眠蚕品种,主要经济性状达到国际相关研究领域先进水平。其主要特点是:三眠率高98-100%,丝质优5-6A,强健好养,制种性能好,丝价高,一吨生丝比四眠蚕生丝价格高70%,全部用于出口,深受外商欢迎。已开始在江苏、四川、山东等省推广应用,累计出口生丝504吨,比优质四眠蚕种净增经济效益4734万元,是目前我国生产高品位(5-6A级)细纤度生丝的当家蚕品种。本品种的育成,为开发丝绸薄型织物和细条纹包芯丝以及医用手术缝合线等提供了理想的原料,对增加创汇、开拓新产品领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章娥 《蚕业科学》1997,23(1):14-19
采用杂交、回交、系统选育、活蛹缫丝等育种方法,育成了茧丝量高的蚕品种苏(213)和茧层率高、丝质优的蚕品种春(628),然后选配成四元杂交种苏·镇×春·光。经多次鉴定、农村试养、蚕种场试繁结果表明,该品种强健好养,耐氟性较强,制种性能好、茧型大而匀正,茧丝质良好,综合经济性状优良,茧层率26%,鲜毛茧出丝率20.59%,茧丝长1419m,解舒丝长1046m,净度95.87分,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