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桉属树种与种源、家系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9个桉属树种,其中8个种泊来自原产地,7个家系和7个杂种后代来自国内次生资源进行混合比较,5年生评价结果表明:树种、种源、家系呈极显著差异;尾叶桉及其两个种源、尾巨桉杂交种细叶桉的13544种源适合本试验区戒严和格短轮伐期经营,可获得适应性和生长指标平均值超过平均水平35%的选择效应。其中最优为14534号尾叶桉种源,5年生单株材积0.050.61m^3/株(89.03m^3/hm^2)。种子采  相似文献   

2.
桉树杂交育种及杂种优势的利用简介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介绍了桉树杂交育种工作的情况及成果。在育种目标和育种策略的指导下,选择31株尾叶桉优树作母本,选择细叶桉、赤桉和刚果12号桉等13个树种72株优树以及3个杂种的5株优树和尾叶桉6株树作父本,通过人工控制授粉已获得种间杂种405个组合,尾叶桉全同胞家系20个。建立杂种比较试验林23片计12.53hm^2,参试杂种186个组合,尾叶桉全同胞家系4个。已选育出优良杂种组合51个、优良尾叶桉全同胞家系3个,优良杂种单株141株、优良尾叶桉单株7株,部分优良单株已作为无性系进行鉴定,初步选育出优良杂种无性系21个。同时,还选育出3株尾叶桉雄性不育株。试验为桉树生产用种的良种化和更高世代的育种提供了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3.
尾叶桉种源/家系遗传变异与早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尾叶桉(EucalyptusurophyllaS.T.Blake)是桉树中最速生的树种之一,分布在印度尼西亚,8~15°S,海拔300~3000m。本世纪20年代已引入巴西。80年代世界上一些国家开展了种源试验,证明尾叶桉存在种源间、种源内变异[1~3]。1965年我国华南植物园引种4个种源,80年代中期在广西东门林场也开展了试验[4]。为了把尾叶桉的选育种和遗传改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加快改良进度,本研究采用种源/家系两水平的试验方法,一次性达到优良种源与家系的选择,以指导今后尾叶桉的正确引种,并将试验林改造成实生种子园,同时为建立无性系种子园,培养育下一代育种…  相似文献   

4.
对2个试验点桉树纸浆材树种尾叶桉201个家系/13个种源生长量、耐寒性及抗病性的分析,筛选出优良的家系/种源,为改建成基因保存库(或实生种子园),并建立无性系种子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国内最大的桉树基因库东门林场引种的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家系群体的初级种子园为基础材料来源,通过对其进行生长量和主要遗传参数的综合分析,选择出二代种子园的入选优良家系,并根据种子园配置的基本原则,适当将入选家系进行分级,使用约束变换区组设计和随机完全区组设计,对二代种子园进行合理配置,以便为建立尾叶桉二代种子园提供优良材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评述了尾叶桉、巨尾桉二树种在两广的生长表现,造纸制浆性能、理化质量指标及其对抗病抗风能力等存在问题,提出了尾叶桉、巨尾桉纸浆材的选育和对策。近年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巨尾桉(E. gandisXE. urophylla)这两个桉树种在华南各地发展很快,尾叶桉人工林已达八万多亩,巨尾桉人工林约5000亩左右。但各试种点和人工林种植点发展在生产上也暴露了这二个树种的一些缺点,表现为1、抗青枯病能力差;2、抗台风能力较当地沿用的雷林1号桉(E. leizheuNo.1)赤桉(E. camaldulellsis)、园角桉(E. tereticornis)、刚果12号(E. 12ABL)等桉类差,因此从林木改良和遗传育种的角度出发,有目的地选育出速生、抗逆性强(抗青枯病抗风)和筛选出符合纸浆材经济性状要求及高质量指标的种源、品种、家系、无性系很有必要,现就几年来华南各地尾叶桉、巨尾桉生长特性,对青枯病及风害抵抗能力以及制浆造纸质量等情况综合,提出有关这二个树种的选育措施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7.
对木荷、尾叶桉、湿地松3种人工l林的土壤碳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的土壤碳密度存在差异,木荷、尾叶桉、湿地松林地1999年的土壤碳密度分别为181.13t/hm^2、34.21t/hm。和100.35t/hm^2,2012年的分别为237.94t/hm^2、92.03t/hm^2和144.39t/hm^2,其大小排序为木荷林地〉湿地松林地〉尾叶桉林地,其中以乡土树种木荷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3种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均显著增加,其中尾叶桉林地的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3个时间节点桉杂种亲本特点和评价子代生长及形质指标的变化,选择不同时间节点的优良家系/单株。【方法】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家系/单株坐标综合法,分析连山林场测定林112杂种家系和2个对照无性系在3个时间节点的性状变化,评价树种、家系及单株的性状变化及差异。【结果】各个节点不同性状在杂种家系、家系与区组交互效应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以11年生平均单株蓄积加1或2倍标准差为选择指标筛选生长优良家系,分别20个和3个家系入选,入选家系与5年生时不同;不同林龄生长性状存在相关关系,干形与生长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早期耐寒性与3年生生长存在极显著相关;以11年生生长和形质指标进行坐标综合法家系分类,优、中和差各有22、68和22个家系入选,其中22个优良家系中以尾叶桉、邓恩桉和巨桉为母本分别有14、5和3个家系,优良家系以巨桉和赤桉为父本分别8和4个;杂种家系单株选择中小于DH3229最优单株得分值(0.203 2)的共有46株,其中54号尾巨桉家系有3株入选,另有9个家系各有2株入选,入选46株优树分属10个家系,其中7个家系属于巨桉子代。【结论】通过性状选择可以获得不同时间节点下...  相似文献   

9.
1.东门林场尾叶桉良种。系国营东门林场于1985年在实施中澳东门按树项目中从印度尼西亚帝汶岛等地引进的优良品种。1985-1995年建立了尾叶桉种源试验和家系试验共170个。分别在柳州沙培林场、国营铁廉林场建立家系试验点各扣个。1989年开始建立采种按树林,进行优良个体选择,建立无性系种子园。现有来种母树林900亩,实生种子园和无性系种子国共900亩。1989年以来累计生产种子op公斤,供区内外造林叨万亩,年生长量每亩为1.5-2.0立方米。该良种具有耐瘠薄、较耐旱、速生丰产、轮伐期短(约6年)、于形通直、分校小、树冠窄、材质好、…  相似文献   

10.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林分密度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保留不同萌芽条数即不密度的林分生长,生物量及林分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每伐桩保留1-2株萌芽条的林分生长状况明显优于全留萌芽条的林分;提出保留适宜萌芽条数量、合理整理萌芽条的时间和方法等林分密度管理技术措施,综合考虑培育目标和立地条件,提出巨尾桉二代萌芽林分密度应以1650-25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1.
提高油松种子林结实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油松种子林的结实,通过对油松种子林的疏伐、土壤耕作施肥、树冠下地表覆盖不同坡向等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疏伐、土壤耕作施肥、树冠下地表覆盖等技术措施,效果明显,为提高油松种子林的结实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橡胶种子、橡胶种子油的营养及食用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橡胶种子含蛋白质19%~22%,脂肪49%~51%。蛋白质中有18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97.6%,人体必需氨基酸总和与总氨基酸之比为28.72%,人体必需氨基酸总和与非必需氨基酸总和之比为40.29%。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83%,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PuF)≥59%。新鲜橡胶种子中的菜豆亭苷在贮存和加工时会产生有剧毒的氢氰酸,但干燥和加热处理可除去99%的氢氰酸;橡胶种仁及油脂中含有微量的橡胶烃(0.2%~0.5%),不能被动物肠道分解吸收。加工后的橡胶种子、橡胶种子油是一种有营养、有功能、完全能达到食用安全标准的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不同浸种方式对香樟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香樟种子采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药剂的浸种方式进行正交实验处理,观测香樟发芽性状,测定不同发芽阶段种子内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的含量,分析不同处理方式对香樟种子内含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浸种方式在65℃下较为适宜,在此温度下浸种处理的种子萌发快而整齐。药剂浸种以IAA对香樟种子中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效果高于GA3和2,4-D。而GA3对香樟种子的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高于2,4-D和IAA。IAA浸种对香樟种子的中丙二醛含量的影响高于2,4-D和GA3。浸种处理时加入适量IAA有助于提高香樟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14.
紫椴种皮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98%浓硫酸、10%氢氧化钠和70℃水浴分别处理紫椴的种子,再将处理后的种子进行吸胀和发芽试验的结果表明:紫椴种子吸水后,前期体积和质量均呈整体上升趋势,而浸泡6h以后,均出现下降的情况,说明紫椴种皮对种子的吸水过程基本没有阻碍作用;发芽率测定试验中,紫椴种子均未出现萌发现象,说明试验所用的处理方法不能达到促进紫椴种子萌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毕理智 《山西林业科技》2010,39(2):16-17,32
对上庄油松种子园母树林的土壤培育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良种试验林的树干通直度和林木生长速度明显优于普通人工林;阴坡、半阴坡林地的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情况明显优于阳坡、半阳坡。最后提出了早春浅耕、伏季旋耕,加强肥培管理,根据气候条件灵活灌溉等母树林土壤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6个主要日本落叶松种子园种用价值测验的结果表明,各地种子园的遗传品质差异显著。种用价值大小排序为:天麻>桓仁>清凉山>白旗寨>赤峰>大孤家>对照。初选出遗传品质较高的天麻、桓仁和清凉山种子园,6年生(连苗期)幼林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可分别获得84%—110%、127%—267%、269%—663%的遗传增益。白旗寨、赤峰和大孤家3个种子园虽有一定改良效果,但都低于总平均水平,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对豫西地区引种和推行种子园种子造林有重要指导作用对我国6个主要日本落叶松种子园种用价值测验的结果表明,各地种子园的遗传品质差异显著。种用价值大小排序为:天麻>桓仁>清凉山>白旗寨>赤峰>大孤家>对照。初选出遗传品质较高的天麻、桓仁和清凉山种子园,6年生(连苗期)幼林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可分别获得84%—110%、127%—267%、269%—663%的遗传增益。白旗寨、赤峰和大孤家3个种子园虽有一定改良效果,但都低于总平均水平,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对豫西地区引种和推行种子园种子造林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一代种子园母树营养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尾松一代种子园母树的针叶和球果的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马尾松种子园母树对氮、钾、钙、磷养分的需求量较大,针叶中各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NKCaPMgBMo,球果的养分含量为KNCaPMgBMo;种子园母树的针叶、球果中各营养元素含量波动较大;初步得到种子园母树针叶各营养元素含量适宜范围为:N(10.994~13.414 g/kg),P(1.026~1.430 g/kg),K(6.025~15.842 g/kg),Ca(1.784~5.483 g/kg),Mg(0.845~1.233 g/kg),B(28.417~38.854 mg/kg),Mo(1.743~3.012 mg/kg),可作为推测种子园母树营养元素是否分布正常以及种子园施肥和开展配方施肥试验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林木种子生物学与种子经营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林木种子生理生化、种子生产、种子处理等方面,总结我国林木种子培育理论和生产技术的最新进展,并根据前后2个10年的发展对比,总结出近10年的发展特点为:研究树种大幅度增加,研究深度达到分子水平,积极运用新技术,综合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增强等等。  相似文献   

19.
种子作为木本植物或灌木树种的主体,在群落更新中起着重要作用.充足的良好种源是物种天然更新成功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而一个物种的种源多少是由种子生产、种子雨密度、种子库动态决定( Simpson,1989).种子雨是种子靠自身的重力和借助外界力量(风力等)散布到地表的过程,是群落更新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植物生命史动态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Harper,1997;于顺利等,2007).土壤种子库是指存在于土壤上层凋落物和土壤中的全部存活种子总和( Simpson,1989),是影响植物群落天然更新的能力和方向的关键(Moles et al.,1999;杨跃军等,2001).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反映种子的扩散及空间分布状况,决定着个体、种群、群落的空间格局(Thiede et al.,1996;Willson,1993),在植被生态恢复中起决定性作用(Vander,1978;Streng et al.,1989;Shibata et al,1995).  相似文献   

20.
在红椎种子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采用不同方式清水浸种和ABT3号生根粉溶液浸种,营养土用红壤、火烧土、泥田土、谷壳、家禽粪、牛大便、钙镁磷等不同配置,经过一定时间发酵形成轻基质营养土,进行了容器育苗技术试验,结果显示:应用ABT3号生根粉溶液浸种的种子育苗平均发芽率,比应用清水浸种的种子育苗平均发芽率提高4.1%,轻基质容器育苗1年生的苗木,应用ABT3号生根粉溶液浸种育苗生长的苗木生长量平均高度、径粗、冠幅,分别比应用清水浸种育苗生长的苗木生长量平均苗高大11.23%、径粗12.50%,苗冠大6.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