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嘉俊 《新农业》2006,(5):37-38
一、细菌性烂鳃病病原是鱼害黏球菌,习惯上称烂鳃病。该病主要为害草鱼和青鱼,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症状:病鱼体色发黑,鳃盖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鳃上黏液增多,鳃丝肿胀,鳃的某些部  相似文献   

2.
正一、细菌性烂鳃病与寄生虫性烂鳃病1.病鱼相同症状。烂鳃病为鱼种至成鱼养殖阶段的主要病害,流行于夏、秋季,对草鱼、青鱼危害最大。引起烂鳃病的病原体有细菌和寄生虫两种,其都具有食欲减退、离群独游、体色发黑、鳃盖"开天窗"等症状。2.目检主要区别。细菌性烂鳃病病灶部位鳃丝发白、坏  相似文献   

3.
章忠 《农家致富》2005,(22):43-43
中国金鱼和日本锦鲤患烂鳃病可由寄生虫寄生或细菌感染引起,故有寄生虫烂鳃病和细菌性烂鳃病两种。  相似文献   

4.
郭笼 《新农村》2007,(1):20-20
1.烂鳃病 病原 粘球菌。 症状 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处,废食。鳃丝腐烂带泥,鳃盖内侧表皮充血,常腐蚀成圆形透明小洞,俗称“开天窗”。草鱼鳃瓣感染粘球菌后,病变区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腐烂、溃疡和侵袭性出血。青鱼、草鱼、鳙鱼等养殖鱼类都可发生此病,尤以危害草鱼为主。水温15℃以下,一般少见,20℃左右开始流行。  相似文献   

5.
1.细菌性烂鳃病与鳃霉病:病鱼共同特征是鳃瓣受损.腐烂变白。明显的区别是.细菌性烂鳃病鱼主要表现为:鳃丝腐烂发白,鳃丝尖端骨外露.附有污泥和黄色黏液。鳃盖骨内表皮充血.表面常被腐蚀成不规则的透明小洞。鳃霉病病鱼主要表现为:鳃瓣点状出血.部分鳃丝发白并呈坏死、腐烂状。  相似文献   

6.
烂鳃病是严重危害水产品种的一种主要病害命,主要对淡水鱼中的草鱼、青鱼和鳙鱼危害较为严重。烂鳃病从致病菌的来源可以将其分为寄生性烂鳃病和细菌性烂鳃病。饲养户在防治烂鳃病过程中,没有认真区分烂鳃病的致病原因,盲目防治,导致防治效果低下,严重的还会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此,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寄生虫性烂鳃病和细菌性烂鳃病的防治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正>一、烂鳃病:是由黏球菌侵入鱼的鳃丝后,引发鳃部溃烂造成的鳃病。人们用肉眼看上去,病鱼的鳃丝失去鲜艳的血红色,而呈现出粉红,乃至失血的苍白色。随着病情加重,鳃组织被严重破坏,鳃部黏液增多后,鳃丝上沾有大量污物。最严重时,累及鳃盖骨,使其内表皮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亦被腐蚀。从外表看,病鱼的鳃盖上出现一个圆洞,俗称"开天窗"。由于鳃是鱼类和外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所以烂鳃病,直接危及鱼儿的生死。  相似文献   

8.
李晓宁 《新农村》2006,(6):18-18
草鱼烂鳃病的症状多出现在鳃上。但因发病原因、时间和病灶的不同,具体发病部位、鳃丝颜色也有不同。所以防治时要细心观察,针对不同的病因正确用药。  相似文献   

9.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弄清草鱼烂鳃病的致病病原,采用临床诊断初步观察了病鱼的典型症状,并利用生化试验与免疫学检测方法对草鱼烂鳃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病鱼常离群独游,食欲减退,体色发黑,头部乌黑,鳃丝及鳃盖腐烂,初步判定疾病为细菌性烂鳃病;菌落革兰氏染色呈阴性,明胶液化试验、酪素水解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和硫化氢试验呈阳性,淀粉水解试验、七叶灵水解试验、几丁质分解试验、分解纤维素试验、酪氨酸水解试验、靛基质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和葡萄糖利用产气试验呈阴性;免疫学检测,涂片上有棕色细长颗粒,颗粒大小与杆菌一致.草鱼烂鳃病的致病病原为柱状噬纤维细菌.  相似文献   

10.
<正> 正确诊断鱼病是防治鱼病的前提,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治愈鱼病的目的。在常见鱼病中往往有许多鱼病症状相似,而病原体不同,其防治方法也就各异,应加以区别。现将生产上烂鳃症状鱼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介绍如下:1 细菌性烂鳃病。病原是鱼害粘球菌,习惯上称"烂鳃病"。该病主要危害草鱼和青鱼,15℃以上开始发生。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  相似文献   

11.
一、发病症状:草鱼常见病有:①肠炎病、赤皮病、烂鳃病,常会并发。症状:体表局部出血,鳍基部充血,鳞片易脱落,鳃部黏液增多,并附着污物,鳃丝肿胀,腹部膨大,鱼肛门充血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或脓血流出。②出血病,体表、肌肉或内脏器官出现斑点片状出血,严重时肌肉全部发红,鳃出血或苍白色,肠道无食物、充血、糜烂。  相似文献   

12.
高军  李国伟 《吉林农业》2010,(11):210-210
草鱼夏花是一种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养殖。放养的草鱼夏花鱼种应该体质健壮、鳞片完整的、体表光滑的。草鱼夏花的放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烂鳃病的发生。病鱼会出现一种俗称"开天窗"的现象,即:鱼鳃的表面皮肤呈现发炎充血的现象,鱼鳃的中间部分会出现透明的小窗,粘液在鳃上会增多,鳃丝也会肿胀。防治草鱼夏花的爆发性烂鳃病是养殖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养殖能否顺利地进行,获得经济收益。防治的办法要把在病发前做好预防,不可避免的病发后采用相应的药物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康惠 《湖南农业》1996,(8):23-23
病毒性出血病及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统称为草鱼四大病,是草鱼的多发病,尤以病毒性出血病危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正烂鳃病是草鱼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主要包括寄生虫性烂鳃病、细菌性烂鳃病、药害性烂鳃病与营养性烂鳃病等。虽然烂鳃病的种类不同,但危害均较大,且任何季节都可发病,4月至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6月至9月份则为流行高峰期。细菌性烂鳃病多与赤皮、肠炎与寄生虫病等并发。一旦发病,可导致大量草鱼死亡。因此,掌握该病的防治技术要点,可将损失降至最低。1.症状与诊断  相似文献   

15.
淡水鱼患有烂鳃病是由细菌、真菌、寄生虫和水质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因此在治疗烂鳃病时,要根据不同的治疗因素来治疗。  相似文献   

16.
王友含 《农家致富》2006,(16):43-43
三、草鱼“三病”并发症 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和赤皮病是草鱼最容易发生的疾病,对草鱼危害最大,并且常常一起并发,故将它们统称为草鱼“三病”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张建中  高佩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065+1068-1065,1068
[目的]对946中草药添加剂防治淡水鱼细菌性烂鳃病效果进行比较试验,为大面积淡水鱼养殖筛选有效药物及防治细菌性烂鳃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混养淡水鱼塘,分别应用946中草药添加剂、生石灰、畜用红霉素和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试验,观察其对淡水鱼细菌性烂鳃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应用946中草药添加剂和畜用红霉素鱼塘的鱼未发生细菌性烂鳃病;而应用生石灰和未添加药物的空白鱼塘内的鱼均发生严重的烂鳃病。[结论]946中草药添加剂对淡水鱼烂鳃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邝刚 《农家致富》2007,(12):44-44
1.治疗细菌性烂鳃病每亩水面用生姜6公斤、枫树叶6公斤、桑叶1.8公斤,混合煎熬2小时.然后加入猪血0.6公斤、食盐1.2公斤,全池泼洒可以治疗细菌性烂鳃病。  相似文献   

19.
一、烂鳃病 烂鳃病病原为细菌,症状为病虾鳃丝发黑,局部霉烂。防治方法:经常清除虾池中的残饵、污物,注入新水,保持水体中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避免水质被污染。用漂白粉2克/立方米溶水后全池泼洒,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看病灶部位尽管烂鳃病病灶都在鳃上,但病因不同,病灶所在部位不同。粘细菌引起的烂鳃病,天盖“开天窗”,即鳃盖内表皮被腐蚀成半透明的小窗;原生动物引起的烂鳃病,鳃瓣淤血,多粘液,鳃丝尖端往往腐烂成半月形;中华鲺引起的烂鳃病,鳃丝末端肿大,并挂有蝇蛆。看鳃丝颜色粘细菌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