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提到养蜂,很多养蜂技术书籍都冠以科学养蜂、高效养蜂的书名。因此,笔者想就这个题目,与广大养蜂工作者探讨一下,科学养蜂、高效养蜂的完整含义是什么?怎么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养蜂、高效养蜂。1 科学养蜂、高效养蜂不能只有一种方法、一个模式大多数人讲科学养蜂、高效养蜂,可能大都指的是具体的养蜂技术。从中蜂来讲,又大多特指中蜂活框饲养技术。当然,活框养蜂相较传统养蜂而言,工具、技术,确实要复杂得多,管理要求更为精细。  相似文献   

2.
杨多福 《蜜蜂杂志》2005,25(6):37-38
“数控养蜂法”培训班已举办15届了,许多蜂友来信要求我谈谈对培训班的体会。养蜂者养蜂的目的,一般都是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养蜂效益低,生活质量就差,也可说命运不好,若想改变命运,就得提高养蜂效益。而提高养蜂效益,除了要提高蜂群饲养技术水平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养蜂生产的决策水平。例如:蜂场规模、产品方向、放蜂路线、主攻蜜源、平衡蜂群内部诸要素使之良性互动等,都离不开决策。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一连串的决策。在关键时刻,向左迈一步就会成功,向右迈一步就会失败。所以,决策水平比技术水平重要得多!对同一问题,不同养蜂者的决策是…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延边养蜂科学实验站的科技人员在开展养蜂科研的同时,深入生产第一线倾听群众的呼声,积极为发展养蜂生产服务。他们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吉林省农村养蜂“两户”和城乡业余养蜂户蓬勃发展,养蜂队伍迅速扩大。但是,由于养蜂技术性较强,许多人在实践中遇到困难,甚至失败,迫切需要学习科学养蜂知识。在新形势下,该站科技人员深感进行技术推广是全省养蜂生产的当务之急,是联系千家万户的大事,是不可推卸的职责。于是,他们针对养蜂生产的特点,采取举办养蜂技术函授班的形式,向养蜂户传授科学养蜂技术,挤时  相似文献   

4.
一、养蜂车概述养蜂车是现代化的养蜂方式,有较好的养蜂收益,能吸引年轻人从事养蜂行业,可以缓解我国目前养蜂老龄化的现状.功能合理的养蜂车可以快速转场放养,不但提高了蜂农的经济效益,促进养蜂业的繁荣,而且可以使更多的农作物得到蜜蜂的授粉,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养蜂简讯     
鲁锡江养蜂致富当劳模安徽省潜山县河镇公社永和大队养蜂专业户鲁锡江,科学养中蜂三十群,收蜜一千五百多斤,单产五十斤,有的高达八、九十斤。自造土法摇蜜机,节约开支。全年养蜂收入一千五百元,全家人均收入四百元。光荣的出席了八一、八二年县、地劳模表彰大会。解光业养蜂收入超万元安徽省肥西县养蜂专业户解光业一九八二年养蜂四十四群,全年采蜜七千七百斤,取王浆六十五斤,养蜂收入超万元,全家人均收入达到二千六百多元。  相似文献   

6.
养蜂简讯     
△农牧渔业部科技司委托中国农科院养蜂研究所于最近在北京香山召开了中蜂十框蜂箱标准审定、技术鉴定会。△中国农科院养蜂研究所十月在北京香山召开了中蜂资源调查总结会。△加拿大阿尔伯塔养蜂协会邀请我国养蜂专家出席年会,福建农学院养蜂系主任、副教授龚一飞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庭院养蜂     
<正>养蜂是发展庭院经济的好项目,投资小,见效快,不论山区平原、城镇乡村,凡是有蜜源条件的地方,庭院都能养蜂。庭院养蜂好处是不占耕地,不争粮食;养蜂获得营养丰富的产品,有益于增进人体健康;蜜蜂产品有广泛用途;养蜂可以获得产品的直接经济收入;蜜蜂为农作物、果树等传花授粉,有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养蜂是促进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产业。养蜂是利用蜜蜂与植物之间形成的自然平衡关系,蜜蜂从植物花中  相似文献   

8.
金汤东 《中国蜂业》2007,58(11):21-22
单季养蜂,顾名思义,是一种一年中只有一个季度进行养蜂生产活动的养蜂模式。它与专业养蜂和业余养蜂都有区别。一般来说,专业养蜂者把养蜂当作主业,长年养蜂,并以养蜂收入为其主要收入来源;业余养蜂,不言而喻,是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养蜂,可以是出于爱好,也可以是为了补充家庭收  相似文献   

9.
养蜂简讯     
养蜂简讯贾连吉荣获黑龙江省“养蜂大王”称号据悉,黑龙江省方正县养蜂专业户贾连吉蜂友继哈尔滨市科协、市农业局授予哈尔滨市“养蜂大王”三连冠称号之后,因生产成绩卓著,1995年黑龙江省科协、省农牧渔业厅又授予贾连吉1995年度黑龙江省“养蜂大王”称号。这...  相似文献   

10.
通过本地区养蜂资源及养蜂生产情况的调查 ,进而探索符合本地区的养蜂生产模式 ,旨在提高养蜂生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参加泰国召开第五届亚洲养蜂会议归来 ,中国养蜂学会写了一篇《泰国养蜂纪行》文中报道 :“如果农民愿意养蜂 ,可以免费借用中心 3~ 5群蜂回家饲养 ,1年后 ,自己的蜂群繁殖发展了 ,再归还所借的蜂群。”这种“借鸡下蛋”扶持养蜂的方法 ,使我们深受启发。其实这种办法 ,早在 60多年前已在我国试行 ,据 1 93 7年5月《中国养蜂》杂志报道 ,抄录如下 ,以供参考。浙江金华县立养蜂试验场推广养蜂办法 :一、本场为灌输民众养蜂知识技能 ,提倡养蜂事业 ,增进农业副业起见 ,特制定本办法。二、本场除应每年保持原有蜂群外 ,为推广起见 ,所有新分蜂…  相似文献   

12.
简世楷  简旭东 《蜜蜂杂志》2014,34(12):44-45
<正>养蜂是农业生产的组成部分,是农民发家致富、勤劳致富、科学致富的好门路、好项目。为了夺取养蜂生产的丰收,必须紧紧抓住"丰富的蜜源,强壮的蜂群,准确的气象,正确的路线,科学的管理,过硬的技术,综合的生产,养商的结合"。八者紧密结合,缺一不可,才能夺取高产丰收,取得最大的效益。推动养蜂生产不断向前发展。现根据蜜源、气象和定地养蜂的实际情况,初步总结出"二十四节气养蜂"供  相似文献   

13.
赵静 《中国蜂业》2008,59(6):45
林甸县专业养蜂户和业余养蜂者学习国内众多先进养蜂生产地区的做法及自身发展需要,经过多日的走访和协商,委托代表13名于2008年3月16日自发组织成立个体养蜂者联合体。  相似文献   

14.
王长春 《中国蜂业》2013,(11):52-53
很多养蜂人都在记养蜂日记,实践出真知,把养蜂实践过程中的发现、探索、观察、思考、试验等各种经验记录下来,也称做备忘录。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笔者初养蜂时,并不做日记,单凭记忆力。后来随着养蜂数量的增加,加之年龄的增长,检查完蜂群发现的问题,不要说时间长,有时转身就记不准了,这才开始做养蜂日记。坚持二十多年的记录,从中悟出一个道理,“知识在于不断的学习,经验在于点滴的积累”。通过记养蜂日记,把养蜂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及新的探索发现,加以整理记录下来,对养蜂人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在养蜂生产实践中,找出规律来,达到精益求精。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5.
京郊养蜂蓬勃发展北京市蚕蜂管理站根据本市的蜜源优势和农民有养蜂习惯的特点,把养蜂作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措施,积极发展养蜂,全市养蜂蓬勃发展。在全国养蜂下滑、数量减少的情况,我市养蜂稳定发展,由1993年的47万群发展到现在的6万群,1994~19...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养蜂代表团一行四人,在团长、中国养蜂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所长范正友率领下,于1985年10月9日抵达日本名古屋市出席第30届国际养蜂会议。我国代表团一踏上日本东京国际机场,就受到东道国全日本养蜂协同组合副理事长清水进一、东京丸一商事株式会社课长小岛浩等先生的迎接。通过参加这次盛会,到日本各地参观访问蜂产品加工企业、科研单位和蜂场,更加增进了各国养蜂界和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相似文献   

17.
吴本熙 《中国蜂业》1998,49(5):21-23
论规模化养蜂吴本熙一、我国处在传统养蜂的阶段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中,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标志着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是划分经济时代的重要依据。养蜂机具发展水平是衡量养蜂生产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养蜂业的历史发展分为原始养蜂、传统养蜂和现代养蜂3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养蜂,是开发农村经济中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致富门路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正确路线和政策,(养蜂生产的责任制得到落实,群众对养蜂的技术措施、经营管理有了自主权),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养蜂专业户不断增多,不断探求高产,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养蜂生产的经验使他们深刻感到,蜜源是养蜂生产的重要条  相似文献   

19.
从养蜂的第一天开始,陪伴我的除了那些可爱的小小蜜蜂外,就是那些养蜂专著书刊和各种养蜂杂志了。尤其像《蜜蜂杂志》这样集养蜂技术、产销经营、争鸣与蜂趣等栏目于一身的在蜂业界极受欢迎的杂志,曾经给了我极大的帮助,也大大开阔了我———一个贫因山区农民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被群众称为“养蜂大王”的陈渊,是浙江省义乌县稠城保联的养蜂大户。陈渊今年49岁。他从1961年开始养蜂,至今已有27年。他热爱养蜂事业,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养蜂新技术,不断探索新经验,蜂群年年有发展。1981年饲养90群,1982年100群,1983年120群,1984年150群,85年170群。连续6年产值超2万元。1986年他带了三个学徒,养蜂210群,为国家提供优质成熟蜜33,600市斤、蜂王浆231市斤、蜂蜡254市斤,总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