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提取分离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就从杜仲叶中提取分离绿原酸进行了讨论, 提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绿原酸含量的测定。结果证明, 该方法简便、易行, 且测定的数据稳定。  相似文献   

2.
杜仲绿原酸,另名杜仲咖啡鞣酸,它是从杜仲叶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绿原酸化学名称为3-O-咖啡酰硅尼酸,分子式为C16H18O9,相对分子质量为354.30,绿原酸为浅黄色固体粉末。  相似文献   

3.
半纤维素酶法提取杜仲叶绿原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半纤维素酶法提取杜仲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即苯丙素类的绿原酸(CHA),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确定了半纤维素酶法提取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如入996 U/g半纤维素酶0.45%,提取pH值为4.0,温度为40℃,得率最高可达38.01 mg/g.  相似文献   

4.
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及纯化方法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主要介绍了近10年来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及纯化工艺,重点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分析、论述和比较,并且结合实际生产应用的可行性,提出了合理的操作工艺:先用水提法提取出金银花中的有效成分,再用大孔树脂法对提出物进行纯化,最终可得到提取率及纯度都较高的绿原酸。  相似文献   

5.
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条件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方法,通过多重比较等统计手段,对影响绿原酸提取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从杜仲中提取绿原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原材料杜仲叶用整叶(不粉碎),用40%乙醇以1:16的料液比在80℃提取2h。  相似文献   

6.
杜仲叶提取绿原酸的中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中间试验,利用以下工艺流程从杜仲叶中制得绿原酸纯品:40%乙醇提取(80℃,2h,l:16料液比,提取2次)→制备浸膏(真空浓缩,80℃鼓风干燥)→加水转溶(4次)→铅盐沉淀(每100g杜仲叶用140g乙酸铅)→解析绿原酸(20%H2SO4)→乙酸乙酯萃取(约20次)→浓缩析出粗品→重结晶得纯品,平均得率0.53%,纯度98.35%。研究中还发现杜仲叶中不含异绿原酸。  相似文献   

7.
微波技术提取刺三加叶中绿原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9(34)正交实脸设计对影响微波法提取刺三加叶片中绿原酸的溶剂浓度、微波功率、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四个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取刺三加叶中绿原酸的最佳条件是A2B2C3D3,即乙醇浓度60%,功率300W,提取时间3min,提取次数3次。影响因子的主次顺序为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微波功率。  相似文献   

8.
醇提铅沉法(1)基本原理绿原酸在醇溶液(特别是甲醇或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因此可用醇溶液进行提取;用醇提取时,蛋白质、多糖等大分子物质不易被提出来,但弱极性的化合物易被同时浸出,醋酸铅与绿原酸分子生成沉淀,然后用稀酸溶解沉淀,释放出绿原酸。  相似文献   

9.
辣木叶蛋白质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辣木叶粉为原料,采取复水、均质、浸提及等电点法,提取其中的蛋白质。经研究得出辣木叶蛋白质提取的工艺条件为:水粉比100∶1,提取温度50~60℃,提取时间50~60 min,等电点分离pH值为4.0~4.5。依此可使产品的蛋白质含量达68.86%,蛋白质提取率达70%。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索氏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3种不同方法提取人参皂苷,比较人参皂苷的收率。采用相同的提取试剂-甲醇,利用索氏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提取人参皂苷;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参皂苷含量,比较人参皂苷的收率。结果表明,3种提取方法,人参皂苷的收率分别为8.34%、9.36%、8.76%。超声提取法更适合应用于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以杜仲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天然低共熔溶剂(NADES)提取杜仲叶绿原酸并考察其抗氧化活性.首先筛选出较优的天然低共熔溶剂体系,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提取工艺,并考察杜仲叶绿原酸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较优的溶剂体系由甜菜碱、L-乳酸与水组成,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比为1:1:4,低共熔溶剂中水用量为5...  相似文献   

12.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是我国特有植物,现有资源量大。杜仲叶富含绿原酸。本文分别研究了季节,树龄,坡向,存储时间,干燥方式等几个因素影响下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的变化特征,为杜仲叶提取绿原酸的产业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秦岭山区金银花不同季节采收时期试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银花以采收二白期和大白期花蕾入药质量最佳;叶以花期即初生花蕾时至花末期采摘,叶中的绿原酸含量最高,为最佳采叶期;藤中绿原酸含量嫩枝高于老枝,建议修剪时,应修剪枝条上部为最好;同株金银花植物中,药效成分绿原酸含量为:花蕾〉叶〉嫩叶〉老枝。这些为金银花最佳采收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孔吸附树脂对杜仲叶中绿原酸、总黄酮的分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通过对静态吸附容量和洗脱效果的选择,从10种大孔吸附树脂中确定出最适于杜仲叶中绿原酸、总黄酮分离的XDA-5树脂。研究了用该树脂吸附分离杜仲叶中绿原酸和总黄酮的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杜仲叶绿原酸和总黄酮的最佳分离工艺为:上柱液pH值为2-3,静态吸附时间8h,绿原酸最佳洗脱剂为10%~15%乙醇溶液,黄酮洗脱剂为50%-70%乙醇溶液,流速为每分钟流出液体积相当于吸附剂体积的8%;2)10%~15%乙醇洗脱液经真空浓缩后,其固形物得率为4.85%,绿原酸含量为36.65%;3)50%~70%乙醇洗脱液经真空浓缩后,其固形物得率为4.98%,总黄酮含量为28.34%。  相似文献   

15.
元宝枫叶含有黄酮、绿原酸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以2年生元宝枫苗为试材,对其进行不同浓度的植物喷施灵肥液处理,测定叶内黄酮、绿原酸和叶绿素的含量,并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植物喷施灵对元宝枫叶内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不同,以1.3 g/L植物喷施灵处理下的黄酮、绿原酸和叶绿素含量都比其他处理下的含量高,叶绿素含量在不同浓度的植物喷施灵处理下差异极显著,而黄酮、绿原酸含量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山东地区种植的一批元宝枫为试材,采用酶分解法提取其叶片中的绿原酸,比较含量差异,为在山东地区筛选优质的茶用元宝枫品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分析的结果表明:供试元宝枫材料,叶片形态差异显著,08号无性系叶片形态最大,叶长8.80cm,叶宽12.20 cm,叶面积为44.1762 cm2;裂长变化范围为4.34 cm~6.70 cm,叶基角均小于180°。叶片性状的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叶柄长,变异系数为9.23%。元宝枫叶绿原酸含量区间:27.5391~32.3208 mg·g-1,平均含量为29.2460mg·g-1,10组无性系中绿原酸的含量高低排序结果为,01号>08号>05号>07号>10号>06号>02号>04号>09号>03号。元宝枫的叶宽与绿原酸含量的相关系数是0.550*,表明根据叶宽的长度,可简单推测出其中绿原酸含量的高低,叶宽值越大,绿原酸含量越高,反之,绿原酸含量越高。综上分析,挑选出了08号和01号无性系作为叶茶使用的优质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微泡技术在分离、提取和降解有机物甲基叔丁基醚、多环芳烃、多氯联苯、活性淤泥、石油光泽几个方面的应用,与传统方法相比,微泡技术使甲基叔丁醚的利用率提高15倍;使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的去除时间缩短;使活性淤泥中较大固体减少缩短消除时间,并且增加能源生产;使含有有机酸的水溶液浊度从200NTU降低到2NTU,并且和表面光泽完全隔离。展望了微泡技术在色素或某类有机物的分离和提取中的应用,为色素或某类有机物的分离和提取提供更进一步的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We hypothesized that chlorogenic acids, the main phenolics in coffee, many fruits and Ilex paraguariensis extracts, protect paraoxonase 1 activity in HDL from inactivation by chlorination at concentrations of HOCl (50 μM) and chlorogenic acid (2–10 μM) compatible with those found in huma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