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阿魏酰阿拉伯木聚糖(feruloyl arabinoxylan,FAX)含量是影响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因素,揭示其相关基因在小麦中的遗传变异规律,可为小麦分子育种提供一定参考。本研究利用阿拉伯木聚糖阿魏酸酰基转移酶 TaBahd-A1基因位点的3对功能标记AFTA2、AFTB2和AFTC8,对124份新疆小麦品种(系)进行 TaBahd-A1等位变异检测,并分析等位变异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携带与低FAX含量相关的 TaBahd-A1b等位变异材料占比(57.2%)最大,其次是与高FAX含量相关的 TaBahd-A1c等位变异(29.1%),与高FAX含量相关的 TaBahd-A1a等位变异占比(13.7%)最小;其中,98份新疆冬小麦品种(系)中,携带 TaBahd-A1a TaBahd-A1c基因型的材料共占比38.7%,携带 TaBahd-A1b基因型的材料占比61.3%;26份新疆春小麦材料中,携带 TaBahd-A1a TaBahd-A1c基因型的材料共占比57.6%,携带 TaBahd-A1b基因型的材料占比38.4%。在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系)中,与高FAX含量相关的等位变异类型 TaBahd-A1a TaBahd-A1c的分布频率表现为引进品种(系)>地方品种>自育品种(系);与低FAX含量相关的等位变异类型 TaBahd-A1b的分布频率表现为自育品种(系)>地方品种>引进品种(系)。  相似文献   

2.
为给宁夏优质小麦育种和推广提供依据,本研究以180份宁夏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利用分子标记检测脂肪氧化酶(LOX)基因在QLpx.caas-1ALTaLOX-B1位点的组成情况,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等位变异及其组合类型的分布比例不同。在QLpx.caas-1AL位点,除了原有的3种等位变异Xwmc312-227Xwmc312-235Xwmc312-247外,还发现了2种新的等位变异。经测序分析,两种新变异条带大小分别为199 bp和223 bp,暂命名为Xwmc312-199Xwmc312-223。该位点5种等位变异的分布比例分别为46.11%、32.78%、18.89%、1.11%和1.11%。在TaLOX-B1位点存在2种等位变异,即TaLOX-B1aTaLOX-B1b,分别占15.56%和84.44%。宁夏小麦LOX基因位点存在8种等位变异组合类型,其中Xwmc312-227/TaLOX-B1b组合类型比例(40.56%)最高,Xwmc312-235/TaLOX-B1b次之(27.78%),Xwmc312-199/TaLOX-B1bXwmc312-223/TaLOX-B1b最低(均为1.11%)。同时,在不同地区和相同地区不同来源品种(系)间,LOX基因的分布也存在差异。总体来看,宁夏小麦低活性LOX基因等位变异类型(Xwmc312-227/TaLOX-B1b)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高活性类型(Xwmc312-235/TaLOX-Ba1)。  相似文献   

3.
已有研究表明, TaGW2-6A基因的等位变异与小麦千粒重呈正相关关系。为了明确TaGW2-6A基因的优异等位变异,以青海省育成的64份小麦品种为材料,测定了3个环境下千粒重表型数据,鉴定了 TaGW2-6A基因的等位变异,并评价了 TaGW2-6A基因各等位变异对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64份小麦品种中,Hap-6A-A单倍型材料有40份,Hap-6A-G单倍型材料有24份;在3个环境下,Hap-6A-G单倍型平均千粒重显著高于Hap-6A-A单倍型。说明在青海小麦育成品种中,单倍型Hap-6A-G是优异等位变异,可用于小麦高产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与小麦品质密切相关。为了给陕西小麦的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采用STS分子标记,检测了175份陕西小麦品种(系) GluA3 GluB3位点的等位变异组成。结果表明,陕西小麦 GluA3位点存在4种等位变异,即 GluA3a GluA3b GluA3c GluA3d,分别占12.6%、1.7%、58.3%和27.4%; GluB3位点存在8种等位变异,即 GluB3a GluB3b GluB3d GluB3e GluB3f GluB3g GluB3i GluB3j,分别占4.6%、2.9%、45.7%、0.6%、2.9%、8.5%、4.0%和30.8%。在陕西不同地区小麦之间,两个位点等位变异的种类、组合及其分布比例存在差异,这可能与地区间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饮食习惯、育种目标及亲本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青海高原地区春小麦品种中粒重基因的分布情况,采用KASP标记检测3个粒重基因( TaCwi-A1 TaGW2-6A TaTGW6-4A)等位变异在青海高原地区主栽的49个小麦品种中的分布,并结合千粒重表型,分析不同等位变异组合对小麦粒重的影响,探索最优基因型。结果显示,49个品种的千粒重在不同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 TaCwi-A1位点存在 TaCwi-A1a TaCwi-A1b两种等位变异,分布频率分别为69.39%和30.61%; TaGW2-6A位点存在 Hap-6A-A Hap-6A-B两种等位变异,分布频率分别为46.94%和53.06%; TaTGW6-4A位点存在 TaTGW6-4Aa TaTGW6-4Ab两种等位变异,分布频率分别为97.96%和2.04%。 TaCwi-A1 TaGW2-6A TaTGW6-4A位点的不同等位变异均会导致小麦千粒重发生显著变化,其中, TaCwi-A1位点的等位变异对小麦千粒重影响较为重要。49个小麦品种中, TaCwi-A1a/ Hap-6A-A/ TaTGW-6-4Aa等位变异组合类型的品种的分布频率为32.65%,其千粒重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等位变异组合类型的品种,是青海高原地区优异的基因型组合。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了解小麦矮秆种质资源的性状表现和遗传组成,研究了64份小麦品种(系)的株高和节间长度对外施赤霉素的响应,并利用分子标记对矮秆基因组成等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材料的株高、节间数量和节间长度对赤霉素响应存在差异。节间长对赤霉素的响应集中在倒二节、倒三节和倒四节。供试材料可以通过增加穗长和穗颈长弥补节间数量减少对株高的影响。赤霉素浓度对供试材料株高构成指数影响较小。通过对不同材料株高构成指数分析发现,SH-04和川麦86两份材料具有良好的株高构成比例。分子标记鉴定表明,供试材料中Rht-B1bRht-D1bRht8的分布频率为31.25%、10.94%和65.63%。矮秆基因的降秆效应表现为Rht-B1b>Rht8Rht9Rht13。本研究得出Rht9+Rht13的株高构成指数为0.613,最接近于0.618,含有该基因组合的材料可以在株型育种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矮秆基因 Rht-B1b Rht-D1b在小麦品种中的分布及其对株高的影响,以3个小麦群体(中国冬麦区白粒小麦品种、中国小麦历史品种、春小麦育种材料)共321份小麦品种为材料,检测矮秆基因 Rht-B1b Rht-D1b的分布频率,并分析比较它们对春小麦育种材料株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检测的321份材料中,共有193份材料含有 Rht-B1b矮秆基因,分布频率为60.1%,其中,中国冬麦区白粒小麦品种、中国小麦历史品种、春小麦育种材料中含有 Rht-B1b矮秆基因的材料分别有29、77和87份,分布频率分别为 34.5%、72.6%和66.4%;共有135份材料含有 Rht-D1b矮秆基因,分布频率为42.1%,其中,中国冬麦区白粒小麦品种、中国小麦历史品种、春小麦育种材料中含有 Rht-D1b 矮秆基因的材料分别有41、21和73份,分布频率分别为48.8%、19.8%和55.7%;共有78份材料同时含有 Rht-B1b Rht-D1b矮秆基因,分布频率为 24.3%,其中,中国冬麦区白粒小麦品种、中国小麦历史品种、春小麦育种材料中同时含有 Rht-B1b Rht-D1b矮秆基因的材料分别有15、17和46份,分布频率分别为17.6%、15.9%和35.1%。对已被鉴定株高表型的91份春小麦育种材料进一步分析发现,同时携带 Rht-B1b Rht-D1b矮秆基因的材料株高较低。  相似文献   

8.
株高作为小麦育种的重要指标,对产量具有较大的影响。为进一步挖掘小麦株高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本研究以扬麦12和偃展1号杂交得到的包含205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为材料,利用小麦55K SNP芯片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结合 3年共6个环境的表型数据对株高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染色体2B(1)、4B(1)、4D(1)、5A(1)、5B(1)和7D(2)上共检测到7个与株高相关的QTL。QPh.yaas-4BQPh.yaas-5AQPh.yaas-7D.1的矮秆效应来源于扬麦12,其余4个QTL的矮秆效应来源于偃展1号。在6个环境下都能检测到的位点是QPh.yaas-4BQPh.yaas-4D,对株高的贡献率分别14.50%~24.09%和19.01%~29.80%,经过比对发现,这2个QTL分别是Rht1Rht2QPh.yaas-5A在5个环境下被检测到,对株高的贡献率为3.29%~5.36%;QPh.yaas-2DQPh.yaas-7D.2在4个环境中均被检测到,对株高的贡献率分别为3.45%~6.14%和3.16%~4.10%;QPh.yaas-5BQPh.yaas-7D.1分别在2个和3个环境中被检测到,对株高的贡献率分别是2.27%~5.09%和2.72%~4.82%。QTL比较分析后发现,QPh.yaas-7D.1QPh.yaas-7D.2可能是新的株高位点。研究Rht-B1Rht-D1对千粒重、穗长和穗粒数的效应,发现Rht-B1位点对这些农艺性状无显著效应,Rht-D1位点仅对千粒重有显著效应,其株高增效等位变异可显著增加千粒重。在自然群体中验证Rht-B1Rht-D1的效应结果与RIL群体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小麦株高与植株倒伏密切相关,影响小麦产量。为挖掘小麦株高QTL位点和候选基因,从遗传和分子水平上解释株高分子机理,本研究将野生二粒小麦染色体臂置换系CASL7AS为母本,课题组自选株系浙农林12(简称ZNL12)为父本,杂交F1经过花培得到178个DH群体。通过4年2个种植点株高数据,利用55K SNP芯片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对小麦株高性状进行QTL分析。该遗传连锁图谱包含3 655个SNP标记,长度为4 738.45 cM,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1.30 cM,覆盖了小麦21条染色体。其中,A、B、D染色体组分别含有标记1 466、1 492和697个。QTL分析共检测出53个QTL位点,分布于1A、3A、5A、7A、1B、3B、4B、5B、7B、2D、4D、6D和7D染色体上,可解释2.80%~38.50%表型变异。其中,稳定主效 QTL有2个,分别为QPh.zafu.4B-1QPh.zafu.4D-1,其贡献率分别为25.18%~38.50%和20.67%。经细胞生物学分析,基因型为(0,2)矮秆植株胚芽鞘的表皮细胞长度显著短于基因型为(2,0)的高秆植株,基因型为(0,0)、(2,2)中间型的植株胚芽鞘表皮细胞长度无显著差异,由此推测小麦株高的变异由细胞长度因素决定。QPh.zafu.4B-1候选基因Rht-B1b基因编码区矮秆株系,第904核苷酸处发生碱基“C-T”的突变,形成终止密码子(CAG-TAG);而QPh.zafu.4D-1候选基因Rht-D1b基因编码区矮秆株系,第781核苷酸处碱基突变“G-T”,编码氨基酸中缬氨酸变为天冬氨酸。结果为小麦株高候选基因的筛选和QTL定位提供了优异的遗传位点和候选基因,未来可用于小麦抗倒伏相关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0.
小麦WFZP基因编码的乙烯响应因子是植物中特有的转录因子,参与果实成熟、花叶器官衰老、脱落和种子发育等过程。为探明 wfzp基因突变对小麦颖果发育的影响,以甲基磺酸乙酯诱变的两个 wfzp基因突变体( wfzp1 wfzp2)和野生型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运用树脂超薄切片和显微观察技术观察小麦WFZP基因突变体颖果的形态结构发育特征。结果显示, wfzp突变体颖果发育有如下特征:(1)在颖果发育早期,两个突变体的外果皮发育进程较快,中果皮降解时间提前; wfzp1内果皮管细胞消失较快,与 wfzp1突变体相比, wfzp2突变体的管细胞发育缓慢;(2)两个突变体胚乳细胞的分化和发育明显较快,细胞中淀粉和蛋白体的积累量明显增多,细胞的充实度高,尤其在 wfzp2突变体中表现较为明显;(3)两个突变体胚乳传递细胞与糊粉层传递细胞的生长分化进程加快。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乙烯响应转录因子调控小麦颖果发育提供了形态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GAMyb基因编码蛋白作为GA信号途径的转录激活因子,对促进植物种子的萌发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GAMyb基因是否为导致小麦不同休眠特性的又一个原因,利用GAMyb基因在小麦3A、3B和3D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序列设计了基因特异性引物,对不同休眠特性的白粒小麦中TaGAMyb-B基因的等位变异和转录本的表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aGAMyb-B基因在不同休眠特性的材料中存在SNPs和Indel的序列差异。根据不同休眠特性小麦材料TaGAMyb-B基因的序列差异,两个新的等位变异TaGAMyb-Ba和TaGAMyb-Bb被命名。进一步研究发现,两种不同等位变异的小麦材料在种子发育的不同时期TaGAMyb-B基因表达水平存在差异,说明TaGAMyb-B基因在不同休眠特性小麦材料中的等位变异影响了其表达。  相似文献   

12.
行距配置和化控对冬小麦茎秆质量和抗倒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行距配置和多效唑化控对小麦茎秆质量和抗倒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行距配置(12 cm等行距、15 cm等行距、12.5 cm+12.5 cm+20 cm共3个水平)和多效唑化控(对照、起身期化控、拔节期化控3个水平)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茎秆重心高度和节间长度基本上以15 cm等行距处理的最小,12 cm等行距处理的最大,这2种行距配置之间拔节期和开花以后的株高及成熟时基部节间长度差异均显著(P<0.05);而基部节间粗度、秆壁厚度、单位长度节间干重、茎秆机械强度及抗倒伏指数基本上以15 cm等行距处理的最大或较大,12 cm等行距处理的最小.起身期和拔节期喷施多效唑处理的小麦株高、节间长度和茎秆重心高度显著降低,基部节间粗度、秆壁厚度、茎秆机械强度有所增加,抗倒伏指数显著增大.除基部第二节间长度外,行距配置与化控互作对其他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05).抗倒伏指数与株高、节间长度、重心高度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2、-0.76和-0.63),与茎秆机械强度、第1和第2节间单位长度干重、第2节间秆壁厚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42、0.64和0.64),与第2、第3节间粗度和第3节间秆壁厚度相关不显著.因此,15 cm等行距种植配合起身期或拔节期多效唑化控,可提高小麦茎秆质量和抗倒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挖掘小麦产量相关性状的优异等位变异,利用筛选的106对多态性SSR标记扫描236份小麦种质资源组成的自然群体,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106对引物共检测到874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平均为8.24个,变化范围为2~23个;主要等位变异频率的变化范围为0.177~0.987,平均为0.545;多态性信息指数(PIC)的变化范围0.026~0.895,平均0.550。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对4个环境的株高、穗长、主穗粒数、单株穗数和千粒重进行关联分析后,共关联到20对SSR标记,有26个显著关联位点(P0.01),其表型解释率范围为6.25%~18.97%。其中,标记 Xgwm164(1A)在4个环境下均与株高显著关联;Xgwm55(6D)同时与株高和穗长两个性状显著关联; Xwmc415(5B)在2个环境下与单株穗数显著关联。通过对等位变异表型效应的解析筛选出各关联位点的优异等位变异,包括可以降低株高4.24cm的优异等位变异 Xgwm164-1A_(118)、可以增加穗长0.75cm的优异等位变异 Xgwm429-2B_(207)、可以增加单株穗数1.07个的优异等位变异 Xwmc415-5B_(154)、可以增加主穗粒数1.93粒的优异等位变异 Xgwm232-1D_(138)及可以增加千粒重0.92g的优异等位变异 Xgwm610-4A_(170)。  相似文献   

14.
选育低黄色素含量品种是宁夏小麦品质改良的重要目标之一。为阐明宁夏小麦中控制籽粒黄色素含量基因TaZds-A1和TaZds-D1的组成及分布特点,利用其功能标记YP2A-1和YP2D-1对91份小麦品种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在TaZds-A1位点,等位变异TaZds-A1a(与低黄色素含量相关)和TaZdsA1b(与高黄色素含量相关)分别占59.3%和40.7%;在TaZds-D1位点,等位变异TaZds-D1a(与高黄色素含量相关)占95.6%,TaZds-D1b(与低黄色素含量相关)仅占4.4%。宁夏小麦黄色素含量基因位点存在4种等位变异组合类型:以TaZds-A1a/TaZds-D1a(57.1%)组合类型为主,TaZds-A1b/TaZds-D1a(38.5%)组合类型次之,TaZds-A1a/TaZds-D1b和TaZds-A1b/TaZds-D1b组合类型最低(2.2%);不同等位变异组合类型在不同地区间的分布比例也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不同生长调节剂对黑小麦植株茎秆性状及其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以冬黑1号和临黑131为试验材料,在黑小麦起身期喷施不同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甲哌胺鲜酯、矮壮素),研究其对黑小麦茎节间长、株高、倒伏级别、籽粒产量及构成因素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施生长调节剂均能不同程度降低黑小麦株高、基部第1和第2节间长度、穗下节长度,增加基部节间粗度。其中,多效唑可降低黑小麦株高1.1~4.5 cm,第1和第2茎节粗平均减少1.2 cm和2.3 cm,穗下节减少1.7 cm,茎粗度增加0.55~1.65 mm;甲哌胺鲜酯对黑小麦株高的影响不明显,茎粗度增加0.1~1.35 mm;矮壮素可降低黑小麦株高0.5~1.2 cm,第1和第2茎节间长减少2.1 cm和2.8 cm,穗下节变化不明显,茎粗度增加0.2~0.8 mm。喷施生长调节剂使倒伏级别降低0.30~1.22级,多效唑降低程度显著。喷施多效唑使黑小麦茎秆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显著增加。多效唑处理下,冬黑1号和临黑131产量分别为6 648.0和6 076.5 kg·hm-2,均高于其他处理;甲哌胺鲜酯对黑小麦产量的影响不显著;矮壮素使黑小麦减产。喷施生长调节剂提高产量是通过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实现的。喷施多效唑显著增加了2个黑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3.7%~19.6%)。从茎秆指标和产量来看,在冬黑1号和临黑131拔节期喷施多效唑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宁夏灌区春小麦抗倒伏相关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影响抗倒性的关键因素,以20份宁夏引黄灌区主要春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测定和分析了12个与抗倒性相关的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间抗倒性差异显著,其中宁春56号和08选-1茎秆强度高,抗倒能力突出。春小麦倒伏指数与茎秆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茎基部第二节间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其中茎秆强度是影响小麦抗倒性的关键指标。因此,缩短茎基部节间长度,降低株高和重心高度,增强茎秆强度是宁夏灌区春小麦抗倒伏育种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小麦抗秆锈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利用与Sr33紧密连锁的SSR引物BARC152对国内外引进的58份抗Ug99的春小麦品种以及黑龙江省主栽小麦品种18份进行SSR检测.结果表明,国内外引进的58份抗Ug99春小麦材料中仅有1份材料含有Sr33,占检测材料的1.7%;黑龙江省18份主栽春小麦品种中有3份材料中含有Sr33,占检测材料的16.7%.表明Sr33在引进的抗Ug99材料和黑龙江省主栽小麦品种中占有的比例均很少,今后要加强Sr33在小麦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从遗传和种植密度两个角度探讨黄淮麦区南片骨干亲本周8425B及其后代的抗倒伏特性,以周8425B及其衍生品种共计69份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密度处理(225万和450万株·hm-2),连续2年分别种植在河南郑州和周口,分析了其抗倒伏相关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株高和穗下节长主要受品种控制,茎基部第二节间长主要受品种、品种与环境互作及品种、环境和密度三者互作的影响;茎基部第二节间粗和截面面积主要受环境、品种与环境互作及品种、环境和密度三者互作的影响,其次为品种及品种与密度互作的影响;茎基部第二节间强度和抗倒指数主要受密度及品种与环境互作的影响。聚类分析表明,冠麦1号、理生828、04中36、郑农21、郑麦7698、周8425B和周麦18等品种的抗倒指数在两种密度条件下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可用作抗倒伏亲本。两种密度条件下,茎基部第二节间茎秆强度与抗倒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919和0.894,P值均小于0.001)。这说明,亲本选择对小麦抗倒伏育种非常重要,茎基部第二节间茎秆强度依然是反映茎秆抗倒伏能力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9.
CIMMYT小麦种质农艺及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黄淮南片冬麦区小麦育种提供种质信息,将1 328份CIMMYT国际面包小麦观察圃(IBWSN)的种质于2011-2015年度种植于黄淮南片冬麦区的新乡,调查了42nd ~46th国际面包小麦观察圃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和抗病性,分析了45th国际面包小麦观察圃种质的品质表现及优质亚基基因状况。结果表明,CIMMYT国际面包小麦观察圃种质均表现为春性,综合农艺性状差;株高不低于80 cm,大多数(84.6%)在90~110 cm之间;千粒重高于45.0 g和50.0 g的比例分别为28.4%和10.0%。CIMMYT国际面包小麦观察圃种质的花期与黄淮南片冬麦区品种一致,多数小麦种质白粉病发生比较轻。45th国际面包小麦观察圃种质的湿面筋含量为23.6%~41.6%,其中,13.2%的小麦种质湿面筋含量大于35.0%,40.8%的小麦种质湿面筋指数不低于80.0%;49.7%的小麦种质携带Dx5+Dy10基因,3.0%的小麦种质携带Bx7OE 基因;有 10个小麦种质含有优质5+10亚基及7超量表达亚基,可作为优质亲本改良黄淮南片冬麦区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